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安全成长
2982400000014

第14章 饮食安全:保证孩子远离“病从口入”的伤害(1)

62.让孩子少喝或不喝添加剂太多的饮料

走进超市,父母会发现饮料的种类琳琅满目,有果汁类、汽水类、营养类、功能类。不管哪种的饮料,几乎都无可避免地含有防腐剂和人工色素,而这两种成份会严重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

4岁的晨晨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去儿童乐园玩了半天。晚上回到家后,吃晚饭的时候,晨晨明显表现出没有力气的样子,表示肚子很胀,吃不下去,还隐隐作痛。情急之下,爸爸妈妈送晨晨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最后才发现儿子腹胀腹泻的由于上午喝了太多的碳酸饮料所致。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内的各器官发育还不成熟,肝脏的解毒功能和肾脏的排泄功能都比较差。喝太多的饮料不但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还有可能引起慢性中毒。而且一次大量摄入含合成色素高的饮料,导致色素沉积在儿童尚未发育成熟的消化道粘膜上,极易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大量色素沉积也是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

至于饮料中所含的防腐剂,如果大量摄入,将会在孩子体内产生“铬合物”,造成骨细胞生长延迟,从而导致儿童身材矮小。

另外,根据种类不同,还有其他不同的添加剂,比如橙子味、葡萄味、水蜜桃味的水果饮料,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那么其中就会涉及维生素添加剂;还有功能类的饮料,称其成份与人体体液成份极其相似,这就涉及到矿元素等更多的添加剂,还有明胶、卡拉胶、黄原胶、果胶、琼脂、稳定剂……这些成份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为孩子挑选饮料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谨慎。

危机应对

1.尽量为孩子选择天然的、原汁原味的饮料。父母在为孩子买饮料的时候,应该尽量挑选营养丰富、不含任何添加剂、防腐剂的天然原汁原味的饮料。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亲自为孩子榨果蔬汁是最有营养的。

2.不让孩子喝五彩饮料。商家往往喜欢在饮料的色彩上大做文章,制造颜色漂亮、装潢精美的饮料。这样的外观很快就会吸引孩子的眼球,但这些“彩色”往往是通过加入着色剂,在外观上改变了饮料固有的颜色,与天然食物的色泽比有本质的区别。所以,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喝五彩饮料。

3.让孩子远离碳酸类的饮料。像可乐、雪碧、汽水类的碳酸类饮料多含有小苏打,会中和胃液,还容易引起孩子胀气,影响他正常饮食。而且长期饮用这些饮料还会导致孩子体内大量钙流失,从而引发龋齿、骨质疏松、心脏病等症状。此外,可乐中的******具有兴奋作用,还会干扰孩子的记忆力。所以,父母尽量少让或者不让孩子喝碳酸类的饮料。

4.少让孩子喝乳酸类的饮料。很多父母把优酸乳、低乳糖奶粉和无乳糖奶粉等同于牛奶。其实这类饮料只是含奶饮料,而奶中最有营养价值的乳糖的含量很少。而且其成份中配有香精、甜味剂、果味剂等添加剂,所以孩子也应该少喝这类饮料。

5.纯果汁的饮料影响相对较丰富,比较适合孩子饮用,1―6岁的孩子每天饮用100%纯果汁的量应控制在约110—170毫升。而且孩子开始喝纯果汁的时间不能太早,至少不能早于6个月大,否则可能影响其心脏健康发育。

63.不要让孩子只喝饮料不喝水

白开水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往往不如口味丰富的饮料。很多父母都很头疼,为什么每次让孩子喝水就这么难,喝饮料就容易多了。所以,一些父母为了图方便,索性买来各种味道的饮料让孩子喝个够。心想,反正饮料也是水,只要能补充孩子身体中所需的水分就好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

有些饮料不仅不能解渴,反而让身体更加缺水,引起口渴。比如,含糖过多的饮料,以及含有丰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橙汁等果汁,不仅不易为人体细胞吸收,这些成分在体内氧化分解时还要消耗一些水分,致使饮用后更加口渴。

此外,有些饮料不仅不能解渴,喝多了还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一位妈妈非常重视3岁的儿子的营养,每天买来新鲜的水果榨汁,以此代替白开水给儿子补充水份。结果一段时间后,儿子在医院检查出患了“果汁尿”这种病。这种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果汁中大量糖分不能被孩子的身体吸收利用,结果从肾脏排出。不过幸好这个孩子检查得及时,否则持续时间长了,很有可能引起肾脏病变。

事实上,让孩子最解渴的莫过于白开水。白开水进入体内后可以立即进行新陈代谢、调节体温、输送营养及清洁身体的功能,特别是煮沸后自然冷却后的凉开水最容易透过细胞膜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内的血红蛋白含量,从而提高孩子的免疫功能。此外,白开水还有减少肌肉内乳酸堆积、缓解疲劳的作用。

因此,从健康角度看,父母一定要摒弃用饮料代替白开水的错误观念,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

