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家有财妇:新时代丽人理财非常道
3018300000029

第29章 投资保险,先急后缓——丽人适时做保险(4)

理财规划的目的就是合理配置财产资源,实现理财目标。如果其中没有保险的部分,那么一旦发生风险,就可能导致收入减少、支出增加或者资产减少,使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动。保险能部分弥补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减少经济状况的变动幅度,从而使个人财务能长期健康地运行,是一种很有效的保障机制。

在现在的保险市场中,保险的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都是比较重大的保险项目。

1、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险,是指被保险人由于意外原因造成身体伤害或导致残废、死亡时,按照约定给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通常包括丧失工作能力、丧失手足或失明、因伤致死及医疗费用等给付。其中的伤害必须是人体的伤害,人工装置以代替人体功能的假肢、假眼、假牙等,不是人身天然躯体的组成部分,不能作为保险对象。而且伤害必须是意外事故所致,是指外来的偶然发生的剧烈事故。只有同时具备“外来”、“剧烈”、“偶然”三个条件,才能构成该合同的保险事故。

2、医疗保险。医疗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间,因疾病所导致的各种医疗费用,或因疾病所致残废或死亡,保险公司依照合同的规定,给付赔偿的一种保险。人吃五谷杂粮,受到风吹日晒,难免就会生病,大大小小的疾病让人痛苦不堪不说,还要支付巨额的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有那么多钱可以临时拿出来的。有医疗保险作为后盾,一切生活都可以安心许多。

3、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说白了就是在你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到退休金的保险。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一般来说,当你和公司签订合同的时候,都要给你购买养老保险,这是法律性的东西。人不可能永远不退休,当你退休在家的时候,养老保险是保证你家庭生活稳定的重要保障。

4、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是指职工在暂时失去工作或转换职业期间,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发生困难时,由政府提供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政府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并以税收优惠的形式负担部分费用,职工和用人单位按工资收入的不同比例,按月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费,职工失业后,可持有关证明,向当地劳动就业机构申请领取政府的失业救济金。失业保险的作用在于可以维持职工在失业期间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有机动车辆保险、投资连接保险、分红保险、万能保险等很多种类,适用于各种各样的风险。

简而言之,保险具有这样的特点:保险可以为将来的风险作准备,能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实际上是一种互助合作的行为。 保险带有强制储蓄的意味,其能够帮助你较迅速地积攒一笔资金,但是只有在保险期满或保险事故发生时才能拿到。

总之,正确地选择适合你的保险,才能够让你的人生更有保障。

投保时应注意的问题

保险与人们工作、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女性的保险意识也越来越强,参保人明显增加。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趋势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代表了时代丽人理财的一种新观念。为了能获得可靠的经济保障,女性朋友在投保,特别是在投保基本保障型的保险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忌获利心理

投保的目的是首先为了获取保障,投保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使自己产生一种心理安全感,将日后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从而解除自身后顾之忧,决不是投保就可以产生高于保费数百倍的利益,毕竟不发生灾害事故才是投保人的共同心愿。

很多女性朋友将购买保险产品作为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但她们往往会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和财务状况,一味追求快回报及高收益,而忽视了保险最本质的保障功能。

“今年的分红怎么才144.20元呢?”年轻女教师秀苹对保险不在行。去年,秀苹在银行理财专柜签下了一份1万元的分红险保单,宣传资料上五大特色的前三项令她记忆犹新,“固定回报”、“年年分红”、“复利累计”……。

“当时工作人员还给我看了往年收益率汇总表,几乎都在4%以上,我想这样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赔稳赚还能有保障,怎么今年的收益率只有1.4%了呢?看来保险还真是不靠谱。” 秀苹失望地说。

保险业务员徐娜告诉秀苹,和她有着相同抱怨的人可不在少数,如此看重保险的分红功能、分红多少的投保人其实陷入了保险一大误区——把保险当投资。假如仅仅为了投资而投保这些产品,将无法满足预期,甚至让人很失望。另外,万能险的最大的特色是可任意支付保险费以及任意调整死亡保险金的给付金额,投保人可以根据家庭保险需求和财力状况对保额、保费、缴费期限进行调整,对保障额度和储蓄投资额度灵活调节。如果只是傻傻地缴纳保费,希望靠万能险赚大钱,那只能遗憾“搭错车”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很精明很聪明,谈起保险马上就会从获利角度计算一翻,说买保险如何如何不划算,从而拒绝保险。她算的或许没错,从家庭财务安排角度来讲,做保险投入只是理财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基础的必要的一部分,并非全部押宝在保险产品上。保费开销是以小开销避免财富大窟窿损失或者规避遭遇不测时经济上的力不从心。还有一点,人身风险岂能是用计算器可以算的出来的?

