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人性心理分析
3009700000024

第24章 走出心理的迷雾(2)

人性自我在一开始就把自我设定或认可为是被否定的、失却的、迷失的,而人性的一切心理和行为不外是试图对被否定的、失却的、迷失的自我的找回和肯定。人性心理行为终其一生所要干和所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就此而言,人性心理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对于自我的这种遭遇和被否定的自知之明。

并由以上分析可知,其实人性的重大“情结”不是别的,正是对自我无限本质的设定和认可,正是为了找回和实现自我的无限本质。人性的其他许多“情结”都服从于这个重大“情结”并且是这个重大“情结”的派生。而这种重大情结要求自我实现超越时空、达成无限肯定,那么这种情结我们就可以用虽然不准确但却非常形象的言语来表述它——这就是“神仙情结”!

神仙情结,是人类人性的重大情结。从远古的图腾到各个时代的神话传说,从各种宗教到现代科技的穿越时空……一切一切,都在表达着人类潜心理所埋藏的重大心愿,也就是重大情结——无限肯定自我的神仙情结!这就是人性的终极谜底!

§§§第二节 达成愿望的心理方式的失误

一、以有限达成无限

人性自我的本质内涵是无限的,由此决定了人性对自我的肯定也是无限的,这种无限肯定包括了深度和广度这两个方面,即深度的无限性和广度的无限性。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人性肯定自我的心理愿望却是无限的,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简而言之即生命的有限性和愿望的无限性的矛盾。这对矛盾是人性本身最大的矛盾和最痛苦的根源。人的能力、智慧是有限的,而人的心愿是无限的,为了摆脱这种有限的困扰,人性便选择了以有限的方式妄图达成无限的心理方法,并沉迷于这种心理方法而难以自拔。

比如不断找钱,有百万想千万,有千万想亿万。纵使找了许多钱,一个身体也只能睡一张床,一个肚皮也不可能当十个肚皮用……钱和肚囊是有限的,而宇宙时空是无限的,一万辈子也把宇宙的钱找不完,把宇宙吃不完;和无限的宇宙时空相比,钱找得再多,肚皮装得再饱,也只是无限分之一——几乎为零!但许多人却乐此不疲。

妄图用有限去实现无限,实际上就是妄图用有限去替代无限,这是一条注定走不通的路。

以有涯之生,妄图达成无涯之果,这本身就是一种妄想,是幼稚痴迷的表现。

二、以否定作为肯定

自我本质是无限的,而达成自我的方式是有限性的,以有限的方式去达成无限,其实是使无限囿于有限——更进一步说,这其实是以有限去替代无限——这本身就是对于自我无限本质的否定。

从具体事例来讲,为了肯定自我而钻进钱眼,由钻进钱眼而迷失自我,由迷失自我而以钱眼作为自我,由以钱眼作为自我而失却自我——这种肯定自我的方式,是以自我的失却作为条件,以否定自我作为结果。为了肯定自我,因而失却自我,结果是否定自我;更简单地讲,原来是想让钱为我服务,结果却是我为钱服务——这就是恶性怪圈!

我们在研究“麦田怪圈”,在研究各种自然之谜、宇宙之谜,但我们不知道最大的谜语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最大最终的谜底就是我们自己。

什么是人性的异化?我们迷失了自我,而幻构出一种客观对象作为自我,因而愈是追求、肯定这种客观对象,其实即愈是否定自我并愈是这种幻构的客观对象的奴隶。譬如照镜,我们以镜中之我为自我,我们在肯定这镜中之我的同时,其实是在否定自我。这就是人性的异化。

人性的异化具体表现在人性心理的许多方面。

三、通过他人证实自己、实现自己

如上所分析,人性需要肯定自己、证实自己、实现自己,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在人性的潜心理或潜人性中,一直认为自己是失却的、残缺的、被否定着的,正因如此,才有肯定自我、证实自我、实现自我的需求。

但大量的心理现象和行为实施告诉我们:人性所采取的肯定自我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人来证实自己、实现自己。人性的表现欲、显示心、好胜心、好打扮心、被赞美心、攀比心等等,无不反映并服从于这一原则。

通过他人来证实自己、实现自己的道理,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他人来认可自己;自己不能认可自己,只有他人认可了自己,自己才得到认可。因此为了博得他人的认可,人性自我往往是委屈自己也在所不惜。

