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召唤内心的巨人
3017800000009

第9章 战胜内心的怯懦(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法国沦陷区,德国军官把一位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地掠过悲愤而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凝着血痂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众人轰动,德国军官震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厥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旋即海浪般沸腾。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栗了,他没想到这个象征着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看到台下的民众全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这个德国军官突然明白了:即使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也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这正说明勇气来自于正气,正气是勇气的基础,无论谁,只要掌握了正气,也就掌握了主动权,掌握了力量。在正气面前,在公众利益面前,只要你有理在手,一定可以战胜邪恶,当然,还要取得大家的共同支持,发动大家共同与邪恶作斗争。

或许有时我们的命运将我们置于忍无可忍的痛苦深渊时,我们一定要磨练我们的意志,强化我们的信念,形成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要永远沉积着“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信念。当你历尽艰辛、前途渺茫、甚至走投无路、万念俱灰的时候,不屈的意志会给你的情感以温暖,给你的意志以鼓舞,给你的精神以引导。没有任何一种生活是十全十美的,但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就没有改造不了的自我,就没有超越不了的屏障,就没有抵达不了的彼岸。树立远大的目标,发掘自我的潜能,那么,所有瞻前顾后的疑虑、驻足不前的懦弱和逆来顺受的消极统统都会被我们置于脑后,我们将获得无坚不摧的信心和勇气。

四、用行动磨蚀你的懦弱

有希望才有追求,也就有了人生追求的梦想,但一个人不能总是活在幻境之中,只有那些为梦想而不断奋进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多触社会,到社会上去做事,去娱乐,一个能够自如地在社会上获得事业上的快乐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假如你明白自己有懦弱的一面,就应当学会变得坚强起来。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勇气,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勇气一方面自然有天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则来自对自己与世界的认识,是在生活的磨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

印度甘地,是全世界著名的民族英雄,历史学家们是这样评价的:“他的伟大,在于他的勇气。”而事实上,甘地小时候是个敏感多疑、瘦弱多病的人,也是一个对人和事、对世界、神秘的天堂地狱都怀有深深畏惧的人。可是,他最终却成为个勇气十足的伟大英雄,我们都知道,甘地的不抵抗合作运,是要拿血肉之躯迎向敌人的枪炮的。要是没有足够的勇,这种行为根本无从谈起。他的这种勇气从何而来呢?很显然是他本身努力的结果,他在残酷的生活和斗争中磨练出自己足够的勇气。从一投身印度独立运动起,他就知道,必做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只有无畏,才能勇往直前,才能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以自己的至高信念,以自己的坚毅力,最终使自己成了一个有勇气的人,一个大无畏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圣雄甘地在反英的民族独立运动,多次被捕入狱。但他从没沮丧,仍然毫不动摇地领导大众坚持斗争,使印度获得了独立。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了,但是作为人民英雄、“印度独立之父”,他将永远活在印度人民心中,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和敬仰。

甘地由小时候的胆小懦弱,变为后来的具有大无畏精神的民族英雄,这完全是他努力在实生活中改造自身缺陷的结果。凡事不要追求尽善尽美,一个人想在各方面都有所建树,是不可能的,必定有好多事是自己做不好的。所以没必要对自已不满意,没必要沮丧。只要尽力而为,你的精神状态就会好。所以重要的是努力去做的这个过程,而不是最后取得的结果。

五、有意识地感触勇敢精神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一类鼓励人英勇无畏的格言往往能够潜移默化地渗入人们的心灵,激起世人心底的几丝冲动。

拿破仑就曾说过:“在我的字典中没有不可能的字眼。”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将。

要培养这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要多与具有积极心态的朋友交往,广泛社交,多接触成功的人。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这些人交往,你就会受到他们乐观、勇敢精神的感染,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开朗豁达,逐渐培养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好的生活、工作习惯。通过社会交往,发展友谊,联络感情,结识知己,交流思想,用强烈的社交欲望解除懦弱的症结。但是要注意不要与有消极心态的人多交往,因为两个具有消极心态的人在一起,会彼此给予对方更加消极的暗示。

另外,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尤其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优点上,坚持发扬自己的这些优点,让自己每天有意识地做些自己最擅长的事,即使是不足挂齿的事儿也要坚持不懈。这样只要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那么在工作、生活中自然就会有出色的表现,而自己所取得的这种成绩不论大小,都能增强、支撑起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从而逐步减轻直至消灭自己的懦弱。

战胜懦弱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伤口还在滴血的时候,就勇敢地、坚强地站起来,然后在泪水里微笑,否则,一旦倒下,再想爬起来,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雪莱曾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要相信:失败了,成功还会远吗?

