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出不幸就是幸福
3003900000023

第23章 远离病魔打造健康(1)

病魔突然袭来,忍受着病痛的煎熬,面对前景无可预知的变数,你又一次伤心落泪,为什么生命中那么多的苦难偏偏要降临到你的头上?

有时候,我们叫觉得周围一片黑暗,那是因为我们背向太阳,自己挡住了光线的缘故。为何我们不能转过身来,面向光明。像扔掉垃圾一样,把悲观的抹泪布扔掉。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睁开模糊的泪眼发现生活的美丽;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手来紧握自信的刀剑,披荆斩棘,开拓前行的道路。

一、健康的秘密

达到成功顶点的人,必定是懂得健康秘诀的人。

(一)保持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人,往往拥有健康。看看你身边那些长寿的人,无一不是乐观的。

无穷无尽的忧虑往往剥夺我们的健康,忧虑的人往往“早生花发”,悲观的人往往较早离开人世,因为他们的心早已未老先衰。

“嗅,先生,你希望再活多久?”著名的约翰逊博士这样问乔西亚·昆西。

“直到我要看医生为止。”

约翰逊博士接着问:“那么,你上一次看医生是在什么时候呢?”

昆西先生笑着回答说:“86年前。”接着他准确地说出了自己的出生日期。

昆西先生乐观的人生,无疑是他长寿的法宝。

珀西是在药房里长大的,那时他父亲开了一家药店,所以他对疾病的名称、症状都了解得比一般人多。他开始为了一种毛病担忧一两个小时。接着他就有了那种病的所有症状。

记得一次镇上流行白喉,珀西所恐惧的恶魔便降临了。他很快把握自己是患了白喉。医生检查过后说:“不错,珀西,你是得了白喉。”于是,琅西放心了,他从不担心他已得的病。珀西翻个身睡着了,第二天他就完全没事了。

有很长一段时间,珀西专患一些极不寻常的疾病,他因牙关紧闭症及狂犬病死过几次,后来又专注于恶性肿瘤。

有好几年,他真相信自己是在生死边缘蹒跚而行。春天买新衣服时,他就会自问:“反正我也没机会穿它,何必浪费这笔钱呢?”

不过,琅西很高兴地看到,这十年来,他一次也没死过。

他开始嘲笑他自己:“珀西,一家保险公司刚刚接受你的投保,你也该为它的生意负点责,好好活下去吧。”

从此珀西摆脱了疾病的忧虑,他的人生开始变得健康,他感觉自己正离死亡越来越远。当然,他的保险公司要感谢他!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保持内心平静,摆脱忧虑,才能得到真正健康快乐。

(二)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不是很容易死亡的,他们总是自己把自己弄死。”一位法国作家这样说。

人把自己的生命往往推入那些不属于自己的生活,结果加快了自己的死亡。过不属于自己的生活,正是人把自己弄死的方式之一。

假如托玛斯·帕尔,仍继续过属于自己的生活,那么他将活得更久一些。

托玛斯·帕尔生于1483年,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寿星之一。他88岁时第一次结婚,120岁时第二次结婚。在145岁时,他还能跑步,给谷子脱粒,几乎能完成所有的体力劳动。他的晚饭也和白天的饭菜一样简单。

他的传记作者对他的死感到非常遗憾,如果按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那么一切都肯定将不一样,他的作者写道:

他死亡的原因主要归于食物和空气状况的改变。他从空气清新的乡下到了那时空气已经相当污浊的伦敦。在长年累月吃粗茶淡饭的情况下,他被带进了一个生活奢华的家庭,人们鼓励他吃好的饭菜,喝大量美酒,误认为这样能改善他的健康状况,延长他的寿命。结果,他的身体自然机能严重超载,而且身体的本来习惯全被弄得紊乱了,所有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加速了他的死亡。假如没有发生上述改变,按照他自己的身体系统本来还能活上许多年,他死于1936年,享年152岁。

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正是健康的秘密之一。

能否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就看你能否认清自我,并在这苦苦世界中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我。

让我们再看看两个著名的美国人的故事,一位长期忧虑因而失去了健康,而另一位则能从忧虑中解脱出来,从而赢得了健康。

罗斯福总统执政时期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工作很忙,对自己的所有悬而未决的工作都表示出一种莫名的忧虑,这使他长期以来患上了恐惧症。在他70岁时,他得上了心脏病,不久,便因心脏病发作而死亡。

