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命运的黄金法则
3011000000015

第15章 驾驭你的情绪(3)

人很难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七情六欲,在法庭上,一些犯人对于对方律师的质问通常会以“我不记得了”或“我不知道”来回答。所以聪明的律师就会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来套取证人的供词。有时他会故意羞辱证人,激怒证人。一旦证人上了钩,被律师的话刺激得怒不可遏,就往往会失去自制说出他在冷静的情况下不会说出的证词。

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要做,有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除了机遇不同外,有的人勤奋,有的人懒惰。但是有些人虽然勤奋,却注意力不集中。今天想学一门外语,还没有学好一个头,明天注意力又转移到政治理论上了。漫不经心是人最大的弊病,它使得人磋跎一生,无以成就。而克服漫不经心,就必得有一定的意志力来约束自己,让自己一次只完成一件事。

2.有自制力才能控制别人

有一次,小江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彼此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态势。这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小江的不悦,在一次整栋大楼只剩小江一个人时,他就立即把整栋大楼的电灯全关掉。这种情形发生了几次,小江决定进行反击。

周末下午,机会来了。小江刚在桌前坐下,电灯灭了。小江跳了起来,奔到楼下锅炉房。管理员正若无其事地边吹口哨边铲煤添煤。小江破大大骂,一口气骂了六七分钟,最后实在找不到什么骂人的词句了,只好放慢了速度。这时候,管理员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他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力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晚上有点儿激动吧?”

你完全可以想象小江是一种什么感觉,面前的这个人是一位文盲,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小江这样一位高层管理人员。况且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小江挑选的。

小江非常沮丧,甚至恨这位管理员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没用。回到办公室后,他好好反省了一下,觉得惟一的办法就是向那人道歉。

小江又回到锅炉房。轮到那位管理员吃惊了:“你有什么事?”

小江说:“我来向你道歉,不管怎么说,我不该开口骂你。”

这话显然起了作用,那位管理员不好意思起来:“不用向我道歉,刚才并没人听见你讲的话,况且我这么做,只是泄泄私愤,对你这个人我并无恶感。”

你听,他居然说出对小江并无恶感这样的话来。小江非常感动,两人就那么站着,又一口气聊了一个多小时。

以那以后,两人居然成了好朋友。小江也从此下定决心,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一旦失去自制,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一名有教养的人——都能轻易将他打败。

这件事教导我们,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将无法控制别人。

3.自制才有可能成功

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说,他要想取得并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人有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得,但得之有度,远景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也,故必要控制自己。否则,举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费枉然。又有些奢华之事,如着华衣,娱耳目,实乃人生之琐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精衰的小事了,人必然会颓废不振,空耗一生。

有人说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务必戒奢克俭,节制欲望,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要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起床后,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义无反顾地披衣下床?

如果你要远行,但身体乏力,你是否要停止旅行的计划?

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你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

对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放在现实中,以你身在其中,自己去拷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眼见的事实是,有那么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都被打趴下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思想上的自制力难以控制自己。

因此,又有人说了,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

长话短说,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4.怎样培养自制力

如何培养自制力?要按我们经常说的那样,无非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这话好像是让人用道德的力量来束缚、控制自身的行为。在现代行为学家看来,这种说法仅仅是对了一点儿。

如果人们仅靠意志与毅力来培养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都没能成功呢?难道能说他们缺乏意志与毅力?

行为学家在分析了人们成功的因素之后,告诉了我们在自制问题上可以采取几种科学的培养方法。

首先,是掌握自己的思想。这一点可以说是与国人传统的认识相吻合,没有意识作用先导,人就不可能有具体的行为。控制思想,就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要什么,这是认识问题。然后再弄清楚,怎样拒绝不能做的事,强制自己专做该做的事,这是方法的问题。最后再掂量一下,自己做了该会如何,不做又该如何,这是建立毅力的前提,是由控制思想向控制行为过渡的问题。

其次,是控制目标。目标是思想的核心,更是行动的指南,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方法。人不可能无为而治,都要有一定目的;做事都要有计划,不能东一下西一下,无头无序。

目标可以帮你做很多事。你想成功?你想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你想怎样达到成功的目的?你的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目标?如何去修正你的目标?拿这一系列问题问问自己,心中自会明亮许多。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好目标也是取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目标与毅力、意志、方法,就如想渡河,只想到达对岸,而没有船一样。控制目标,就要制订目标。目标有长期的、中期的,也要有短期的。像我们买衣服一样,买皮衣时,要考虑到这皮衣要能穿三五年,买袜子时,只须想着能穿三五月即可,可买鞋子时,要想着这鞋得穿一二年。不同的衣服,穿着年度不同,就要在价格、质量等方面做不同的考虑。再如高中生参加高考,在复习阶段,他就应制订类似这样的目标;5个月之内,我要怎么复习,近一两个月之内,我该重点攻克哪一门课程?每周周六,我该完成计划中的哪些事?如此,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并举,做起来就心中有数,忙而不乱了。

