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2986000000015

第15章 霍震霆之父霍英东:相信孩子,敢于放手

为了不让儿子未来成为自身软弱的奴隶,不让他成为客观逆境的奴隶,不让他成为别人意志的奴隶,在儿子很小的时候,霍英东就大胆放手,培养他的自主意识,从而为他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霍震霆,1946年2月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番禺。美国加州大学毕业,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委会主席,香港立法会委员,霍氏集团的执行董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和父亲一起为中国体育重返国际赛场而四处奔走。1999年,他提议香港申办2006年亚运会,2001年,他参加北京奥申委的工作,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

霍英东(1923~2006)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被誉为香港20世纪罕有的商业奇才、最出色的华人体育社会活动家和中国内地最广为人知的慈善家,他同时也是香港沧桑巨变的见证人。

对孩子敢于放手

霍英东先生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做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实事。他的行动也影响了儿子霍震霆。霍震霆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他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家乡建设和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8岁起,霍英东就开始做苦力、小店员,后来他以一条拖船发迹,最后建立起了拥有90亿港元的经济集团。他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教育孩子,必须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勇敢的品质,在他们小的时候,霍英东曾经专门聘请游泳了名将教他们学游泳。两年光阴过去了,孩子们还是不会游泳,于是他就自己当教练。他把那些不肯下水的孩子统统打下水,逼着他们自己找到浮起来的本领,结果孩子们都“浮”起来了。

1958年,霍震霆被送往英国求学。学习期间,霍英东常常提醒他说:“你与父亲年幼时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了,一要好好学习,二要精通外语,三要懂国际贸易,四要读书做事都要为中国人争气,否则我不能用你。”

1968年,当霍震霆22岁学成回到香港后,霍英东就对他委以重任。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想试一试儿子的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是为让儿子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霍震霆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带着400多人的施工队伍开赴文莱,在该国首都斯里巴加湾港兴建大型货柜码头,把这个港口改造成现代化的深水港。

这项工程对文莱经济发展的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文莱政府对此项工程十分重视,在全世界为这项工程招标,结果霍英东的有荣公司击败了20多家竞争对手而胜出。

可以说,这是一项十分重大的工程,而且又在海外施工,圈内的很多人士都很担心,都产生了疑问:初出茅庐的霍震霆是否能够胜任呢?霍英东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些人的疑问,而是大谈以前教孩子游泳的事。他以教游泳比喻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说:“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大胆放手,不能瞻前顾后,否则会淹死的。”

文莱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炎热多雨,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落后,有荣公司的职工在这个******国家施工,不仅工作困难多,而且在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霍震霆鼓励职工一定要克服困难,把工程做好,他说:“这是香港华人企业第一次在海外承包工程,工程能否按时完成,工程完成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荣誉,也关系到我们中国人办事到底行不行的问题。”

果然,霍震霆没有让父亲失望,他率领着员工勤奋工作,受到了文莱官方的好评。出道后的第一炮,霍震霆就为他的父亲和中国人争了光。

不过,今天的父母一般都比较疼爱自己的孩子,过度保护孩子,造成孩子的经验、能力不足,做事没有自信心、甚至都不能正常与人交往。所以,父母一定要敢于放手,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而增长他的能力、树立他的自信心。

父母保护孩子本身并没有错,但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他不能永远是长在温室中的花朵,父母不能保护他一辈子,那么,作为父母,该放手的时候就一定要狠下心来,对孩子大胆地放手。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伴随着很多“第一次”,这些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去体会,哪怕他摔得鼻青脸肿,哪怕是遇到挫折和失败,都不要让他停止尝试的脚步,告诉孩子,这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所以,父母不要过分呵护孩子,以免让这种呵护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障碍。

教子点睛:

父母应该对孩子有爱心,对孩子的爱要细致周到,尽职尽责,注意保护孩子,但是,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告诫自己: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理性,要做“敢于放手”的父母。父母只有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放手,孩子才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提高信心,从而学会自觉,学会管理自己。