危机应对

1.在孩子上幼儿园或者补习班的时候,父母不妨为孩子准备一个保温水杯,鼓励他随身携带,及时补充水分。和孩子一起外出旅游的时候,父母也要鼓励孩子带上水杯。

2.饮料只能辅助饮用,一次饮用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250毫升,要慢慢喝,不能暴饮,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起腹泻。

3.饭前饭后30分钟内,孩子不宜喝饮料,否则会稀释消化液,影响孩子的食欲。当然,父母更不能用饮料代替汤或者稀饭在饭桌上饮用。

4.晚上睡觉前不要让孩子喝饮料,因为饮料中含有太多的糖分,容易腐蚀牙齿,也容易导致糖分在体内堆积,导致孩子成为一个肥胖儿。

5.孩子饮用饮料时,父母要注意提醒孩子保持瓶口的卫生,防止因为受到意外污染而感染传染病。

64.注意,孩子喝水也有禁忌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喝水,孩子自然也不例外。但这件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包含着很大的学问。比如,孩子一疯玩起来,就忘了口渴了;或者运动过后,出了大量的汗,拿过一杯水就大口大口的喝下去了。其实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惯。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养成常喝水的习惯呢?

一位妈妈从女儿第一天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她准备了一个水杯,鼓励她多喝水。水杯大概有600毫升,妈妈要求他每天要把水杯里的水喝完。妈妈还嘱咐她,为了保证卫生,当有其他小朋友要喝水杯里的水时,尽量不让他对嘴喝,而是要把水倒进其他的杯子里,再给其他小朋友喝。如今女儿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一直保持着带水杯,每天多喝水的习惯。

妈妈为女儿准备水杯,鼓励她随身携带的方式,使她养成了经常喝水的习惯,这是值得父母们借鉴的一个方式。此外,父母还要注意喝水的一些禁忌,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危机应对

1.不让孩子喝生水。父母要告诉孩子,生水中有很多细菌、虫卵,饮用后会引发肚子疼或其他疾病,所以不能直接喝水管里流出来的水。

2.反复烧开的水不能喝,因为反复烧开的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比较高。所以,像蒸锅里的水不宜饮用。

3.太烫或者太冷的水不宜让孩子饮用,更不能冷热交替饮用。因为太烫的水会损伤口腔和食道粘膜,粘膜变质会引起癌肿。而太冷的水会刺激胃粘膜,引起胃功能紊乱,造成腹泻、腹痛等症状。冷热交替则容易使牙齿受到刺激,导致孩子患牙病。

4.孩子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饮水,也不宜饮水过快,因为饮水过快会使血容量迅速增长,加重心脏的负担。尤其是有心脏病的孩子更要应注意这个问题。孩子运动过后,父母可以教他先喝一点点水,润润喉咙,再少量频饮。

5.孩子非常口渴时,应该先喝少量的水,待身体状况逐渐稳定后,再少量频饮。

6.孩子运动后或者在炎热的夏天,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父母可以让他少量饮用淡盐水,以补充身体内所需的盐分。

7.饭前饭后不要大量饮水,否则会冲淡胃液,增加肠胃负担,影响孩子的食欲和食物的消化。

8.晚睡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喝太多的水,因为喝多了,会增加孩子的排尿次数,进而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9.孩子不宜长期饮用纯净水,因为纯净水经过加工后,其中的钾、钙、镁、铁、锌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被去除了,所以不适宜长期饮用,应该多让孩子饮用冷开水。

10.孩子上幼儿园时,最好自带水杯,如果其他小朋友喝的话,要尽量倒在杯子里,不要对着瓶嘴喝。

65.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口号对很多孩子来说早已经熟烂于心了,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

5岁的安安很淘气,平时妈妈总教育他“吃饭之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净”。可是妈妈在旁边监督的时候,他就好好洗手,不在时他就用水沾湿一点儿,然后用毛巾擦一擦敷衍了事。

一次晚饭前,安安玩完橡皮泥。听到妈妈招呼吃饭的声音后,他兴奋地跑进了洗手间,简单地擦了擦手,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餐桌旁,拿起了一块儿排骨啃了起来。这时,妈妈走到他的身旁说:“来,把手伸过来让妈妈检查一下。”妈妈检查后发现,安安的手上还残留着一些橡皮泥,可见,他根本就没认真洗手。安安见自己的把戏骗不了妈妈,才无奈地又去洗手间,把手好好洗了一遍。

培养孩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不仅能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是面对安安这样的孩子,妈妈可能会感到很头疼。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孩子没有认识到勤洗手的重要性。因此,妈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记得把道理给孩子讲清楚。

危机应对

1.父母要以身作则。要想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父母就要以身示范,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为孩子作出榜样。

2.让孩子懂得洗手的重要性。父母要告诉孩子手接触的外界有细菌,这些细菌看不见、摸不到,如果不把它洗干净了,细菌就会随着食物吃进肚子里,最后导致肚子疼或者引发其他疾病。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父母还可以为孩子播放关于细菌繁殖的视频,让孩子明白道理。

