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2986000000009

第9章 陈一鸣之父陈鹤琴:当代幼教之父(2)

作为父母,要及时肯定孩子付出的努力,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从而让他更愿意不断深入地探索。

教子点睛:

孩子生性好奇,好问,都有着探索的精神,这对他认识世界是必须的。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护”,害怕孩子发生危险,不允许孩子做这做那,禁锢了孩子的活动,从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影响了孩子的大脑发育,也扼杀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当然,引导孩子探索究竟也就无从谈起了。

家庭要有歌声

在对孩子细心观察的过程中,陈鹤琴发现,孩子生来就喜欢音乐。

小孩出生后不久,就会“欣赏”音乐了,他会听母亲哼着催眠曲甜美地入睡。再大一些,就更喜欢听各种优美的声音。听到节奏欢快的音乐,他就会手舞足蹈;在吵闹中听到抒情的音乐,他就会慢慢安静下来。两三岁的时候,他能用手脚随着音乐做节奏动作。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对音乐的需求更大了,听见别人唱歌、奏乐,甚至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微风吹得树叶哗哗地响,他都会认真地倾听。这一切抑扬的曲调都会吸引他,他常常不由自主地模仿、哼唱。到了小学,他更知道怎样利用他天赋的歌喉和节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了。平时无论是游戏、走路或休息,都本能地唱着歌。

陈鹤琴因此得出结论:喜欢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为此,他有意识地用音乐来丰富孩子的生活,其中,最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比的是晚饭后的家庭音乐会。

陈家居住在上海的寓所时,每天晚饭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是一家人最热闹、最快乐的时光。这时候,七个孩子和爸爸妈妈聚在一间屋子里。妈妈和大女儿弹琴,大家一起唱歌。唱中国歌曲,也唱外国民歌。一首唱罢一首又起,歌声琴声,汇成了一种和谐欢快的气氛。

有时候,孩子们要求爸爸表演。陈鹤琴就弹起那把从美国带回来的曼陀铃,唱起在英国曾同黑人一起弹唱过的民歌。孩子们或托腮静听,或轻轻哼唱。陈鹤琴的嗓子并不算太好,但他激情饱满,唱得非常投入,具有感染力。

陈鹤琴说:“家庭中有了歌声,如有了生气一般,试想一个家庭,吃完晚饭后,父母子女团聚一室,同唱同歌,这是何等有趣的事情!一日之间,有了这种团聚,不但于精神上发生无穷的快乐,感情上也可更加融洽,所以家庭中不可没有乐歌。”

音乐对于孩子的成长发展很重要。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音乐除了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外,还可增强对语言的记忆力。在接受测试的该校60位学生中,小时候曾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学生能多记忆17%的文字资料。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介绍说,脑智能学的研究发现,音乐家的左脑比一般人的大,他们的左脑可能比一般人的发达,而左脑也是主要负责语言记忆的。所以,接受音乐训练很可能让人们的左脑得到较好的发展,连左脑所控制的语言记忆力都一起提高了。

实际上,音乐能让孩子享受到一种深深的爱,让孩子的心情充满欢乐。研究表明,这种欢乐的情绪会促使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能有效改善和调整大脑皮层及边缘叶的生理功能,能够调节血流量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发展。

可见,父母不应该忽视音乐的力量。在孩子身上,这种力量或许短时间内并不显著,但最后,孩子所潜藏的能力一定会表现出来。

教子点睛:

家庭需要充满歌声,父母要让孩子经常听一些欢快的乐曲,以此来刺激孩子的神经,这样就会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实践证明,充满歌声音乐的家庭,孩子的表情会比一般的孩子活泼,动作也很协调,就连眼神都和一般孩子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每一位父母都应该让自己的孩子与音乐,与歌声零距离。

把握孩子的心理

陈鹤琴认为,作为父母,还应该学会把握孩子的心理。他建议父母应该重点把握以下七个方面:

(1)孩子好游戏

可以说,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陈鹤琴说:“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他建议父母一定要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

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做到这两点,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

(2)孩子好模仿

孩子不到一岁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孩子好模仿,就连家人的举动言语他都要模仿。如果家里人的举动文雅,他的举动也会文雅;反之,如果家里人的言语粗陋,他的言语也会粗陋。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必以身作则。

(3)孩子爱好奇

孩子生来好动,生来好模仿,也生来好奇。那么,孩子好奇究竟有什么用呢?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很对。如果孩子不好奇,那他就不去接触事物了;不接触事,那他就不能明白事物的性质和状况。

如果孩子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怕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如果孩子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怕也不会知道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孩子获取知识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4)孩子喜欢成功

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喜欢有成就的动作。孩子很喜欢做事情,而且很喜欢做成功,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自己感觉很有趣,但另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赞许。这种心理很好,做父母的应该利用这种心理,鼓励他做各种事情。

不过,让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那样,孩子做不成就没有成就,就会灰心,下次不肯再做了。反之,他所做的不太难,就能够胜任而获得成就,从而获得做事的自信。成就越多,自信也越强;自信越强,事情就越容易成功。因此,自信与成功相互促进。父母对这一点也应该特别注意。

(5)孩子喜欢野外生活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高兴,终日在家里就不高兴。陈鹤琴在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天气晴和的时候,他就带孩子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对于孩子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

不过,孩子的野外生活也要看年龄。年龄较小的孩子,就让他采采花呀,种种树呀;年龄较大的孩子,就叫他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以强健他们的身体,以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着许多好处。陈鹤琴建议父母,不要把孩子像囚犯一样关在家里,那样会害了孩子。他认为,孩子会在大自然当中学到很多东西。作为父母,要尽可能多带孩子到郊外去玩。

(6)孩子喜欢合群

孩子都喜欢群居,喜欢合群。作为父母,要利用孩子这种喜好合群的心理教育他。第一,父母要使他有良好的小朋友一起玩儿;第二,父母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等做他的伴侣;第三,父母再给他一些小娃娃之类的东西给他解闷。

(7)孩子喜欢被称赞

孩子从小就喜欢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陈一鸣画画很好,陈鹤琴就称赞他几句,并在图画上写“很好”,陈一鸣就很快乐。所以,以后他非常喜欢画画,画完后,就把画纸拿给陈鹤琴看,并让他在纸上写“很好”两个字。

陈鹤琴提醒父母,教育孩子时应该利用这种赞许心,然而不能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它的效用,反而不如不用。

教子点睛:

总起来说,孩子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好合群,喜欢野外生活、喜欢成功、喜欢别人赞许。这几点是孩子的主要心理,父母必须要了解。如果能依据孩子的心理进行教育,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