书城励志机遇在于把握
3020600000014

第14章 不要放弃任何机会(1)

生活在某种意义上给我们的机会是均等的。不会多,也不会少。只要我们不放弃任何一个能使我们走向成功的机会,我们就能创造奇迹。这正如古谚语所说,机会老人先给你送上他的头发,当你没有抓住再后悔时,却只能摸到他的秃头了。或者说他先给你一个可以抓到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却是抓不住的瓶身了.

1.机会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

人生只是短暂一瞬。生命的弓弦应该是紧绷的。而不是放松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应该是每个人具备的精神。战胜了失败。便是战胜了自己。我们也就有了成功的机会,也就有了拥有幸福的机会。

机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再坐等机遇的到来了,而是应该去寻找机遇,创造机会,这样才能抓住悄悄从我们身边溜走的机会。

1973年,中国还处于“****”的****之中,炽热痴狂的政治口号和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正在将贫穷的中国推向经济崩溃的边缘。就在那一年,20岁的陶新康以1万元的资金用集体的名义在故乡上海奉贤办起了蔡桥家具厂。奉贤是当时上海“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最凶的地区,陶新康却戴着“集体”的“红帽子”,悄悄地走向了市场。

家具厂十几名职工大多是原来那帮木匠哥们儿。人虽少,但个个身手不凡。唯一感到困难的是搞原材料。当时的木材是统购统销物资,陶新康凭着自己的机灵,先凑些购货券去买些当时十分紧俏的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然后用这些来自上海的紧俏商品去江西换取木材,再将木材运回厂里做原料。

小小的家具厂犹如汪洋中的小船,在陶新康的掌舵下,在波涛汹涌中颠簸了十几年,虽说并不一帆风顺,却使陶新康的意志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沉睡在计划经济摇篮中的时候,陶新康已经从市场中悟得了市场经济的真谛。

一个大写的“木”字凸现在陶新康的人生旅途中。

1986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潮扑面而来。时年33岁的陶新康感到:一个可以大写自我的时代来临了。考虑到东北是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最大的区域,木材资源丰富,又是计划经济“冰封”最深的地区,市场资源充沛,于是他暂别上海,一头扎进东北的莽莽原始森林。经过多方面洽谈,他很快就从吉林、黑龙江等处的8个林业局手中承包了12条板材生产流水线。

一个人单枪匹马到异地他乡闯天下,这实在需要惊人的胆魄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那里冰天雪地,狂风怒吼,野兽出没,最冷时的气温可达摄氏零下40多度。8个林业局分散在辽阔的林海雪原之中,如同8枚棋子遥遥相望,挪动每枚棋子,都要耗费许多时间与精力。要使这8枚棋子各个走得活、走得合理、走出效益,陶新康别无选择,只有三个字:拼命干!人乡随俗的陶新康在大雪封山、交通阻塞时,坐过马车,乘过爬犁,戴过盖头遮脸的棉皮帽,也啃过又冷又硬的窝窝头。

他制定工资、奖金标准,确立工时、定额、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及必要的福利和待遇,桩桩件件安排得妥妥帖帖,使一大帮子还不知市场为何物的东北汉子不得不对这位精明强干的外乡人——陶老板心悦诚服。

1988年初冬,大雪封山前,一个东北汉子告诉他,260公里外的秃帽儿山区有5000立方米东北松积压,林区为了给职工年底发工资,可以过年吃上饺子,愿意以超低价出让。听到这消息陶新康来劲了,他二话没说,从箱底(那年头东北还没有信用卡、汇票的概念)取}n一大包钱,雇了一辆北京吉普车进山。那司机愣了,说这时进山,莫不是到大山里去过年,这条泥路大雪只要下3天,啥车都不能跑了。陶新康还是一意孤行。

在大山深处,一笔买卖成交了!但是,大雪已经封了山路,这5000立方米木材运不出去。陶新康与林场商量了以后,决定由林场联系兄弟单位,货从邻近铁路路线的兄弟单位提,运费差价由陶新康支付。但是,陶新康如何下山呢?北京吉普被冻在了大山里。憨厚的东北人留他,在咱这里喝酒过年。他却背了一大袋食品、茶水,一步一步地向山下走去。这260公里足足走了3天1

就在这苦苦磨炼的过程中,陶新康进行了第二次积累,他积累了丰富的林木知识,管理生产经验和比前一次更丰厚的资金。

1992年秋天,党的十四大召开了,他注意到对“私营企业”这个名词的提法有了明显的变化。接着,他又从故乡上海了解到,私营企业“苦菜花”的命运已开始扭转。他准备杀回老家去。

