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家庭理财全攻略
3009900000002

第2章 居家节俭:多挣少花勤算计(1)

“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这句话包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理财不等于赚钱,勤奋更要节俭。作为一个精明的理财者,应该学会善于用钱,将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将金钱的价值最大化,从而将节流所得用于开源之需,使家庭的财务状况达到最佳状态,进而提高生活品质。否则,一旦源头枯竭,纵有金山银山,也将坐吃山空。

日常省钱小高招

所有的商家终究都是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消费者为了自身的利益必须学会同商家玩捉迷藏。怎样才能做到既省钱又能把钱花到刀刃儿上呢?下面教你几个小高招。

1.只买生活必需品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不少人家里生活用品越来越多,全套算下来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要想省钱就要尽量减少生活中那些可有可无的开支,只买生活必需。而且必须明白,什么才是生活必需品。例如,也许你会很高兴以5折的价格买了一件高档晚礼服,穿上它你像电影明星一样闪光夺目.但是,在买下它之前你也要考虑清楚,会不会有机会穿上它。

2.打时间差

打时间差是省钱的基本招数。例如,在选择节假日出游时,赶在黄金周出游不仅会和全国人民挤在一起,耗时耗力还要支付更贵的门票、住宿费、交通费,常常让人苦不堪言,而改变的方式也很简单,利用带薪休假,将假期推迟一到两个礼拜,看到的风景当然就不一样!而买折扣机票选择早晚时段乘客较少也相对优惠.至于去享受几小时的折扣欢唱.到高档餐厅喝下午茶,换季买衣服,则切切实实地节省了金钱。

3.打批发牌

当你独自逛街的时候,也许会觉得一个人砍价没有多少竞争力。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当几个人或几十个人联合起来砍价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团购”就是打批发牌的最佳体现。小的如家电器材,大的如汽车,都可以在团购中得到更多的价格优惠。有导游证的朋友组团旅游也是省钱的一个妙招,通过导游证可以凑足15个人出团,不仅能在机票上享受较低的折扣,还可以节省至少20%的门票费用。

4.牺牲部分生活舒适度

新节俭主义的前提是不降低生活质量。在这个前提下,适当牺牲一点舒适度,能够节省几张钞票,当然也是可行的事。比如说卡拉OK,晚上黄金时段的消费是全价价格不菲,而你只要牺牲一下早上睡懒觉的时间.呼朋唤友地在清晨赶到钱柜,价格便只有3折,酣畅淋漓之后,是不是觉得很值得呢?

5.时间、精力换来金钱

要想省钱.就一定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收集超市的优惠卡、报纸上的折扣广告、折扣券、网上打印的优惠券等。基金转换的省钱窍门也是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毕竟需要在正常手续之外多一道周折。

6.利用网络

这一策略可与“打批发牌”策略相结合。在团购的过程中,网络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把有共同需求的网友集中起来去讨价还价,如果仅靠朋友之间的口头传播,显然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再例如网上投保.如果你买的险是相对复杂的险种,来回奔走保险公司就是一件比较费时费钱的事情。现在,像意外险、旅行险、家庭财产险等都适合网上投保,不仅不用来回跑腿,买保险还可以打折,非常划算。

7.反季节购物

很多人都喜欢买名牌货。比如名牌服装,既够档次,穿上又舒适。但是名牌货往往都价格不菲,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一定会犹豫地说:“名牌服装穿上是够档次,但是现在很多名牌货都很贵,要花那么多钱总有些舍不得。就拿衣服来说,有些花不少钱买回来的名牌服装穿上一季就不想穿了,怎么办?”只有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反季节购物。

每到季节交替的时候,去买一些“过季”的商品,如服装、鞋子、夏季销售的电暖气、冬季销售的电风扇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节约开支,省下不少的票子呢!

8.“拼卡”消费

“五星级酒店游泳忙即将到期,急觅愿意一起健身的姐妹同去,每次仅需原价的l/5。”在“拼客”网站上,每天都会有数十条这样相约一起购物、健身的“拼卡”帖子出现。“拼卡”,这项新鲜的都市消费方式正在日益流行。

之所以会出现“拼卡”现象,主要因为“拼”的方式可以降低消费成本。这些卡一般都有使用期限,一个人很难在规定的期限内用完一张卡的使用次数,这就很难发挥卡的最大价值。而几个人合用一张卡,共同养“卡”,不仅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卡的次数用完,还能使卡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积分,从而降低折扣额度,买东西更加优惠。这也等于降低了每个人的消费成本,让每个人都因此而省下不少钱。

超市购物省钱攻略

由于超市采取的是自助式购物,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购买了许多并不需要的商品,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要想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省钱,就要“固定时间、制订购物单”。以下几种超市购物省钱窍门可供你参考。

1.火眼金睛看价签

现在的超市里到处都挂有促销海报,两侧货架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价签。消费者必须在众多的大同小异的同类商品中,看清楚你要购买的商品所对应的价签。

