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妈妈改变孩子一生(3-6岁孩子家长必读)
2986500000011

第11章 3—6岁,妈妈要开发孩子的潜能(1)

8.规避潜能开发的误区

对孩子潜能的开发是必要的,如果不及时开发他的潜能,那它有可能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个潜能宝藏会逐渐消失。但一提到潜能开发,大多数妈妈想到的是让孩子多学习书本知识,带他学习奥数、珠心算……殊不知,抱有这些思想的妈妈已经走入了教育的误区。这样不仅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还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开发孩子的潜能,妈妈一定要规避一些误区。

误区一:潜能开发不是书本学习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关于潜能开发,妈妈也是下足了功夫,家教、补习班等一应俱全。可是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没能开发出孩子的潜能,相反增加了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其实,潜能开发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也不是兴趣班补习,而是在玩中慢慢被开发出来的。因此,妈妈一定要把孩子的潜能开发和书本学习区分开来。

经典事例

事例1:

李倩从3岁开始被妈妈强迫着识字。如今,她5岁了,认识很多字,还会背很多古诗。但是她性格孤僻,不愿意观察,也不愿意和同伴一起玩,好像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渐渐地,她还出现了厌学情绪,变得不爱上幼儿园了。

事例2:

3岁的朝朝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妈妈从不逼迫他学习什么,而是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儿,妈妈只要在一旁保障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每天晚饭后,妈妈还带他一起散步。有时,他会在小区的湖里观察鱼儿游泳;有时,他会坐在沙子堆上盖城堡;有时,甚至和楼下的蚂蚁玩半个小时……一般在这个时候,妈妈从来不去打扰他,而是让他玩儿个够。

教育感悟

孩子天生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可能地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他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让他学习抽象的知识,很容易把他的注意力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使他丧失很多对真实世界的体验和思考。

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书本学习的内容大都是一些最基础的知识,如识字、数数。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不懂得思考,更不懂得举一反三。所以,学习书本知识很难起到开发潜能的功效。如果妈妈不明白这个道理,强迫孩子去学习书本知识,只会适得其反。

同时,一味地接受学校填鸭式的教学和书本知识不仅不能促进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还会响他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因为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其他方面的能力像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像事例1中的李倩孤僻的性格、厌学情绪就和被强迫学习书本知识有一定的联系。

妈妈妙招

1.不强迫孩子学习书本知识。

求知本是人世间一大乐事,学习书本知识是求知的一种方式。可是现在很多孩子都在妈妈的强迫下被异化了,从爱学习,变成厌恶学习。事实上,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妈妈要让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就一定要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开始,保护他的求知欲,进而把求知的快乐还给孩子。

2.让孩子尽情地玩耍。

一项科学证实,在2—5岁的儿童中,玩耍的孩子要比不玩耍的孩子的大脑至少大30%。因为玩耍是孩子观察、认识、理解、表达的最佳活动。在玩耍过程中,孩子要完成几十种与大脑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比如,掌握平衡、解决纠纷、处理问题,等等。同时,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无意识玩耍,多让他听听音乐、唱歌、跳舞等,这些活动也能增加孩子大脑的活动量,有效地开发他的智力潜能。

3.把握孩子学习数学和识字的敏感期。

孩子到达某一年龄段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有探索的欲望,这个阶段就是孩子的敏感期。孩子识字、数数一样存在敏感期。一般孩子对数学和符号的敏感期在5岁左右,他会突然对抽象的符号感兴趣。而且孩子在5岁以后,大脑发育更加成熟,具备了永久记忆的能力,此时的学习更能被记住。妈妈只要把握这个关键期,就能顺利地引导孩子学习这些知识了。当然,孩子的学习还是要以兴趣为出发点,不可强迫。

误区二:潜能开发不是“我说你学”

孩子天生具备观察的潜能,喜欢发问,也乐于探索。但如果妈妈下达命令,要求孩子观察某件事物,把观察、探索、创造当成任务,强迫孩子完成,还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为了你好,在开发你的观察潜能”。那么可想而知,孩子的潜能是不会自然发挥的。其结果必定是妈妈的急功近利换来孩子的抵触反抗。因此,妈妈一定要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开发孩子的潜能,切忌“一本正经”。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妈妈为了开发4岁的儿子的观察潜能,专门从市场上买了两只小乌龟让他观察,并要求他说出两只小乌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了开发他的想象潜能,妈妈每看到一件事物就会问:“儿子,你觉得这像什么?”

