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在于把握
3020600000012

第12章 失败中隐藏着机会(3)

对于一个失掉勇气、自尊和自信的人来说,失败就会像噩梦一样围绕着他,他最终就不会把机遇变成现实,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成功者。只有那些敢干、敢做、敢于挑战困难、敢于把机遇变成现实的人才能走向成功。

我们都很熟悉卡莱尔在写作《法国革命史》时遭遇的不幸。他把手稿交给最可靠的朋友米尔,希望得到一些中肯的意见。米尔在家里看稿子,中途有事离开就顺手把它放在了地板上。谁也没想到女仆把稿子当成废纸,用来生火了。这呕心沥血的作品,在即将交付印刷厂之前,几乎全部变成了灰烬。卡莱尔听说后异常沮丧,因为他根本没有留底稿,连笔记和草稿都被他扔掉了,这几乎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但他没有绝望,他说:“就当我把作业交给老师,老师让我重做,让我做得更好。”然后他重新查资料、记笔记,把这个庞大的作业又做了一遍。

无独有偶,杰出的鸟类学家奥杜邦在森林中刻苦工作了多年,精心制作了两百多幅鸟类图谱,它们极具科学价值。但是度假归来后,他发现这些画都被老鼠糟蹋了。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强烈的悲伤几乎穿透我的整个大脑,我连着几个星期都在发烧。”但当他身体和精神得到一定恢复后,他又拿起画笔,背起背包,走进丛林,从头开始。

所以说,在困难面前,你首先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遇到困难,不要让它吞噬你做事的热情,明白困难也是你行动中很自然的一部分,-没有必要在做事之前热情高涨,在困难面前精神颓废。爱默生说:“一个人所做的,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巴尔卡斯·阿理留士也说:“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即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命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要选择积极乐观的态度,抛开一切消极情绪的影响,以便保持我们头脑的清醒,找出应对任何困难的最佳方法。对困难,我们是关切而不是忧虑.关切就是要弄清楚问题的关键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方法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在小圈子里打转。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很严重的问题,但处理的方法可以完全不同,成天忧心忡忡并不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办法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世界著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有些人似乎天生就会运用积极思维,使之成为成功的原动力;而另一些人则必须学习才会使用这种动力。可是,我们发现,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使用积极思维。”名人点拨:

古罗马的塞涅卡说:“要想利用机会.不仅要做好物质上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

4.敢于冒险才能抓住发展机遇

我们要做一个敢于冒险的人。因为在冒险的过程中。我们 就可能抓住发展的机遇。但在冒险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 注意力,时刻留心身边的变化,善于把握机会,以此实现人生的 价值。

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顺境,而不喜欢逆境。可是,众所周知,不管是经济萧条还是经营不佳导致的诸多消极因素中,都有可以利用的诸多优势。可以这样说,愈是低迷,愈有潜力可挖,也愈有可利用的空间。这就好比一个学生努力从零分考到60分是很容易的,但若想努力从90分考到95分,就很难了。所以说,敢于冒险,敢于成为英雄,只有突破常人所认为的逆境心态,才能抓住人生的发展机遇。

李勤夫1962年出生在浙江平湖一个农民家庭,5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大。如果说他日后是个成功的企业家的话,学生时代的他实在无法令人恭维。为了逃避做作业,他常用几两饭票做代价,聘请同学为他代做几天的作业。他也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考试。

由于请同学代劳需要报酬,个人“财政”常因招聘做作业的“雇工”而发生困难,于是他想到赚钱。一个中学生,能赚哪门子钱?脑门一拍,计上心来:开发平湖水乡资源,捕泥鳅。一身泥水,果然赚了点钱。可赚了点钱后,他就兴趣索然了,捕泥鳅又累又脏,一个人又捕不了多少,赚不了多少钱。如何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他脑瓜一转,有了:发动同学去捕,他来收购,再拿去贩卖。这下好了,他的财政状况大大地改善了。这就是他最早进入市场的尝试。也许正是从捕泥鳅这种营生中尝到的甜头为他日后进入市场打开了一条成功的通道。

