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下,东欧国家和地区发生了若干以富国强国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法国大革命后期,拿破仑登上法国政治舞台,并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多次重创欧洲反法同盟,有力地冲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在美国独立战争影响下,拉美殖民地掀起独立运动高潮,一批国家摆脱西、葡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改变了拉美的政治格局。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恩格斯在潜心研究西欧经济体制及发展规律后,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后来欧洲以至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彼得一世向“胡须与服饰”开战
1698年8月26日上午,在俄罗斯列奥布拉任斯基村某处宅邸,俄国文武大臣、皇亲贵戚纷纷前来觐见刚刚结束西欧秘密考察回国的沙皇彼得一世。一番寒暄过后,只听彼得一世说道:“为答谢诸位迎驾,朕要送给大家一件特殊礼物。”说着,他缓步走到武臣谢英面前,突然,他一手抓起谢英的大胡子,一手抄起剪刀,只听“咔嚓”、“咔嚓”两下声响,谢英的胡须就被剪掉了。还没等人们回过味来,“公爵皇帝”罗莫丹诺夫斯基的胡须也被剪落在地。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在场的人们惊呆了。接着,彼得一世把剪刀往地上一扔,命令在场所有的大臣和贵族都要剪掉胡须。
1698年夏,率使团赴西欧考察的彼得一世经由波兰回国。回顾在西欧各国的所见所闻,彼得深深感悟到一个道理,即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振兴,不仅要靠发达的经济、强大的军队,更要靠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臣民。俄国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西欧,与俄罗斯人思想、文化、观念,甚至衣着打扮、仪表举止都不无关系。这种落后,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要进行彻底改革,必须从此开始。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的一幕。彼得一世在返回俄国的第二天,即下达了剪胡须的命令。
按一般生活习俗来看,割胡须,原本是小事一桩。但在当时的俄国,却是非同小可。俄罗斯人历来把胡须看做是卜帝赐给男人“最珍贵的装饰品”,是区别于外国人的一种“特殊标志”。
彼得一世没有因重重阻力而放弃他的改革计划,他意识到要带领俄国臣民朝着欧洲的文明方向迈进,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否则,其他革新都将无从谈起。于是,他召集群臣专项议事.严加洲诫,并明确规定:剪胡须是俄罗斯“全国臣民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之后,为有效督促臣民“剪须”,彼得一世还命人制定了一项“胡须税”,颁行伞国,规定凡想留胡须者,将依据其社会地位,每年征缴一定税金。如果拒绝税款,将被羁押服劳役。这样,许多人因为怕花钱或被拘役,而不得不剪去胡须。俄国上下,蓄须之风日渐消失。
剪了胡须的俄罗斯人显得精神了许多。于是彼得一世又把目光投向俄国人蠢笨、臃肿的服饰上。1700年1月,彼得一世发布关于着装的敕令:“特权贵族、朝廷命官、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官吏必须身着匈牙利式服装。”同年4月的敕令又规定:“凡男子,除神职人员、马车夫和种地的农民外,一律要穿匈牙利和德国式服装。”不久,又作r补充规定:“男予要穿短上衣、长腿裤、长靴、皮鞋和戴法国式礼帽,穿法国式或萨克森式上衣。女人要穿裙子、欧式皮鞋,戴高筒帽。”这样,简捷、方便、美观的服装,逐渐取代了俄罗斯传统的长袍大袖。
1700年,彼得一世着手进行以军事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发动对瑞典的战争。
1713年,俄国从莫斯科迁都圣彼得堡。18—19世纪的两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在纺织业:首先,1732年,凯伊发明了飞梭;而后,哈格里夫斯于1765年发明了珍妮机;而自动织布机则是在1785年,由卡特莱特发明的。在动力方面:r785年,瓦特发明了改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方面: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蒸汽轮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第二次科技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电力的应用方面:西门子于1866年发明了发电机;爱迪生于1879年发明了电灯。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发明则是以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和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为标志,从而引起划时代的变革。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新的通讯手段也产生了,即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1895年,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三皇会战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
1804年12月,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正式即皇帝位,史称“拿破仑一世”。
1805年8月,英国联合欧洲大陆另外两个豪强奥地利和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从东西两线对法国形成包围之势。
在拿破仑与欧洲反法同盟的诸多战争中,有一个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因其中有三位皇帝均参加了该战役,故历史上称为“三皇会战”。
1805年,面对第三次反法同盟的包围之势,拿破仑决定暂时放弃登陆英国的计划,而是集中组织主力挥师东进,迎战奥、俄。