最初,儿子还很有兴致回答,问题多了,他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有时,妈妈觉得他的回答不够新奇,还刻意问:“你再想想,它还像什么?”每次搞得儿子回答这类问题时,都慌慌张张的,也有些不耐烦。

事例3:

6岁的鑫鑫从小就喜欢画画,画画的时候,妈妈从不打扰他。最初他的画妈妈一般都看不懂,但是从不评价,而是耐心地请教他画的内容和情节。

一次,鑫鑫在纸上画了一个类似于同心圆的圈,然后他给妈妈解释这是龙卷风。妈妈感到很奇怪,风怎么是个圈呢?后来经过鑫鑫的解释才明白,原来这个龙卷风是从天空俯瞰地面得来的。此时,妈妈不感叹他独特的视角和想象力。

教育感悟

妈妈重视开发孩子的潜能本来是一件好事,对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但是妈妈“一本正经”的态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在生活中,像事例1的情景不在少数。妈妈希望孩子快快成长,但是由于心理过于急迫,在很多时候,就产生了反作用。

相反,如果妈妈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顺其自然地观察孩子,适当的时候给他正确的指导,孩子的潜能很容易就被开发出来了。就像事例2中的孩子,妈妈给她足够的自由,而且从来不对她的作品指手画脚,日积月累,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就慢慢凸显出来了。

孩子潜能的开发不是知识的灌输,也不是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他的潜能被开发了,在短期内也许不会有很明显的效果,但对他的成长是有长远意义的。因此,妈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还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

妈妈妙招

1.不要“填鸭”式地给孩子灌输知识。

孩子的潜能开发不是“我说你学”这类“填鸭”式的知识灌输,这样不仅不能开发他的潜能,其结果可能搞得他丧失学习的兴趣,也可能导致他想象、思维等天然的潜能被扼杀。因此,妈妈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知识,而是给他玩儿的时间和自由。

2.不要急于对孩子进行专业训练。

一些妈妈热衷于把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训练班里接受强化训练,最后导致孩子失去了很多玩耍的时间。事实上,如果孩子对训练不感兴趣,训练会成为他的包袱,使他不仅学不到太多的知识,性格也可能因此扭曲,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因此,妈妈要让孩子的学习“慢”下来,赋予孩子好的性格和思想才是他终身受益,享之不尽的财富。

3.增加和孩子的互动环节。

3—6岁的孩子,思维能力、总结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有时,他的活动需要妈妈的指导。这时,妈妈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和他一起玩儿。但是,妈妈要做好配角的角色,适时地引导和鼓励,但绝不是指手画脚或是站在大人的角度评判孩子的作品,而是理解孩子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使他更进一步思考。

4.默默地关注孩子的探索、创新等活动。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妈妈的关注,但是关注太多了就可能导致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变狭窄了。每一个妈妈都应该学会默默地关注孩子的活动,尤其是在孩子玩儿的时候,要给他足够的自由,让他充分发挥想象、观察等潜能,切忌强行干预。

5.要注意几个细节。

妈妈要遵循“平、随、全”的心态,做到以一颗平常心,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随时、随地、随行,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妈妈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误区三:潜能开发不是幼儿园学小学课程

一些妈妈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只是玩,应该让他学习一些小学知识,这样不仅能让他多掌握知识,还能使他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发育有自己的规律,过早地让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小学的书本知识,并不符合他身心发展规律,还非常可能会对他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经典事例

事例1:

一位妈妈反映:“现在提倡教学要趁早,我的孩子才3岁,每天接送她上学幼儿园的时候,总能听到其他妈妈谈论着让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有的甚至都开始学二年级的课程了。我也很迷茫,到底怎么教育才合适?”

事例2:

一位老师反映:“孩子适当学一些字,刚入学时会轻松一些。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就把小学知识学完了,上小学后的重复学习会让他丧失学习兴趣,另外,如果孩子在幼儿园学到的小学知识不够规范、准确,如拼音不准、写字姿势不正、笔画颠倒等,一旦养成这些不良习惯,纠正起来非常麻烦。”

事例3:

一个男孩在刚上小学1年级的时候会的内容非常多,英语、钢琴,都不在话下,识字量达到了1000多,在1—2年级的时候,总是在班里名列前茅。但是到了3年级,优势就不那么突出了。到了5年级,课程强调理解力和逻辑思考能力,他以前的机械记忆明显失去了优势,学习开始吃力了。

