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忧虑
3004000000026

第26章 谨防不良嗜好及怪癖产生忧虑(5)

梁某的母亲严厉而专横,在家说一不二,全家人都得顺着她。因此,梁某自幼胆小,性格内向,老实少语,喜欢与小女孩玩耍。如女孩哭泣时,梁某总是上前安慰,并用手抚摸其头发。时间久了,他觉得这样好玩,心里特别愉快。上初中以后,经常借故接触女生,并情不自禁地寻找机会抚摸其头发。高中毕业考入军校,学习成绩挺好,但内心对校内没有女生而苦恼。于是,更为迷恋女人的头发,出门看到秀美的女性头发便激动不安,他说道:“她们的头发像有强大的吸力,把我紧紧吸住!”他常常不能控制地要想方设法去触摸异性的头发。目的一旦达到,激动欣快不已,觉得浑身说不尽的舒服。有时,接近女人时偶尔嗅到头发的香味,他心里也觉痛快。而对异性本身却毫无兴趣,只把****指向她们的头发。在对女发迷恋欲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邪念蒙生。他心想:要是将年轻女子的秀发剪下来,长期珍藏,岂不更好。既可随时取出抚摸,又可捧在手中嗅吻,不出屋门就能享受女人的温情和香气。于是他曾多次携带剪子上街,一有机会就动手。把头发搞到手后,他常常一边摸、看、嗅着头发,一边以****方式达到性高潮。一次作案时,被人发现,把他扭送到派出所,以流氓罪拘留十五天,学校也给了他严厉处分。但他并没接受教训,还想再干。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何将获得女人头发视为“最高欲望”。每次“行动”时他都感到紧张、心慌,得手时则十分欣快,而往往在抚摸或嗅嗅头发感到性满足后,又自责和侮恨。然而,一遇到机会又欲罢不能,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性的行为。他交了女朋友后,被女朋友发现了他的这种病态行为,女朋友是个有知识且善解人意的人,她没有嫌弃他,并指出他的这种行为是病态,求治于心理医生是可以治好的。于是,梁某鼓起勇气,来到心理诊所向心理医生求治。

梁某患的是“恋女发癖”,是恋物癖的一种表现形式。

对恋物癖的治疗,首要是从认识上对患者加以正确引导,并结合本节所介绍的行为疗法予以治疗,只要方法得当,一般都能消除患者这种性变态行为。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疾患往往源于患者少年时期的环境影响。青少年在长身体的同时,性心理也在发展和趋向成熟,他们已开始对男女两性的差别感兴趣,对异性充满好奇,并试图尝试性行为。而他们的理智和意志却还很幼稚。薄弱、不成熟,十分缺乏自控能力和正确认识。这一时期他们尤其需要父母的指导与关心。作为父母应多方面关心孩子的性心理健康,进行适当的指导、教育。在这里,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家庭环境。青少年性发育的初期,即女孩的十二至十四岁,男孩的十三岁至十五岁,是孩子性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应尽量避免双双外出,不要把孩子一人置于家中。即使父母不得已都须外出,也要把孩子交给具有家庭环境的可靠的成年人照看,使孩子仍在正常、温馨。有序的氛围中生活。

2.消除孩子对人体的神秘感。在青春发育初期,孩子身体发育加快,对于自己和他人身体、容貌异常关心,容易产生精神不稳定感和对人体的神秘感。好奇心。父母可在孩子未进入青春期时找些健康的美术作品插页,或有关人体的艺术作品,边给孩子讲故事边和孩子欣赏,告诉孩子,人体是健康的、美的,既不罪恶,也不神秘,人体除了性别的差异之外,没有其它什么本质性的差异。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孩子感到在身体属性上自己和他人类似,心理的稳定性就会加强。

3.父母要顾忌自己的言行。对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最好与孩子分屋睡,有关****方面的言行都须谨慎、有所顾忌。

4.孩子应多与同龄人交往。不要把孩子关在家里一人独处,也不能只让他们与比他们大得多或小得多的人相处。多参加同龄人的集体活动可使孩子过剩的精力得以宣泄。如果他们过多地独处,如找不到正确的精力发泄渠道,就容易想人非非,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5.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求孩子早睡早起,不要恋床。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十二至十四岁孩子的性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实践证明: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心理健康。许多成人的神经症、性心理变态、病态人格,乃至违法犯罪行为,大都能追溯到青春期的不良刺激和缺少家庭教育。因此,对青春期的少年进行适当的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十、谨防青春期自恋癖

自恋癖也称自恋症或影恋,是一种以自己为性爱对象的性偏离。自恋麻患者热恋自己的身体,对自己有强烈的****要求。

许某从上委受父母宠爱,从小到大常常当众称赞她漂亮聪明,她也因而一贯很注意自己的容貌。她确实长得很美,处处受到人们一致称赞。受称赞时,她内心很愉快。她常常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路过商店的玻璃橱窗时也会停步欣赏自己的影像。渐渐地,她对自己的容貌产生一种爱恋的情绪,只要超过十来分钟不看自己的容貌就觉得心中不安,对镜欣赏自己的容貌便产生一种无比幸福的感受和满足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这种自我欣赏的心理越来越强烈,发展到不满足于欣赏自己的脸,还要欣赏自己的身段、曲线,因而特意买来大镜子安放在卧室里,每天早、中。晚数次裸体照镜自我欣赏。她认定世上唯有自己最美,甚至产生这样的念头:“我的爱人就是我自己,我永远不同别人结婚。”

