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2989900000018

第18章 第6句话 “别听你爸的!”(2)

家庭的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将来在感情生活上的幸福或者不幸,都会受父母的影响。在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懂得体贴和珍惜。是呀!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就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恩爱的一面,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而不是让孩子看到的尽是父母吵架、打架的场面。否则,孩子长大后就对生活没有信心,会患婚姻恐惧症。所以父母不恩爱,孩子最受伤害。

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让孩子看到父母恩爱的一面。父母恩爱,孩子才会幸福。

前些年,在中国风靡一部电视剧——《成长的烦恼》。剧里的爸爸杰森和妈妈麦琪,虽然已经生了4个孩子,但他们仍然是那么的相爱,那么的彼此珍惜。

在孩子们面前,他们没有那么拘谨,想拥抱了,当着孩子们的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想亲一下,就大大方方地亲吻对方。

实际上,父母应该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适当的亲热”举动,就像《成长的烦恼》里的杰森和麦琪那样,这样,孩子就会知道父母很恩爱!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教育,感受到父母间美好的情感。当然,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容易误导孩子。这里说的亲密行为,只是指简单的拥抱和蜻蜓点水式的亲吻,切不可有过分亲密行为。

有人曾经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是房子还是汽车?”实际上,夫妻恩爱,就是天下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它比房子和汽车更有价值。为人父母者只有学会做丈夫、妻子和父母,才能恩爱,才能给孩子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教子小贴士:

常言道:“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生而不养为弃婴,养而不教为野人。”养孩子是为他身体的需要,教孩子是为他人格的培养。为人父母者一定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如果只供给孩子身体的需要,而对孩子少了人格的培养,父母的一片好心就不会有积极的效果。正所谓“功效不正,结果反”。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太鲁莽,太过火,不理智,彼此之间不恩爱,从而害了孩子。所以,这样的父母算不上是好父母。

不要问“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自从一首名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曲广为传唱以后,很多爸爸也不甘落后,自编自导,教孩子唱起了“世上只有爸爸好”。而且,父母也会经常在有意或无意时问孩子:“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那么,孩子这时可能就感觉比较迷惑了:究竟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呢?实际上,即使是父母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楚。所以,父母不应该用这样的问题去难为天真无邪的孩子。

有的父母向孩子提出类似的问题,或许只是想和孩子开开玩笑,或者是想活跃一下家庭的气氛。殊不知,孩子对这一切并不甚明了,有时候仅凭着自己的直观感觉就回答,而往往这一回答就又会招致爸爸或妈妈的调侃。孩子夹在中间实在是很受委屈,觉得父母反复无常,从而让他产生无所适从的一种孤立感。

阳阳一直梦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终于,在她14岁生日那天,妈妈帮她实现了这个愿望。阳阳简直欣喜若狂,抱着妈妈亲了又亲。

“妈妈,谢谢您!您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啊!”阳阳对妈妈满是感激。

妈妈笑眯眯地对阳阳说:“呵呵,现在知道妈妈好了吧!以前你可是和你爸爸最亲的哟!”

阳阳傻傻地笑了:“妈妈,没有呀……”

原来,阳阳的妈妈是个十分严厉的人,对阳阳要求也特别的严格。她希望把阳阳早日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在阳阳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要求她单独一个人睡觉,刚上小学的那阵子,妈妈也要求阳阳自己上学、放学后自己回家。

看着别的孩子父母都来接送,阳阳的心里面有说不出的难过。不过,阳阳的爸爸倒是经常会来学校接她,平时,阳阳也很喜欢躲在爸爸的怀抱里撒娇。不过,在妈妈的面前,阳阳却很少这样,虽然她心里明白,妈妈也是一样爱她的。

妈妈看到阳阳陷入了沉思,就笑着说:“阳阳,你老实告诉妈妈:你是爱爸爸呢?还是爱妈妈呢?”

阳阳面对妈妈的问题,竟然一时回答不上来了,她一脸的尴尬……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非常喜欢问孩子“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你爱爸爸,还是爱妈妈?”父母说这些话多半是和孩子开玩笑,但这种玩笑是不能随便乱开的。

有时候,除了孩子的父母亲,孩子的叔叔、阿姨之类的亲戚也爱和孩子开这种玩笑。比如,在给孩子一个好玩的玩具或礼物之后,这些亲戚就开始用类似的话逗孩子:“是我好呢,还是你妈妈好?”孩子不懂撒谎,就如实回答说“妈妈好”,结果就会招来亲戚的一顿“奚落”:“我都给你买好玩儿的了,还说你妈妈好?”