2.精挑细选别马虎

记住熟食、面包、奶制品等有保质期的食品,通常放在货架最前排的是即将过期的。包装好的蔬菜你只能看见正面,不能看到下面,而下面刚好是“藏污纳垢”处。促销食品虽便宜,一次不要买太多。打折衣物细挑选,买来才会不后悔。

3.最好带上计算器

如果你的记忆力和心算都不算太好,或者你不太信任收银机能搞懂这些正价的、打折的、买一赠一的商品。想做到心知肚明并不难,带一个袖珍计算器,一路买一路算。

4.新开超市价格比较低

一般来说,新开张的超市为了吸引人气,常常会有很多特价的商品,对于这些商品,超市甚至不惜血本降价促销,为的就是做好宣传,吸引顾客。一般打折最多的是米、油、面等生活必需品,如果你也需要这类商品,可以在店开张的时候买。

5.事先列好清单只买生活必需品

超市的商品特别多,要事先想好要买什么,一样一样买好,省得出了卖场才想起买,又重新排很多时间的队了,会浪费很多时间。将所需生活用品罗列成清单也有助于控制过度的消费欲望,只买清单上的物品,只买生活必需品,其他的一概不要。

6.注意看DM单

DM单,是超市定期发布的促销广告,DM单上的促销商品价格都很低,在5 %左右,偶尔会有零利润的。一般特别便宜的商品在DM单上会印得比较大,消费者可按需选购。但是.购买DM商品,注意购买名牌的商品,拿洗发水来说,最好选择大品牌,尽量不要购买价格特别便宜但没有听说过牌子的商品。

7.注意堆头商品

一般在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如收银台前和主要通道,会摆放一些特价商品,这些商品的价格比较低,如果需要可以考虑购买。

8.多逛少买,比较价格

平时逛超市的时候,可以让眼睛尽情地过过瘾,可钱包一定要攥紧,千万别冲动。多留意留意常用的商品价格,比如牛奶、小食品、调味品等。同样的商品,大超市的价格不见得是最低的.小区附近的便民超市通常还要便宜许多。

9.特价抽奖,优惠多多

一般的大超市都会在节日、周末的时候发布报纸广告,搞一些大特价之类的促销活动。还有的超市会经常举办一些满多少元就可以抽奖的促销活动。商家刺激的是购物热情,买家在诱惑之下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只买需要的东西,遇到抽奖的机会,中奖了当然皆大欢喜,但千万不要为了抽奖而盲目凑钱,最后奖没有抽到.不需要的商品倒购买了一堆,就没有必要了。

10.提篮、推车有秘密

购物篮和手推车是商家为方便消费者准备的。其中,还有更深的奥秘。且看下面两种情况:其一,你本只想购买一两件物品,提上购物篮,在超市转了一圈后,返回到收款台时,篮子里的东西绝对超过你的计划。其二,你推上了购物车,还没等逛完超市,你就会发现车里已经物满为患。购物篮肯定比两只手能装东西,而手推车的容量又大于购物篮。精明的商家早就熟悉了消费规律,摸透了消费者的心理。更有的超市已难觅购物篮踪影,只有手推车可供消费者使用,所以一定要清醒+理智哦。

理性消费,避开陷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在消费方式、消费地点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逐一领略之后,人们却发现,这些商家绞尽脑汁苦心营造的促销“卖点”,很多都是诱人上当的陷阱,每天都有很多人购买了超乎实际需求或盲目夸大功能的商品。为此,有必要提醒大家,谨防促销陷阱。

误区1:广而告之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很多消费者都不是很喜欢这则广告,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它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这就是广告的力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无意之间就会被它牵着鼻子走。当你购物的时候,你首选的往往是广告中见得最多的那种品牌。当然,现在品牌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跟着广告走一走也没什么不可以,然而切忌买一切商品都跟着广告走。商品有假冒伪劣,广告焉能没有?现在虚假广告盛行,很多广告叫得很响的商品,等到消费者买回来才发觉远不如广告上说的那么好。

误区2:厂家直销

批发购物是人们崇尚的一种新理念,于是,商家纷纷站出来以“厂家直销”、“批发价”诱惑消费者。在消费者看来,批发消费可以省钱、省时、省力,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很多消费者步入误区。我们都知道,批发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一些消费者为了买到批发价格,即使不需要那么多,也只好勉强多购,反比批发以前花的钱更多了。

误区3:拆迁大甩卖

有些不法商贩利用临街铺面拆迁之机,大打“拆迁甩卖”之牌,把一些积压产品倾销给消费者。还有一些“拆迁甩卖专业户”。哪里有拆迁,他们就到哪里去“甩卖”,写有“清仓甩卖”、“最后三天”的宣传单就是他们的工具。一些消费者因为图便宜而买了这些以“清仓”为名的积压商品,结果是这些商品被“积压”在消费者家中。

