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人与做事,决定孩子的一生
2992600000036

第36章 与人分享——孩子成功做事的重要前提

神奇的是我们分享得越多,我们拥有的也越多。

——(美国)伦纳德·尼莫哀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

—(美国)雷切尔·卡森

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英国)培根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其实,这就是分享。分享是种美德,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分享,只有会分享的人才会真正快乐,才会有所建树。

人具有社会性,需要和他人进行思想、物质、精神等方面的交换。假设有6个苹果,有两种方案:一是自己一个人吃6个,可以一个人慢慢享用,似乎很幸福;二是自己吃1个,把其他的5个分给别人,那他以后收到的可能就不尽是苹果,可能是橘子、香蕉或者其他什么。虽然他一次吃的东西变少了,但是未来生命的丰富程度却增加了。有人说,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分享,就学会了生活。

但是,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家里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是他一个人的,他似乎不需要和别人分享什么。因此孩子对“与人分享”完全没有概念,他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独占一切,时时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样就很容易养成霸道、自私等恶习,这样的孩子有谁会喜欢?当然,更不用说长大以后会有所成就了。

方凯今年刚满6周岁,长得虎头虎脑,看上去非常可爱,大家都很疼他。可能是小时候被惯坏了,他的东西别人都不可以碰,否则他就哭闹不停。

有一天,小姨去他家串门,带了他最喜欢吃的樱桃。他看到后可高兴了,妈妈刚洗好,他就大吃起来。妈妈想拿几个给小姨吃,但是央求了半天,方凯就是不肯拿出一个樱桃来。当看到他吃饱出去了,妈妈就趁机拿了几个给小姨。当方凯进来看到小姨和妈妈正在吃樱桃,马上大哭起来,还拿着剩下的樱桃砸向妈妈。

现在,像方凯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但是大人面对自己从小带大、百般疼爱的孩子这样对待自己,难道心里不难过吗?就没想过自己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天生的?或许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独占”行为早已经习惯,也不觉得是什么打问题,所以任由孩子发展。但是,当孩子走向社会,别人还会这样惯着他、还会把他放在第一位吗?

让孩子学会分享,不是让孩子变得多么伟大,也不是让孩子把所有东西都给别人,而是让孩子心里有别人,懂得与别人一起分享好的或不好的东西,如快乐、忧伤。

为什么有些孩子可以很乖巧,很讨大人喜欢,知道把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每个孩子刚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关键在于父母怎样教孩子。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呢?

培养建议一:给孩子营造与人分享的环境

父母如果想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首先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与人分享的家庭环境。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只是嘴上要求孩子要与人分享,真正做的时候又不舍得,怕亏待孩子。父母心里要始终有一个信念:这也是爱孩子,而且为了孩子更好得成人成才。

一对中年夫妇在30多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晓博,他们非常宠爱孩子,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现在,晓博已经7岁了,他很喜欢吃水果,所以爸爸妈妈经常买水果回家。

有一次,全家人在一起吃橘子。当还剩下最后一个的时候,晓博拿着橘子说:“没有了,就剩最后一个。”他没有要给爸妈吃的意思。这时,爸爸妈妈互相看了一眼,知道晓博的“没有了”的意思是“只有一个,就我吃了!”但是爸爸最后还是坚决的拿过最后一个橘子说:“来,分成三份,我们一起吃。”分好后,爸妈毫不犹豫地拿起自己的那份吃起来。

晓博看着最后自己最爱吃的橘子被瓜分了,感到很委屈,心想:“为什么那么爱我的父母不把最后一个橘子给我吃呢?”

其实,这最后的分橘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分享是给予别人自己也很喜欢、很需要的东西,让孩子体验分享前的挣扎,然后舍弃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已经要求孩子要与人分享,所以当孩子真正与你分享的时候,不要客气,直接说“谢谢”,然后接受就好。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懂得客气,如果父母只是嘴上说说要分享,但却没有实际行动的话,孩子就不会把分享当真,只会觉得分享仅是说说而已。

航航特别喜欢吃鸡腿。一次,奶奶买了只鸡做给全家人吃。做好后,奶奶就把两只鸡腿夹到航航碗里说:“航航最爱吃鸡腿了,鸡腿都给航航。”这时候,妈妈说:“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奶奶年纪最大,应该把最好的东西给奶奶吃,航航给奶奶一个吧!”可是当航航给奶奶一个鸡腿的时候,奶奶连忙说,“奶奶不吃鸡腿,航航吃吧!”

听奶奶这么说,妈妈只好不再坚持,看着航航很享受的吃这鸡腿,心里却很不好受。

原本妈妈是想要培养航航与人分享的意识,但是却因奶奶的溺爱而失败。尤其是在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时,就一定要真正与孩子分享。所以,在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时,全家人的意见要达成一致,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分享环境。

培养建议二: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

分享也是一种快乐,如果父母要想让孩子孩子从心理上接受分享,就要让孩子体会分享中的乐趣。如果强制性地让孩子去接受,这样很可能使得孩子在大人面前暂时分享,只是做给大人看的,这样就不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柳曼正上小学二年级,平时十分乖巧。一天放学回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蛋糕,准备做第二天的早餐。当她第二天开开心心吃完蛋糕以后,却发现妈妈很不高兴,还罚了她60元零花钱。妈妈非常严厉地告诉她:“你吃蛋糕的时候没有跟大人一起吃,连问都没问,心里没有别人,这是自私的表现。”