二、忌盲目心理

首先是保险认知上的盲目。别人说保险不好,也跟着认为不好。

对待保险切勿人云亦云,买保险,主动出击,出动了解,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买到自己合适的保险产品。

叶爱欣,28岁,在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经常出差,虽然辛苦,但薪水丰厚。公司仅为员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险。小叶平时生病,打针吃药都自己花钱,倒没有觉得有太多负担。前不久,她的大学闺蜜因一场重病住院治疗,前后花费二十多万元。单身的叶爱欣不禁有些担心:如果自己不幸患大病,该怎么办?

经过缜密思考并听取理财专家的建议,小叶在医保的基础上,又为自己购买了重大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定期寿险。这样可以为小叶提供身故保障,并附加重大疾病和豁免保费保障。

其次就是投保的险种选择的盲目。有的人投保时看别人,随大流,人家投什么险种自己就保什么险种,人家选择多少保额自己就选择多少保额。其实这样很不可取,适合别人的不一定就是适合你的。比如不少投保人在连最基本的意外险和健康险都没有考虑的前提下,而去买那些分红险、养老险等。

然后就是被保险人选择的盲目。这主要针对家庭保险。如果是一个家庭,首先应给大人尤其家庭经济支柱投保,而且要尽可能足额投保。其实家长的安全和健康才是孩子的实质保障。

经常碰到或听到给经济上弱势的配偶和小孩买保险,结果主要劳力没投保.或者干脆大人不买保险而只给小孩投保.一直以来,很多人代理人利用人们重视孩子、珍视孩子的心理,片面地销售儿童保险,往往导致的结果是,钱又花了,而家庭保障还处于真空状态。

再就是选择保险代理人的盲目。很多人投保多是从亲友那里买保险,我们买保险可以不必回避亲友,但切不可局限于亲友。

三、忌侥幸心理

很多人知道意外或者厄运什么的都是概率问题,认为自己没那么倒霉而常常拒绝保险。有的人虽然自己买了保险,买了一阵子越来越觉得保险没用处或自己不会有事干脆退掉或不继续投报了。

某地曾有一座老式楼房失火,8人在火灾中受伤,其中只有一人投保了意外险,得到了保险公司及时补偿,更多的人则是事前想到过投保,均因侥幸心理而放弃,遭灾后不能获得赔偿,众人对此追悔万分,只能自认倒霉。

投保是自己的事,别心存侥幸、别拖拖拉拉,等出了事想保都来不及了。

四、忌懒汉心理和自以为是

当前投保人有两种极端,一是懒汉型的人。投保多是找亲友,什么都别人说了算,自己不仔细跟代理人沟通交流,自己只管付钱。这样很容易出问题,导致设计出来的方案不合适、不合理。

还有一种就是自以为是型,投保时似乎自己是专家,自己是老大,跟代理人不平等交流,对代理人的方案随意否决或者自己完全指挥代理人设计方案。这种情况也不容易设计出合适的保障方案。

一个好的方案必须是经过双方平等、理性交流多方面权衡比较后才得出的。其实即使一个专业、负责的代理人没有客户的沟通上的配合往往也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跳出保险理财的误区

随着现代人风险意识的加强,眼下已经买了保险的人不在少数,尤其上精于理财的时代丽人们。然而,在保险观念方面,有不少人的认识是错误的。为此,提醒大家,在保险理财应该正确观念,跳出保险理财的误区。

误区一:年轻时不用买保险

许多年轻的女性由于责任不大,一般并没有太强的风险意识,认为保险要年纪大一些才考虑。实际上在保险费上,越年轻买缴费越低,而且可以尽早得到保障。如果你还是单身,购买保险也是对你父母负责的体现。对于没有储蓄观念的年轻人而言,买保险实际上还有另一项作用——“强制储蓄”,保险还可以帮助你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误区二:买保险可以发财