3.经常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孩子喜欢贪玩,不是忘记洗手,就是不认真洗。针对这种情况,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不愿意就采取迁就的态度,而是要经常耐心地提醒他洗手。

4.给孩子勤剪指甲。父母应该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并让他懂得长指甲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

5.父母除了提醒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外,在孩子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唾液和钱币,或者外出归来后,父母也要提醒他反复洗手,保持清洁。

6.教孩子正确的洗手方法。在教孩子洗手前,父母应该把香皂或者洗手液、毛巾为孩子准备好。洗手时应先将手充分浸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均匀涂抹,让手掌、手背、手指、指缝等处都沾满丰富的泡沫,然后再反复搓揉双手及腕部,揉搓的时间不应少于30秒,最后再用流动的水冲干净。一般情况下,父母做一次示范给孩子看,那样孩子会学得更快。

66.让孩子少吃或不吃垃圾快餐食品

孩子一般都喜欢吃零食,尤其是薯条、可乐等一些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品。但这些食品大多含有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过度食用会引发孩子肥胖、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症状。所以,孩子食用垃圾食品一定要引起妈妈的重视。

5岁的乐乐喜欢上了吃零食,在节日期间,家里的膨化食品、糖、可乐一直不断。尽管妈妈曾教育他这些食品有害,应该少吃,可是乐乐哪里抵挡得住诱惑呢?妈妈也知道完全限制儿子吃这些食品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孩子在长身体期间,有时也需要一些小食品补充能量。

于是,妈妈买回一些对身体有益的食品,如,开心果、粗粮饼干、新鲜水果等作为儿子的点心。而且妈妈买饼干时,会挑一些有漂亮的动物图案的饼干。水果也经常是被妈妈切好了装在盘子里,以方便儿子拿着牙签吃。当然,如果当天的水果没吃完的话,妈妈会将剩余的水果用保鲜膜抱起来,放到冰箱里储存,储存时间最多两天。

孩子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这位妈妈用健康食品作为孩子的零食代替垃圾食品的做法值得借鉴。但还一些父母忽略了洋快餐对孩子的影响。在周末,一些洋快餐店里面大多座无虚席,前来光顾的顾客大多是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很多孩子抱着汉堡、薯条吃得很香,吃完后,还不停地吮吸手指,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这些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真是让人堪忧。

一个4岁的女孩因为长期以饼干为主食,导致铅中毒和营养不良,住进了医院。为了减少派遣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女孩不得不连续输液5天5夜,而和女孩一样的病人绝不在少数。

这些不得不引起父母的注意。那么到底哪些食品才算是垃圾食品?父母又怎么帮孩子抵制垃圾食品的诱惑呢?

危机应对

1.教孩子辨别垃圾食品。像汉堡、薯条、可乐等快餐食品,油炸、烧烤类食物和腌制的、膨化类食品都属于垃圾食品,不仅孩子要少吃这些食物,父母也要少吃。

2.给孩子讲述垃圾食品的坏处。父母要告诉孩子垃圾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添加剂,会影响身体发育,吃多了还可能会变成一个小胖子,所以要尽量少吃。

3.不给孩子买垃圾食品。孩子眼不见,嘴不馋,平时父母要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垃圾食品,这样孩子吃垃圾食品的欲望就会少很多。

4.用健康食品代替垃圾食品,给孩子当零食。父母可以选择口味差不多的健康食品替代垃圾食品,比如,用酸奶代替乳酸菌饮料,用海苔代替膨化食品等。

5.父母不要把洋快餐当成一种奖励孩子的方式,即使在节假日、孩子生日的时间,也尽量少带孩子吃洋快餐。

67.过节、过生日时,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

幼儿园的孩子可以自己进食了,但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会不停地吃,没有节制。尤其在节假日或家庭聚会时,热闹的气氛会使孩子更加兴奋,吃得更多。但是暴饮暴食后的结果就不那么愉快了,孩子的胃会胀得鼓鼓的,十分地难受。严重的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过年了,每天都有好吃的食物,可把飞飞给乐坏了。别说家里那些好吃的了,每次妈妈爸爸走亲访友,总免不了要带上6岁的飞飞。东家走,西家串,不仅有好吃的零食,还有丰富的菜肴和爱喝的饮料。飞飞看到这些,总会毫不犹豫地大吃一顿。

爸爸妈妈只顾着和亲友攀谈,谁也顾不上飞飞了。可是,好日子没持续多久,有一次飞飞在奶奶家吃饭,吃着吃着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脸色苍白、腹痛等症状。被送到医院后,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暴饮暴食几乎成为一种常见的“节假日综合症”,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会引起诸多疾病,轻者会感到胃不舒服,发生反胃、恶心、呕吐等现象,重者则会引起急性胃扩张、急性胰腺炎。可见,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一定要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