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中国篇)
2986400000020

第20章 “鲲鹏”之母马秀娟:教孩子展翅翱翔(2)

好奇心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鹏从7岁起就喜欢搞小手工、小制作,一直到大,还有这个习惯。哥俩经常亲自制作各种模型,他们一起折成浩浩荡荡的纸舰队,还插上战旗进行“海战”……

对孩子的每一个小制作,马秀娟和丈夫都是最热心的观赏者。爸爸还成了孩子们当然的指导教师。鹏在修理电铃时,找来电池、小电机。还需要盐酸,但家里没有,他想用盐和醋来代替。爸爸告诉儿子:醋是弱酸,不能与食盐发生反应,当然也就不能生成盐酸。这次修复门铃失败了。每一次动手制作和试验的失败,孩子们都从中学到了知识。

一次,哥俩冻了一大盆冰做冰雕。本想雕一头牛,可刚出现牛角的形状,一凿,冰从头部断裂了,只好改雕体积稍小的狗。刚雕出狗嘴的模样,冰又崩裂了。俩人一商量,干脆雕个体积更小的乌龟吧……结果乌龟也没雕成,只剩下个四不像的冰块。

从这个有趣的小事中,孩子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万事皆有学问在其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马秀娟积极为孩子创造动脑动手的机会,从他们上初中起,家里买来的收录机、录放机以及他们上大学后添置的电脑,她和丈夫从不动手,都让孩子自己安装调试。他们兴致极浓,对着说明书,不一会就弄明白全部使用功能。还常常把它们拆开,研究内部构造,并学会了修理。

孩子们从小养成的新奇好问、喜欢探个究竟的好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鹏在大学的实习考核中,得了全班的高分,还获得了奖励。

现在看来,孩子们虽然没有兑现自己童年的梦想,想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却学了物理,想研究山的却学了航天,但他们后来的学习动力,他们取得的一切成绩都与童年时代的好奇心和朦胧的理想脉脉相连。

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说:“好奇心很重要,要搞科学离不开好奇。道理很简单,只有好奇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鲁迅先生也说过:孩子是可敬的,他们常常可以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这种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好奇心,是儿童特殊思维的直接体现。

教子点睛: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是他探索未知,开启智慧,认识世界的内部动力。父母应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氛围,给他充分的自由,允许他大胆去想象。父母如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发现,引导孩子尝试解决疑问,就能激发他的内在潜力,使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得到满足,能力获得发展。

允许孩子失败

我们都知道,即使是再出色的人,他的前进也是波浪式的,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所以,明智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失败,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父母能否给他战胜失败的自信。

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失败是向成功的逼近。在迈向成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遭遇过失败的挫折,有些失败是刻骨铭心的。父母的责任是在精神上带领孩子战胜失败的痛苦,并激励他把每一次失败都转化成为走向成功的起点。

1985年11月16日晚上,大儿子鹏告诉母亲,他在两次区小学数学选拔赛中,总共才得120多分。由于他数学成绩一直很好,这个成绩出乎了马秀娟的意料,她顺口说一句:“你还是不行。”说完这话,孩子对母亲说:“妈,我就不爱听你这么说,一听这样的话我就心慌。”

这时,马秀娟才意识到,这已是鹏第二次对她说这句话了。这一回,马秀娟有些震惊,她开始反思一个问题:孩子们在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们需要什么。她在当天写给孩子的日记中写道:“给孩子以失败后的勇气和信心,比一万个训斥和指责更有价值。”

此后,再遇到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的时候,马秀娟从不对他们说“你不行”,而总是说“你能行”、“你会更好”、“只要你努力,你会超过所有的人”。

马秀娟又想到,在孩子们成功的时候,如果父母能用冷静、平常的心绪抑制他们的兴奋,就可能会他们骄傲的情绪;在他们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父母表现出的坦然、轻松、振奋的情绪,则会感染孩子们,带领他们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