我们的表现欲,是为他人而表现;通过表现,他人说我好,我们自己便觉得是好;

我们的显示心,是为他人而显示;通过显示,获得他人赞许,我们自己便接受这种赞许;

我们的好胜心,是为他人而好胜;通过胜过他人,自己才获得一种肯定;

我们的好打扮心,是为他人而打扮;通过他人视觉的首肯,自己才得到一种肯定;

……

从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为他人而活着。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这句话非常形象直截地道出了人性通过他人来证实自己、实现自己的心理原理。

我们自以为是为自己而活,其实是为他人而活;我们把为他人而活,当成了是为自己而活——这是一种自我的迷雾、自我的失却。

失却了的自我,以他我为自我。

但当要我们真正去为别人而活的时候,我们又不情愿了;当真正为别人而活才是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我们却又疑惑了、退缩了、逃避了。

通过他人证实自己、实现自己的原因,是自我的迷雾、自我的失却和由此而来的不自信。

自我的失却是人性一切心理原理的总根源。

另一方面,人性心理为什么会通过他人来证实自己、实现自己即失却了的自我为什么就一定要认可他人对自己的证实、他人对自我的认可呢?

这是因为在人性的潜心理深处,有着另一种非常奇妙的机制,这种机制无条件地把他人直接认可为是自我——我的一切和他人相关,他人的一切和我相关——我就是他人,他人就是我。由于如此,当自我失却了的时候,便在他人那里去寻找自我,以他人为自我,通过他人来证实自我、实现自我。这就是人性心理通过他人证实自己、实现自己的根本依据。

而在人性心灵深处他-我一体的奇妙机制,恰是人性在通常情况下被掩蔽了的崇高和伟大的本性所在。

§§§第三节 走出心理的迷雾

一、认识自我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叫做“认识领悟心理疗法”,这种方法告诉我们,我们的一切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首先在于自我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认识自我是修正自我的前提,认识自我是修正自我的开始,认识自我就意味着对自我的修正。

通过本书的人性心理分析,我们了解了人性的诸心理原理和诸心理行为都是为着肯定自我,而肯定自我就意味着自我的失却这个前提,因为有了自我的失却和被否定这个前提,才有对自我的肯定。因此,人性心理对自我的肯定的同时,又是对失却的自我的找回。这就说明,在人性的潜心理深处,一直认可自我是迷失的,一直认可有一种“原我”的存在。但是,人性在“找回”这种“原我”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诸种心理、行为方式,本身又是对这种原我的背弃。为着肯定自我,结果是否定自我。为了人道,结果是不人道。这种情况的极端化的表现,就是极端自私自利和在这种极端自私自利人性心理前提下的玩世不恭、对他人的极端不尊重与肆意伤害;这种情况的极端化就是置人类的伦理和传统美德于不顾而践踏人类的人性本身。

因此,走出人性心理迷雾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就是对人类伦理和传统美德的遵循。

二、正确处理道德与智能的关系

高科技的发展,不断挑战和重塑着人类传统的人伦道德和传统人性,因此,分析人性心理,走出心理的迷雾,有必要对人类人伦道德与科技的关系、道德与智能的关系作出必要的分析。

一个憨厚老实的人,在其“厚”、“实”方面,算得上是有道德,但是他却什么也不懂,似乎并没有什么智能;一个高科技人才,他什么都懂,似乎很有智能,但是他却可能用他所掌握的高科技去犯罪,这又显得没有道德。

道德与智能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从下面的话题开始。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从正面来加以认识和肯定是不言而喻的,但科技发展在带给人类空前经济繁荣和幸福的同时,也给人类文明和人类生命本身带来巨大的负面作用和严重威胁。

科技的负面作用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这里我们仅就与本书主题有关的方面亦即与人性、人格有关的方面加以讨论之。

电脑是二十世纪的成就,在电脑产生后的短短几十年里,全球电脑网络系统基本形成,电脑的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早已问世,电脑在广度上和深度上的进一步开发运用,必将一步步取代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事实上,电脑发展的历史,同时就是由取代脑力劳动向连同体力劳动一起取代的历史。

机器人的出现,是对人的脑力和体力这两种劳动的取代的一种形象生动的代表。它不仅可以取代人的劳动,并且可以取代被奴役、被使唤的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就拍出了一部《未来世界》的科幻电影,里面的机器人从表面看与真人一般无二;随着现代科技向着未来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并且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承认,人类最终必然能够创造出比《未来世界》还完美得多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与真人的区别,仅仅是我们知道它是机器、没有人的灵魂,但其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生理”现象却与真人一样,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标识,人们则无从辨认。

事实上自从电脑产生以后,人类便不断地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且不断取得成绩。而许多科幻电影对愈益像人的机器人的塑造,也反映了人们对“逼真”的机器人的追求和向往。

为什么人们喜欢把机器做得像人样呢?