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保障,而一些投资类保险所持有的投资或分红只是其附带功能,投资是收益和风险共存的。分红产品不一定会有红利分配,特别是不能保证年年都能分红。分红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就越高。但是,投资收益率并非决定年度分红率的唯一因素,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费用实际支出情况、死亡实际发生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的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业务的实际经营状况来确定,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

误区三:单位买的保险足够了

目前,许多单位都为个人购买了保险,其中社会保险属于强制保险,包括养老、失业、疾病、生育、工伤,但这些保险所提供的只是维持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不能满足家庭风险管理规划和较高质量的退休生活。有些单位购买一些团体医疗或养老保险,由于规模效益,保费比个人购买要低一些,但如果你离开单位则不能再获得保障,而且也不是所有单位都提供这些商业保险。因此,建议个人还是应该拥有自己的持续、完善的保险保障。

误区四:买保险要先给孩子买

重孩子轻大人是很多家庭女性买保险时容易犯的错误。孩子当然重要,但是保险理财风险的规避,大人发生意外,对家庭造成的财务损失和影响要远远高于孩子。因此,正确的保险理财原则应该是首先为大人购买重疾险、意外险等保障功能强的产品,然后再为孩子按照需要购买些健康、教育类的保险产品,在资金投入上,应该是给大人、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上的保障越全面越好。

菲凡是一家外贸公司的部门主管,收入较高,家中老人不愁,孩子尚小但是她已经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规划了。

早在10年前,菲凡就为自己和全家都购买了保险,那个时候工作的单位虽然工资不低,但企业没有福利待遇,更没有什么保险。她早早就开始计划自己给自己养老,保险是她选择的最好投资理财方式。保险既能起到保值升值的作用,也对自己不可预见的未来生活风险起到保护网的作用。

女儿一出生,她就为女儿投资了教育和人寿保险。今年女儿刚上初中,就开始按月领取教育基金了。菲凡说,当初给孩子做定投时,很犹豫,每个月固定的钱是放在银行里呢,还是赶潮流买保险呢。她算了一下当时的利率,而且比较了解了保险的优势后,决定把钱放在保险公司。现在每个月为孩子的教育也在做定期的基金投资,等孩子上大学,这笔资金就基本和学费持平了。她很得意自己当年的决定,没有把钱闲置。

“与其把钱放在银行里吹空调,不如拿出来买保险寄给自己一份保障,也能让钱增值,何乐而不为呢。”这是保险代理人的专业套词,但是换个角度想想,确实有它的道理,其实随着保险业的发展,各种产品的层出不穷,保险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买保障那么单纯了,他可以理财、可以养老、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意外伤害,而人们最关注的往往都是理财一项,不知道保险为什么还能理财,为什么说存钱不如买保险?其实答案就一句话,买保险其实就是把钱换个地方放一放,就这么简单。

人过三十,手里都会有些积蓄,假如手里有十万块钱,中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放在银行,那好,银行的利率平均3%左右,还是单利,远远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尤其是央行存贷款利率齐降108个基点,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2.52%。利率已逼近保险公司2.5%的预定利率,而且市场预期还会降息至2%以下。如果这种预期成立,而且这种低利率时间持续两三年,存钱就不如买保险了,而且还是买分红型保险较划算。

上世纪末,中国曾出现过预定利率高达10%以上的保单,但是进入新千年后,金融市场波涛诡谲,利率逐次下调,这些高利率保单让保险公司苦不堪言,而保户则喜在心头。不过,十年前这种天上小下来的馅饼不会再有了。多年前,保监会已规定预定利率上限为2.5%,各家公司只能在2.5%以内做文章。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一年期存款利息曾降至2%,面对这场全球正遭遇的百年不遇金融危机,市场预测央行还会降息至2%甚至以下。在降息下行周期,存钱就真的不如买保险了。而且保险公司的产品愈加人性化,多种产品任人选择。

以纯保障型保险产品为例,比如投资型保险如投资联结险,不存在保底收益,也与利率周期无关;消费型的重疾险,无分红的寿险、意外险等,这些产品与利率周期变动关系不大。但是储蓄型保险比如养老险、教育金储备险、生死两全型的分红险等均与利率周期密切相关。在利率下行周期,如果没有任何保障的消费者,首先可考虑购买短期纯保障产品,不宜投资长期纯保障型保险。而且,也可以考虑购买缴费期限较短的分红型保险,如3年期缴、5年期缴甚至趸缴分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