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忧虑
3004000000009

第9章 让忧虑一览无遗(8)

⑦惧怕困难。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

个体存在的自卑心理是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人人都有,起源于人的幼年时期,是由于个体因感觉自身在某方面或某件事上无能而产生的一种不胜任和痛苦的感觉,也包括一个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记忆力。性格等)而产生的轻视自己、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体说来,回避心态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①自我认识不足,过低估计自己。每个人总是以他人为镜来认识自己,如果他人对自己作了较低的评价,特别是较有权威的人的评价,就会影响自我的认识,从而低估自己。有人发现,性格较内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别人的低评价而不愿接受别人的高评价;在与他人比较的过程中,也喜欢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这样越比越泄气,越比越自卑,越自卑越想回避。

②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当每个人面临一种新局面时,首先都会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应付。有的人会因为自我认识不足,常觉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这样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就会抑制自信心,增加紧张,产生心理负担,工作效果必然不佳。这种结果又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反馈作用,影响到以后的行为,这样恶性循环,使回避的感觉进一步加重。

③挫折的影响。有的人由于神经过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轻微的挫折就会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变得消极悲观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别、出身、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工作单位等等都有可能是回避心态产生的原因。这种回避心态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为的退缩和通事回避的态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碍。

17岁的何某是某校高三学生。从体格上说是一个健全的男孩,但是从心理的角度看,患者像是一个女孩。为此患者很苦恼。

患者从小就被父母当女孩养,他也曾记得他小时候爱和女孩玩,但当时并没有注意,长大了,他才发现他的心理有点不正常。女孩因为他是个男孩而不理他,男孩则每天打他,欺负他,骄傲地向他显示他们男子汉的风度。他也想像个男人,但他连一句“******”都说不出口,只能每天像个女孩一样哭,自己都觉得丢人。他每天都检验自己是否像男孩,但就是不像,怎么也不能和男孩说到一块儿,玩到一块儿。他已上高三了,班上有不少男同学在找女生谈恋爱,他对女孩却一点兴趣都没有。为此,患者内心十分苦恼,他来心理咨询中心咨询。

该患者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有消除它的强烈愿望,是非常好的。只要他有坚定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克服心理障碍,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该患者遇到的问题,通常称为“性别障碍”,这是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病症。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在生理上是一种性别,在心理上却是另外一种性别。例如,有些人在生理上是男子,心理上却是女子,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酷似女子。他们对于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感到很不舒服,甚至有些人在心理上否认自己的男性生殖器官,相信它最终会消失,而变成女子的生殖器官;而有的人则四处寻医,希望切除自己的****,造一个****出来。他们身不由己地希望参加女性举办的活动和游戏,而且使他们倾心的意中人也是男子。具有性别同一性障碍的女子,其心理历程与具有这种障碍的男子相反。

性别回避型障碍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不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造成的。有的父母喜欢女孩,可生的却是“秃小子”。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癖好,便将男孩当女孩养,如给其梳辫子、穿花衣服、让其玩布娃娃……父母的癖好得到了满足,却给孩子带来了终身的痛苦,这是多么惨痛的代价啊!

这个患者,由于他的父母把他当女孩养,所以,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把自己视为一个女孩,站在女孩的角度上观察和学习周围的一切。在家里,学习和摹仿的是他的母亲而不是父亲;在小伙伴和同学中间,学习和摹仿的是女孩子而不是男孩子。久而久之,他习惯于以女子的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问题,在心理上成了一个女孩。所以,他要想消除这种心理障碍,就应该重新站在男子的角度上进行学习。心理医生建议他用环境疗法和交友疗法来改变自己的心态,并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他要始终对自己默念:“我是一名男子汉,一名真正的男子汉”。要拿出坚强的毅力,一直练习到完全摆脱心理障碍的那一刻为止。

首先,请他找一些描写有关男女交往的资料,包括书籍、录像。电影等等。仔细揣摩在各种场合下男子的言行,井体会男子的内心世界和情绪反应。还要观察学习男子的言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使自己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得到周围人的积极共呜,还是令人感到反感。

第二步,心理医生告诉他,请一位同情你、关心你、并愿为保守秘密的亲友帮助你一起进行练习。虽然心理疾病和其他身体疾病一样,并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替你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可以避免流言蜚语对你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影响治疗进程。当然,也可由一名心理治疗专家直接针对你的情况进行治疗。这一步所要做的,通常称为“心理剧”。刚开始的时候,你可以扮演所看资料中的男主角,让你的亲友扮演另外一个角色。通过摹仿男主角的言行,你可以对“如何做一名男子汉”得到更深刻的体会,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待你和你的亲友都觉得你能准确熟练地摹仿男主角的言行后,你就可以假想一些实际生活中与别人交往的情境,和你的亲友一起进行练习。比如邀请一位女孩和你去看电影,你将怎么样对她说,对方将有什么反应。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请先记在心里,待练习完之后再一起讨论。你还可以和你的亲友对调角色,重复练习,这样你更容易发觉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对问题(怕被别人欺负)的处理是否明智。

