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换种方式与孩子沟通
2990000000026

第26章 第8种方式 让孩子真正信服你(2)

父母要注意,批评孩子应简明扼要,要批到点子上,只要孩子领会了批评的意思,就应该适时而止,千万不能喋喋不休,穷追猛打,否则,孩子就会反感。

总之,只有客观地批评孩子,不要故意处罚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诚恳、关爱与尊重。这样,孩子才会乐于接受父母的批评,听进父母的意见。

亲子沟通小贴士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曾说:“母亲对孩子们的批评,同父亲一样,总是建设性的,从来也不是压制性的。父亲和母亲是我们最大的支持者,总是出现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是的,只要对孩子的批评是合理客观的,是建设性的,孩子就会心服口服,从而比较乐于接受。

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

有一位农民,没上过学,但他的女儿考上了一所著名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一所重点理工大学。当有人问起他的教子方法时,他说,他没有什么教子方法,他只是每天都学习,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知识太少,所以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

这位父亲说,白天他在田里干活,晚上就在家里与孩子同步学习,他先让孩子给他讲习一遍学习内容,然后孩子们开始写作业。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解答的方法。这样一来,他提高得很快,学到了很多知识。让这位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孩子们提高得更快,学习劲头也非常大,成绩竟然也一直名列前茅。

他还说,这样不停的学习,让他成了一个有知识的人,他种的田收成就比别人好。更重要的是,在不经意间,竟然也教育了孩子,而且他与孩子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这位父亲的“不教之教”之所以成功,就是他给孩子做出了学习的榜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习型”父亲。他渴求知识、热爱学习,却也在身体力行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这才是真正的一举两得。

今天是信息时代,一味模仿陈旧的教育方式,当“警察式”父母,根本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也无法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孩子。而解决之道就是要做“学习型”父母,学习和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低,想当“学习型”父母谈何容易。

其实,“学习型”父母并不是要求父母拥有渊博的学识,或是成为家庭教育专家,也没有必要掌握非常系统完备的家庭教育知识,而是让自己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有广泛而健康的兴趣、懂得为孩子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所以,做“学习型”父母并不难。

事实证明,做“学习型”父母的意义不仅限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有利于树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全面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时代要求父母与时俱进,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学习型”父母,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做学习型父母,要时时想到学习,勤奋学习,持之以恒;要多读一些家庭教育的名著,要注意把握其中的教育方法,鉴赏比照自己的家庭教育,并适时修正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法;注意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才能与孩子做无障碍的沟通。

亲子沟通小贴士

研究表明,父母爱学习,就会建立“学习型”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会相互影响,而且往有一些成功的影响方式,比如亲子共读,亲子通信,讲述成长故事等。这样,父母与孩子就会共同成长。当然,亲子沟通也就不会有任何障碍了。

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有一个外国的妈妈领着8岁的女儿到中国朋友家做客。朋友准备欢迎客人的晚餐,告诉大家,晚餐准备的是西餐。8岁的女孩一听:吃西餐吗?她觉得中国人做的西餐肯定不好吃!她就说:“今天我不吃冰激凌。”因为按照惯例,吃西餐最后上一个甜点,一般是冰激凌。

没想到朋友的妻子做的西餐很好吃,冰激凌也很诱人。一端上来,8岁的女孩眼睛都亮了,直嚷着:“我也要吃冰激凌,我也要吃冰激凌。”但是主人在做的时候是按份做的,做的份数正好,并没有女孩的份。朋友的妻子就想把自己的那一份让给孩子。

没想到外国妈妈说:“NO!我的女儿刚才说过她不吃冰激凌,她今天就不能吃冰激凌。”可8岁的女儿一个劲地说:“我要吃冰激凌,我特想吃冰激凌。”朋友的妻子心软了:“给她吃吧!孩子嘛,经常说话不算话。”

可是外国妈妈仍然坚持说:“NO,她自己说不吃,她必须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今天她不能吃冰激凌的。”

