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小威特在动物学和植物学方面的知识是父亲带他散步而耳濡目染的来的。在地理方面的教育,老威特更是让他身临其境。他经常带着年幼的儿子到周围的村庄散步,当儿子对邻村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他就让儿子拿着笔和纸登上村里的一个高塔,让儿子画周围的地理略图,然后在略图上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就这样邻村的地图便画出来了。就这样,老威特就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学会了难以理解的地图概念。
当小威特学会了动物学、植物学和地理学后,老威特又用同样的方法教会了他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小威特的天文学是拜托梅泽堡的一个贵族学者塞肯得罗夫教的。塞肯得罗夫因为欣赏小威特的神奇才华才认识他的。他一见到小威特就惊喜不已,因为他的学习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人们的传说。于是,塞肯得罗夫把小威特请到自己家里,用自己的望远镜亲自教他。除了有天文学的观察工具外,他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器械以及各种书籍,这帮小威特随心所欲地学到了各种学问。
另外,老威特还注意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儿子的见识。比如,看到建筑物,就告诉他那叫什么,坐落在什么地方。看到古城之类,就告诉他这个城过去的名字,同时还给他讲古城的历史。
小威特5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威特到哪里都带上他。而且只要有空,就带他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而且,每次参观回来,老威特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过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小威特在参观中总是用心观察,认真聆听父亲的讲解。
在父亲的陪同下,五六岁的小威特就已经几乎周游了德国的所有的大城市。在旅途中,他们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后,老威特就让儿子把看到的一切写信告诉他的母亲和熟人。回家后,还要向亲人们讲述旅途的见闻和切身的体会。
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
孩子如果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他一生就不能正确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的是非观念被扭曲了,这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
老威特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严格而不****,从不强迫孩子服从他。老威特反对****,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他都很注意讲道理,理性思考和处理问题。
“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扰乱孩子的判断力。”这是老威特坚守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所以,他批评孩子时,总是晓之以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挨了批评。要知道,没有比父母在没有搞清事实前就批评孩子更糟糕的事了。即使父母的责怪和禁令是正确的,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否则孩子的心里就会不服气。
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认识不到这一点,其实这就是****,****会蒙蔽住孩子的理性,让他的判断力失常。
为了防止错怪小威特,在责备或禁止他做某件事时,老威特总是尽力弄清楚事实,向他说明原因,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老威特认为,这样做就不会损害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他说,孩子如果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他一生就不能正确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的是非观念被扭曲了,这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有一次,威特对人说了粗鲁的话,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说:“我儿子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种话来。请您别介意。”这时,威特就会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一定会和我谈到这件事。
这时候,我才对他说:“你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其实我也那么认为。但是在当着别人的面说就不合适。因为你说了那种话,N先生不是臊得脸都红了吗?N先生喜欢你,又碍于你爸爸的情面,所以没有说什么。但他一定生气了,他后来一直不说话,就是因为你的那些话伤害了他。”我不赞成威特的粗鲁,但又向他剖析了这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断力也就不会受到损害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老威特又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我的解释和分析,威特基本上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教育方法,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设威特说:“可我说的是事实呀。”那么,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
“是的,你说的是事实。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他可能会想,我有我的考虑,你这么一个小孩懂什么。再说,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你也没有理由非那么说不可。因为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别人不都没有说话吗?如果你以为那事只有你一个人知道,那你就太傻了。
“反过来,如果别人当着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会舒服吗?其实揭你的短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为大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孩子难免有许多缺点,说出来也并不丢人。即使是这样,大人们不是也没有那样做吗?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不知道你的缺点,那你就错了。他们知道你的缺点而不说是因为考虑你的自尊心,不想让你丢脸而已,现在你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应该怎么做呢?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圣经上不是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所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别人的过错是很不合适。”
假如威特还是不理解,又提出:“那我不就成了撒谎了吗?”(事实上,他绝不会这样问)我就会继续开导:“不,当然不能说谎,说谎的人是伪君子。你完全没有必要说谎,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击,当众宣扬别人的缺点,那这个世界不就整天吵闹不休了吗?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
我会用这种方式,一直到说到他想通了为止。不过,对威特来说,我用不着说这么多,几句话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含着眼泪保证不再那样做。
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因为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绝不****,所以小威特的理性和判断力没有受到伤害。另外,由于小威特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并通晓了词义,所以一点就通,根本不必多说。
对其他孩子来说,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方法不一定合适,因为不同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也不一样,有的孩子甚至根本就没有受过早期教育。
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看似非常散乱,实际上,它们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所以,父母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他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现在,有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在某种场合的不良表现后,就当面训斥,甚至还拳脚相加,怪孩子不懂规矩,没有礼貌,其实,这样的父母应该彻底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
要鼓励孩子的善行