柳曼觉得很委屈,自己一个月零花钱才20元,这样一次就罚去她3个月的零花钱。她已经知道了钱的概念和用处,当她掏钱的时候,非常不舍得,眼泪都了出来。

父母想通过惩罚让孩子长记性,有好东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但是这只是一时的。有时候的惩罚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孩子阳奉阴违。虽然在有好东西的时候记得与大人分享,但是那只是怕受到惩罚的一个形式,但心里不愿意这么做。这样孩子心中就会与大人之间设了一道墙,更不利于大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分享。

父母应该换种方式,每个人都喜欢别人夸赞,小孩更是。孩子还小的时候,给孩子一点“甜头”,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样会让孩子对与人分享乐此不疲。

小牛牛古怪精灵,家里人万分疼爱,尤其是奶奶。奶奶经常就说,家里的一切都是牛牛的。这样慢慢牛牛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只要是他喜欢的东西,就拿进自己房间,谁都不可以碰,否则就哭闹个不停。

每当家里买了一些好东西,牛牛就会拿进自己房间。他的房间就是个小型的仓库,里面有妈妈新买的雨披、奶奶买的香皂、从妈妈头上扯下的发夹、还有新筷子等等,光是梳子就有六七把,而大人却用以前的那些破梳子。当家人跟她商量从他的仓库里拿出东西出来用的时候,他就会大发脾气,不准大人靠近他的房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牛牛房间塞满了东西。于是大人统一意见,决定要改掉他的这个坏习惯。平时,牛牛很好动,家人就给她安排一些活动,让他给家人分水果、点心等;让他把房间里的拖把拿出来一起拖地等等。他每拿出一件东西,全家人都及时表扬她,或者摸摸他的头。渐渐地,牛牛房间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有时候,他还会主动拿出东西送给别人。

小牛牛从小就被娇惯,如果想通过采取强制的措施改掉她的坏习惯,肯定行不通,还会起反作用。牛牛的家人很聪明地选择了让他在快乐中学会分享,这是快乐补偿。这种快乐分享的方式孩子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分享,形成一种分享意识。

培养建议三:父母要愿意与人分享

如果想要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父母自己先要做好。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都处于最自然的状态,随机地进行教育效果会更好,少了严肃的氛围和刻意的说教,再加上父母的以身作则,孩子可以更好地接受。

在公共场所,和孩子一起遵守秩序,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需要排队,遵守交通规则,爱护环境等。其实,这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良好公共环境的一种表现。

在家里,父母可以把自己的新东西跟孩子分享。不要因为怕孩子弄脏弄坏而不让孩子沾边,或是只允许孩子拿旧玩具、不好的东西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对与人分享的正确理解。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关爱,不分你的我的。当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也让孩子给对门送去尝一尝,等等,其实这都是在给孩子做榜样。

父母不仅仅要爱孩子,还要尊敬老人。老人的生日和孩子的生日要一样隆重,最好是让孩子参与准备的过程,这样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体验回到家人一起分享的乐趣。上街买东西,要照顾到家里的所有成员,而不只是买孩子爱的那份。如果给孩子特殊照顾,会让孩子觉得他就是该享受最好的,那他以后还愿意与人分享吗?

培养建议四: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什么好的都是孩子一个人的,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但是当他们在一个集体中时,他们的“我”第一就会处处碰壁。

有一次,8岁的刘辉高高兴兴地带着爸爸给自己新买的漫画书去上学,下课后把漫画书拿出来看。同学张宁看到了,就走到刘辉面前说:“刘辉,把你的漫画书借给我看看,好不好?”刘辉马上回答说:“不好”。张宁接着问道:“那我们可以一起看吗?”“不可以,这是我的书,为什么要跟你一起看?”刘辉说完把漫画书紧紧地揣在怀里。

老师看到这些后并没有马上批评刘辉,她知道刘辉平时很爱看故事书,于是从自己的办公室拿来了一些故事书,并向大家说:“这些书非常有意思,但由于今天的书不多,所以只给那些大方的同学。张宁一直很大方,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东西,所以给张宁一本。”

这时,聪明的刘辉马上反应过来,马上跟老师说:“老师,我的书也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也给我一本故事书,好不好?”听了他的话后,老师很高兴地给了刘辉一本书。

老师及时给刘辉上了重要的一课,在集体中生活,你要是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分享自己的东西。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人分享,那么没孩子会愿意与他玩,也会被排挤。没有朋友的人是孤单的,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这就迫使孩子牺牲自己心爱的东西来拉拢小伙伴,慢慢懂得需要和别人分享了。

所以,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不要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应该让孩子走出去,多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培养建议五: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

当然,有时候也要适当地保护一下孩子的权利。孩子也是有感情的,失去自己心爱的东西也会心疼。有时候不愿意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很可能是孩子比较珍惜玩具,怕别人弄坏而已,所以要保证借出的玩具收回时是完好的。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如果想孩子拿东西与别人一起分享时,事先要征得孩子的同意。但是,先不要去拿他特别喜欢的东西,应该先拿出他愿意给别人玩的东西,让他在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体会分享的快乐,然后孩子会慢慢变得大方起来,愿意与人分享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如果过分地强调孩子分享的内容和场合,也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时候,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利。

【教子箴言】

与人分享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与人分享的意识。当然,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与人分享的好榜样;要说到做到,家人要做到该一起分享的就一起分享,不要给孩子“搞特殊”;选择一种孩子比较乐意接受的方式让孩子分享,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去分享;另外,还要给孩子创造机会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