孩子一想:也是啊!她给我买好玩的了,这是事实;妈妈好,这也是事实。该怎么回答呢?结果,孩子就感觉有点懵了。不过,如果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多了,他就会“学乖了”,就会回答了:谁问就说谁好!渐渐地,孩子就学会说奉承话了,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说鬼话,总之,没有一句真话了。

其实,孩子本来很单纯、很善良,但是天真的孩子却被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一些无心的引导而变得世故、狡诈,这又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呢?孩子那种“小大人”似的腔调,看似“成熟”的语气,对孩子而言合适吗?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为人父母长辈的,真的应该好好思考一下了!不要让自己的无知玷污了孩子的那份纯真。

孩子良好的品格需要父母平时潜移默化地塑造才能形成。实际上,每一位父母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雕刻家,父母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就像雕刻家手中的刻刀,会在孩子的身上留下很深的印记。

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时时处处给孩子以正面的引导,这样,孩子就会被雕刻成一件艺术品;如果父母不注意用正面的言行举止形象去引导孩子,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件瑕疵品。可见,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教,把孩子引向正确的人生方向。

晓灵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了,她和母亲一起生活,每月只有一天能见到爸爸。一是因为爸爸的工作很忙,二是因为妈妈似乎不大乐意让她去见爸爸。

有一次,女儿好不容易见了爸爸一次,爸爸给她买了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晓灵特别高兴。可是,这下妈妈却不高兴了,她晚上问女儿:“灵灵,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呀?”

晓灵感到有点为难了,支支吾吾地说不上来。最后,在妈妈的眼神的逼视下,她只好小声地说:“是妈妈好!”妈妈这才满意地笑了。

对于孩子来说,让孩子回答“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类的问题,孩子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和妈妈都是他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

如果父母老是这样问孩子,孩子就会形成一方比另一方更重要的观念,还会学会察言观色:谁暂时对我有利,我就说谁好。孩子是父母双方创造的,所以应该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抚育,一方不能因为离异就诋毁对方,在孩子面前损害对方的形象,也不要为了让孩子对自己更加的亲近就讨好孩子,引导他疏远另一方。

父母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孩子连自己的至亲都不爱、不尊重,他还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尊重他人、爱他人吗?显然不能。

让孩子爱父母,这并不是为了取悦于父母,这种态度最终将反映孩子对他人的态度。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将直接影响他今后对同学、同事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态度。如果孩子不能爱父母,就自然会形成轻视父母的性格。如果父母一方在孩子心中是不值得尊敬的,那么他当然也就不会接受他的教育观点。而且,孩子也很可能变得心灵残缺。

所以,孩子的妈妈应该经常教育孩子爱爸爸,爸爸也应该常常教育孩子爱妈妈。爱是一个循环,“人”字是相辅相成的,爱越充实越真诚,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还有,一些父母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发生了矛盾时,就总爱这样问自己的孩子:“宝宝,你看,是爸爸的看法对,还是妈妈的看法对?”或者问:“你看爸爸与妈妈,哪个好?”

每个孩子都非常尊敬和爱戴自己的父母,父母间融洽和美好的气氛也是滋润他幼小心灵健康成长的甘露。如果父母经常把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对他的成长十分有害。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维持好家庭的稳定。万一发生家庭矛盾时,也切不可让孩子来选择是爸爸对还是妈妈对。

教子小贴士:

作为父母,应该避免诸如“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爸爸好还是妈妈好”、“爱爸爸还是爱妈妈”等类似一切可能误导孩子的问题和话语,避免孩子的品行受到不良的影响。父母应该知道,孩子虽然小,但他也有自己判断亲疏远近的标准,父母在口头上强迫孩子爱哪个是不能代表孩子的真心的。

当然,如果孩子认为父母并不是一样爱他时,对父母一方有偏见时,父母中的另外一方都要及时加以纠正。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的方式不同,但爱你的心却是一样的。要让孩子弄清楚这一点,这对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非常有帮助,也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孩子不要牵扯大人

在家庭中,当孩子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得不好时,很多妈妈经常这样对孩子说:“你真是蠢头蠢脑,以后只能跟你爸一样,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跟你爸一样没出息,你就当一辈子工人吧!”“唉,你怎么这么懒呀!简直跟你爸一个德性!”……

家长以为这样的话能够教育孩子,激励孩子,让孩子改正他的行为。殊不知,这些话不仅在当时会让孩子感到非常不快,而且在他的潜意识里也会留下很深的不好的痕迹。很显然,父母此时在选择沟通语言上出了问题。

