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召唤内心的巨人
3017800000022

第22章 化解生活的压力(2)

克服重重困难,不放弃,必能助你从绝望走向希望。

五、缓减压力的妙方。

用“无所不在的压力”这句话来形容我们现在的情形,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压力过大会导致各种生理心理疾病,缓解压力的方法多种多样。总体来说,我们应该以间接的方式去处理压力。我们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处理,势必会遭受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但改用间接方法便可将压力顺势导出,这是摆脱压力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1.培养自己的忍耐力和控制力

物质生活丰富了,刺激人的欲望也就相对地增加了。现在的小孩向父母亲嚷着:“我要这个,买那个给我”。相对以前的“不行!等以后买”这样的父母亲自然少了。因为大家手上都有钱,所以想要就能买。

仔细想想,既然有想买的东西,手边又有钱,买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啊!而“忍耐一下”、“看看有没有需要再说”,这也是因为没有钱才必须这么做的。

然而,现今这个年代的人,在忍耐力方面是愈来愈差了,想要的东西马上就想拥有,所以会有二十四小时超市的兴起。如此一来,就算是深夜突然想吃点什么也不怕麻烦了,而忍耐也变得愈来愈没价值似的。

大家被教导的行为模式是“不要忍耐,想要什么就去做”,所以才会使得无法忍耐的人愈来愈多。举目可见那些被溺爱又任性的成人出现,他们常常因冲动而行事,只要有一点点的不满,就无法忍耐、无法控制自己。如果不按照他们所想的去做,马上就会陷入不满的情绪,无法面对挫折,也很难重新出发。其结果,就是出现大量无法承受压力的人。

然而,不论什么事都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也会有麻烦。因为他们无法接纳其他不同意见的人,所衍生出来的行为就是欺压他人,碰到比较柔弱的人,就横行霸道地抢夺……,制造出种种的社会问题。

这时候,社会若不景气反倒是件好事也说不定。因为如果没有钱,那么大家都需要忍耐,也会想起“想要的东西,必须存够钱才能买”、“想要美梦成真,就必须有严格的事前准备”、“要成就事物总会有波折,那么多下点工夫就好了”这些老道理,但我希望大家都能牢牢记住。

在人生不顺利之时,就是培养自己忍耐力和自制力的时候。与其被溺爱而成为一个没用的人,倒不如接受父亲严格的管教来得重要。只要努力渡过这段期间,以后的幸福将是无穷的,人的可塑性也会随之更宽广。再过几年,地球的人口总数就会远超过食物的生产量,所以适度保持危机意识也是有必要的。

2.感受不到快乐时试着专心做一件事

有句成语:“不求甚解”。那也会、这也行,即使这样也能应付。当然,全能的选手是“天赋异秉”的见证,但结果总是半途而废,因为没有人可以凭“一招半式闯江湖”,到最后总是上不上、下不下的,无法有很大成就。

现代的人们似乎什么事都容易落入“不求甚解”,如享受假期、旅游、滑雪等等都是。民间正流行一种“不跟上潮流就仿佛无法获得满足”的观念,但实际上你真的因此打从心底感到快乐了吗?这样的快乐是否比你以前的快乐来得肤浅呢?

对着因失意而垂头丧气的人说:

“去做些可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吧!”

他根本就没有“快乐的事”啊!从表面上来看,能令他快乐的事似乎不少,但实际上就是没有。这也会、那也行,却往往完全不知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就像枝叶茂盛却缺少主干的树木一般,早晚终将失去其“生命力”。

举例来说,像是去旅行。因为喜欢庙宇,所以想看尽世界各地的寺庙,并依照“下一站想去看某间寺庙”这样—一去锁定目标。长久以来,到各地寺庙所拍摄的照片及收集到的资料,就足以让你当之无愧地成为“寺庙专家”。你一旦有了一个具体目标,慢慢就会想去收集相关的资料。

就像此时,你会听到:“要问寺庙的事,就去问那个人吧!”

若是因为看到杂志中的风景照片,而存有“想去这个地方玩”的想法,就像今年流行去黄山,所以就决定“去黄山玩”,于是就只玩这么一次。然而,只玩一次是无法累积经验的,所以往往只会留下一些零星的经验而已。

你是否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专长,而陷入“做什么也得不到乐趣”的窘况?就因为得不到乐趣,所以才会一直不断地在找寻能让自己有快感新潮的事物,却又依旧得不到快乐。其实,最重要的是,要下定决心专注于一件事,若将它称为“目标”也可以。

如果可以这么做的话,那么你到目前为止的所有努力就不再是白废力气了。相反的,还能帮助你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白废力气”。

不论现在社会上所流行的是什么,你都能靠自己决定“下次我要做什么”。

赋予主干新的生命力,枝叶自然也就茂盛了。

现在的你,精通于哪一方面呢?

3.顺其自然

每年到了就业时期,最受大学生瞩目的企业总会成为话题焦点。除了知名企业以外,薪资优越的企业也会成为目光的焦点,因为有太多的学生想进入这些企业,相对地录取率就大幅降低了。能顺利进入这些企业的,多半是成绩优异或学有专长的高才生吧?因此,越是受欢迎的工作,便有愈来愈多的优秀人才聚集。

然而,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年受瞩目的企业,10年后未必仍能持续保有其地位。由于时代的转变,后来居上的情形也时常发生。年轻时挤进好公司并不代表这辈子就能安然无恙。相反的,就算不能如期进入自己所期望的公司,当时或许会有点挫折感,但10年后会怎样谁也无法预测,说不定自己的公司反而会成为名列前茅的大企业也说不定。

荣获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博士是专攻量子力学的专家,但在他大学时代所流行的却是古典力学,当时研究量子力学的人可说是非常少,优秀人才都集中在受欢迎的科系。然而,对当时选择不受欢迎科系的汤川秀树博士而言,这个选择却是促成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

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够进入大企业,然后再选择自己所向往的工作或自己所无法完成的愿望,这种想法真是完全没有道理可言。因为时代不同了,现在至少和自己的年代相差了20~30年,若从孩提时代就为他们铺路,等小孩长大读大学时,自己所期待的一流人生或许早已不合时代潮流了!

父母常会因为小孩热衷电动玩具而摇头叹息,但曾几何时,电脑游戏的程序设计师已一跃成为时代的先趋,才20多岁就在电脑游戏产业赚进了好几个亿。照这样看来,这次说不定又要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电脑游戏设计师,而拼命鼓励他们去玩电动玩具不成,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人的预测是不准的,倘若你认为自己的估算很准确,那现在的你早该成为一个赢家才是,若继续将所谓的“预估”加诸孩子身上,那就是彻底的失败。

4.做好“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是什么呢?一定是有许多答案的。能够多去想想确实是有好处,只是千万别忘记,到目前为止你所做过的事,以及今后想做的事当中,就已经包含了你的“自我”在内。

“希望自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心情也是真实的没错,但常去伤害他人、让人厌恶,这也的确是事实。所以,即使他本人认为现实生活中“伤害他人的自己”是“不真实的自己”,心里所想的“善良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很遗憾地这种说法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为无论是真实的自己,还是不真实的自己,归根究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