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孤行随笔
30171100000039

第39章 第六录 这个冬天很寒冷

那天,雪很大,风也很大,他头也不回地爬到太行山齐林峰。独立峰顶,极目远望,凉城茫茫。他想起了烟雨袅袅的江南水乡,想起了大雪覆盖的青藏高原,来路茫茫,前路也茫茫,他再次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他今年30岁了,孔子曰:三十而立。他此生的事业是什么?作家?经济学家?似乎都不是。雪色迷蒙处他似乎听见了老师的沉重呼喊:文化救国,教化救国……

这是一个比较悲伤的时代,这个时代刚刚开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方文山临终前还拉着韩枫的手诉说着改变国人思想,提高道德文明的实施方案,这位耄耋之年的文学家、教育家牵挂着未来国人思想的走向问题。他是受人敬仰的,但也是值得同情的。他走的很安详,没有一丝遗憾,虽说当前社会文化包括国人的人文教养存在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暴露的日益明显,但他在最后的时刻能够得到韩枫这样的学生很开心。韩枫具备了他年轻时不曾有过的冲劲,做事也比较成熟稳重,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提出改善国人素质文化的方案。

不知从何时起,扶老人过马路成为国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事情;不知从何时起,做好事而遭讹诈成为当前主流;又不知从何时起,社会上开始流行道德绑架这股妖风……

2010年10月3日一位姓马的同学帮助以为年过七旬的老人过马路,途中因为老人突然发病昏倒在地,这位孩子便摊上事了。路过的好心人打120叫来救护车,这位还在校园接受教育孩子也跟着到了医院。经过医院联系到老人的家属,匆匆赶来的家属到达医院时老人已经苏醒,当家属询问怎么昏倒时,出现了我们惊讶的一幕。

“我是被这位孩子推倒的”

现在说这件事情可能在我没有说结果之前大家已经知道答案了?可是大家怎么会知道答案呢?我们的答案不应该是:“我脑血栓或者心脏病犯了昏倒的么?我要感谢这位小朋友么?”为什么会想到我是被推倒的,很明显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

马同学因为冤屈和这位老人进行了长久的司法审理,结果是马同学因故意涉嫌伤人赔偿对方医药费等10万元。方文山去蓟城进行教育宣传活动,恰巧遇到对此事热衷的韩枫,韩枫年轻气盛,大学毕业没有多久,毫无顾忌的站在弱势一方批判胜利者。并且出言不逊的指责当今社会败坏、道德沦丧,所谓的教育家、文学家只知道圈钱毫无文人的道德思想等等,方文山做了一辈子教育家还从没有人敢在报纸周刊上这样肆无忌惮的批判他们,这等于什么?这等于在骂他?不,这是在否定他一辈的从事的事业;第二天他让随行人员联系到这个初生牛犊,并约在公园见面。他准备杀杀这个年轻人的锐气,搓搓他的傲气,说来奇怪,想他这样高度的人本不应该计较这件事情,可这次内心偏偏非要计较此事;

那天早晨,公园格外的安静;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并没有中午那么热闹;方文山第一次见到韩枫没有以长者的身份去批判他,而是坐下来先摸底聊天,再到谈论这次事情,最后他被韩枫犀利的事实点评所惊讶,也许从那一刻开始,他便有了收韩枫做学生的想法。只是时机不成熟,缘分尚未到达,他怕错过。他想起来三国里的诸葛亮,忽然眼前一亮便有了计策,他时常羡慕诸葛亮,能够在夕阳日落前寻找到心仪的接班人。而他也是即将入土的人了,可是他想做的事情还没完成,他的想法可能没有办法去实现,他需要一个姜维一样的学生,姜伯约在哪里?千山万水,跋涉迁徙不就是寻求一个能够接着完成自己未完成使命的人么,现在找到了,他会错过么?肯定不会。

几个月后韩枫便拜在方文山的门下,成为教育界所有年轻人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觉得他攀上了金凤凰,只有他自己知道他选择了一条多么艰险苦难的道路;他成功不会得到名利,他失败缺肩负着国家的未来。方文山告诉曾坦诚的告诉他,成功是永远看不清望不到的尽头,失败却就在身旁,可是他还是想试试,他自问虽做不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境界,可是他可以做到学有所用、报效祖国的宏伟愿望。如今方文山安详的走了,韩枫也不再是六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只是他们的事业还要继续,今后的路会更加难走……

世界上什么最可怕呢?绝不是艰难险阻,绝不是洪水猛兽,也绝不是荒凉寂寞。而难于忍耐的却是阴沉和絮聒;人的伟大也不只是乘风而起,青云直上,也不只是能抵抗横逆之来,而是能在阴霾的气压下,打开局面,指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