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自己的子女成才,这是普天之下每一位父母的愿望。李振霞是怎样把4个孩子个个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材的呢?这是所有父母想要探究的。有人问,李振霞是不是有什么“特异功能”?答案是否定的,通过了解就会发现,李振霞先进的科学教育观念、强烈责任感,以及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她对子女教育获得成功的关键。
李振霞,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毕业后,她一直从事哲学教学。她20多岁就来到中央党校任教,期间,陆续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任马哲史教研室主任。90年代初,调任海南省委党校任副校长兼行政学院副院长,某杂志主编,省政协委员,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特殊津贴专家。她发表了50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500多万字的个人专著与主编合写著作。她是中国现代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被推选为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金萤,长女,恢复高考首批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后到美国约翰·霍浦金斯大学医学院做了博士后,主要研究基因工程;金煜,长子,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在构造地球物理学领域研究岩石圈动力学;金侠,次子,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本、硕连读毕业后,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再次攻读硕士学位,之后又在世界著名学府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现从事艾滋病研究;金延,三子,毕业于清华大学,之后在中国航空研究院取得博士学位,他又考取了国际研究员,现为美国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员。
像玩一样快乐地学习
李振霞曾说过,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只有乐在其中的学习状态,才能成为永不消失的内在动力。
在“十年****”的时期,学校全面停课,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望得不到满足。李振霞同丈夫商量,把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到读书上来,从书中培养学习兴趣。
老大和老二认识字了,他们就捧着家中的《十万个为什么》、《鲁迅全集》津津有味地看。老三老四没上学,就买连环画给他们看。书成了孩子们最好的朋友,也成了他们猎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家中的藏书看完了,李振霞就从图书馆借书给孩子们看。
几个孩子比着讲述书中的人物、故事和情节。孩子们谈论起书中的有趣情节时,总会发出阵阵欢笑。孩子们在欢笑声中学到了知识,也深切地体味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
周末,李振霞还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他们爬山、游泳、郊游、逛公园。她认为,这是一种有效地启发孩子、帮孩子学习知识的途径。她经常对孩子们说:“休息不好,学习也不会好,星期日好好休息,下一周学习才能精力充沛。”
当孩子在玩时,李振霞告诉他们,不要想书本上的东西,要尽情地玩,开心地玩。孩子在玩耍中,也能够学习到知识,开阔眼界,而这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
他们家离颐和园很近,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公园门票很低,李振霞夫妇经常带孩子们去游园。孩子们对建筑很有兴趣,特别对长廊中的各种彩绘的内容感兴趣。面对孩子们不停地提问,李振霞夫妇不厌其烦地讲着。
李振霞觉得,这样讲解虽然很累,但是,这些古代文学名著和美丽的彩绘,却在孩子们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不但当时就记下了大人讲述的内容,而且回家又主动找书看,使知识更广泛充实。
通过一次次的外出游玩,李振霞觉得,孩子们在玩乐中更容易掌握知识。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总能学得很好,父母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多教给孩子一些知识。
有段时间,李振霞外出讲课,请来表妹做助手。表妹跟姐姐说起这样一件事,她说:“小四(金延)知识面很广,上次他带我游颐和园,一路给我讲解,讲得最多的是颐和园长廊中的彩绘。”
她还说:“我们一路走,小四一路讲。我们一路下来,累得不得了。可是,小四讲得特别有意思。小四讲到绘画,还能引申到《三国演义》、《西厢记》、《封神演义》中的故事。我当时想: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能够知道那么多东西?"后来,我问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他说:‘是妈妈和爸爸常常讲,我们回去还看书,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都记住了。’”由于老四记忆好、又能说会道,他们的亲戚从老家来,多半让他陪同去游颐和园。
多种情况证明,李振霞让孩子像玩一样快乐地学习是正确的。她从不给孩子们加额外的学习任务,她坚信,在玩中学习,不仅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够提高效率,让学习轻松起来。
李振霞认为,孩子们的知识就是在课堂、家教、参观、郊游、日常交谈和看书等多方面的交汇中,逐渐丰富和积累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耐心回答问题引发的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所结出的硕果,显示出自然诱导之功,如春雨润物生根发芽,远远胜于强制灌输的客观功效。
教子点睛:
李振霞多年倡导并身体立行“快乐学习”法,强调了“快乐”二字。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有了快乐的心情,做事情才能更有效率。而快乐学习,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到知识,让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如果能快乐地学习,孩子们必然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乐在其中。所以,请父母放开手,让孩子尽情地在快乐中去吸收养分吧!
“保护好自己的盔甲”
成才的路是艰难曲折的,甚至有时还有很多风险。所以,孩子们需要有护身的“盔甲”。“保护好自己的盔甲”是李振霞经常提醒孩子们的一句话。当然,这种“盔甲”不是外在的,不是古人抵挡长矛大刀的头盔铁甲,而是应付当今复杂环境的防身武器。
李振霞认为,帮助孩子锻造“保护自己的盔甲”,首要的是教给孩子如何自觉地关心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有了这个精神支柱,才能有信心去对付各种困难、险情、以及突如其来的袭击,而不会沉浸在忧郁、孤愤、幻想和躲避中惶惶度日。
李振霞总是跟孩子们强调,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做学问得先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出好学问。她经常跟孩子们讲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4个孩子从小学习劲头十足,就是因为心里有正确的目标。
大儿子出国留学,临别时跟父母说:“到了国外,爸妈不必惦念,你们过去教我们的那些做人的道理,足够用了。做学问得先做人,好人才能做出好学问。”
除了做人的道理,李振霞对4个孩子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打造坚实“盔甲”的一种方式。坚强的意志力,也许就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决定因素。
三个儿子骑车到某风景区4日游,风餐露宿,经受了疾风暴雨的考验,胳膊和脚上留下草木划的道道伤痕,锻炼了意志,提高了勇气,闯出了悟性。女儿金萤滑冰摔倒不幸腿骨折,打上石膏休养期间,她坚持完成了20万字的英译汉医书校对稿,还翻译了4000多字的医学文章。
要说建立在科学知识基础上健全的人格素养,是“保护自己的盔甲”的基石。那么,另一种构成盔甲的重要因素——强健的身体素质,也是构成坚实“盔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头脑才会时时保持清醒,事业上有勇气也有能力拼搏,有力量顽强对付一切恶劣环境。
孩子们懂事了,学习兴趣高涨起来,有时一学就是好几个小时。而李振霞深知学习要一张一弛、劳逸结合,于是,反过来“逼”孩子们去玩,她带着孩子们去游泳、滑冰、打乒乓球。她要求孩子,学习时全神贯注,运动时也要全身投入,不要想别的,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运动是一项终身的投资。可是,有些父母却不明白这个道理,常常看到有的大人怕孩子们玩多了影响学习,有的干脆给孩子每天规定很少的自由活动时间,有的还将体育运动和学习对立起来了。这样做,只能使得孩子距离父母的要求越来越远。
而姐弟四人由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都很好,游泳、滑冰、打球样样都行。在大学校园里,女儿是排球队的主力,大儿子和二儿子是篮球和乒乓球队的,小儿子参加了冬泳队,还考取了国家三级裁判。
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的大儿子金煜,初到美国时在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由于发给的生活费较少,每晚不得不到四处打工。他曾多次遇到坏人拦路抢劫,有一次,他竟然遇到强盗从后面用胳膊勒住脖子的险情,不过,他都无畏地一一化解,安然成功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