修订目标也是重要的一步棋。目标永远是超前的考虑,他做到某一步时,一些意料不到的事情就会出现、发生。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对目标及时地修订,那么目标因不能如约执行计划而处于废弃的危险境地。修订目标就像整理自己的衣柜,到一定时候,就要看看,哪些衣服还能穿,哪些衣服不能穿?哪些衣服要缝补改装,哪些又要添置新的。不断整理,才能让衣柜里的衣服随时能满足自己衣着的需要。

第三是控制时间。人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中,空间容纳人,时间改变人。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就是没利用好时间。

操纵时间是门大学问,在国外,专门有向人们提供时间安排的时间管理专家,他的工作就是把你计划要做的事,结合你的个人情况,做一个统筹的安排。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人们往往不但不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而且还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来做某件事。但是。难的是如何将那么多事和有限的时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事情做好了,时间也没白白浪费,你可选择时间来工作、游戏。休息,虽然客观的环境不一定能任人掌握,但人却可以自己控制时间。当我们能控制时间时,就能改变自己的一切。

人们不可能把自己的时间都交给时间管理专家去管理,那也只有自己担当起自己的时间管理专家,为自己要做的事筹划筹划。

第四是控制自己的关系群。关系群就是与你保持一定联系与友情的有关系的人群。一个人不可能与他遇到的每个人都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他必然有所选择;同时一个人也不需要从太多的人那儿学到一定限度或说一定范围的东西,所以,他必须有所选择。

选择一定的关系群做什么?与他们沟通、交流,向他们学习,与他们共享休戚,与他们一同成长。

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接触的人对你的影响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你会吸纳什么样的知识和概念,在头脑中构建起什么样的理念,这些会极大地影响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与行事方式。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离不开机遇,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那么,你所接触的人群就是给你提供频率最高的人群,相互之间了解了,在做事上也靠近了,于是便有了合作的意向,托附的意向,他人的这些意向在你身上付诸实施,就等于机遇降临到了你的头上。

第五是掌握沟通的方式。一个健全的人,在与人交往上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但在很多时候,不少人在与人打交道时,就因为对某些细节不太注意,他们失去了很多机会,仔细倾听即是其一。行为学家告诫我们,我们在讲话的时候,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沟通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聆听、观察以及吸收。当我们沟通时,我们要用信息来使聆听者获得一些价值,并彼此了解。

很多人擅长侃侃而谈,并以此为荣。的确,在很多时候,这些人奔放的思想。精彩的言辞烘托了交际氛围,使大家能交融在一起,彼此很高兴、友善地交流沟通。但对这些人来说,如此的举止或许能使你赢来朋友。却得不到对你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交际方式只使你付出,却无法收获什么。

为什么近代以来出现的艺术家、文学家、哲学家等业界泰斗几乎是性格内向的人?为什么人们倾向于认为性格内向的人更适宜成就大业?或许这里有很多可供解释的理由,比方说性格内向的人,行为方式是收敛式的,能沉下心来思考等等。但有一点不争的看法就是,性格内向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都是在做听众,而非演讲者。倾听——他们未必愿意这样做,或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使他们有机会知悉别人的观点,体会到对方的过人之处,并把这一切吸纳到自己的知识与智慧系统中来,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都是一样性格内向的人扎在一堆,那也是多少有点糟糕的事,若大家都愿做忠实的听众,把装纳知识与智慧的口袋敞得开开的,都等着别人往外出,这交际活动八成要泡汤,最后大家不得不失望地收起什么也没捞着的口袋。

既然说要收获必然要付出,那么,性格内向的人不妨就客串一下演讲者,把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倾倒出来。与大家共享吧!其实,你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他会发现,你不单单是在付出,你同样也在收获,你可以听听人们对你观点的反应,以此一定程度上可以检验你观点的“质量”如何,它们是否需要“吐故纳新”等。看来,在交际场合,讲与听这两个角色不是绝对的,两者可以适时转换,只要你时时在敞开着口袋,无论扮演什么角色,他都会有收获,都会从这些收获中获得成功的基因。

最后,要控制忧虑。情绪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伴生物,事情做得顺利,智慧迭出,这情绪就好,看天,天是蓝的,看花,花是好的,看人,人是精神的;事情还没做完甚至于还没开始着手做,障碍一个接着一个,头脑转不过弯儿,情绪上就受波动了,看啥啥不顺眼,尽管它们和你高兴时所看到的一模一样。

如果情绪仅仅是思想与行为的终极或“排泄物”——如果事情做砸了,痛苦一场——那也罢了,糟糕的是,情绪往往会改变你原来的观念,并自然而然地对你以后要做的事产生影响。情绪不是思想和行为的终极“排泄物”,它是它们中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环节。

前面,我们谈过控制自卫情绪的话题,其实,坏情绪不仅仅是暴怒、颓丧,它还包括忧虑。对所做的事过于患得患失,情感过于低沉,瞻前顾后,都会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人生的真正报酬,取决于贡献的质与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就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