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霍英东认为,父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他,而是让孩子独立于他。这是非常有道理的,当孩子开始面临人生几件事的时候,如吃饭、睡觉、走路等,父亲应该随意而顽强地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让孩子敢于面对困难。

来自于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掌握战胜困难的方法,而不是直接为孩子解决困难。

今天的父母都很爱孩子,像霍英东这样敢于放手的父母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西方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则不同,他们从幼儿开始,就大胆放手让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比如,他们会让不到周岁的孩子自己抓饭吃,即使吃得满脸、满身都是饭,也不会去喂他,所以当孩子到1周岁时,自己已经吃得很好了;孩子在开始学走路时跌倒了,他们也不去扶起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总之,凡事都不会替孩子包办代替,全由孩子自己来完成。他们常常让孩子直接面对困难,经受锻炼。

有一对美国夫妇,有一个两岁半的儿子和一个5岁的女儿,两岁半儿子上厕所都由他自己处理,尽管事后大人要检查,但他们让孩子自己去做他该做的一切,可见,他们十分重视培养孩子自己做事的能力。

每到吃饭时,5岁的女儿就像主人一样,主动摆好一家人的餐具,然后端端正正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开饭。美国人有一个习惯,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自立能力差的孩子,会被小朋友看不起。如果有人称孩子是“妈妈的小宝贝”,孩子就会感到羞耻。

日本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如果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亲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上学以后,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到外边参加劳动挣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相比而言,中国的父母则采取包办的教育方式,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独立做事,总是替孩子都提前做好一切。其实,这种情况十分让人担忧。

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对孩子的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干预,以及每件事都包办代替的话,就等于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从而导致使孩子的独立性差,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最终只会养成孩子怠惰的习惯。

早在1927年,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的确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研究表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得越早越好。特别是当孩子产生自卑、畏缩、懦弱等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想办法以各种形式向孩子表示鼓励:“你能行!”

教子点睛:

每一位真正有爱心的父母,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充满自信地立足于现代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自强才能成大业

从霍英东的教子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实际上也是在培养孩子自强。

自强是自我生存的意识和技能,也是现代人追求的心理品质,更就成就大业必备的关键素质。简单来说,自强就是不依赖别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做事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自强的意识和技能,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旦具备了自强的意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适应社会,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民族道德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之一,它激励中华儿女一代又一代的拼搏奋斗,改革进取。

一个孩子如果不能自强,只能是父母和社会的负担。但是,现在有些父母的确没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机会。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任性、依赖性强是他们共有的“综合症”。因为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什么也不让孩子干,孩子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会严重依赖大人,造成他长大后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自强也就无从谈起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强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一个人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足,就一定要做生活和事业的成功者,而要做成功者,就必须自强。

其实,有时候阻止人们前进的不是贫穷,而是优越。所以,成就孩子成为强者的往往不是优越的环境,而恰恰是困境和磨难。同样,阻碍孩子发展的通常不是贫穷,而是太多的拥有。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孩子做强者,那么就需要让孩子自立自强。在发达国家,父母普遍都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自立自强技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素质。

相比之下,我国的许多家庭,特别是富裕家庭,父母过度地保护与过多地照顾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自强精神的培养。

其实,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思想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发达国家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持“放”的教育态度。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有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品格,就应该尊重孩子的行为选择,父母应该顺其自然地给以帮助,而不能越俎代庖地拔苗助长。

而中国的父母,对孩子大多持“管”的教育态度,认为父母管教孩子是自己的天职,养不教父母之过也。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教育,就是从小事到大事,父母都事无巨细地包办孩子的事情,结果,未能让孩子自立起来。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在波折与浮沉之中,人生才能得到历练,才能走向成熟。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独立生活。自强是孩子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进入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为了孩子幸福美好的明天,就让孩子真正自强吧!

教子点睛:

当今社会是开放竞争的社会,孩子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时代变革,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孩子在激烈竞争中摔打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轻易放弃。另外,父母要清楚一点,自强是让孩子在艰难困苦面前不气馁,不失望,而不是让孩子变得事事要强,时时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