俄军主力撤到今捷克境内的布尔诺的奥洛穆茨城附近,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自督战的另一支俄军会合。这时,从维也纳逃出来的奥皇弗兰西斯也随同撤退的奥军到达该城。俄、奥联军占领有利阵地,在布尔诺以东13英里(1英里=1.6093千米)处一个叫奥斯特里茨的小村村前的高地上布防。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西斯认定拿破仑已成强弩之末,为求速战速决,制订了分兵力牵制法军左翼,以主力迂回法军薄弱的右翼,并切断法军退往维也纳的通路的作战方案。
1805年11月27日,奥斯特里茨战役开战。参战俄军为5.3万人,奥军为3.3万人,俄奥联军共计有8.6万,火炮350门。法军总兵力为7.3万人,火炮250门。联军兵力分成五路纵队逐次向东南开进,在布尔诺以东的奥斯特利茨镇及其西南一线展开。拿破仑主动放弃普拉岑高地,指挥法军于12月1日全部退到了战场西缘的哥尔德巴赫河一线。联军到达预定战场,迅速占领了普拉岑高地,并做好了全面进攻的准备。
拿破仑的作战意图是:首先,引诱敌人把主攻方向指向法军防御薄弱的南翼,即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然后,乘俄奥联军主力南移而中间空虚之机,集中法军主力在中段进行反击,歼灭俄奥联军主力于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地区。
1805年12月2日,早7时左右,俄奥联军以密集队形在大约12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向法军发起了进攻。
在战线南段,由于在兵力上占有大约四比一的优势,俄奥联军迅速攻克了哥尔德巴赫河东岸地区,迫使法军逐渐向后退却。为制止俄奥联军向南段法军的侧后实行迂回,同时吸引更多的联军投入这个方向,拿破仑果断命令配置在二线的第三军迅速投入战斗,从西南方向突击敌人的左侧后方。法军的猛烈反击,使已经渡过哥尔德巴赫河的联军,被迫向河的东岸撤退。
眼见联军主力攻击受挫,刚愎自用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便令占领普拉岑高地上的库图佐夫放弃阵地,前去增援南翼联军。于是,联军最初的作战部署被打乱了。拿破仑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来到,上午9时左右,他命令第四军左翼两个师转入进攻,迅速从北侧攻占普拉岑高地。
俄皇亚历山大一世随即意识到了自己的失策,下令调来所有预备队,企图重新夺回普拉岑高地,但俄军连续四次猛攻都被法军打退。到中午11时左右,法军转入进攻,把俄奥联军从阵地中央切开,使他们分为互相不能策应的南北两个部分。此时位于南面的联军主力,完全暴露在占领普拉岑高地的法军火力之下。
北段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法军第五军和第一军在骑兵的配合下,顽强击退联军的多次冲击,并在削弱联军进攻能力以后,果断地组织了反击,将北面的联军赶回到奥斯特里茨。
在彻底击溃联军的中部和北部战线后,拿破仑敏锐地捕捉时机,对孤立于普拉岑高地和南部湖泊之间的联军南部主力,发起强大突击。联军很快溃散,除少数人逃往布尔诺外,大部分被压缩到沼泽地带,并被赶到刚刚结冰的湖面上。顿时,人、马、车、炮拥挤不堪,普拉岑高地上的法军炮兵,向湖面进行猛烈轰击。顷刻之间,冰碎炮翻,大批联军葬身湖底。
奥斯特里茨会战,俄、奥联军损失2.7万人和186门火炮,法军仅伤亡了八干多人。会战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拿破仑的军事天才。并且,在“三皇”较量之中,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政治方而,拿破仑都远远胜出奥、俄二皇一筹。法兰西第一帝国兴亡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了“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1804年12月,罗马教皇庇护七世在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正式即皇帝位,史称“拿破仑一世”。以此为标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寿终正寝,开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时代。拿破仑的帝国和政权,是与对外战争相始终的。1800~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在欧洲大陆上势如破竹,所向无敌,连续击败英、俄、普、奥为首的反法同盟,迫使这些国家的封建君主先后俯首求和。至1809年,拿破仑占领的欧洲大陆领土已相当于本国面积的3倍,统治的外国人口达到7500万。法兰西第一帝国达到鼎盛。
1811年,拿破仑与俄皇亚历山大一世发生冲突,1812年6月,拿破仑率70万大军发动了侵俄战争。结果被寒冷的气候和俄军打败,几乎全军覆没。德意志和瑞典继而背叛,法军节节败退。侵俄战争的惨败,使帝国开始由盛转衰。
1813年,英、俄、普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兵力达到100万以上,与拿破仑在莱比锡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战,结果拿破仑失败,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后又被囚禁到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
1815年2月,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回到法国,试图重建法兰西第一帝国。欧洲各国迅速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同年6月,在比利时的滑铁卢战役中,法军全军覆没,拿破仑被终身流放于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拿破仑重返帝位总共101日,因此史称“百日王朝”。墨西哥独立
1810年9月16日凌晨,几个汗流浃背的人骑马飞奔来到多洛雷斯镇。他们气喘吁吁地直奔教堂,叫醒了正在熟睡中的牧师伊达尔哥,急切地告诉他起义的计划被叛徒泄露了,西班牙殖民军队正在大肆搜捕,情况万分危急。伊达尔哥听后赶忙敲响了教堂的大钟。
附近的印第安群众被洪亮的钟声惊醒,迅速聚集过来,将教堂围得水泄不通。在金色的晨光中,伊达尔哥健步登上讲台,大声问道:“我的孩子们,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去了我们祖先的土地,你们希望夺回来吗?这帮强盗压迫了我们3个世纪,你们渴望自由吗?”长期积压在印第安人民心中的怒火进发出来,人们振臂高呼:“绞死殖民强盗!”“独立万岁!”呼声长久回荡在多洛雷斯镇的上空。这就是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