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而且他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他不辞辛苦,几十年如一日。

他又说:“在这件事情没有结果之前,我觉得头昏眼花,我回到家里,在吃完中午饭以后睡了两个小时。”更有甚者,他经常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妥当,为此他感到自己头昏眼花,精神不佳。他曾经在日记里叙述说:“一次,罗斯福总统为了提高小麦的价格,在一天之内买了440蒲式耳的小麦,这么大的开销,我真有些担忧国家的财政,如果继续这样,很可能有赤字的危险。”

与亨利·摩根索根本相反,另一位则是成功获得健康的人。

纽约市洛克菲勤中心的袖珍图书公司董事长利昂·席孟金就是一个善于减少忧虑的成功者。

利昂·席孟金说:“15年来,我几乎每天花一半的时间开会和讨论问题。”在大量的时间里,他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开会时,他经常在椅子上坐立不安,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到了晚上,他会觉得筋疲力尽。这样一直做了15年,他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

后来,有人建议他减去那些花在会议上时间的3/4,可以消除3/4的神经紧张。于是他大胆地尝试了一步,并拟出了一个恰好能做对这一点的计划,实行这个计划他用了8年,实践证明,他对他的办事效率、健康和快乐来说,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此后,在很多时候,他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紧张、恐惧、忧虑了。他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后来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我将忧虑减半。”

(三)职业与嗜好

人体中的各部分机体,如不经常活动,决不能保持健康。所以工作中一切行动和过程都是生命中调节机制的结果。“空闲”最易出事。人们的犯罪做恶行为,大都是在空闲时发生的。一个在正当的事务上忙碌的人,他是安全的。他能避免许多在空闲的时候可能使他误人歧途的种种诱惑。

有一位著名的英国医师曾说,人要想长寿,必做到除了睡眠时间以外使脑部不断活动。每个人必须于职业、工作之外找一种正当嗜好。职业给他以生活资本,嗜好则给他以生活乐趣,可以使他在愉快、高兴的心情下,活动其精神。“行动”的意义等于“生命”,而“静止”则等于“死亡”!

人为什么必须工作呢?大部分的人一定回答:工作就是为了赚钱。工作之后有了收入,才能养家糊口。

如果你也认为工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那么你就贬低了工作的价值,事实上,工作的价值还在于给我们健康和快乐。

有一位医生,他在当了十年的开业医生之后,赚了一大笔钱,于45岁宣布退休,全家移民美国,每天从事他最喜爱的两样休闲活动:打高尔夫球与钓鱼。

一年后,出乎意料,他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继续开业做医生。

朋友们都很奇怪,这位医生诚实地说:“打高尔夫球与钓鱼连续一个月就烦了,没有工作形同坐牢,后来我在美国跟许多移民一样,成了‘三等’人。”

朋友们都好奇地问:“何谓‘三等’呢?”

这位医生苦笑道:“首先是等吃饭,吃完饭之后是等打牌,打完牌之后就是等死了。这样等了一年实在让人受不了,只好回来再开业了。”

(四)学会克制自我

人作为感情的动物,有七情六欲。人生会面临各种欲望的诱惑,而许多欲望则会毁掉我们的健康。

古代的许多君王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办法,当然没有一个成功的,甚至于这些君王往往早逝。

因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权力可以满足他们的各种欲望,从而做不到自我克制,如此他必然失去健康,更别提什么长生不老了。

让我们看几位长寿老人的故事,看看他们的长寿的秘密。

亨利·杰肯斯1500年5月间日出生在英国约克郡,170岁高龄时去世。他起得很早,每天早餐前要喝一杯开水,生活很有规律,吃的主要是冷肉和沙拉。他一生中总是穿法兰绒和保暖衣。除了偶尔喝一点啤酒外,他的生活很节制。

著名的伽林死于公元271年,活了140岁。据他自己说,他的身体本来很虚弱,但是他严格地自我克制,保持着平和的性情,所以活到如此年龄。他一般的做法是,自己胃口还很好的情况下,他就起身离开了饭桌。

而另一位老人则不管出门多远都坚持走着回来,从不坐车,一直到81岁仍然如此。

这是一位在离波士顿约80里的一个小镇上住着的一位81岁高龄的老绅士,他精力充沛、精神矍铄,他那挺直的身姿令许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不久前,一位朋友来拜望他,是小他几岁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惊诧于那老人充沛的精力和年轻的容颜。