美国总统罗斯福八岁的时候,由于长得不好看,有着一副暴露在外参差不齐的丑牙,所以总是畏首畏尾,个性十分内向,不善交际,谁见了都觉得很好笑。当他在课堂上被老师提问时,站在那里两腿直打哆嗦,嘴唇牙齿颤动着,显得局促不安,说出的答案也是含混不清,几乎没有人能听懂。当老师让他坐下时,他才如释重负,尽管如此,但他没有自暴自弃,也从未觉得自己不可救药。而恰恰是缺陷激励着他去奋斗,他并不利用自己的这些缺陷来做借口使自己疏懒下去,也从不乞求别人的帮助。罗斯福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这样一个可怜虫,对自己他从未灰心失望过。对于自己的种种缺陷,他比谁都清楚,他针对自己的缺陷一一加以改正,如果实在没有办法改变,他就极力加以利用。在演说中,他学会巧妙的利用他的沙声,利用他那暴露在外的牙齿,这些本来足以使演说一败涂地的缺陷,后来竟都变成了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不可缺少的条件。经过不懈地努力,他后来成为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总统。

缺陷造成了老罗斯福一生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无疑是他一生伟绩中最可贵的资本。看清自己的缺陷,勇敢地改造它们、利用它们,那么缺陷就会变成成功的垫脚石。

六、同命运决一死战

走向毁灭,有这么轻松吗?其实一个人走向毁灭时,是需要不可估量的勇气的。既然有勇气死,为什么没有勇气活下去呢?的确求死或许是一种解脱,但正如俗话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虽然活得很痛苦、很绝望,但总尚存一线希望,也许这个希望很渺茫,也许这个希望永不能实现,可不管怎么说,生命的转机总是存在的。活得辛苦,活得委屈,活得卑微,但只要身体不死,心灵就有复苏的一天,弱者也有弱者的活法。如果决心一死了之,那么就表示一切都结束了,包括希望也不复存在了。这种死实际上代表着懦弱,代表着失败,在人生的道路上是自己打败了自己。生命需要韧性,在人生的低谷时,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一种韧性。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不如意的时候,各人承受这种不如意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能很快从打击中挣扎出来,有的人则不堪一击。在屈辱的时候,你不要去计较面子、身份、地位,也不要急着出人头地,要沉得住气,只要活着,就有机会。要坚信,风雨过后,就会有绚丽的彩虹。

如果由于懦弱,使你不敢做一件事,那么在做这件事之前,先预测一下如果做了这件事,它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有时候做出最坏的打算,可能唤起一个人心中最大的勇气,去冲破第一次精神上的束缚。一旦有了这种勇气,就可能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获得绝处逢生的效果。既然我们别无选择,那么不如鼓起勇气做一次冒险,一次冒险比一万次犹豫、无可奈何的绝望都要壮烈。相信谁也不能主宰我们,更要相信谁也无法阻挠我们,相信世界就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这或许就是最后一次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倍珍惜,并且从容而理智地把握呢?也许我们曾经总是不能痛痛快快地表现自己,但自己不是永远的懦夫!承认我们曾经一次又一次失败过,相信我们的力量和智慧最终能摒弃失败,获得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在很多时候都需要这种挑战的勇气和精神:挑战传统、挑战权威、挑战大自然、挑战自我,没有挑战的人生,就没有什么乐趣,更不用说什么成功了。人生没有什么迈不过的坎,没有什么越不过的难关,人应当鼓足勇气与邪恶、贫穷作斗争。既然已成事实,就别去抱怨太多,奢望命运的公平是遥不可及的单相思,重要的是往前走,哪怕是爬,哪怕是蜗行,哪怕是蘸着自己的鲜血书写人生,哪怕是人生的舞台上自己的表演永远不会让人感动得落泪,都要勇敢地坚持。勇敢的人,不会永远失败。

一个人绝不让随波逐流或千篇一律来玷污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样痛苦就会荡然无存。你是个凡人,你的生命不是无限的,你不应该放弃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去听从别人的意见,否则终有一天你会后悔。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只是现在,只是今天,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谁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就不再有生命。莎士比亚说:“我们知道我们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但不知道我们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对人对事已尽了全力之后的失败,对失败的结果应该坦然接受。不文过饰非,不怨天尤人,不要承认“我失败了”,而应说“我这次失败了”或“我做这件事失败了”。有时我们总是缺乏勇气。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机遇面前犹豫,在压力面前屈服。所以,有许多理由令我们失去信心。那么我们不妨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境之中,我们的潜能可以被求生的欲望激发出来,往往会产生惊人之举。

过去的日子,我们总是顾虑重重,总是小心翼翼,总是无法把握、该说的话不敢说,想做的事没去做。犹豫不决令我们错过很多的机会。经验使我们变得如此世故、含糊,甚至虚伪,不知不觉中我们失去了真实而完整的自我。而我们还以为自己已趋成熟!我们几乎纯粹地在他人的眼睛里活着,在舆论里活着,在看不见边缘的影子里活着,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志,不敢表现与众不同的自我。当这一切的一切无法摆脱的时候,我们就成了一种机械的生物。我们正在渐渐丧失作为独立的人的勇气。我们的人格尊严就要荡然无存。那么,鼓起我们的勇气吧!推开封闭得太紧的窗户,外面的世界虽然尘土飞扬,而我们依然感觉到这种流动的空气多么宝贵;在心灵的一隅,我们第一次有了一种超脱的愉悦、一种莫名的感激和一种飞翔的欲望。很久很久了,我们痛苦渴望的不就是这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