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改变孩子一生的60种激励法
2994600000040

第40章 激励孩子学会自立自强(6)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曾精辟地说:“鼓励的关键,不在于父母对孩子说了什么,而在于孩子听了父母的话以后,在心里会对自己说什么。”事实上,父母给与孩子的鼓励,最终都会被孩子自己消化,在孩子内心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强化自己的行为。那么,父母不妨教孩子学会自己鼓励自己,让孩子形成一套自我激励的方式,从而增强孩子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勇气。

【经典事例】

提到刘翔,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

2004年8月,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

2006年7月,在洛桑田径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世界纪录,再次震惊世界;

2007年8月,在田径世锦赛中,刘翔夺得冠军,成为集奥运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这也是中国男选手在世锦赛上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面对这样重大的比赛,素有“中国飞人”称号的刘翔是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取得成功的呢?

原来,刘翔有一个喜欢读世界名著的业余爱好。在比赛前,他会通过读世界名著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激励自己比赛时发挥出正常的水平。其中,他最爱读的一本书是《基督山伯爵》,这本书他已经读了很多遍,并且每次读完都有新的思考。尤其看到一些经典语句,他还会记下来,他最喜欢书中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的幸福。”

他就是以这种顽强的意志和不断拼搏的精神,来激励自己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的。

【教育启示】

“飞人”刘翔以读名著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压力,从而帮助自己树立成功的信心。这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在刘翔面对比赛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使他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自我激励可以提高自我形象,从而使孩子能有好的表现,而好的表现反过来让孩子更有理由自我激励,从而推动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一个善于自我激励的人,总能发挥自身的潜能,创造出超越自我能力的神话。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或者进步时,父母可以表达自己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的心情,但是始终还是需要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行为。

父母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激励意识的做法是:给与孩子荣耀,然后让孩子从内心里承认自己。自我激励有助于孩子增强自信心,并保持努力的积极态度。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是一个长期而细致的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尊重、信任、指导及影响。

那么,在生活中,父母应该从哪些细节中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能力呢?

【教育建议】

建议一、改变赏识用语的主语

父母鼓励孩子的目的,不是由父母给孩子“真棒”的评价,而是让孩子在心里对自己评价:“我真棒!我能行!”因此,父母在鼓励孩子时,可以尝试改变赏识的主语,把“我”改变成“你” 的这样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让孩子不再依赖外部赏识,如“你这次考试成绩有进步,妈妈为你感到骄傲,你自己是不是也很自豪?”

把父母对孩子的赞扬、鼓励换成孩子对自己的鼓励,这种简单的变化去除了赞许声中父母自我强调的色彩。父母应建立正确的鼓励意识,逐渐减少外部评价,更多地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为自己做的,是值得自豪的,从而得到自己的肯定。

建议二、教孩子对自己进行正面暗示

积极正面的自我暗示是用一些积极的思想和概念来替代我们过去陈旧的、否定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在短时间内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的方式。父母可以教孩子学会正面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激励自己的方式可以无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每天只要5分钟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抵消孩子许多年形成的坏习惯、消极的想法,让孩子选择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

李杰今年11岁,平时很喜欢读书。可是,最近李杰心事重重,也不怎么爱看书了。

一天,李杰突然问爸爸:“爸爸,什么是‘神经衰弱’?”这个问题一下难倒了爸爸,爸爸听了感觉到很奇怪。原来,最近李杰看到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一个孩子如果过早地懂得很多知识,他很有可能染上‘神经衰弱’的毛病。”这个观点一直困扰着李杰。

爸爸知道“神经衰弱”这个词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在以后学习过程中产生障碍。为了帮助儿子去掉这个心理障碍,爸爸决定以身示范,做给儿子看,每天早上坚持大声说:“我的身体和头脑真是太好了,我还要学习更多的知识。”

最开始时,李杰觉得很奇怪,但是,看爸爸说得很起劲,于是也和爸爸学了起来。就这样,父子俩每天坚持说这句话。两个月后,“神经衰弱”这个词再也听不到了,爸爸的这种方式成功地帮助李杰去除了“神经衰弱”这个障碍,李杰又恢复了爱看书的习惯。

在鼓励孩子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时,要让孩子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尽量用肯定的语气来取代不确定、模糊的字眼,比如:“我一定能成功”,而不是说“我不可能失败”;“这件事对我来说很容易”,而不是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难”。

肯定的语气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成功种子,潜意识会指挥孩子走向成功;而不确定甚至否定的语气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失败的种子,潜意识里提前给孩子设置“失败”的障碍,最终使孩子走向失败。

建议三、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

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也要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增加自信心去超过别人。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劣长短,引导他认真分析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树立自信心。

同时,父母要鼓励孩子群体中去表现自己、发掘自己,如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活动,带孩子参加公益爱心活动等等,让孩子在群体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当然,发掘自我的前提不是让孩子只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是也要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自己身上的缺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将其发挥得恰到好处。

建议四、让孩子记一本“成功日记”

人在消极时会意志消沉,丧失自信心,往往失去理智的判断,一本“成功日记”可以让孩子在失意时,唤回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的心态达到平衡状态,激励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进而有勇气从失败中走出来。

铁铮今年3年级,是班里的班长。他有一个小“宝典”,经常能在铁铮遇到挫折时鼓励他勇往直前。

原来,这个“宝典”就是铁铮的“成功日记”。铁铮的妈妈培养铁铮从小养成一个习惯,让儿子每周记录下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上取得的成功,并告诉儿子:“成功是自己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既定的目标或者在实现目标过程中曾付出的努力。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进步都是成功,哪怕是学会帮妈妈洗碗的小成绩都是成功。”

铁铮照做了,并且把自己的成绩都记录下来,如:“成绩提高”、“运动会取得名次”、“帮妈妈拖地”等等小成绩都记录下来,并且将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每当铁铮考试失败或者失意时,妈妈总会让儿子拿出他那本“成功日记”,让铁铮亲手记录的成功事实激励他重振信心,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进而取得成功。

当面对失败困难时,孩子很容易失去信心,放弃坚持,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一切努力和成绩。一本“成功日记”在这时就发挥了作用,让孩子看一看自己亲手记录的事实,看到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从而重新激发自信,迈向成功。

建议五、父母要及时激励孩子

一个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及时得到鼓励性的表扬,他就有可能鼓足信心去做事。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及时鼓励孩子。

晓妍今年上5年级,英语成绩很好。下个月,她要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英语演讲比赛。

最近,晓妍每天会提前半个小时起床到阳台练习演讲稿。比赛临近了,晓妍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妈妈看出了女儿的紧张。于是,妈妈决定采用一些措施来缓解女儿的紧张,给女儿信心。

一天,晓妍起床后,发现卫生间镜子上写着:“I can,I can!”晓妍看了,微微地笑了笑,知道是妈妈的杰作。当走到阳台练习时,发现阳台上挂着一个条幅:“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我有信心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力。”这时,晓妍点了点头。

自此,每天早上练习演讲稿之前,晓妍都会把这两句话对自己说上一遍来鼓励自己。最后,在演讲比赛中,晓妍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