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2994700000039

第39章 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

【必去理由】

杨家岭、宝塔山、革命纪念馆……延安的这些地名在许多人心中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标志。

如今,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兴起,到此参观的游人不断增多,革命圣地延安也变成了旅游胜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那么,让我们走进延安,重温一下战争年代的艰辛与辉煌吧!

先睹为快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的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许多中国古代名将在此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

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982年,延安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地级延安市,延安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延安自然、人文资源丰富,具有很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在广袤黄土的深处,还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4.3亿吨,煤炭储量71亿吨,天然气33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万吨,为延安工业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

历史的风云变幻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厚的人文旅游资源,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轩辕黄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雄奇壮美的壶口瀑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北宋时期开凿的清凉山万佛洞和钟山石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历时千年开凿的钟山石窟,专家们称它完全可以和敦煌相媲美;举世闻名的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一大批革命旧址,吸引了国内外的游客。

景点导览

●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区1000米。建于1950年1月,原馆址在南关交际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954年迁往杨家岭原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并定名为“延安博物馆”。1955年迁至城内凤凰山麓革命旧址院内,改名为“延安革命纪念馆”,1973年6月迁往王家坪现址。

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该馆陈列面积4000余平方米,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还有模型、油画、雕塑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

陈列空间装置有电子屏幕,播放延安时期的历史资料片和一些重要团体、人物在延安参观活动的录像。还装置有听音台,一次可容纳15人,游客可自选听取陕北民歌、陕北说书等文艺节目,门厅内设有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电子触摸屏,输入有延安各参观景点和延安干部学校的有关资料,供游客自由查询。

纪念馆前是一个大型广场,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的是毛泽东铜像,毛泽东身着中山装,双手叉腰,目视远方,浩气凌霄。1997年1月13日,延安革命纪念馆在中共中央、毛泽东进驻延安60周年纪念日落成揭幕。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每位旅游者来延参观、考察必到之处。

●黄帝陵

黄帝陵位于延安市的黄陵县。黄帝,姓公孙,名叫轩辕,出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据史书上载:“农历二月初二,在沮水河畔(今黄陵县沮水河)沮源关的降龙峡黄帝出生,从此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吉祥之说。

司马迁在《史记》里对黄帝是这样描写的:“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可见,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一般人物。他15岁就被群民拥戴当上轩辕部落酋长,37岁登上天子位,黄帝一生重大贡献就在于历经53战,打败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诛了榆罔,诛杀蚩,结束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告别了野蛮时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当选为中华民族第一帝,人类文明也从此开始了。所以后世人都尊称轩辕黄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为此,延安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自唐代宗大历五年建庙祀典以来,这里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新中国建立后,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节公祭已是中华民族传统祭祀大典。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圣地,海外侨胞将其誉为“东方麦加”。1962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宝塔山

宝塔山位于延安城东南方延河和南川河交汇处,古称嘉岭山,因山上建有宝塔,故而被人称为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著名文学家贺敬之曾用“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以此热情真挚的诗句来表现对延安的热爱。

山上宝塔始建于唐代,重建于宋,为八棱楼阁式砖塔,共9层,通高44米。门卫南北向,门楣上刻有“俯视红尘”和“高超碧落”几个大字。塔内置有阶梯,可登塔远眺革命圣地,延安城景色尽收眼底。

塔旁有一口铁钟,为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铸造。钟高150厘米,直径106厘米。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曾用它报时报警。宝塔山背面山上另有烽火台、摘星楼等景点。山下范仲淹所提的“嘉岭山”三字至今犹存,旁边另有“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8个石刻大字。

●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2000米处,曾为中共中央驻地。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如今,杨家岭革命旧址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两处可供参观。

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为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住所。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此迁往枣园,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仍留驻这里,直到1947年3月撤离延安。

延伸阅读

●“延安精神”

当年,延安的物质供应极为贫乏。为了节省灯油,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非常注意节约用油,每当他们凝神思考问题时,就把灯捻拧小,待挥笔写作时再将灯捻拧大一点。

1946年8月,美国著名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后,深有感触地说:“党的干部们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延安窑洞的灯光虽然很微弱,可它却像明亮的北斗星一样,照亮黑暗的天空,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寇的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困难,军民陷入了物资供给的空前困境。

1939年2月,边区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指出:“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他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是克服经济困难的唯一办法。于是,边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实现了丰衣足食,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凯歌。展厅中的一架长不过三尺、重不足十斤的纺车,就是大生产运动的见证者。

1940年,朱德总司令在对南泥湾进行勘察中,发现了纺车,立即号召开展“纺线运动”。于是,这种几乎被人们遗忘的纺车又重新走进千家万户,甚至走进了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办公室。

每当工作间隙,他们就坐下来摇起纺车,自己纺线。朱老总还定了一条规矩:有同志来谈工作,首先问会不会纺线。如果不会,就手把手教给他,直到掌握要领后再谈工作。

为了交流经验,提高纺线的数量和质量,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那天,从重庆回来不久的周恩来和任弼时也参加了。别看他们一个右臂有残疾,一个患高血压,但两人毫不示弱,一手悠悠地摇,一手均匀地拽,一团团雪白的棉花像变戏法儿一样,一会儿就纺成了缕缕银线。比赛结束后,他俩双双获得“纺线能手”的称号。

从这架纺车,能看到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边区军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小小纺车摇出团团棉线,摇出了丰衣足食的新天地。虽然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留在我们心里。

小贴士:

●交通:

航空:每周四有从延安到北京的往返航班;每周二、四、五、日有到西安的航班。铁路:每天有两趟夕发朝至的列车从西安至延安之间对开往返。公路:延安市内有210国道通过,北可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十分方便。

●注意事项:

1、陕北高原风沙很大,最好带上眼镜、帽子等以备不时之需,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你的相机,以防被沙子划伤。

2、陕西各地都有方言,但普通话很普及。城市里当然没有障碍,即使是去陕北的小山村,和老人坐下来聊天,也可以用普通话交流。只要你不是口音太重,当地人理解起来没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