这位外国妈妈非常理智,可以想一下,当孩子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后,记忆就会很深刻,他以后说话就会很注意,就会很慎重,不会再随便乱说。孩子在体验中长大,而不是在说教中长大,说的就是这这个道理。

所以,父母应该向这位外国妈妈学习,要敢于对孩子说“不”,让孩子自己承担做事的后果,不能轻易让他否定自己说过的话。只有切身的体验才会难忘,才是对孩子深刻的教育。

不可否认,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到了纵容的地步,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不会说一声“不”,而会一味地满足,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一位母亲曾发出这样呼喊:“中国的父母哪一天能学会对子女说‘不’啊?这一天早点到来,人间的悲剧或许会少点。”今天有多少孩子能为父母着想,又有多少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呢?也许,这就是不对孩子说“不”的结果吧!

一位教育专家曾指出,父母最大的失败,就在于在培养孩子独立理性生活以及对家庭责任感方面的完全失败。今天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实际上是在扭曲孩子的人格。所以,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知道世界上很多事是不能做的。

美国斯坦福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威廉·达蒙曾说:“娇惯的危险在于会让孩子产生自我中心和自我关注,这是导致他心理疾病的诱因。他会坐在那里焦虑,而不是想方设法改变这个世界。”所以,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要通过勤奋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要延迟满足,面对挫折有韧性,要诚实,有同情心。

所以,为了孩子能真正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学会平静地对孩子说“不”。当然,在对孩子说“不”时,一定要给孩子说明真正的理由,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能随便编造借口骗孩子。另外,父母也要注意,说了“不”就应该坚持,不能对孩子妥协或让步。否则,父母就会失去威信,还会让孩子染上不守信的坏习气。

亲子沟通小贴士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说“不”比迁就孩子更有影响力。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与爱护。对孩子说“不”可能会招致孩子大哭大闹,但他在反抗的同时会意识到父母的尊严与权威。

有时候需要向孩子学习

“知心姐姐”卢勤在她的著作中写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过50岁生日那天,儿子送我一件礼物——他亲手将我家的电脑升级,装入语音录入软件。

在儿子的指导下,我乖乖地坐在电脑前,学习语音录入。

“专心,别走神!”

“自然点儿,就像平常说话一样……”

“不行,您感冒了,鼻音太重。妈妈,您需要重新录……”

面对电脑,我是一个小学生,儿子却俨然是一位严格而耐心的老师。

想起几年前,我还可以做他的老师,而今,他利用知识的优势以及所享有的信息、技能,使我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不得不老老实实拜他为师。

能者为师。拜孩子为师,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

卢勤认为,拜孩子为师,好处很多。一是能使大人变得年轻。好像回到自己的年轻时代,激活自己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二是能使孩子变得自信。能够做父母的老师,让父母听自己的,这是多么神气的事情!孩子自然会从心里发出“我能行”的正信息。三是能使亲子间的感情增进。父母拜孩子为师,就自然会放下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孩子受到大人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尊重大人。这样,家庭气氛会变得更加和谐。

每一位父母都知道学习十分重要,所以都要孩子好好学习。但遗憾的是,父母却在很多方面落后了,比不上孩子了。尽管这样,很多父母也不愿意向孩子学习,他们甚至认为向孩子学习就失去了家长的威信。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孙云晓曾这样说:“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志。”可见,如果父母不会向孩子学习,则是不明智的表现。

傅雷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他就特别善于向孩子们学习。他的长子傅敏这样说:“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父亲也在不断改进他的教育方法,他说在我们两个孩子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他也说过这样的话,来表达他和我们之间的融洽交流:‘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里得到的少。尤其是近3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现代社会,孩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懂得的道理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父母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思想灵活、反应快,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这时,就需要父母在某些方面虚心向孩子学习,这样,不仅父母能更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的过程,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时候,父母需要把孩子当成老师,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人格上与父母是平等的,会更加自信,也更加愿意与父母沟通。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应该注意,向孩子学习,应该是在与孩子人格平等的前提下真正承认孩子的长处与优势,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已经落伍,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儿子,教我用用这个MP3”、“孩子,这个电脑怎么用”等这种简单的“讨教”上。有一位父亲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就非常坦诚地说:“孩子在许多方面做得都比我好。”这样的家长才会真正虚心向孩子学习。

