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每天读点历史精粹
3018600000047

第47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3)

6时许,日本偷袭作战指挥官渊田中佐率183架作战飞机从6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爬上3000米云层,完成空中编队,而后扑向夏威夷。7时,瓦胡岛美军雷达基地的两名值班士兵从雷达银屏上发现有大编队机群从东北方向飞来,立即报告给空袭警报中心。但值班军官误认为是正在执行侦察或演习任务的美国飞机,未作理睬,使美国错过了应对日本偷袭的最后机会。7时55分,日本第一波攻击飞机抵达珍珠港,渊田中佐下达攻击命令。日本轰炸机首先轮番轰炸扫射美军的飞机场。短短5分钟时间,美国空军在瓦胡岛上的战斗力就陷于瘫痪。接着,日本的大批鱼雷机赶到美国军舰航道上空,依次急剧俯冲到距海面20米左右的空中,准确发射经过改装的鱼雷。瞬时,停泊在港内的美军战舰上,到处火光冲天,剧烈爆炸声彼伏此起。

8时40分,日本171架飞机再次飞临珍珠港,发起第二波攻击的轰炸。至9时45分许,空袭结束,日机全部撤离。

日本偷袭珍珠港作战历时110分钟,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毁灭性打击。港内8艘战列舰被击沉或重创,11艘驱逐舰、巡洋舰等舰只被炸伤、炸沉,188架飞机被击毁,美军官兵死伤4500多名。日本仅仅损失29架飞机和数艘袖珍潜艇。珍珠港事件震惊了美国朝野,同时也震惊了世界。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对于东南亚地区,日本早就垂涎三尺,并于1936年将夺取东南亚纳入了国策。

1939~1940年,德国席卷了欧洲大陆,英国退守英伦三岛。日本眼红,决定乘机南进,夺取英、法、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

1940年8月,日本近卫内阁提出了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9月,日军侵占了印度支那北部。稍后,又与德、意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美国立即进行报复,部分限制对日出口,又对中国给予贷款和租借物资。

为了缓解美、日矛盾,从1941年3月起两国开始进行谈判。由于双方各有所求,谈判陷入了僵局。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经过一番争论后,日本决定坚持南进方针,并不惜对英、美开战。7月,日军侵占了印度支那南部。美国对日立即实行禁运,双方矛盾激化。10月,东条英机在日本上台,加紧了对美的作战准备,同时加派来栖三郎赴美谈判。11月下旬,日本秘密派遣了一支联合舰队,开向珍珠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最大海军基地。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出动舰载机对珍珠港展开了两个波次的攻击。美军由于毫无准备,太平洋舰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损失十分惨重。同时,日军又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发动了全面进攻。8日,美、英对日宣战。11日,德、意又对美宣战,美国则以宣战给予回敬。至此,“二战”超出了欧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战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二战”中苏、德双方进行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为了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外高加索地区,1942年夏,法西斯德国集结起大批兵力,在苏德战场的南翼实施重点进攻。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在初期,德军进展迅速,攻占了顿河大拐弯处,并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的半包围圈。

9月13日,德军攻人了斯大林格勒市区,与苏军展开了十分惨烈的城市争夺战。在这危急时刻,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为了打败法西斯,苏联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人人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希特勒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而不胜。在巷战中,两军反复争夺,德军迟迟无法夺取整个斯大林格勒市区。为了支援市区的守军,苏军在城外实施了一些反突击,牵制了许多德军。

在坚守斯大林格勒的同时,苏军统帅部已经拟定了反攻计划——“天王星”战役,以围歼这一地区的德军主力。

11月19日,一部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北面发动了进攻,向西南方向突进。第二天,另一部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南面发起了进攻,从而构成了“铁钳攻势”。23日,南、北两翼的苏军会师于卡拉奇,斯大林格勒地区的33万德军被合围,处境日益艰难。

12月,为了解救被围的德军,德军组建了顿河集团军群,由曼斯泰因元帅指挥。12日,德军开始突击,一度有进展,但很快就被苏军击退。被围德军陷入了绝境。

1943年1月,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苏军发动了攻击。至2月2日,被围德军全部被歼,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被俘。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后持续了199天,苏军歼敌近60万人,德军遭到了开战以来最大的失败。

这一战役成为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苏联和全世界人民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中看到了夺取最后胜利的希望,也坚定了彻底打败法西斯的信心。德黑兰会议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捷报频传,特别是苏联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使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有力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了研讨盟国之间的协同作战问题,加强各盟国在各战场的合作,促进胜利形势的发展,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二战中重要的“三巨头”会议。这个历史性的会晤,自始至终充满着和平与合作氛围。

为了开好德黑兰会议,在“三巨头”会晤之前,1943年10月底,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三国外长预备会议。作为本次会议“半个”东道主,苏联对整个会议特别是安全问题,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当罗斯福一行抵达德黑兰时,考虑到罗斯福的安全,斯大林非常友好地建议,让罗斯福搬到更为稳妥的苏联大使馆居住,并指令由苏联警卫和便衣人员负责罗斯福的安全;另外,还精心安排丘吉尔就近住在英国使馆。

在德黑兰会议的第一次会谈中,斯大林、丘吉尔一致推举罗斯福总统主持会议。罗斯福说,他很高兴把苏联人作为“家庭小圈子里的新成员”来欢迎,并相信这次会议将始终像老朋友们的聚会那样,充满完全坦诚的氛围。

德黑兰会议先后讨论了一系列军事问题和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由于“三巨头”性格特征迥异,又要不可避免地分别从各自国家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认识问题,所以在会晤讨论中,经常发生激烈辩论与争执,有时甚至到了要崩盘休会的地步,但通常又是在罗斯福的调解之下,化“干戈”为“玉帛”。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波兰问题,即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苏联对日作战问题,即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