在东北的岁月里,陶新康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收看晚上7分钟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迫切地需要了解形势,特别是对“私营企业“这个新名词的重新诠释。

东北朋友为他惋惜:这里凝聚了他8年的心血,包括为他积累了不少资金的东北12条板材生产流水线,一夜之间就要放弃,岂不是等于放弃了一个现成的“聚宝盆”?陶新康自有道理:“我到东北发展,是在政策上打个时间差。因为80年代中期的上海还是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木材被视为‘统购统销’的战略物资。现在的形势不同了。上海是我的老家,又是国际大都市,有比东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东北发展固然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终究是在外地搞事业,鞭长莫及,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当投资环境不能满足发展时,我只有忍痛割舍。”

困境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家,向来不缺乏勤奋和勇敢。但很多人缺少的是远见和决断。陶新康最精彩之处,不是他独闯林海雪原的勇气,而在于及时抽身的远见。顺应大势,与时俱进,他总能在时代的转折中把握机遇。激发潜能: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我们不要再感慨命运对我们不公平。事实上,命运对我们是非常公平的,它公正地对待每个人,你付出多少,它就回报多少你。如果你希望成功的机会早早到来,就赶快做好准备,我们一定要相信: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果你想到了,从现在就赶快开始去做吧。

美国密苏里州最大的城市圣路易斯,有一个非常杰出的脑科大夫叫欧内斯特·塞克斯。他是华盛顿大学脑科手术室的主任,他所做的手术几乎就是奇迹,有许多人千里迢迢赶来,慕名来找他求医。但是,他在开始时并不是这样的。

多年以前,当他还是一个实习医生的时候,曾亲眼看到一位医师因为无法拯救病人而感到痛心,那时大多数的脑瘤患者都是无法治愈的,但他相信有一天,一定会有一些医生有勇气去挑战病魔,去拯救那些苦苦挣扎的生命。

欧内斯特·塞克斯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去挑战病魔的人,他有勇气去尝试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时,在美国从来没有过成功治愈脑瘤的先例,唯一能给这个年轻人一些指导的人是一位在英国的大夫——维克多·霍斯利爵士,他对脑的解剖结构的了解超过任何人,是英国脑科医学界的一位先锋人物。

塞克斯获准跟随这位英国医学家工作学习,在这位著名医学家手下工作。他为了打好基础,又花了6个月的时间到德国求教于那里最有能力的医师,这是许多年轻人不愿花时间去做的事情。维克多·霍斯利爵士对这个美国年轻人的认真和勤奋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仅仅为做准备工作就花了6个月时间,爵士为此很感动,所以直接就把他带回自己的家里。

他们用了两年时间一起对猴子进行了多项实验,这为塞克斯未来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塞克斯回到美国以后主动提出治疗脑瘤的要求,正是靠着这种坚韧的求索精神,才使大多数的脑瘤患者在今天得以治疗。他通过大量实践所著的《脑瘤的诊断和治疗》一书,已经成为治疗脑瘤的权威著作。他还通过培训年轻的医师来继承和发扬他的医术,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这样的机构,使不同地域的脑瘤患者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处在大干世界中的我们,总会对一些事情感到惊奇,认为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的,直到有一天发现别人竟然创造了奇迹。我们可以反过来想一下,别人能做到,而我们自己为什么做不到呢?

宗申集团的创始人左宗申从1982年初创始的一个摩托车修配铺开始,如今左宗申的宗申集团已经是世界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之一,年产量达100万辆,有员工18000名。宗申集团与尹明善的力帆集团同样来自重庆这个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基地,宗申集团如今已经拥有国内第一支国际摩托车队。

左宗申1952年出生在上海。1958年中国的“******”运动中,他全家迁往重庆。“**********”中,左宗申和无数中国青年一样响应******的号召上山下乡,在农村接受劳动锻炼。“****”结束后,他返城在重庆瓷厂当烧窑工。80年代初期,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中国大地,不甘人后的左宗申毅然辞去了当时被视为“铁饭碗”的正式工作,开始了他从商生涯的第一步。

万事开头难。刚刚下海的左宗申缺少经商的经验,也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他先是到河北、山东等地去贩卖武侠小说,做水果生意,倒卖服装,但时运不佳。做水果生意遇到坏天气,水果烂在了运输途中,倒卖服装又被骗个精光,甚至连回家的路费也没有了。

