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微历史:风雨清朝
3017000000025

第25章 铁蹄东来(2)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主张严厉禁烟

道光十八年(1837),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虎门销烟

道光十九年(1839)正月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开眼看世界

禁烟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

整军备战

道光十九年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密购武器

早在虎门销烟之时,美国商人C?W?金已通知林则徐有英国军舰在广东海域游弋,要林则徐注意,但他最终轻视C?W?金的提醒。但后来的事件,令林则徐意识到战争的可能性,他曾致道光帝,希望拨款买西洋的船炮布设海防,道光帝不肯,结果林则徐只好民间集资,通过新加坡密购英国利物浦铜炮,更购入一艘军舰剑桥号。

九龙之战

七月二十(1839年8月30日),英国军舰窝拉疑号抵达广东,义律要求澳门总督边度提供军队协助,却遭边度拒绝。林则徐为维持澳葡政府的中立,于七月廿四(1839年9月1日)巡阅澳门。七月廿七(1839年9月4日)中午,军舰窝拉疑号、路易莎号、珍珠号、甘米力治号在香港九龙海域向中国水师开炮,九龙之战爆发,战役历时一个半小时,英军用尽弹药,败走尖沙咀,阵亡者至少十七人。

狡猾义律

九龙战败后义律要求重开谈判,声称英国烟商同意不贩鸦片,中方亦可搜检,一查出夹带鸦片,即可没收。已具结者,可自由贸易,不具结者,则在沙角搜检,而不合作的英国烟商限三日内驱逐回国。但林则徐发现了问题,若果不具结者可贸易,禁烟之举必全功尽废,于是林则徐以具结和交凶为必要前提。结果谈判破裂,义律把五名凶手送回英国。

穿鼻海战

尽管与义律的谈判破裂,但有两艘英国商船汤姆士?葛号和皇家萨克逊号同意具结,林则徐立即允许正常贸易,给予特别保护。义律非常不满,认为有损权威,九月廿八(1839年11月3日)下令军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在穿鼻洋武力迫两船折返。提督关天培正常查究期间,窝拉疑号突向中方军队发炮,穿鼻之战爆发。

再败英军

穿鼻之战战败后,英军尽逃回尖沙咀。林则徐下令军队驻在尖沙咀附近的官涌还击。英军本打算在尖沙咀修理军舰,被中方军队发现,驱逐出海。九月廿九(1839年11月4日)英军还击,欲以大炮轰击官涌军营,但军营地势颇高,中方军队居高临下发炮,英军败退。连续几次交锋后,十月六日(1839年11月11日),林则徐令军队分五路,主动合击英军,凌晨时分,中方军队包抄英军舰队,五路大炮,重叠发击,将英军舰队大半军舰摧毁。

全歼英国舰队

十月八日(1839年11月11日),英军舰队又再来犯,林则徐发动总攻击,五路大炮全向军舰船头发炮,英军舰队全灭。九月廿八至十月八日合共九日内,官涌之战六役,林则徐役役皆胜,将英军驱逐尖沙咀。并寻回汤姆士?葛号和皇家萨克逊号两船,带回港口贸易。

翻译外报

战争之后,中英贸易完全断绝,林则徐更密切注意世界局势,他组织一队翻译队伍,专门负责翻译外国报纸和外国书籍。他们翻译了《澳门月报》、英国商务总监戴维斯著的《中国人:中华帝国及其居民的概况》(即《华事夷言》)、传教士地尔洼牧师著的《对华鸦片罪过论》、休?慕瑞著的《世界地理大全》(即《四洲志》),及其他军事书籍。

两广总督

同时,他亦亲自接触外国人,向虎门销烟时来访的美商C?W?金、传教士裨治文、商船船长弁逊等人询问英国的情况,并接触英国海员,了解英国对禁烟的看法,态度极为亲密。接着他又再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由汤姆士?葛号船主带往伦敦,但英国外交部拒收信件,结果信件刊登在《泰晤士报》上。十二月初一(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接任两广总督。

鸦片战争开始

道光二十年(1840)六月,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粤闽未逞,改攻浙江,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帝惊恐求和,归咎林则徐在广东“办理不善”,屡次下旨斥责。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留粤备查问。但仍奔走察看要隘,筹募壮勇守卫广州,反对钦差大臣琦善畏敌求和。继而向主持粤战的奕山上防御建议,不被采纳。

充军伊犁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在浙积极筹议战守,提供炮书,帮助研制新式炮车和车轮战船。五月道光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从重惩处,充军伊犁。林则徐在赴伊利途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从中可窥见他对国家的忠心。途经镇江,授老友魏源以《四洲志》及有关外国资料,嘱撰《海国图志》。

政绩显赫

道光二十二年(1842)抵伊犁。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库车、阿克苏、叶尔羌等地勘察,行程三万里,所至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道光二十五年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升云贵总督。曾先后平息、镇压西北、西南民族冲突和人民起义,整顿云南矿政。二十九年因病辞职归籍。

买不起京中住宅

林则徐退休之后,欲与北京任京官的长子同住,因买不起京中住宅,最终回到福州住在父亲购置的旧屋中。其故居云左山房,又称七十二峰楼,他把新疆带回的七车书册,皆藏在里面,从此,过住平淡的生活。

品望重当朝

三十年九月(1850年10月)奉旨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镇压农民起义。十月抱病起程,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普宁县(今广东普宁北)行馆。清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闻讯挽联对其一生人品和功绩,作了全面和崇高的评价:“品望重当朝,犹忆追陪瞻雅范;褒荣垂史乘,徒殷景仰吊遗徽。”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八宝鸭

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时,下令江苏全面禁烟。他发现有人不理会禁令,继续吸食鸦片,便微服出巡。他留意到一艘游船有一缕缕的轻烟飘起来,便召船家驶向游船。林则徐为了试探船家,说:“前舱那东西很香,我何时才可过过瘾呢?”船家便捧出鸦片烟,让林则徐使用。林则徐脸色当堂一沉,指着桌面的一道没骨菜问是什么,船家回答“出骨八宝鸭”,林则徐便回应:“你连“骨”也卖了!”此事传遍苏州,那道八宝鸭从此成为苏州名菜。

蜡像

同治至光绪年间(大约19世纪60年代末),英国的杜莎夫人蜡像馆特地为林则徐郑淑卿夫妇制作蜡像,成为少数可长期展出的名人蜡像,当中多名时人,出版家王韬、清朝驻英国大使郭嵩焘及使节团成员刘锡鸿、刘孚翊、黎庶昌、张斯栒、清朝外交使节志刚与其随行的翻译张德彝见过和留下文献,记载此事。

§§§第三节曾文正公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断代人物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

有文化有阅历的祖辈

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笨小孩

6岁时入塾读书,但是他童年也是一个笨小孩。但是他也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道光十八年(1838),虚岁28岁时殿试考中了同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十年七迁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建立自己的武装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咸丰三年(1853年)藉着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