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2986500000008

第8章 3—6岁,妈妈要教孩子“学习”(3)

要点七:孩子犯错误是好事,妈妈要正视

犯错是所有人都不能避免的事情,有时候妈妈自己也会犯错。而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犯错更是他的家常便饭。这时候,妈妈要能正视孩子的错误,不要对他有过多的指责,因为在错误中,他能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得到成长。

经典事例

事例1:

4岁的钟钟忽然变得爱闯祸了,幼儿园老师经常向钟钟的妈妈告状,不是说他推倒了别的小朋友,就是说他弄洒了别人的小饭碗。妈妈一下子觉得很头疼,她甚至还打过钟钟几次,但这调皮的小男孩却依然没有改进。妈妈不禁感慨:原来那个听话乖巧的钟钟哪儿去了呢?

事例2:

3岁的时候,薇薇开始喜欢拿着笔四处乱画。妈妈新买的窗帘上有她画的小花,家里的壁纸上有她画的大头小人。妈妈最开始也是有些生气,但她却并没有训斥薇薇。

妈妈只是对她说:“我觉得你画在墙上的那几个小人挺好看的,我想你爷爷若是看了一定会表扬你的。”薇薇得意地点头,但妈妈接着又说:“可惜,爷爷在外地,看不到我们家的墙,我们总不能把墙拆了给爷爷寄过去吧?”薇薇也失望了起来。

妈妈趁势拿出了新买的绘画本说:“不如你再画一遍吧,我们把绘画本给爷爷寄过去。”薇薇一听高兴极了,她立刻画了起来。从那以后,薇薇再也没在家里的墙上、窗帘上画过画。她说:“我要画在本上给爷爷寄过去。”

教育感悟

其实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都会犯错误,而从来不犯错的孩子几乎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在错误中成长的。所以,妈妈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要如临大敌,也不要过分担忧。

但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妈妈不能好好看待孩子的错误。即使是三四岁的孩子,有的妈妈也不允许他出一丁点的错误。孩子一旦出现了不符合妈妈要求的举动,或者是不符合社会一般标准的举动,妈妈也如对待成人一般地去责骂甚至惩罚他。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也许会因为害怕妈妈的打骂接受教训,但也很有可能会形成叛逆的心理。而且,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还有可能会成为孩子将来教育下一代的“榜样”,这样的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所以,妈妈要能理解孩子的错误,并正视它。要多给予他帮助,而不是简单地纠正或训斥,要让他能从错误中有所学习与成长。

妈妈妙招

1.孩子犯错,妈妈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孩子接触的事物少,了解的规矩少,在他眼中,只要是好玩的事情,只要他能感觉到无限乐趣的事情,他都会肆无忌惮地去做,完全不考虑后果。妈妈要明白,这些其实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经历。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就是他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

所以,妈妈完全可以对孩子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去斤斤计较,也不用像事例1的妈妈那样那么头疼。只要孩子犯的错误对他没有什么危险,也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妈妈可以让他自己体验错误带来的后果,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件好事。

2.要能正确区分孩子错误的性质。

也许孩子的错误就是无心为之,也许他本来是想做好事却反而帮了倒忙,也许他只是好奇就是想去尝试一下……妈妈千万不要直接就对孩子下定论,要能正确区分他的这些错误,并区别对待,采取正确的方法去应对。

比如,对于孩子的无心之过,妈妈可以一笑而过,不去计较,之后可以找合适的时间教会他必备的知识;对于他的“好心办坏事”,妈妈要给予鼓励,并积极地去引导,让孩子明白如何做才是正确的;至于孩子的好奇心,妈妈更不能去压制了,要让他了解错误的做法和正确的做法所带来的不同的后果,等等。

3.告诉孩子,即使他错了妈妈也一样爱他。

孩子犯错了,妈妈会教育他、指导他,有时候也许会批评他。这时候孩子多是很沮丧的,妈妈就要及时告诉他,,即使他做错了,但妈妈也一样爱他。妈妈要给予孩子安全感与信任感,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会敢于承认错误,同时也有助于妈妈帮助他纠正错误。

4.学会正确处理孩子的错误。

打骂、体罚、讽刺,这对于孩子纠正错误是没有好处的,他有可能不能真正认识到错误;迁就、逃避、掩饰,这更是不正确的处理孩子错误的方法,这样他将会被纵容,他还有可能会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所以,妈妈要学会正确处理孩子的错误,要像事例2的妈妈那样,学会巧妙地转移孩子的错误,将他自然地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妈妈要让孩子明白错误所导致的后果,同时也要让他能从错误中得到学习,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6.3—6岁的孩子可以学什么