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最万能的吗?——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理由或者是借口。从人性的角度看,实质的原因,是人性役使他人、支配他人的心理。

因此,机器人的充分发展和运用并不有助于人性人格的提升和完美,而是在新的方式上重新肯定和发扬人性的上述心理。

机器人的充分发展和运用,最终必然动摇人类迄今为止占主导地位的伦理道德和伦理观念,造成伦理的混乱并从而扭曲人性乃至诋毁人性。

当机器人在外观上与真人没有什么两样的时候,它完全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代固有人与人之间的人的关系而成为机器与人的情感关系。

人对非人之物产生情感的现象早已有之。例如对工具、畜生、生活环境及其他长期使用和接触过的事物,都有可能产生情感,但这种情感无论怎样深厚,也不能真正地取代和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因而不会发生人伦问题。真正能够取代人的,是未来的像人机器。

人类会对如此像人的机器发生情感、倾诉心声、共同生活,而机器人则善解人意、无微不至地关怀人类、为人类排忧解难。中国有句俗话:“舌头和牙齿再好也会有打架的时候”,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冲突甚至弄得非常不愉快,但被预定好的机器人不会给人带来烦恼,它可以满足不同爱好,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和愿望,它可以成为你的良师、益友、情侣、奴仆、卫士等等,你在真人那里不能得到的,在机器人这里都可以得到,你就会调过头来去寻求机器人了,与它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过去有一种不常见的风俗:寡妇把亡夫的形象雕成木偶放在自己的床上与自己睡在一起——这在从一而终的旧时礼教下,是一种即守持了贞洁又寻找到精神替代的办法。当今的世界,又发明了人工性具甚至人工性偶的办法,为人们提供肉体上的替代。过去主要从精神上,现在发明了从肉体上对人的替代的办法,那么按照现代科技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设想,创造出完美机器人在人伦人格上取代人,便成为潜在的趋势。

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为追念已故的父母并为之尽孝,人们请回两尊逼肖父母的机器,对之爱戴恭敬、对之孝敬有加,事之如父母亲在;

在爱情方面,机器人比真人更适意,男则与温柔可爱的机器人相亲,女则与英俊潇洒的机器为伴……

整个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角色都可以由适合的机器人替代之。结果是人与机器在人格伦理上的一体化——人即机器、机器即人,机器替代了人的地位。更有钟爱机器的人甚至会提请公诉,要求在法律上确立和保护机器人的人格地位和人权——在美国的一部科幻片中,不是有一位还不怎么像人的叫“杰尼5号”的机器人已经取得了公民权了吗!

而以上这一切远非是人类所创造的智能机器给人类文明和人类人性人格所带来的危机的最终结论。

就当前电脑运用所表现出的问题已经说明,它一方面愈精密、愈高效,另一方面则愈脆弱、愈易失灵。事物的两面性同样包括人类对电脑的运用。利用电脑进行犯罪和计算机病毒问题,必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当人类对电脑依赖程度愈来愈深和愈来愈不可分离时,通过电脑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危险也就可能愈来愈大。

电脑发明伊始人们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现在依然存在这个问题:在电脑的充分发展和充分运用之后,它会不会反过来统治人类?

有人立刻回答:“电脑是人创造的,它只会听命于人,绝不可能反过来统治人类”。

这样的回答未免过于简单、过于草率。事实上,问题就出在电脑是人创造的这个事实本身。

人类已经创造过许多工具,这许多工具皆由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愿望和目的而创造,并且都听命于人,例如锄头、电灯、火车、飞机、电视机;但人类所创造的东西也能够制约人、杀害人甚至毁灭人,比如枪炮、导弹、核子武器等等——这就反映了一个事实:人类所创造的东西并非完全听命于全人类,它可以听命于人类的某些部分而制约人类的另外部分——人类所创造的东西早已参与了对人的制约。那么作为人类创造的最高级、最万能的电脑,同样可以参与并且已经参与了这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