一个年轻人,不论男女,注重自己的容貌,那是正常的现象。但如果像你那样对自己的容貌如痴如醉,甚至感到自己是自己的爱人,对他人和异性都很冷漠,则是一种性心理变态,称为自恋癖。这种心理疾病虽然一般不会危害他人和社会,但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诸多方面都会有不良影响。

胡某的父母均为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个妹妹就读于初中,整个家庭是奋斗型的,成员彼此间感情交流甚少。父亲严峻高做,素来瞧不起女孩。母亲在顺从中力求独立,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中,但对两个女儿学习成绩颇为关心,父亲则只讲究原则。家庭环境影响使患者从小很少与他人接触。

胡某小学时任班长,初中时根本不和成绩差的同学来往,表现自高自大。缺少异性与同性伙伴,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倾向,以自我为中心。进入重点高中时入学考试成绩不理想,开始出现不安感和与众人疏远的倾向。一方面有强烈的竞争心理,另一方面对是否能顺利考上大学有精神负担,不时烦恼,在信心和心境上失去优势。高中二年级出现闭经,期末考试因紧张而发生剧烈腹痛、头痛,精神上有些恍惚,拒服药物,对任何善意关心都抱怀疑态度,但仍能自持,不甘落后。高二下学期开始出现贪食和缺课,有空虚和孤独感。高三春假中服用大量感冒药片,意图自伤(或自杀?),经急救恢复。以后便经常旷课,情绪极不稳定,常冲动地毁物撕衣和自伤(咬破皮肤、手指等)。继而出现夜间偷食、呕吐现象,但在同学面前仍自诩:“考不上大学誓不为人!”但其贪食现象日益严重,自伤情绪更为恶化,其母焦虑不安,陪伴她前来就医。

从表面现象看,胡某是属于自恋型人格障碍,但通过深究,了解到胡某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完美的,是这个世界不理解她;而且她夜间偷食时,会长时间照镜自恋自怜。

于是心理医生与胡某约定,会面进程为每周一次二小时。开始时,胡某不肯认真回答问题,常说“无可奉告”,让心理医生自己去看她以前的病历,并表现出攻击反应,症状加剧,还产生了自杀的想法(这说明已发生移情作用)。随着会面的持续进行,这种情绪逐渐缓和。

诱导病人主动述说病情,是通过下列对话而得到解决的。

心理医生:“你是不是没有信心?”

胡某发怒:“谁说的?!”

心理医生:“是以前病历上写的。”

胡某:“那是胡说人道!不要听他们的。”

心理医生:“那么就听你自己说的吧。”

胡某笑:“你真坏!还是你有办法,好吧,我说。”

两个月后,胡某提出到此就诊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要求从每周一次改为二周一次。但同意心理医生提出的“暂行休学”的建议,并能遵医嘱每天写一次感受日记,会面时交给心理医生。

事实上,胡某已有求治愿望,而且并没按照她自己约定的就诊次数来诊所,而是经常“情不自禁”地以交日记为名前来找施治者,会面次数反而增加为每三至五天一次,后来甚至达到凡施治者的咨询日必来旁听(披上白大衣当护士)。可见,她已经出现良好的转机。此时,她的表现是:想阅读心理学书籍;认真听施治者对其他神经症求治者进行心理治疗,全神贯注记笔记,言行也逐渐从骄横变得温顺起来。按传统的精神分析观点,施治者把感情投往患者必将导致失败,但在具体治疗中,施治者如能对移情保持高度的洞察力和意识主导,仍可以使治疗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病例中,经过理想化移情,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了某种程度的亲子关系,施治者恰当地取代了其父的部分位置,使胡某早期累积的压抑得以发泄,症状日趋稳定下来。

与同性恋、性厌恶、禁欲者有很大区别。自恋癖患者与同性恋患者的性对象都是同性,但前者的性对象是本人,后者的性对象是其他同性成员。据研究资料显示,不少同性恋者可兼有自恋癖,如某些同性恋者仅喜欢与自己长得相像的同性成员。虽然两者有时出现交叉情况,但自恋癣者并没有对同性******的爱恋,其性活动是自私的,多为洁身自爱型人格。性厌恶则是对性活动反感,但没有对自己的无限赞美情感和性欲望。禁欲者对他人有****,只不过是通过自我克制加以回避罢了,而自恋癖则是对别人确实没有****。

值得注意的是:自恋癖形成以后,一般很难彻底矫正,原因在于,确诊时患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有关的观念和人格已基本固化,带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性和拒医性。所以,对自恋癖应以预防为主,对儿童予以适度的爱和合理的教养是预防该疾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