从那以后,马秀娟经常对孩子们讲坏事和好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鼓励他们默默地积蓄力量,昂然地迎接新的挑战。因此,孩子在每一次挫折和失败过后往往总是又一次成功,又一次进步和飞跃。

1986年,鹏读初一,在参加首届全国小学生数学华罗庚金杯赛决赛时,因一念之差把一个本来做正确的答案改成错的,丢掉了关键一分,痛失了获一等奖和进北京夺金杯的机会,获得了二等奖。

望着儿子悔恨和遗憾的样子,马秀娟心里难受极了。但她没有和孩子一起去追悔和惋惜,更没有说一句指责和埋怨的话,因为这样做只能在他本来痛苦的心上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她装作很轻松的样子对他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不要总感觉后悔,还是你知识掌握不准,总爱小马虎,记住这个教训,下次竞赛和考高中时就不会犯这样的毛病了。坏事变好事,把这次的遗憾在今后的比赛和考试中补回来。”

鹏很快就从惋惜和自责中解脱出来,学习更加严谨认真了。后来,他真的连获两项全国初中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在省首届初中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其中笔试第一名,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人省重点高中哈尔滨三中。

1992年鹏在参加全国高中物理选拔赛初试中获哈尔滨赛区第一名,在复赛中却出乎意料地落选了,因此失去了冲击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机会。

这对一个孩子来讲,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初三时在省首届初中物理竞赛的成功,使他在入高中以后更痴迷于物理,梦寐以求的就是能站在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领奖台上,为祖国赢得荣誉,实现自己攀登物理科学高峰的梦想。为此,他在高二时就学完高中物理课程,并参加了高三学年的全国物理选拔赛,获黑龙江赛区三等奖。

在老师、同学心中他是最有希望入围的选手。面对严酷的现实,儿子能经受住这个打击吗?在那些日子里,母亲每天都察言观色,多么盼望再见到儿子开心自信的笑。她用加倍的母爱抚慰儿子受伤的心,每天变着法儿地给儿子调剂伙食,想尽各种办法调节家庭气氛。录音机破天荒地放起音乐,弟弟一有空就陪哥哥下象棋、打羽毛球,爸爸则和儿子一起分析、总结失败的教训。

他们一方面告诉儿子:“任何时候也不能自满。即使你已经跑在前面了,可当你自以为胜券在手而放松脚步的时候,后来者已经赶上了你,甚至把你甩在后面。”

另一方面,他们鼓励儿子安心备考,成功的路不止一条,通过高考升入理想的大学,同样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鹏牢记这次失败的教训,在高考中考出物理满分100分的好成绩,并以全省理科并列第九名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

像哥哥一样,弟弟鲲在成长的道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1990年升高中考试中,文化课成绩已进入省重点高中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的录取分数线。但由于在体育考核成绩太差,结果被市重点高中十三中录取。

如果花两三千元钱完全可以自费到师范大学附中就读,但马秀娟和丈夫考虑再三,没有这样做。他们不想让上进心极强的儿子从此背上沉重的自卑的心理包袱。宁可让他当羊群里的骆驼,也不让他当骆驼群里的羊。

马秀娟这样说:“在最优秀的人群里成长,固然会得到更积极的感染和鞭策,但关键在自己。我要让我的孩子在不算最优秀的人群里成为最优秀的。”

果然,鲲没有辜负父母的叮嘱和希望,历经两年的努力,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成绩跃居全年级的第一名,并在市物理竞赛和由省物理学会、力学学会举办的中学生物理征文中获奖。高中毕业时,他以年级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工程系。

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在孩子未来的事业和生活中,一定还会遇到失败和挫折。但是,有了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也了父母的爱护和包容,他们便知道该怎样面对失败,战胜失败,直至走向最后的成功。

教子点睛: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在父母的赞许和鼓励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的。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仿佛渐渐失去了耐心,变得着急起来。其实,孩子需要成功,更需要失败。成功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失败可以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学会反省,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汲取失败的教训。父母能容忍孩子的失败,是一种更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