高中毕业后他进水利局当了工人,一年后又转到镇农技站搞电器,此后当过车工,铣工,电工,干一样精一样,学一行精一行,而且每学一行必定超过师傅。他是个不安分的人。1982年到镇农机五金厂后,20岁的他担任了车间主任,收了6个徒弟,加工电风扇零件拿到上海去卖,赚了好多钱。为了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他在车间实行计件工资制,多劳多得。由于他技术高,最多时一天的加班工资达到20元。这样一-·来,厂里的老工人不干了:“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收入还不如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一顶“搞资本主义”的帽子把他撵出厂。但是另一个机遇正等着他——他来到了新仓服装一厂。

这个固定资产仅500元,只有一台锁边机,16个农家姑娘各自带一台缝纫机组成的小厂子正面临倒闭。镇里以年2000元招标承包,连脚跟也没站稳的2l岁青年又不安分守己地站了m来:“我来承包!”承包的结果是,当年实现利润6万元。

此后,他贩卖泥鳅的才能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工厂发展壮大成600多人,利润也达到200万元。1989年,他开始与上海一家服装厂搞联营,生产出口服装。1990年,他接到了120万件出口中东的业务,他万分兴奋,一条成功的新路眼看就要开通了。然而,出口的路刚刚打通,国际局势风云突变,海湾战争爆发了。新仓服装一厂生产的阿拉伯大袍因为战争而无法出口,订单没了,工厂只好停工,企业濒临绝境,这个年轻人好不容易开创的事业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命运以其特殊的方式把他推到失败和成功、灰暗和辉煌的交叉点上。

“从1983年到1990年,我天天在赚钱,天天在花钱,最后却欠债。为什么别人都成功,我却成功不了呢?关键是我没有掌握市场。”事后他感慨万千地说。一个没有市场的企业是盲目的。当时他正面临绝境,工厂一旦倒闭,工人多年辛劳的心血将付诸东流,怎么向父老乡亲交代?困境往往与机遇同时降临。在寻求谋生之道时,一个使他日后无比辉煌的机遇悄然落到了他的身上。

1990年末,一位做毛巾生意的日本客商来平湖考察时路经新仓服装一厂,无意的聊天使日商对28岁的厂长发生了兴趣,他诚恳的态度和对市场对行业状况的分析使日商顿生相见恨晚之感。他调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说服日商和自己合作,日商动心了。临别,他拿出了37件服装样品请日商为自己寻找销路。日商答应了,准备付钱,因为按这位外商的经验,拿别人的样品是要付钱的。可是他拒绝了:“你是为我推销产品,怎能收你的钱,你帮我推销出去,我还要给你钱呢。”日商大为感动,答应1个月后给他答复。

28天后,日商如约来了,交给他7件日本的服装样品。“你能做这样的服装吗?”什么不能,只要是服装还有不能做的?他一口答应:“能!”“几天能做好?”“3天。”“好,3天后见。”可当他回厂细看样品却呆住了,7件样品中有西装、学生装、时装、裤子,都是专业化程度要求很高的。怎么办?他的才能在这种紧急关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马上组织全厂精干力量突击,对于一些无法完成的部分,马上送到生产出口服装的企业加工。日赶夜赶,他终于如期完成任务。第3天,他带着7件样品来到了上海华亭宾馆日商的住地时,比原定时间提前了半小时。他赢得了日商的信任。日商改变了原准备投资毛巾的意向,决定和他合作办服装厂。

为了论证合作的可能性,这位毛巾商请来了另一位做服装生意的日本商人,他就是李勤夫现在的长期合作伙伴松冈照浩。此时的松冈也正在苦苦寻找合作伙伴,松冈已在中国投资搞了几个合资厂,但由于合作伙伴挑选不当,效益并不理想。李勤夫抓住对方的心理展开了游说:“松冈先生,你不远千里,来我国寻求发展,非常辛苦,你如有意到我这里投资办厂,我一定全力以赴帮你赚钱。”“帮我赚钱?”松冈惊异了。“对,帮你赚钱!”“你能保证我赚到利润?”“没错!”“我和中国人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从来没有人说帮我赚钱。”松冈日后追述道。随后两位日商和他共同组建了一家服装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是,投资双方各占一半,日方出资金,中方出地皮、厂房、劳力,并由中方管理,服装的原、辅料全部由日方提供,产品全部返销日本。