在妻子的再三劝说下,左宗申跟大舅子学起了修摩托车。从第一次修车打开车厢后无法再装回的尴尬,到一听发动机的轰鸣声就能判断车有没有毛病,这个过程他吃了许多苦。1982年,妻子把娘家一间临街的住房腾出来,在外面搭了一个小棚。就这样,左宗申开始了他的摩托车维修生意。未来的路也从这里开始延伸了。

199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朋友托他到重庆南岸五中校办工厂买1辆三轮摩托车。在那里,左宗申发现校办工厂的生意很好,许多人等着提车。一打听,才知道供不应求的原因是发动机的货源很紧俏。左宗申想:修理摩托车发动机自己轻车熟路,何不自己搞组装呢?于是他与校办工厂交换意见。几天后厂长亲自上门,向他订购100台发动机。

l 992年******南巡讲话后,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突飞猛进,摩托车行业也不例外。那时中国的发动机技术全是从日本引进的,日本也看到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左宗申通过他十几年的技术积累,造发动机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他决定成立自己的公司,生产自己的发动机。1992年,左宗申终于以50万元人民币起家,正式挂牌成立宗申摩托车科技开发公司,走上开发研制摩托车的道路。

左宗申十分清醒,目前的中国摩托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他认为:“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靠技术、靠人才、靠管理,并抓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宗申集团对市场进行认真地调查,分析行业发展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把产品定位放在农村市场,以此来指导公司新品的开发、销售和生产经营管理,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产品开发方面,左宗申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就是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城市市场的锋芒,把产品定位在广大农村市场;其次是以城乡结合、中小城市为对象;最后才是面向城市,此外还有一种是面向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宗申已在全国设有43个片区总代理,9个分销公司,并辐射到全国,基本上做到了每个镇都有销售点。据初步统计,公司已建立近3000个零售点。到1988年为止,公司的营销困络已经较为完整、规范地建立起来了。

经过周密策划,宗申集团大举进军市场,获得了长足进步,生产发动机90万台、整车30万辆。这在摩托车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到1998年已经进入发展低谷的“大气候”中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宗申摩托的另一个战略决策,就是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之下主动出国,将东南亚作为新的主攻地,以价格优势向日本这样的传统摩托车出口国发起挑战。

左宗申的口号是“中国龙,宗申梦”!意思是希望宗申集团能像龙一样飞跃。他说:“随着经济全球化,我们的市场定位只能是全球的,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中国。”宗申摩托已经m口世界近140多个国家地区,将更多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

在国际市场上,宗申已经和日本摩托车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竞争。已经进入越南市场30多年的日本摩托,在中国摩托价格优势的挤压下,份额急剧下滑。左宗申利用国际通用的售后服务理念,用自己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健全了服务性的专业公司,还花重金从康柏请来一个售后服务总监主持公司的售后服务工作,要求他3年内使宗申的服务在国内达到星级标准,而国外制定的目标是5年。

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摩托的风采,并把企业行为融人世界大循环中去,左宗申组建了宗申摩托车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并于2001年在日本铃鹿赛道一举获得冠军,在世界引起轰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左宗申加快了在全球进行资源整合的步伐,与多家跨国公司展开合作。

如何在强手林立的行业中寻找机会?左宗申将自己定位于组织者:将国内、国际的优势资源最佳地配置起来。国内有上千甚至上万家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商,如何在这些零部件中选出质量最好、价格最优的零件来进行组合,就需要组织和管理。或许市场的胜者,并非自己做得最好,而是把资源整合得最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评价左宗申:“这才是合纵联横的战略家,这才是市场王者之风范。”名人点拨:

法国的卢梭说:“谁成了哪一行的尖子.谁就能走运。因此.不管哪一行。我只要成了尖子.就一定会走运,机会自然会到来.而机会一亲.我凭本市领就能一帆风顺。”

2.敢想敢干才能成大事

古代有位智者曾经说过他有移山大法,他所谓的移山大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敢想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敢干才能成大事。同样,没有机遇。我们可以创造机遇,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歌德曾经说过:“犹豫不决的人,永远找不到最好的答案。因为机会会在你犹豫的片刻溜掉。即使是处于混乱中,我们也必须果断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这话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非常的难,如果一个人没有决心去做,或者说没有冒险精神,是很难成大事的。懦弱的人、怕变化的人,只好躲在安全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走向成功,而自己却坐着让机会白自失去。

华达集团总裁李晓华早年曾因倒卖16块电池而被判处劳教,而且还丢掉了工作,成为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