但老人却略带悲伤地说:“我看起来比我的实际年龄是要年轻一些,但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你看,上个星期我在做每月一次例行的到波士顿的旅行时,结果不得不坐车回家。”“坐车回家!”他的朋友重复着,“你不会是告诉我,你总是习惯从波士顿走路回来吧!”“这有什么奇怪?我才81岁,”这位老人嚷嚷地说,“我总是走路到波士顿去,然后再走回来。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兄弟。当我坐着车回家时,我在对自己说:‘瞧,马丁·福斯特,如果这个样子继续下去的话,以后你就会被人抬回来,你的命就完了!’嘿,兄弟,这就是我的感觉。才81岁就不得不坐车从波士顿回家!”

自我克制的人,拒绝掉的是一些无聊的欲望,赢得的则是宝贵的健康。

(五)关爱健康

没有什么能比热爱一件东西让你更想得到健康。如果你关爱健康,那么你将充满得到健康的渴望,于是你将拥有健康。

米开朗罗在他伟大的绘画作品中,无论是描绘天堂还是地狱,无一不体现出强大的身体力量,这就是意大利人对身体力量的热爱。

两个对健康不同志趣的人所拥有的健康状况也将是不同的。

格莱斯顿和丁尼生曾一起参加一个盛大的宴会。据说前首相格莱斯顿很有兴趣地享受美食,时而大笑,时而闲聊,时而讲些趣闻逸事,充分地展现着他的聪明才智和生机活力。而丁尼生则不同。与格莱斯顿相比,桂冠诗人丁尼生是比较年轻的,但是他完成的工作太少了,因为他忽视了自己的健康。他烟抽得很厉害,一连几个小时地坐着,身边放着陶制的烟斗,一支一支不停地抽,等到一只烟斗里面塞满了烟丝时,他就敲破烟斗,扔进废纸篓里。格莱斯顿则正好相反,他总是谨慎而明智地照顾着自己的身体。没有人看见过他的痛苦、忧郁或厌恶。

对健康充满热爱的人,拥有百分之百的快乐和健康,而对健康满怀厌恶的人,只有等待疾病的折磨。

二、健康就是力量

人生有许多许多种力量,但每一种力量的发挥都要依赖健康的力量。

(一)建功创业需要健康

“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这是一条铁的法则!”虚弱无力,没精打采的人有可能过上高雅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但他很难走在人生的前列。

伟大的人物往往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而从身体中可以唤发出巨大的生命力量。

这种力量就是布瑞汉姆领主连续工作176个小时的狂热,就是拿破仑24小时不离马鞍的精神,就是富兰克林70岁高龄还露营野外的执着。格莱斯顿以84岁的高龄还能紧握船舵,还能每天行走数公里,到了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无不依赖于此。

美国总统狄奥·罗斯福从小体弱多病,脸色苍白,且有严重的气喘病。

为了保养和锻炼自身,他到美国的西部过起了牧童的生活,每晚他就在星空下席地而眠,逐渐地锻炼出了惊人的体魄。

幼儿时罗斯福胆小怯弱,害怕受伤。但拥有健康的体魄之后,却变得勇敢坚强,从未拒绝冒险的挑战。

他曾在南美荒野中探险,他攀登过阿尔卑斯山连峰的云谷,在古巴战争时担任过指挥官,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毫不畏惧。

在长岛的住宅中,罗斯福自己劈柴生火,和长工一起收割干草。

1912年他在去一个演讲的途中,一名疯狂男子向他发动袭击。罗斯福的胸部遭到枪伤,但他却完全不予理会,依然上台演讲,一直因流血过多倒地才被运往医院进行急救。

人们站在生命的门槛上,如此清新、年轻、充满希望,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拥有应付一切危机的力量,知道自己是世界的主人,还有什么能比这样的状态更重要的呢?一个年轻的人荣耀就在于他的力量。任何形式的虚弱都会贬低他、压抑他,他变得不完整,这是一种残缺。无论这种虚弱是精力、活力、意志力还是体力的欠缺,即使是勤奋的习惯也无法消除它,而愧疚则不能遮盖它。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历经许多的革命挫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剥夺;第一次、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他终于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和“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亲手建立的“黄埔军校”已经为革命培养了一支训练有序的武装力量。可以说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一片大好!

但就在这时孙中山先生却离开了人世,从而给了******、汪精卫等人机会。孙中山先生亲手培养的武装力量,却成了他们控制下的“新军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