1991年1月,中外合资浙江茉织华制衣厂正式投产。第一批产品完工后,松冈走进仓库检查。根据国际惯例,每加工100件服装必须提供1 02件的原辅料,允许有2%的差错率。而松冈在与中国企业合资时,100件原、辅料只能完成95件,另5件被企业用于打通关节送人或自己穿。松冈虽对此极为恼火,但却也无奈。可是这次,当松冈在仓库检查时却惊奇地发现,该厂却是100件服装的原、辅料做出了102件!连允许2%的损耗也没有!松冈笑了。这笑颜马上带来了更大更多的投资,松冈制衣公司,罗马制衣公司,洁成制衣公司,安洁拉制衣公司,阳湖制衣公司等等。通过松冈的关系,日本、韩国等商人纷纷与他合作,几年间先后创办了18家合资企业。

1991年,企业投产当年,国外订单就源源不断。这一年,茉织华共生产服装l 80万件,创汇1361万美元,一跃成为浙江省创汇龙头企业,企业利润614万元。李勤夫由此赚到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为后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1993年,他偶然获悉国家税务总局要印刷增值税发票,可是造币总公司因为没有设备而无法承接这笔业务。他马上与外商签了一份进口有关设备的合同,找到了国家税务总局。可是增值税发票与钱币都是由国家控制承印的,别说乡镇企业,就是国有企业也无法问津。可是他却认为,既然国家暂时还没办法完成此项工作,而这一工作又是必需的,我有这个能力,为什么不能做?他说通了有关领导,于是投资1800万美元的茉织华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了。他又把邮电部拉进来合作。邮电部的介入又使他接到了特快专递的印刷业务。这样,他的印刷公司承揽了全国三分之二的邮政特快专递和三分之二的增值税发票的印刷业务,1994.年产值达到1亿元,当年就盈利3000万元。在帮助成功者赚钱的同时,他也发了大财,他的企业从500元起家,到1996年总资产已达12亿元人民币。

为别人创造了财富,也就为自己赢得了机会。所以陈丽华说,企业家要懂得“舍得“的哲理。李勤夫的每一步,无不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攀登,在与别人分享利润时壮大自己。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合作将制造出最多的机会。而“攀龙附凤”是白手起家者最便捷的成功路径。激发潜能:机遇就是无限的积累

现在,很多人特别重视自己在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和各种处境,过 分地计较工作的条件和报酬。他们无法面对冷酷的现实,更无法突破 环境和条件的局限和束缚,长期在失意和卑微中徘徊。在这种情况下, 一个人必须坚持自己精神的独立和顽强的追求,突破环境的局限,开 辟自己的路。如果不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一个人即使在顺境中也会平 庸无能,一事无成。

中国资深传媒人士****说过: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 最大的危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之险,值得。

1865年,美国刚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浩劫,人民取得了胜利,废除 了农奴制度,但伟大的总统林肯被刺身亡,胜利的美国人民沉浸在欢 乐和悲痛交织之中。

有着高瞻远瞩眼光的钢铁巨人卡内基看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深 信,经历了这场战争以后,美国经济的复苏是必然的,经济的发展一定 会刺激钢铁的需求。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辞去铁路部门待遇优厚的工 作.把自己主持的两大钢铁公司合并为联合制铁公司,并让他的弟弟 汤姆创立匹兹堡火车头制造公司并经营苏必略铁矿。

时势又赋予了卡内基大好的机会,加利福尼亚州刚刚并人美国, 美国政府打算在那里修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卡内基克服了重重困难 发展钢铁,还买下他人与钢铁公司有关的专利。

但到了1873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到来了,金融业陷人了瘫痪之中,各地的铁路工程支付款被中断,现场施工被迫停止,铁矿山和煤矿都相继停业,连匹兹堡的炉火也熄灭了……

在如此困难的境地,卡内基却反常人之道,他打算建造一座钢铁制造厂,还成功地让摩根注入了股份,结果,建厂成本比他原先估计的还便宜许多,这令卡内基兴奋不已。

到了1881年,他又和焦炭大王费里克达成合作,双方各投资一半组建F·c费里克焦炭公司。这一年,卡内基以他自己的三家制造企业为主体,又联合了许多小焦炭公司,成立了卡内基公司。

后来,卡内基兄弟的钢铁产量占全美钢铁产量的七分之一,卡内基公司逐步迈向垄断型企业。

卡内基敢于反常人之想,敢于发现,也敢于利用逆境促成的良机,抓住了逆境特有的有利因素,走向事业的成功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