教育感悟

一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孩子的妈妈陷入了盲目攀比和追赶中。小学课程提前到了幼儿园,很多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学习算术、英语,课余则是钢琴、画画、围棋等才艺训练等课程。妈妈拖着孩子疲于奔命,孩子则不堪重负。

不可否认,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个重要的关口。事实上,即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能不能做“常胜将军”,还值得关注。像事例3中的男孩在1—2年级一路领跑,可是到了5年级以后,优势很快就消失了。而且像事例2中那位老师所说的,幼儿园所学习到的内容如果不规范的话,对孩子以后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是一个观念问题,什么是“赢在起跑线”?起跑线在哪?小学?幼儿园?都不是,真正的起跑线应该从妈妈怀孕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胎教对孩子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妈妈错过了那段时期也不要紧,只要更正观点,认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开发他的潜能比短期内学习到的知识更重要,让他爱上学习,他一定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

妈妈妙招

1.不可量化幼儿园的教育。

一些妈妈对孩子的教育只看重表面上的东西,如孩子认了多少字,会说多少句英语,会背诵几首唐诗等等可以量化的指标。于是,幼儿园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求,将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等同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和学业知识传授,以孩子认多少字、算小学几年级的算术题为标准。事实上,幼儿教育应该坚持快乐、宽松、自由的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获得直接经验,以培养他的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妈妈一定要端正教育孩子的态度,也要为他选择合适的幼儿园。

2.不要对孩子“揠苗助长”。

妈妈要认识到“抢跑”的孩子最初能领先,但是后劲一般不足。因为每天都重复过去的知识,他对学习的兴趣就会减低。久而久之,他可能会养成不认真学习,不爱动脑筋的习惯。更可怕的是,强迫孩子学习小学知识会导致他失去一个快乐的童年,对他的性格和人生态度都会有很深远的负面影响。所以,妈妈不要揠苗助长,而是遵循孩子的智力发展,让他身心健康成长。

3.在玩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6岁的孩子的学习是通过游戏实现的,只有游戏才能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马上就要步入小学了,妈妈希望孩子提前学一些小学的知识。妈妈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每次学习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对于同一内容的重复学习,妈妈也要变化方法,最好能与游戏结合起来,边学边玩,动静交换,从而保护他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学习效果。

误区四:潜能开发不是奥数、珠心算

为了迎合妈妈的需要,珠心算、奥数……名目繁多的课程班在部分幼儿园纷纷开设起来。事实上,这些课程到底能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另当别论,但是一些尝试过的妈妈已经后悔当初让孩子学习这些课程,一些小学老师对这些课程带来的教学障碍也感到非常苦恼。因此,妈妈在为孩子选择这些课程时一定要慎重。

经典事例

事例1:

文文在幼儿园学了两年珠心算,学得非常好,万以内的加减法,连续不断地加减,等别人说完,她的结果已经算出来。为此,她还参加市级比赛拿了特等奖。妈妈认为她上了小学后,数学课程一定不用发愁了。可是事情完全不是想象得那样,因为学校里老师教的常规的计算方法与珠心算毫无关系。文文被这两种方法搞得思维混乱,脑筋很难转过弯来。结果两位数的加减法对于她来说都很费劲,学习兴趣也大大降低了。

事例2:

小磊在幼儿园上了两年奥数课程,如今上小学1年级了。一天,他做家庭作业时遇到一道数学题,题中画了3幅图,分别是6个苹果、1支铅笔、4个梨,题目要求把数量小于3的一幅图找出来。题目不难,可是他却被困住了。

他请教爸爸:“这道题应该不会这么简单,里面一定有什么东西,我没看出来,是不是6个苹果减去4个梨等于2,也应该选出来呀?”爸爸听了很疑惑,孩子怎么连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了呢?好像对于他来说一道题不拐几个弯就不是题,恐怕自己掉进“陷阱”里。

教育感悟

一些妈妈认为,奥数是锻炼思维的好方法,就像脑筋急转弯一样,孩子能通过这种技巧训练,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也能为小学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的确,孩子的思维潜能是可以开发的,但并不是单纯地让他在混乱的文字游戏中提高思维能力。然而奥数中为了“绕”而“绕”的题目随处可见。

其实说白了,奥数题就是把本来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让孩子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奥数真深奥啊!结果孩子变聪明了吗?未必啊!事例2中的小磊就是一个例子。当然,这样的例子只是个别现象,但是妈妈应该仔细思考一下,难道只有新、奇、特才能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