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民主战士。有一次,他因为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在外屋的二儿子立雕看到了,他就挺身出来,说父亲不应该打小妹,而且还上纲上线地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

开始,闻一多只是一愣,静坐沉思了一会儿后,他走到立雕的面前,神情十分严肃认真地说:“我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想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我错了。不过,我也希望你们以后能够记住,将来千万不要再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的孩子。”

闻一多敢于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使这位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确,在漫漫人生路上,谁能一点错误不犯呢?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难免会犯错误,这时,父母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正所谓:“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遗憾的是,今天很多人在家里做错了事之后不承认错误,尤其是做父母的,做错了事情之后,更不愿向孩子承认错误。这些父母认为,如果向孩子承认错误,就会纵容孩子,就会失去家长的威严与面子。

其实恰恰相反,当父母错了却要强迫孩子服从,或是孩子受到父母不公正的对待时,他们往往会出现反抗行为,孩子也难免会对父母的教诲产生疑惑。久而久之,对父母的正确教诲,孩子也会置之不理,这样就会害了孩子。

实际上,父母如果能勇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向孩子道歉,正是父母的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孩子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他就能学会明辨是非,而且因为父母敢于承认错误,孩子就会产生对父母的信任,就会谅解父母,也会更加尊重与佩服父母,同时也能体验到与父母平等相处的美好,从而愿意与父母亲近。

父母一旦做错了事,一定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并真诚道歉,这也是显示父母与孩子做知心朋友的真诚一面。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受到父母的错怪或冤枉。因为孩子的世界往往敏感而脆弱,对待事情时总显得比较较真,何况是被父母冤枉!冤枉孩子时应该道歉,这样才能安抚他委屈的心情。孩子也会感受到父母的真诚,愿意与父母沟通,从而与父母做朋友。

美国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他人的习惯。”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则说:“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父母向孩子承认错误并道歉,就会感动孩子,可见,这也是一种良好的亲子沟通方式。

亲子沟通小贴士

父母如果错了,向孩子承认错误并道歉实在是一件好事,除了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外,也会更容易与孩子相处。如果父母做错了,冤枉了孩子,或误解了孩子,还给自己找理由开脱的话,就会违背做人的原则,也会失去在孩子心中的威信,阻碍亲子沟通。当然,父母承认错误也需要实事求是,不能小题大做,也不能大题小做,要把握好“度”。

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甘地的母亲不爱说话,但她懂得用行动教育孩子。每到节日,她就带着小甘地到寺院去,寺院外面挤满了贫穷的人们,他们在等待富裕人家的布施。

母亲把钱递给小甘地,再由他送到那些等待布施的人们手中。甘地接过钱,不解地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要把钱给他们呢?”

“孩子,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妈妈,可以用这些钱给我买玩具吗?”

“帮助别人是件大事,买玩具是小事,你愿意做大事还是小事呢?”

“当然是大事了。”小甘地很听话地把手中的钱送给了那些贫苦的人们。当接受布施的人们向甘地道谢时,小甘地内心充满了喜悦。母亲看到小甘地很高兴,又担心他会因此而自我陶醉,就对他说:“孩子,当别人感谢你时,你千万不要居功自满,不能因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骄傲。”

“为什么呢?”小甘地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

“因为帮助穷人是我们的义务,我们只不过是把我们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东西还给别人而已,这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在母亲身体力行的教导下,甘地学会了平和、谦逊,这些对他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身为父母,有一种与孩子沟通的好方法,不是整天唠叨着告诉他应该怎样做,也不是给他讲一些大道理。而是直接用行动与孩子沟通,这是最直接而且也是有效的方法,因为孩子是天生的观察家,父母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视”下,身为父母,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骗过孩子的眼睛,要求孩子做到时自己首先要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