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微历史:风雨清朝
3017000000022

第22章 仁宗嘉庆(1)

【微言点点】人们总是沉醉于夕阳的无限美好之中,鲜有人能仔细回味夕阳西下之后的夜幕初临。于是,在乾隆一朝的巨大光环之下,嘉庆朝实在是太过黯淡,尽管和珅在本朝之初即被拿下,但他的阴影的覆灭并未点亮嘉庆朝的天空。嘉庆帝也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敢挥霍祖上传下来的家业,但面对帝国的种种顽疾,他好好皇帝的作风,只能被称作平庸。

§§§第一节清仁宗嘉庆帝

颙琰(1760-1820),清高宗弘历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初名永琰,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五十四年(1789)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登基,改元为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

活在太上皇的阴影下

颙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1795年)九月,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初一日,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

亲政后欲有所作为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死后,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要求地方官员对民隐民情“纤悉无隐”,据实陈报,力戒欺隐、粉饰、怠惰之风。但其对内政的有限整顿,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清朝政局的颓败。

诛杀和珅

嘉庆诛杀和珅,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这是嘉庆皇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惟一杰作。但是,嘉庆定和珅的第一大罪是:在宣布皇太子前一天,和珅向他送如意以示拥戴之功。这表示和珅要投靠新主,其心不能算恶,既不叛君主,也不反社稷,此条构不成杀头之罪。嘉庆将此定为和珅第一大罪状,表明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这是嘉庆亲政之后,平庸性格的一次表露。

不抹杀和珅的功劳

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和珅被杀15年之后,清国史馆将编修的《和珅列传》(稿本)送呈嘉庆审阅。嘉庆见记载简略,只记录了和珅的一堆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朱批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狂妄专擅、贪婪专权,才不得不加以重罚。

镇压农民起义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颙琰即位后,倾尽全力,大举围剿镇压川、楚、陕农民大起义。更易统兵大员,严惩镇压不力的将吏。严密军事部署,实行剿抚兼施的两手政策,分化瓦解起义军。实行寨堡团练的坚壁清野政策,割断了起义军与人民的联系。嘉庆十年(1805年),川、楚、陕农民起义被镇压,清统治力量也受到严重削弱。嘉庆十五年(1810年),镇压了爆发于东南海疆的蔡牵起义军。

天理教攻入皇宫

嘉庆十八年(1813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

天地会

清代民间秘密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俗称洪帮。天地会创立的时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至今尚无定论。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天地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

天理教

嘉庆年间由京畿、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八卦教(九宫教)、荣华会、白阳教、红阳教等教派的部分教徒逐步联合统一而成。主要首领为河南滑县人李文成、冯克善和京畿大兴县人林清等。教内以八卦为分支名目,各有掌卦教首,而震卦为七卦之首,兼理九宫,统管八卦。主要经卷为《三佛应劫统观通书》等。传习“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崇拜太阳,信奉“三极”说,即认为世界的发生发展经历过去、现在、未来3个时期。

严禁鸦片,闭关锁国

在对外交涉中,嘉庆帝力主严禁鸦片,对英国侵略者在沿海的骚扰活动保持了高度警惕性,对英国提出的帮助清朝镇压起义军,帮助澳门葡人抵御法国的居心叵测的要求,明智地严辞拒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态度。嘉庆帝在内乱频仍、外患渐逼中,倾力企图维护清王朝的稳定巩固。

统治力量被农民起义严重削弱

嘉庆本人碌碌无为,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嘉庆元年,川楚陕边境地区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后波及川、楚、陕、豫、甘等省,历时九载。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朝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朝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朝元气大伤,此后清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闽、浙、粤渔民的反抗

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五年(1794~1810),东南沿海爆发了蔡牵在福建、浙江、广东沿海聚众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康熙中叶,清朝政府加剧对民众的压榨,迫使东南沿海广大民众下海谋生。乾隆五十九年,福建同安人蔡牵率领福建泉州、漳州一带沿海破产渔民及无业民众,在海上劫商自救,后以闽浙沿海为基地抗清。

嘉庆被刺

嘉庆七年(1802年)七月,广东博罗县陈烂屐四发动上万人参加的反清的天地会起义。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嘉庆从圆明园返回大内,将进顺贞门,突然有一汉子冲出行刺,嘉庆的随从一百多人一时被惊呆,亏得在场的几个亲王卖命格斗,才将刺客擒住。原来,他叫陈德,是个平民,因贫困无告,愤恨清朝统治的压榨,才舍身潜入皇宫,准备刺杀皇帝。事后,陈德一家被残杀。

爱听戏

嘉庆帝固然一生勤于政务,但爱好戏剧也是不争的事实,亲政初年,洪亮吉上疏指责他“恐退朝之后,俳优近习之人,荧惑圣听者不少”。嘉庆帝一怒之下,把洪亮吉发配新疆。其实,洪亮吉所说也不是空穴来风,嘉庆是清朝迄此时为止对戏剧最为痴迷的一位君主。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嘉庆元年正月,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嘉庆帝一连看了十八天大戏。当时父亲乾隆虽然退位,但在和珅辅佐之下大权独揽,嘉庆帝无事可做,所以,狠狠地过了一顿戏瘾。

喜打猎

“木兰秋狝”指的是秋天在皇家猎苑木兰围场进行的行猎活动,这一制度确立于康熙时代,借以训练军队,联络蒙古王公,当然,也带有行乐的目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乐的目的越来越突出。嘉庆喜欢打猎,但此时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围场官员管理不善,木兰围场猎物稀少。所以,除了嘉庆十五年行围较为满意以外,每次的收获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