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说人生
2999200000019

第19章 越安静越有力量

力量是动,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老子说:“清静以为天下正。”(《老子·四十五章》)——清静无为是天下正道。清静不是死水,而是洪水猛兽。狮虎闭目养神的时候,雷打不动。一旦动起来,天下大动。

东晋大隐士谢安隐居在东山的时候,曾与当时著名诗人孙绰、大书法家王羲之、大画家顾凯之等人到海上玩。

风起浪涌,众人感到害怕,都说“差不多就回去了吧”。

只有谢安一人兴致勃勃,游兴正酣,一个人在那里玩耍,并不作答。划船的人见谢安如此镇定,就继续前进。

不多久大风大浪来了,众人沸腾起来。

谢安说:“你们再这样,就回不去了!”

于是大家都安静下来。

谢安指挥船家,从容穿越风浪,上岸去了。

谢安这一镇定功夫立马就把孙绰和顾恺之都比下去了,在这点上王羲之也不及谢安。

孙绰:风流诗人,心乱易摧。

顾恺之:痴于画者,当时人称“虎痴”。于画是一绝,做人却糊涂,曾附桓温,桓温败后,顾恺之的后半生就难堪了。

王羲之:因书道不凡,已入圣人之列。但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儿,本人又做大官,因此内心有时难免烦杂。王羲之信道教,但并不能解决问题。

与他们三人相比,谢安是我心中的英雄!且不说他日后指挥淝水之战的大业绩,且说这次他在海上的作为,就很不凡。说他是英雄太贬低他了,应以大智者视之。

谢安的安天修为全是隐居数十年得来,吾师王博先生有专书论隐士之道,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阅。

在这里我就讲一点谢安的镇定功夫,吃透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生受用。

镇定的“镇”就是镇压的“镇”。谁镇压谁?自己镇压自己。与其等别人来镇压自己,不如自己镇压自己。你先把自己一颗狂躁的心按捺下来,谁还能镇得住你?

人能镇山镇水,镇不住空气。

你像空气一样通透,就没人压得住你。

这是境界。

更是力量。

记住:力量是动,但最大的力量是静。越安静越有力量,越浮躁越容易击败。

总述大隐士谢安的十二条“镇定之道”:

一,让他狂,我不张扬。

二,我不但不张扬,我还甘心示弱。

三,但我绝不臣服,傲骨如青松,不在王庭之上,却在山水之中。——隐居以避世。

四,看山看水,左右逢源。看天看地,得天独厚。我在一封信上对俞心焦说:“看天不如看地,太阳月亮全是免费的。”

五,耕种自足,便不求人。人一旦不求人,境界就提升!

六,以帮助人为天职,人气就旺,名气就雄。

七,以掠取为兴趣,资源就多,事就可为。说白了吧,做事就是交换与掠夺,主要是个度。

八,遇火不灭火,而使它自灭。

九,遇水不治水,而使它自流。

十,遇人不与人相争,而使他自己消失。

十一,遇事不乱,而使它自己不成事。它不成事,我就成了。

十二,遇乱不乱。一颗心完全清静,可以同化一切。不是战胜黑暗,而是投身黑暗。光明因黑暗彰显,智慧因黑暗成全。不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是让它黑得发亮。

所谓“黑得发亮”,就是我在其中!

魔鬼说——朋友,动起来吧。生命在于运动,但你一动就是反动。所以你跟着我动就可以了。

天使说——像水一样安静。

当你听不见水声的时候,就是洪水到来的时候。

你必须有一叶轻舟。

你就是水,你就是舟。

你是你自己的洪水。

你借你自己的力量飞翔。

任何时候你只要安静就可以了。

【链接解读】

《老子·四十五章》

见本书第十七章。

在此补充一点:静是走出,不是回归。其实不是回归自然,而是走出自然。当然常人知道“回归自然”也就不错了,如要更深探寻,就不是回归自然那么简单了。你无法回归自然,因为你在缘木求鱼。人回归自然,即A回归B,很显然是外求帮助。凡是从外界找解脱,注定失败。只有从内心觉悟,才是有望。我讲的走出自然,就是说要走出外在的误区。自然好啊,但当你认为它是外在的自然,那么就找不到。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

我前些天写了一句诗:“静向深山留太古。”

“留”字下得不好。

应作“出”——静向深山出太古。

从A到B,不如从A到A。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当两股大水冲得一块石头寂然不动时,石头就应该享受这重压下的美妙时光。这种情况必不长久。任何一股大水稍为弱下来,或另一股大水又加力了,那块回到自身的石头就会“轰”地飞起。我说的“回到自身,自然飞跃”就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