相信很多妈妈一定非常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3—6岁的孩子可以学什么?再声明一下,不是“应该学什么”,而是“可以学什么”?可以学习大量的知识吗?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识字量、单词认知量吗?可以让孩子学各种各样的特长、才艺吗?答案是:最好不。在这个年龄段,妈妈可以指导孩子学拼音、数学、识字和英语。这里的“学”更像玩,而非一本正经地让孩子端身正坐,一动不动地“认真学习”。

引导一:指导孩子学拼音

汉语拼音是孩子识字、说好普通话的基础,更是他汉语学习的奠基式的“工程”。所以,每位妈妈都应该重视孩子的拼音学习。但拼音对于孩子来说,又是一种抽象的、枯燥的知识。若是妈妈没有好的指导心态或者好的指导方法,也许就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拼音的兴趣。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妈妈教3岁的女儿学习拼音。妈妈指着字母卡片上的字母说:“这是‘a’,跟着我念……”女儿跟着重复了一遍。

突然,女儿的注意力被字母卡片上一个人张大嘴的图画吸引了,她问妈妈:“这个人为什么张着大嘴呀?”妈妈却说:“学习要一心一意,先不要看那些画,跟着我念,‘a’……”

女儿噘了噘嘴,她觉得这样念真没意思。

事例2:

遥遥3岁半的时候,妈妈开始教他学拼音。她帮遥遥把字母编成了顺口溜。例如“阿姨阿姨aaa”、“两个门洞mmm”、“雨伞倒了ttt”……

遥遥每次听见妈妈这样说的时候,都觉得很有趣,于是也跟着妈妈一起念。时间长了,遥遥自然就学会了拼音字母。

事例3:

妈妈给4岁的小榕做了一套拼音扑克牌,标上声母牌与韵母牌,母子二人经常一起玩扑克牌的游戏。游戏的时候,妈妈出一张声母牌,小榕出一张韵母牌,谁先拼出两张扑克牌组成的音节,两张牌就归谁,最后看谁赢牌多。小榕每次都和妈妈玩得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小游戏中,他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许多拼音的拼读。

教育感悟

孩子在3—6岁这一阶段的学习,其实是在为将来进入小学后的学习做准备。学习简单的拼音字母,将会增强孩子对拼音,以至汉字的敏感性,等到他进入小学,再系统学习时就会轻松很多。

当然,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妈妈在引导他学习拼音的时候,不要刻意去求孩子一定要学多少的知识量。孩子只有快乐地去掌握拼音知识,他才能打好基础,否则他若是产生“拼音是一种无趣、难学的知识”的想法,就会对以后汉字的学习极为不利,甚至还会影响他整个小学1年级的学习。

所以,妈妈要学会正确指导孩子学习拼音,帮助他顺利“闯”过拼音这一“难关”,让他建立起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妈妈妙招

1.激发起孩子对拼音学习的渴望。

妈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起孩子对拼音学习的渴望。比如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或者给他读故事书的时候,妈妈可以引导他记住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的名字,或者故事书中他喜欢的人物,并提醒他:“若是学会拼音,就不用妈妈教你念了,你自己也就能读故事了。”这样一来,孩子就有了学习拼音的动力,他也会愿意去学习。

2.教孩子学拼音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辅导。

正因为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基础,所以妈妈都会对拼音的教学格外重视。但即使重视,妈妈也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耐下性子去辅导,千万不要拔苗助长。否则孩子就有可能会对拼音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妈妈即使教会了他,他也不能牢固掌握。

3.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孩子对拼音“有感觉”。

抽象的拼音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妈妈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方法,来让孩子逐渐对拼音“有感觉”,这样孩子才会乐意去学,也才能学得更快。

比如,可以向事例2的妈妈学习,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孩子记忆不同的字母;还可以调动起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创设一个情境来帮助他识别字母;或者编一些小故事,用故事的吸引力来让孩子对拼音学习充满期待,等等。

这样的方法有许多,妈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酌情选择。总之,千万不要像事例1中的妈妈那样,因为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反而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4.做孩子的“陪练”,让他愉快掌握拼音。

尽管进入小学后,孩子还会对拼音进行更系统的学习,但妈妈之前的教导将会帮助他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妈妈可以通过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来给孩子当“陪练”,帮助他加深对拼音的理解。例如,妈妈可以像事例3的妈妈那样,利用小游戏来让孩子掌握拼音;或者鼓励孩子给家里的物品做拼音标签,帮助他记忆拼读;外出的时候,让孩子在大街上寻找一些拼错的拼音,并记录下来,回家后让孩子将错误的与正确的进行比较,以防止他犯同样的错误……妈妈通过陪孩子一起练习,让孩子“学中玩、玩中学”,这样他就能愉快地掌握拼音。

