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工作正陷入困境,这是你的错。即使这并不是你的错误所造成的,也依然是你的错。
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遇到问题怨恨别人,千万别犯这种错误,试着尽可能对自己吹毛求疵一些。别老是认为自己在工作上有多棒,多想想自己哪里做错了,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你是否已经拿出全部的精力来做目前的工作,或是否和其他优秀的同事一样卖力工作呢?
你是否和从前一样,对工作有高度的热忱,且具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呢?
你是否疏忽自己的外表呢?或开始疏忽对老板、同事应有的礼节呢?
你的个人生活问题是否影响工作或影响与老板、同事的交流呢?
你是否比以前或比别的优秀的同事更会拖延事情——避免失策呢?
把自己设想为老板,站在他的立场来衡量你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如果这个自问自答的小测验,无法得出你陷入困境的可能原因,你最好换个更合适的基本问题重新做一次评估。如果发现了你确实有某些方面的缺点,譬如说在外表上或工作习惯上,你已开始松懈,你开始让个人问题影响到你的工作,或你的工作热忱已大不如从前等,那么你就不要再浪费时间找些自圆其说的理由,最好立即下定决心,将所有出现的缺点改正过来。
二、将缺陷转变成你跨越成功的激励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更强。
最早的发现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地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从医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他在给美术学院的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大不如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阿费烈德便觉得这就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他把自己的思维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层面。
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过程中,结果与他的预测完全相同。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原来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陷不是阻止了他们,相反促进他们走上了艺术道路。
阿费烈德将这种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
其实,按照阿弗烈德的“跨栏定律”,可以解释生活中许多现象,譬如盲人的听觉、触觉、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失去双臂的人的平衡感更强,双脚更灵巧。所有这一切,仿佛都是上帝安排好的,如果你不缺少这些,你就无法得到它们。竖在你面前的栏越高,你跳得也越高。
客观地正视自己的缺点或弱点,不要因为害怕而回避。你要相信,一个人的缺陷有时候就是上苍给他的成功信息。
三、你是否站错了位置
如果你发现,你在某件事情上并没什么错误,那么,你就得思考:你是否站错了地方。
一棵草气急败坏地质问着锄地的农夫:“瞧瞧你都于了些什么呀!你了解我们的价值吗?我们给人类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大地带来生命般的绿意,我们保护着堤坝不被雨水冲刷,我们让世界充满生机……在千里沙漠,在茫茫戈壁,人们会因为有我们的踪迹而欢呼雀跃,而现在,你竟然愚蠢得要除去我们!”
但是农夫听不懂草的语言,他甚至顾不上仔细看一看这棵草的模样,他挥汗如雨,疲惫不堪,一边挥动着越来越觉得沉重的锄头,一边嘟嘟嚷嚷地抱怨着:
“这些草,什么地方不好长,偏偏长在我的麦地里!”
如果我们是一棵草,就不要长在别人的麦地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固然重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则更为关键。站错了位置,常识教训是:有可能会毁了我们的宝贵的时间甚至生命。
择木而栖是也立身处世的一方面。但若能择到一个好的“木”下而处,并能飞黄腾达,则其处世的谋略是不可低估的。李斯正是其中的一个。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年轻时当过小官,对当时的现实和自己的处境很不满,一心想建功立业。他经常看到在厕所中觅食的老鼠,遇见人或狗就慌忙逃窜,样子显得十分狼狈。再看粮仓中的肥鼠,自由自在地偷吃粮食,没有人去打扰。
李斯由此而感叹,人要像粮仓之鼠,才能为所欲为、自由自在。他到齐国去拜苟子为师,专门学习治理国家的学问。
学成之后,李斯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楚王无所作为,不值得为他效力;其他几国势单力薄,也成不了大气候;只有秦国能有所作为,于是他决定到秦国去。
临行前,荀子问李斯去秦国的原因,李斯回答说“学生听说不能坐失良机,应该急起直追。如今各国争雄,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时机。秦国想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到那里去正可以干一番大事业,人生在世,最大的耻辱是卑贱,最大的悲哀是穷困。一个人总处于卑贱贫穷的地位,就像禽兽一样。不爱名利,无所作为,不是读书人的真实想法。所以我要去秦国”荀子对此大加赞赏。
李斯刚到秦国并不得志,后来相国吕不韦发现李斯博览群书而加以重用,李斯才有了接近秦始皇的机会。
这时秦始皇正想一统天下,李斯趁机向他献计说:“凡是成大事业者,都应抓住时机。秦国在穆公时虽然强盛,由于时机不成熟,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自孝公以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连年打仗。现在秦国国力强盛,大王英明,消灭六国像除灶尘一样容易。这正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机会,等各国强大并联合起来后,那时虽有黄帝的英明也难以吞并天下了。”
秦始皇听了这些话十分兴奋,马上提拔李斯为长史,按他的谋略派谋士刺客到各国去,用重金收买各国大臣名士。收买不了的就刺杀。与此同时,又派出名将率重兵武力威胁,迫使各国就范。在十年时间内,李斯辅佐秦始皇消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他因此为秦始皇所器重,官位上升到宰相。
李斯不愧是识时务者,当然属俊杰之列。他的英明应该说首先是认识了他自己。人的才能和志向有大小高下之分,个人在社会群体之中适合于担当什么角色,既有客观的原因,更有主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个性和气质,才能与志向,从而作出正确选择。李斯所受到的启发是很有点意思的,不是常人所想的做君主或臣仆,做将军还是士兵,而是做人不齿的老鼠,总而言之是鼠辈,不管这个说法有多么难听,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李斯首先找到了自己所属的坐标,而且非常准确。
然后才是选择栖息之所或者老板的问题。择木而栖的原则也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原理:一方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场合和老板;另一方面是抓住时机,投其所好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无论从上述哪个方面来看,李斯的言行都为“择木而栖”作了绝佳的注解。他做得对,做得及时,最后成功了,地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有些人被老板冷落,其实是因为他选错了职业或位置,因而使自己的才干不能发挥出来,“英雄无用武之地”,自身的价值得不到老板的赏识。还有些时候,是因为单位里人才济济,存在着太强的竞争对手,使你的才干无法显现。当然,在某些不正常的情况下,可能是因为你所在的单位在人事任用方面存在着“任人惟亲”、不重视才能等问题,这样,许多人才便不被老板重视或不能见识于老板,因而倍受冷遇。
遇到这些比较艰难的客观情况,与其在这里空耗时间和精力、倒不如抽身而去,到那些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更需要你才于的部门或职业去。毕竟,在现代社会里,年轻也是一种资本,与其任时光流逝,环视强手如林,倒不如另觅他处,做出应该属于自己的成绩来,否则,时不我待,悔之晚矣。
客观地看待自己,就像一个女孩揽镜自照,自己哪里最靓,哪里最迷人,哪里是焦点都会一目了然、成竹在胸;当然,对自己脸上的微暇和青春痘一类的东西也会悄然记下。接下来也就自然会把不太“理想”的地方或掩藏或修饰,而能扬长避短,把自己最能赢得回头率的一面呈现给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