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2994700000011

第11章 此处归来不看岳——泰山

【必去理由】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泰山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登泰山,自古有“小天下”之说。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就像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

先睹为快

雄伟的泰山是中国的五岳之首,有“通天拔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故称“岱宗”。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巍峨雄峙在山东省中部。泰山山脉沿黄河南岸延绵200多千米,起伏于齐鲁天地之间,青山连绵,莽莽苍苍,气势磅礴,其极顶——玉皇顶又称天柱峰,海拔1545米。

泰山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个缩影,黄河下游的泰山周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区域的土著东夷族人,留下了他们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史前文化。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又成为中国文化中心,齐国有管、晏与稷下诸子,还有孔、孟儒家与墨翟墨学。后来,这些学说逐步融汇,儒学逐渐成为主干,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秦汉以后,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并都得到发展,也逐步融进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人说,泰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确实非过誉之言。

除此之外,泰山地区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也十分的丰富。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总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区内有著名山峰12座,崖岭78座,岩洞18处,等等的自然奇观数不胜数。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

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最引人入胜的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

历代名人宗师也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山脚下一路登顶,可以见到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

从古到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热情加以歌颂。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就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马迁的这名话教导人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种把泰山精神与人生的意义联系起来的做法,直到现在我们还耳熟能详。

由此可见,泰山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态的丽山秀水和人文名胜,生动地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文明篇章。游览泰山就像阅读一本历史文化百科全书一样,来泰山一定能得到非同一般的收获。

景点导览

●岱庙

岱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位于泰山南麓。岱庙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整座庙宇庙貌巍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岱庙整座建筑的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环周共长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

天贶殿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屡树战功的武将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命他总管天地人间的吉凶祸福。殿内供奉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即黄飞虎。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

●碧霞祠

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是泰山主奉的女神,每年前往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旺盛,为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之一。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整组建筑庄严巍巍,气势恢宏。从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就像天上的宫阙一般,是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碧霞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主体建筑碧霞元君殿,殿顶由360垅铜瓦组成,雕梁画栋,气度不凡。殿内供碧霞元君鎏金铜像,并悬有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分别御书的“福绥海宇”、“赞化东皇”巨匾。殿之东西各建配殿三间,铁瓦覆顶,分别奉送子与眼光娘娘铜质铸像。

碧霞祠最初名为昭真祠,金代改称昭真观,明代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改为今名。明代曾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明代扩建的基础上,又增建歌舞楼及东西两神门阁,在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时,部分殿宇得到翻修,当时为了防止高山风雨剥蚀及电击,改正殿为铜顶。

●玉皇顶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座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旧名太清宫、玉帝观,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玉皇顶位于碧霞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

玉皇顶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铸有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四个大字。

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此处为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

●普照寺

普照寺位于泰山南麓的凌汉峰下,建造年代不详,一传为六朝古刹,又传为唐宋时古刹。金大定五年(公元1165年)重修,题为“普照禅林”,后屡遭兵劫,几乎毁于一旦。明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高丽僧满空禅师登泰山、访古刹,在泰山20余年,重建竹林寺,复兴普照寺。

普照寺在建国后又多次修缮。1984年将后院辟为“冯玉祥在泰山”陈列室。属禅宗临济派,是华北著名丛林。

该寺为四进院落,以双重山门、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线,左右配以殿庑、寮房、花园等,面积6150平方米,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普照寺为岱阳唯一的四方丛林,明洪武年间泰安府僧纲司设于此。建国后,游人很多,进香者来往不断。“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动。1979年恢复宗教活动。

延伸阅读

●泰山石敢当除妖避邪

泰山脚下有一个人,姓石名敢当。这个人非常勇敢,武功高强,尤其好打抱不平,在泰山周围名气很大。

在泰安南边五六十里外的地方,有户人家女儿生了病,找了许多先生看,也治不好,人们纷纷说是妖气缠身。那户人家久闻石敢当的大名,就去请他给女孩儿驱魔治病。

石敢当一听毫不推辞,跟着人家来到了女孩儿家里。他交待下人准备十二个童男,十二个童女。男的一人一个鼓,女的一人一面锣。再准备一盆子香油,把棉花搓成很粗的灯捻。接着,又让准备了一口锅,一把椅子就等着天黑了。

天色一黑,他用灯芯子把香油点着了,用锅把盆子扣住,坐在旁边,用脚挑着锅沿,这样虽然点着灯,远处也看不见灯光。

一会儿,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妖风。看着风过来后,石敢当一脚踢翻了锅。灯光照亮了院子,十二个童男童女一下涌了进来,纷纷敲打起锣鼓。妖怪一见,吓得跑出了院子,朝南方跑了。

从此以后,那家女孩儿的病就好了。可是南方福建有户农户又被妖风缠住了身体。后来,那户农民听说泰山有个石敢当,能治妖,就把他请去了。妖怪一见石敢当就又跑掉了,又上了东北。东北又有个人得了这个病,又来请石敢当。

石敢当心想:“山南海北这么大地方,我也跑不过来。这样吧,泰山石头很多,我找石匠打上我的家乡和名字:‘泰山石敢当’,谁家闹妖气,你就把它放在谁家的墙上,那妖就跑了。”

从那以后就传开了,说妖怪怕泰山石敢当,只要你找块石头或砖头,在上面刻上“泰山石敢当”,妖怪就不敢来了。所以现在盖房子、垒墙的时候,总是先刻好了“泰山石敢当”几个字垒在墙上,就可以避邪。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西汉元封元年,汉武帝第一次封禅泰山,司马迁的父亲作为史官,本应来泰山参加封禅,但是他却因故留在洛阳。

他对参加封禅视为一件大事,不能参加封禅大典,令他异常遗憾和失望,终于抑郁成疾,卧床不起。

这时,恰好司马迁远游归来和父亲相见,父亲握着司马迁的手流着泪说:“我们的祖先是周朝的官吏,远祖还有大功于夏,是百官之长,可是后世逐渐衰弱,难道是老天要灭我吗?现在天子继承了数千年来封禅泰山的大统,封禅于泰山,而我却不能随行,这是命中注定的呀!我死之后,你一定会继任太史官职的,你做了太史后,一定不要忘了我所渴望的著书立说的意愿。”

司马迁从父亲的言谈话语之中,可以看出参加封禅泰山的大典对光宗耀祖是何等重要,在父亲心中是如何重要。终于,父亲去世后,司马迁没有辜负父亲的愿望,矢志不移,忍辱负重地完成可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

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写出了这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可见,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威严、雄伟可亲的象征。后来,人们就开始使用“泰山”和“鸿毛”这两种轻重反差极大的物体,来比喻轻重悬殊的两种事情了。

小贴士:

●最佳旅游时间:

游泰山,4月~11月为佳,观日出则以秋季为最佳。岱顶夕照比之日出更吸引人,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黄河。冬天要待下雪时,景色才出奇。雨天不要轻易放弃登山,此刻山上常会遇到云海奇观,若遇上日出云海就更幸运。

●门票:

普通票125元,学生票60元。现役军人、新闻记者免票。

●注意事项:

山上昼夜温差大,若在山上住宿,尽管有大衣可租,但自己最好多备一件衣服。上山宜穿旅游鞋、平跟布鞋,不要穿高跟鞋。徒步登山要脚踏实地,速度不要太急,照相尤其注意脚下,所谓“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