5.指导孩子学习拼音,妈妈也不要吝啬鼓励。

孩子初学拼音的时候,也会困难重重,这时候妈妈的鼓励对他来说很重要。所以,每当孩子掌握了一个字母、一个音节,甚至一个字的正确读音的时候,妈妈都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这样就能引导他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前进。

引导二:引导孩子学数学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数学,能运用到数学的地方很多。在孩子3—6岁的时候,妈妈要帮他建立起简单的数学概念,加强他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数学的熟悉感,也将有助于他将来在小学的学习。所以,妈妈要学会正确引导,让孩子能真正地理解数学、学会数学。

经典事例

事例1:

小煦3岁了,每次妈妈问她:“1个橘子加上2个橘子是几个橘子?”她会很快地回答:“3个。”但若是妈妈问她:“1个香蕉加上2个橘子是几个水果?”小煦就会露出迷茫的表情,然后说:“我不知道。”妈妈感觉很苦恼,她认为小煦对数学和数字很不敏感,甚至怀疑她在数学方面有学习障碍。

事例2:

妈妈送5岁的儿子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门口,儿子忽然问妈妈:“以前我们从家里出来后,走好长时间才到幼儿园,为什么我们今天走这么快呢?”

妈妈笑笑说:“因为之前我们都会从小公园绕一个弯,但今天没有,从家到幼儿园,我们走的路是一条直线,直着走用的时间当然就短啦!”

儿子想了想说:“是不是两个地方之间,直线最短?”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儿子重复着:“两个地方之间,直线最短。妈妈我记住了。”

教育感悟

数学是一个人高级思维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奠定孩子抽象思维发展的基础。其实,孩子从2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认识数字的能力了,而随着他的年龄增长,他对数学的认知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3—6岁期间,孩子就更需要妈妈的耐心指导,以帮助他了解、学习并简单掌握数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妈妈因为不了解教育方法,使得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感觉苦不堪言,学起来也倍觉困难且没有趣味。

因此,妈妈一定要正确掌握孩子的思维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适当引导,让他从小就喜欢数学,并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妈妈的正确指导,将有会大大提高孩子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

妈妈妙招

1.随机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妈妈可以像事例2的妈妈那样,随时利用当时场景对孩子进行数学教育。

走在路上,可以让孩子通过数有几棵树来学习点数;吃晚饭的时候通过让孩子分发碗筷,使他学到一一对应;丈量房间尺寸的时候,可以让他具备基本的几何概念;即使是游戏,五子棋、跳棋等等玩具,也能调动起孩子对数字的敏感……

2.用实物教孩子掌握正确的数数方法。

有的妈妈喜欢让孩子跟着自己念“1、2、3、4……”,认为这样孩子就能学会数数。但是这样一来,孩子就只是重复妈妈说过的话,在他的头脑中却并不能形成数字的概念,他也就不能学会正确的数数方法。

所以,妈妈可以借助于实物,无论是水果还是玩具,都能让孩子通过感官的刺激来弄明白数字的意义。而且孩子在3—6岁期间,已经可以认识“大”、“小”、“多”、“少”之间的关系,这样他就可以借助具体的实物来理解数字的大小含义,以及数字之间的顺序关系。

3.指导孩子建立“数”的抽象概念。

有的孩子会如事例1中的孩子那样,相同的实物会计算,但不同的实物就不懂计算。这就是因为他的头脑中没有“数”的抽象概念。

因此,妈妈要帮助孩子慢慢地摆脱实物,让他再进行计算的时候要凭借想象来建立数的概念。这时候妈妈不能着急,也不用强硬要求孩子必须丢掉实物,或不去掰手指,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数学虽然是个抽象概念,但它也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在实际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买东西时简单的算账,切蛋糕时几刀能切几块,等等。用孩子熟悉的场景来让他感知数学现象,体验数学趣味,这样孩子不仅能更快地学到数学,还能提高他的生活技能。

5.教孩子学数学不可盲目、急于求成。

妈妈要注意的是,教孩子学数学不可急于求成,不能盲目让孩子记忆,尤其是不提倡让孩子去背圆周率、学习珠心算,对于幼儿奥数更要慎重。因为数学思维是靠理解,而不是靠机械背诵的,长期反复的记忆反而有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大脑机能。

6.避免孩子对数学过度敏感。

数学在生活学习中很重要,但是数学并不是人生活学习的全部。曾经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看画展,但孩子进去后一直专心地去数画展中有多少幅画,对于画的美丽他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妈妈要尽量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让孩子不要因为眼中只有数字,而失去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

所以,妈妈要让孩子对数学的学习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要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好习惯,同时也不能让孩子丢失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与体验。

引导三:指导孩子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