最后一步,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练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千万不要怕失败、挫折。只要坚持练习,最后的胜利就一定属于你。现实生活丰富多彩,把自己当作一名男性,勇敢地去承担男性的责任,这对你是较为重要的心理定位。

还有一点医生提醒他,诸如说“******”等骂人的话只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与阳刚之气毫无关系。请他干万不要认为说脏话就算作是男性,毕竟自己良好的文明习惯是人见人爱的。

按医生建议的治疗方法和原则,该男生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治,效果良好。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消除自卑感和克服交际障碍。要提高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还可采用一种梯级人际交往的方法。按梯级任务作业的要求,给自己定一个交朋友的计划。起始的级别比较低,任务比较简单,以后逐步加深难度。例如:

第一星期,每天与同事(或邻居、亲戚。室友等)聊天十分钟。

第二星期,每天与他人聊天二十分钟,同时与其中某一位多聊十分钟。

第三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一位朋友作不计时的随意谈心。

第四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找几位朋友在周末小聚一次,随意聊天,或家宴,或郊游。

第五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学术交流、技术交流等。

第六星期,保持上周的交友时间量,尝试去与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交往。

一般说来,上述梯级任务看似轻松,但认真做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最好找一个监督员,让他来评定执行情况,并督促坚持下去。其实,第六星期的任务已超出常人的生活习惯,但作为治疗手段,以在强度上超出常规生活是适宜的。

在开始进行梯级任务时,可能会觉得很困难,也可能觉得毫无趣味,这些都要尽量设法克服,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8.依赖型人格障碍症

依赖型人格障碍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主要在孩童或部分成年人中出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特征

①无主见。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②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③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为害怕被别人遗弃。

④无独立性。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

⑤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⑥害怕孤独。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逃避孤独。

⑦难以接受分离。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⑧易受伤害。很容易因遭到批评或未得到赞许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表现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依赖型人格的成因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产生源于人类自身发展的早期。幼年时期儿童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儿童印象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总怕失去了这个保护神。这时如果父母过分溺爱,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不让他们有自主和自立的机会,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此类患者缺乏自信心,总是依靠他人来作决定,终身不能承担起选择和完成各项任务、工作的责任,形成依赖型人格。另外,对子女关心得太少,或子女受到遗弃或受到挫折等,也会导致儿童的过分依赖性,例如孩子从小受到母亲的遗弃或成人对儿童的依赖性过早。过分地苛责,都会导致儿童过分依赖性。尤其父母开始时用粗暴拒绝的态度对待孩子的依赖要求,经不起孩子的“纠缠”又屈从孩子过分依赖的要求;或者是儿童在表示依赖的要求以后,再搂抱或亲吻孩子,这对孩子过分的依赖行为,无疑会起到鼓励和强化的作用。这也是依赖型人格产生的原因。

张某是某大学一年级女生。父母均为工人。家庭生活温馨,因为她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因而倍受宠爱。上大学前,她的一切事宜均由父母料理,从不承担任何家务劳动,甚至连衣服鞋袜也不用自己洗。进大学后,非常想念异地的家,对大学生活极不适应,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矛盾与困惑。下面是她的一些具体情况。

1994年12月11日,张某由同乡陪同前来心理诊所咨询。心理医生热情地招呼他们,请他们坐下慢慢谈。张某开口就问:“医生,你读过大学,一定知道怎样转学,我想转学,该怎么办手续?”“转到哪里?”“转回我家乡的大学。”“为什么要转学?”她没有答话,却鸣呜地哭了起来。心理医生和她的老乡温言劝慰了好一阵,张某才平静下来,重新诉说道:

“我真不该来这里上大学,我现在就连一天也呆不下去了。我日日夜夜都在想家。晚上上床,想到睡的地方不是自己的家,很难人睡。梦中经常梦到的都是爸爸。妈妈。我也知道是梦,就不愿醒过来,但是总要醒啊!醒来一睁眼就心烦、心酸,真不想起床。不想吃早饭,也不想服从校规去做早操,但又怕身体垮了父母着急,便强迫自己起床锻炼、吃饭。在校园里散步,听见广播里放的音乐有“妈妈”之类的歌词就要哭,一边走一边哭,走回寝室时,已哭成了泪人。在校园、在街上,到处听见的都是本地人的口音,深深觉得自己是被抛弃到异地的游子,我真是孤独极了。班上组织春游、秋游,我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玩得高兴,我更是感到孤独、感到伤心。而且,看见天上的鸟儿,看到车站、码头,看到电影上的南方景色,就想回家,回到寝室就钻进被窝里哭。周末,看见本地同学纷纷回家,更是伤心得心口剧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