一定要点燃孩子的善心,鼓励孩子的善行,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善良是孩子的本性,同时,作为一种美德,善良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就不会有善良的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一定要点燃孩子的善心,鼓励孩子的善行,让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古往今来,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有良知的人。
老威特就特别注重鼓励儿子的善行,从小就给他讲历史上各种从善的故事。只要小威特做了好事,老威特就表扬他:“好!做得对!”同时,他又很注意表扬的分寸,以免让小威特有骄傲情绪。
有时候,老威特也在朋友面前表扬他:“威特今天做了一件不错的事。”但这只限于少数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朋友。如果是不了解他的教育方法的人,就不会明白他的用心,还以为他在随便表扬。
小威特刚学会识字的时候,老威特就教他背诵各种有关仁爱、友情、亲情、勇气等道德的诗,才几岁的他很快都背了下来。老威特还为他做了一个“行为记录本”。做了好事,就记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有了这种鼓励,小威特就会一辈子努力做好事。
老威特最下功夫的是让儿子把做好事当作一种乐趣,让他体会到做了好事后的快乐。让孩子理解这种快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就像下围棋或者象棋,打台球、网球或者板球一样,不学就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对于鼓励孩子的善行,老威特这样说:“学习能为我们带来今生的幸福,而善行则给我们带来上帝的嘉奖。”所以,只要小威特学习好,老威特每天都给他一个戈比作为奖励。但如果学习好,而有过错的行为,那到奖励就得不了。老威特在书中写道: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儿子主动对我说:“爸爸,我今天犯了错,钱就不要了。”这时,我由于欣喜甚至想给他加倍的奖励。但为儿子着想,我会抑制住激动的泪花,平静地说:“是吗?爸爸不知道,那么你明天去做件好事吧。”
实际上我心里很难受。这时,我常常忍不住去亲吻他。
老威特是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用钱来鼓励孩子学习,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学习能带来今生的幸福”。他在书中写道:“虽然有点难为情,但只要儿子学习好,我就每天给他一个戈比。这样做是为了让儿子知道要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艰难。”
对于给孩子的钱,老威特尽量让孩子花得有价值,让他明白,买零食是没有意义的,而买书和工具却可以永远发挥作用。如果在圣诞节或其他节日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父子俩都会感到非常快乐。
附近的人们一旦有了灾难,老威特总要前去看望。这时,小威特也会拿出自己存的钱去慰问。于是父亲就表扬他说:“威特,你做得对,虽然你的礼物很少,但却很有价值。
在小威特的心灵里,积累了太多优美动听的故事。引用各种传说故事来教育孩子做好事,已经成了老威特的习惯。他从威特很小的时候起,就让他记住了这些话。所以,每当他对儿子说“威特,某某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时,小威特立即就能明白,不是努力做好事,就是停止做坏事。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法国大文学家雨果也说:“善良是历史上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由此可见,善良的伟大意义。对于孩子来说,善良的品格必将缔造出善良的行为,作为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当他做了好事,一定要鼓励他。
可以说,善良是孩子的本性,同时,作为一种美德,善良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如果一个孩子没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他就不会有善良的行为。其实,这是孩子在道德上的一种缺陷,他的人生也很难有所作为。
表扬孩子一定要适度
给孩子以适当的表扬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过头。如果孩子受到的表扬太多,心理就会膨胀,就会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会十分脆弱,经不起生活中的风雨与挫折。
老威特说:“知识能博得人们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赞誉。对儿子的善行,我会加以表扬。尽管如此,我仍然提醒那些善良的父亲:不要对孩子过多地表扬。因为一味表扬,表扬也就失去了作用。”
在小威特成长的过程中,老威特自己从不过多地表扬他,同时他也不让其他人表扬他,每当别人要表扬小威特时,老威特就会把他支出屋子,不让他听。对那些常常不听忠告,仍一味夸赞孩子的人,就谢绝他们到家里来。为此,老威特甚至被人视为一个顽固、不通人情的人。但为了孩子,对别人的议论,他从不去计较。
对于表扬,老威特告诉儿子,喜欢听表扬的人必然得忍受别人的中伤,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喜忧的人非常愚蠢。所以,老威特经常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儿子,避免他骄傲自满。
老威特认为,给孩子以适当的表扬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过头。如果孩子受到的表扬太多,心理就会膨胀,就会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而也就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这样的孩子在人格上往往是不完善、不成熟的,心理上也会十分脆弱,经不起生活中的风雨与挫折。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一些磨难,他只有经历磨难,并且在磨难中成就刚强的性格,才能挑战未来的人生。
一味表扬孩子,就会模糊他对知识的理解和自我表现的认识。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提倡表扬就等于不能否定孩子,所以不管孩子的言行对不对,都会含糊地肯定他:“你做得不错”或“你说得有道理”,这样会让孩子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对错的表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只有适度表扬孩子,才不至于造成他知识上的模糊和理解上的偏差。否则,过度表扬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阅历的增长,就会造成孩子对自身认识上的错位,会对他产生久远的、难以改变的影响。也就是说,一味地表扬孩子就是在孩子健康成长道路上放置了一个一个的“糖衣炮弹”,就会阻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塑造。
父母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各个方面表现都非常优异的“好孩子”,如果过度地表扬他,可能会给他带来两种不良影响:
一是增加他的依赖性。因为越是表扬,孩子就越依赖父母的选择来决定是非对错,而不是形成自己的判断。
二是会剥夺他的自豪感。雅典佐治亚大学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认为,那些小时候经常受到父母过度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失望。过分表扬孩子,会形成对孩子的溺爱,对他有害无益。
过分表扬容易让孩子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然,表扬过少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表扬孩子这个问题上,父母应该把握表扬的“度”。但有一点需要父母明白,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鼓励和爱抚。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即使对孩子的教育很严格,但只要从小抓紧,让他养成了好习惯,他也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痛苦了。
老威特严格规定儿子的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培养他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在小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干扰。开始时,平均每天给他安排15分钟的学习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小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
在儿子学习中,即便是老威特的妻子和女仆问事,他也一概予以拒绝:“威特正在学习,现在不行。”客人来访,老威特也不离开座位,并吩咐说:“请让他稍等片刻。”老威特之所以这样用心良苦,就是为了培养孩子在学习时具备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老威特还特别注意培养小威特做事敏捷灵巧的习惯。如果小威特做一件事磨磨蹭蹭,即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孩子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样的教育方法并没有让小威特牺牲很多吸收其他知识及玩耍的时间,实际上,小威特每天在学习上只花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正是因为在学习知识时专心致志,效率极高,才使他赢得了很多时间从事运动、休息和参加社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