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2986000000024

第24章 周婷婷之父周弘:赏识教育感动天下(2)

当婷婷非常难过地把考试不及格的消息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很平静地对她说:“太好了!”婷婷疑惑不解地看着父亲:“这有什么好的?”“暴风雨终于来了!你不是要做海燕吗?没有暴风雨,怎么体现海燕的顽强呢?”这是父亲的鼓励。

周弘告诉女儿,一个学生就算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没有失败,可他能保证自己到了社会上也没有失败吗?问题并不在于失败,而在于一个人如何面对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失败就是推迟的胜利,失败后的胜利更有价值。他不断鼓励女儿:“成绩不好没关系,关键是不能把自信毁了。婷婷,你就是考最后一名,爸爸也会为你感到自豪!”

可女儿并不理解,周弘继续说:“在人生的跑道上,有个断了一条腿的孩子在和健全的孩子们赛跑,他跑在最后,别人会不会嘲笑他?”“不会。”“当他含着眼泪超过倒数第二名,再超过倒数第三名的时候呢?”“全场会一起为他欢呼!”

周弘说:“你就是在听力全无的情况下和健全的同学们竞争,就算是最后一名又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更何况你还不是最后一名。现在并没有人看不起你,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周婷婷又一次战胜了自己。

其实,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这时,孩子就会感到痛苦、伤心。有的父母看到孩子遇到一点儿困难,就会帮孩子处理,一次又一次地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充当孩子保护神的角色。

但是,这些父母应该想一想,自己的做法看似帮孩子摆脱了困境,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这并不是在鼓励孩子去发现并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而是在否定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失去了获得必要经验的机会,让孩子永远也不能战胜自己。

教子点睛: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该越俎代庖,替孩子去克服困难,而应该鼓励他用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困难,告诉孩子,遇到困难要勇于面对,大胆解决,不要期待他人的帮助!这样才是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坚信孩子“行”

周婷婷成功后,全国数百家报刊、杂志作了报道。于是,找周弘“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他每天要接待两三个家庭,他恨不得把自己心中所有的奥秘都讲出来。这时,他才感觉到,有些东西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把心中的奥秘讲出来太难了!

但周弘很清楚,女儿并不是“神童”,她只是一个受到了良好教育的普通的孩子。于是,周弘发誓要把这种方法的原理用一个字归纳出来,让所有的父母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他苦苦地思索着。

他想明白了,教育孩子的奥秘就在于父母心灵深处是坚信自己的孩子“行”还是“不行”,如果坚信孩子“行”,哪怕孩子弱智,有残疾,也不会觉得没有出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对超常儿童非常有研究的美国专家来我国访问的时候,到一所学校去考察。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先生,您能不能帮我把班里智力超常的学生挑出来?”专家爽快地答应了,然后自信地用手在学生中指点起来:“你,你,你……”

被指到的孩子眼睛一亮,发疯似地跑回家:“妈妈,妈妈,美国专家说我是神童!”母亲半信半疑地找到老师。“一点不错,的确是美国专家说的。”孩子的老师也这么说。母亲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不再焦虑,不再指责。

从此,这些孩子的环境变了,同学个个羡慕,老师倍加关怀,家长逢人就夸,他们一下子都到了“行”的教育世界,一个个飞速地向前发展。

一年后,专家再次光临学校,询问:“那几个孩子的情况怎么样?”班主任回答:“好极了!”接着班主任又问道:“先生,我感到很惊讶,您来之前他们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可经您一指点,一个个都变了,请问您有什么诀窍,能够判断得如此准确?”

专家微笑着说:“没有任何诀窍,随便指指而已。”班主任顿时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当大家都坚信一个人“行”的时候,他就真的能“行”。

周婷婷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她小的时候,有一次,周弘带她到朋友家玩,正好电视里在讲述一个4岁就能背100首唐诗的神童的故事。朋友的女儿跟婷婷一样大,当时也能背很多,她妈妈高兴得不得了:“难说我女儿也是神童呢!”

他们在做神童梦的时候,周弘只是在做一个爸爸梦,梦想着女儿能喊他一声“爸爸”。然而,因为周弘找到了这种神奇的教育方法,10年后,他把女儿从一个哑女变成了所谓的神童,而周弘的朋友的孩子却受尽父母的指责和抱怨,成绩越来越差。朋友的孩子作文写得不好,她妈妈就把她的作文本撕得粉碎,周弘说:“你撕碎的不是孩子的作文本,而是她那颗幼小的心!”

周弘让朋友把孩子送到他家,他来试一试。让他们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周弘那儿每天都学得不肯回家。周弘还是用当年教婷婷的方法教她,不断地赏识她,鼓励她,为她欢呼,为她加油。

周弘认为,即使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该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而自豪。这才是孩子成才的根本!

“信任孩子!”这是美国教育家对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的概括。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告诫人们要“相信儿童,解放儿童”,其中也把“相信孩子”放在了首位。这里的“信任孩子”、“相信孩子”就是坚信孩子一定行。

教子点睛:

对孩子说一句“你一定行!”这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认同、尊重、信任和赏识,这就能很好地满足孩子被认同、被尊重、被信任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孩子会因此而欢欣鼓舞,振奋精神,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句话也能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让他不畏困难、勇于挑战。

学会赏识孩子

周弘认为,做父母的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赏识”,应该给予孩子力量,必须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不停地为他鼓掌欢呼,为他“加油”。也许学会赏识,正是打开孩子潜能之门的金钥匙!

一个“行”字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是因为它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其实,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得到赏识。

周婷婷的两个好朋友跟周弘谈心。一个叫杨雨的女孩说,她爸爸非常希望她考试得100分。有一次,她总算得了100分,便一蹦一跳地回家告诉爸爸:“好消息,我终于得100分了!”

爸爸露出了欣喜的神情,“哪一门?”杨雨“自然”两个字还没说完,爸爸的表情立即就不自然起来:“走,走,走,我看见你就心烦。”她感到很委屈!

还有一个叫郭丽的女孩,爸爸妈妈总是抱怨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一次,她咬咬牙对爸爸妈妈说:“你们别总看不起我,我也有一门课经常得第一!”

“你还有第一?”妈妈表示怀疑。“当然了,我的劳动课经常能得最高分!”“亏你还说得出口!我看你将来就是扫马路倒垃圾的料。”郭丽睁着一双困惑的大眼,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

可见,一些父母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孩子的心态。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您的孩子并不是您的孩子,他们是生命之火的儿女;他们通过您来到人世,却不是您的化身;他们整天和您生活在一起,但并不属于您。”

周弘说,虽然孩子们总是笑嘻嘻的,但他的内心也有一个悲惨的世界和一个希望的世界,它们一刻不停地厮杀着、搏斗着,焦点无非就是“我行”还是“我不行”。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力量,让孩子看到你,他就浑身充满了力量;要培养孩子“一千次被打倒,也相信自己第一千零一次能够站起来”的胆量和气魄,使他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提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地尊重孩子,因为每个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不可否认,中国父母的爱心最博大、最深沉,可教育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也许只有赏识才能打开孩子的潜能之门!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欣赏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积极的心态欣赏就是赏识,也就是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赏识教育一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表扬,赏识的标志是“行”,而不是“奖”或“罚”,赏识就是“看得起”。

要在赏识孩子的同时,主要严格要求孩子,及时指出孩子所犯的错误和各种不足。告诉孩子改正错误和修正不足的方法,并在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及时给予孩子赏识。

教子点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动物的地方。”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成功,孩子就是在一个个成功中不断进取,更上一层楼的,而赏识正是催促孩子奋进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父母,要重视赏识孩子,学会赏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