误区4:以旧换新

在旧物折价的标准上“就低不就高”,有的甚至随意压价,抬高新的商品的价格。如此“以旧换新”,最后折算下来,消费者不仅没讨得便宜,反而赔走旧商品。更惨的是,有的消费者“以旧换新”竞换回了假冒伪劣商品。

误区5:买一赠一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买一赠一”、“买二赠一”的方法不过是商家引诱消费者购物的“诱饵”。一般来说,大多数都是买大送小、买多送少、买九牛送一毛,如“买l辆自行车赠送1把防盗锁”、“买50元化妆品送1小袋洗发膏”……这种赠送,其实价格早已计入商品之中,但是还是有很多消费者中了圈套。

误区6:有奖销售

商场周边向你免费赠送商品,登记时说你中了大奖,用不多的钱可得更多的商品,凭此券可打若干折扣……这些所谓的“中奖”不过都是商家促销的伎俩。当你购买某商品时说你中了奖,然后需要再“连环”购买某商品.最后弄得你欲罢不能。

误区7:让利回报

“节日大酬宾”、“开业庆典”是许多商场经常搞的促销活动,但其误导欺骗消费者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例如,商场在“酬宾”的时候并没有标明作为回报赠送的礼品,打着“买电视送手机”的旗号,却不标明手机的品名、型号、数量等,还有的则规定“下限”与“上限”,如只有购买500元以上商品时才能得到让利,而让利最多则有上限。

误区8:免费销售

如今影楼越开越多,为了吸引客户,有的影楼打出“免费摄影”、“低价回馈”的旗号,但实际上相关服务费、化妆费、相框费、压膜费,一样也不少。你一旦进去了,并且拍照了,没个千八百元别想出影楼。

误区9:花钱买健康

很多商品打着“健康”的幌子,但是其所谓健康的功能极小。如活性炭滤网吸附满灰尘后作用马上消失;负离子不但量小、易被中和,还会对家电产生干扰;光触媒沾满灰尘后效果更小。

从以上九点不难看出,商家策划的“卖点”越精彩,消费者涉足的误区也就越多。很多人省吃俭用多年,好不容易积攒起几个钱,希望以此应对来日之需,但是往往稍不留神,便中了奸商的圈套,白白地给他们拱手送钱。因此,消费者要不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在购物消费时充分使用知情权,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智,千万不要把陷阱当馅饼,白花了钱财还给自己带来了麻烦。

菜篮子中的经济学

一般家庭在衣食住行各类开支占的比例最大,因而“吃”的方面节约的潜力也较大。菜是每天都要买的,它是我们食物的主要构成部分。如今菜市场上一年四季荤素菜品种丰富,数量充足,可供人们选择的余地极大。在既定的伙食水平下,如何节约菜篮子的费用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买菜巧打时间差

根据经验,卖菜要赶早,买菜则要赶晚。特别在下午5~6时,菜市场已快要结束,水产、蔬菜的价格要比早上低得多。这是“捡便宜”的好时机。

2.选择适当的卖主

菜的质量与价格部与卖主的类型有关。除了国营菜场以外,菜市场上主要的卖主有农民和菜贩,而菜贩也有不同的类型。一般来说,农民卖的菜多是自产自销,经过的环节少,加价少,既新鲜又便宜。再者,农民进城卖菜要考虑节约时间和费用。能早点卖完赶回去,便可省一顿饭钱。因此降价的动力强一些。而菜贩子的菜经过的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而且他们支付的费用也较高,比如摊位费、日常生活开支等,菜价自然就高一些。再说他们整天坐摊,无所谓时间限制,不急于降价出清货物。另外,一些菜贩搞合谋串通抬高菜价的事也屡见不鲜。

3.关心天气预报

尽可能赶个好天气去买菜。因为天气不好,蔬菜的价格通常比较贵。要把买菜的事情办好,也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注意天气变化。

在天气变坏之前,要多到菜市场买一些小菜,准备够两三天吃的,这样能防止天气变坏时买贵菜,不知不觉之中就节省了一些钱。

4.挑小弃大

有些菜并非越大越好。

如黄瓜、苦瓜、茄子等,越大越老,口感不如小的。

如土豆、圆葱、西红柿等,大小营养一样,小土豆要比大土豆便宜好多,此时就可买小些的,价钱也可降下一些。

5.选择适当的季节

蔬菜和水果是随着季节变化的,不同季节盛产种类不同。应季的东西不仅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低廉,病虫害较为少见,人食用起来也安全。如夏天的空心菜、黄瓜、茄子、丝瓜等

受日照的时间长,因此生产周期较短,产量多,价格也便宜,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多购买些。

而如果到了冬天再买这些菜则不划算,它们大多是大棚温室里生产的,因稀少而价格昂贵,而且没有受过阳光照射,营养也没那么丰富。

6.弃“活”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