实际上,当孩子的行为一时出现某些偏差时,需要的是父母及时的提醒和理性的帮助。父母应该选择一种中性的、不带评价性的语言来与孩子沟通。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孩子时,一定不要牵扯到大人。也许你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事实并非如此。孩子不仅不会在骂声中认识到他的缺点,不会改正他的不良行为,反而会表现得更加糟糕。

批评孩子时,如果牵扯到大人,就会像种子一样洒落在孩子心里,这样的情形越多,埋藏得越深,就会逐渐成为孩子自我评价的标准,同时也会让孩子对被牵扯的大人产生怨恨情绪,从而不再尊重他。父母应该知道,孩子的行为并不会因为你的类似方式的指责而有所改善。

星期日下午,爸爸妈妈去朋友家做客,让10岁的王强一个人待在家里,这可乐坏了他,他想:我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爸爸妈妈一出门,王强就高呼三声“万岁”,然后他直奔冰箱,把里面所有的零食都拿了出来,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猛吃起来。

王强很胖,所以,平时妈妈都是非常严格地控制他的饮食,自然更是不让他多吃零食。现在可有了机会,他终于可以“翻身当主人”了,王强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不过,“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爸爸妈妈提前回来了。妈妈发现王强居然像饿狼一样“消灭”了冰箱里面的东西,就很生气:“你怎么这样吃东西,有你这样暴饮暴食的吗?”

王强回应说:“妈妈,我,我没吃太多呀!”

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妈妈就更生气了,指着一桌子的空袋子说:“你还嘴硬,怎么和你爸一个德性,就是死不承认呢!”

王强心里觉得很憋气,不就是吃点东西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他就回喊道:“小气,零食都不让吃!哼!”说完,他就跑回了自己的房间,还狠狠地关上了房门……

故事里面的孩子的确做得不对,不过,妈妈的处理方式也不对。如果妈妈能够换一种说法和口吻与孩子说话,效果也许会截然相反。比如,妈妈这样说:“你是在帮妈妈‘清理’冰箱吗?谢谢你了,不过,这些零食要是能分几次‘清理’的话,妈妈会更高兴的。”相信,这样亲切幽默的话语会让孩子很容易接受,而且他也能立刻体会到妈妈话里的意思,知道自己是不对的了。

实际上,说话生硬并不是妈妈犯的最大的错误,她的最大错误在于,无缘无故牵扯到了孩子的爸爸,把孩子和他的爸爸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胡乱联系的现象非常多见。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够强,妈妈就会随口说:“这可能随你爸,遗传基因不好!”这样没有根据地乱联系.不但会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加重他的自卑心理,而且还会破坏父亲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破坏家庭的和睦气氛,很容易使孩子认为妈妈不爱爸爸,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即使孩子在品行、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真的因为遗传的原因而比同龄的孩子差,父母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讲出来。因为,如果孩子认为自己的能力差是因为遗传造成的,就会放弃努力,不再上进,因为他知道遗传基因是不能被改变的。实际上,因为遗传导致孩子能力差的情形少之又少,为人父母者说类似的话时一定要慎重。

总之,父母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除了父母自身的行动之外,还体现在父母的语言中。在批评孩子时,父母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语言会传递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会对孩子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这样,父母就会更谨慎,就不会把大人牵扯进来了。

教子小贴士:

父母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话,适当地转换一下语气,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说法,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另外,要多提一下孩子好的表现,对他适当地赞美。即使提到他的缺点,也应该用不带评价态度的中性语言,顺便表达出对孩子克服缺点的信心和期待。

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或有所欠缺时,千万不要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这是因为你爸(妈)的关系!”这会成为孩子以后不努力的借口,同时也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类似这样的说法非常不明智,不但会害了孩子,也会伤害被牵扯的大人的感情。

附:父母不该说的类似的话

作为父母,应该相互维护,而不应该相互“拆台”,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更应该在孩子的心中留有良好的形象。所以,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能互相责备,否则,家庭永远没有安宁的气氛。要想夫妻和睦,请记住一条秘诀:“各相责,天翻地覆;各自责,天清地宁!”

别说“别听爸(妈)的”,也别说类似下面的话:

“你不能像你爸一样没出息!”

“千万可别学你爸!”

“你爸就是个窝囊废!”

“嫁给你爸真是倒了霉!”

“你妈啥都不会干,就会唠叨!”

“你是跟妈一条心,还是跟你爸一条心?”

“你爸要是打我,你可不能不管!”

“不是你,我早跟你爸离婚了!”

“你爸没一点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