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后,当人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总会不自觉地有恐惧与慌张。而人若是不能以最快的时间冷静下来的话,也许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与决定。这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盲目奔跑,那样只能让人越跑越远,陷入更加难以逃脱的境地。
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旅行中遇到此类情况时,要先做几个深呼吸,或者先什么也不想地原地不动,冷静下头脑。只有头脑冷静了,才能帮助自己理出之前的行进路线,如果实在找不到前方的出路,至少还能原路返回,回到有人或者容易识别的地方。
建议二:提醒孩子迷失方向后首先要找有人的地方
人类的足迹几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山区或野外,也一样会有人烟。所以,父母要告诉孩子,若是迷路之后无法找到出发点,应该考虑的是要找到有人的地方,只要有人,就可以去求救,使自己摆脱困境。
正如曹俊的爸爸所说,爬到高处可以方便找到人烟,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确定位置,让自己能更快地寻找到正确的方向。总之,迷失方向的时候,应该尽量寻找有人的地方,父母要提醒孩子牢记这一点。
建议三:还要让孩子留心寻找水流
当然,也并不是说,迷路后必须要寻找人家。毕竟,有些地方也许人类并没有过多涉足。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即使没有看到人家,也不要慌张。这个时候,还可以寻找水流。
一般来说,在林区等偏僻的地带,道路、居民点都是临水而建的。所以,肖悦爸爸才能沿着水流方向,最终找到出路。父母也要将这一妙招告诉孩子,并告诉他不要丧失信心,有水就能活下去,能活下去就一定可以走出困境。
建议四: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辨别方向的方式
指南针多用在指示方向之上,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指南针,对于孩子来说也许他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还不尽熟练。因此,这就要求父母要教给他一些可以辨别方向的简单易学的方法。
在野外,若是能看得到太阳的话,就可以根据影子来辨别方向。若是看不到太阳,就要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来判定方向: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较为粗糙;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在树和灌木的南面;青苔通常长在石头的北面,等等。
基本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生存的小技能。无论他是在旅游还是其他什么地方,能准确分辨方向对他来说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父母也要提醒孩子,利用自然界的某些特征判定方向的时候,也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最好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金玉良言
其实,迷路后只要不惊慌,可以找到许多方法帮助自己寻回正确的方向,观察地上被踩踏的野草也是一个方法,有人走过的路,草都会塌下去。只要认真观察,通过一些细节,就不会陷入走不出来的困境。所以,父母要让孩子遇到迷失方向的情况时,一定要镇静。
46.宿营守夜:要孩子小心应对才不会有意外
一旦到了户外,自然的力量是人不可战胜的。人只能认识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尤其是宿营的时候,除了要备齐一些必要的工具之外,夜间睡觉的守夜问题,也需要好好考虑,因为它能帮助人阻止意外的发生,也能帮助人应对意外。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对这些事情考虑周全,只有小心应对,才能减少危险发生的几率。
上初中2年级的雷剑,利用暑假时间和几个同伴到附近郊区野营。夏天的天气不仅炎热,而且还不大稳定。所以,这次三天两夜的野营活动,几个人决定轮流守夜。
这天晚上轮到雷剑守夜,一开始他看着满天的星星,心里很放松,因为这时晴朗天气的象征。哪知道,才一会儿的功夫,雷剑就感觉夜色忽然开始发暗。他一抬头,发现星星已经被云层所遮盖,而且风也刮了起来。雷剑看看他们宿营的地点,旁边不远就有一条小河,于是他连忙钻进帐篷招呼大家赶紧起来:“快!咱们得挪地方,恐怕要下雨了。”
大家一听,也都睡意全消,立刻收拾了东西,“拔营”向附近的小山上转移。几个人摸黑小心地爬到了小山的一个平台上,他们刚一住脚,大雨果然下了起来。第二天,他们从小山上下来,来到原来的住地一看,大家都不禁拍了拍胸口——幸亏雷剑提前通知,他们及时转移了,原来的住地已经被涨水的小河淹没了。
雷剑的机警,使大家免受被水冲走之苦,他的行为需要孩子好好学习。父母要告诫孩子,多掌握些知识,保持冷静头脑,即便是游玩,也要学会小心应对,以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其实,即便是平常的生活都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至于走出家门,到野外郊游甚至宿营于外,更是有着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因此旅游中要时刻不忘安全,尤其是野外宿营的时候。毕竟郊外的夜晚,存在着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大自然的力量也并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宿营、守夜中的安全问题,都需要引起人们的格外重视。
所以,鉴于孩子经事不多,而他的思想重点又只在游玩上,父母就要反复对其强调,让他一定要注意宿营守夜的安全,还要能尽量做好万全准备,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
培养建议
建议一:让孩子正确看待宿营守夜
孩子的生活空间大多很小,无非就是家庭、学校,而野外宿营、守夜,对于孩子来说,绝对是新奇而又刺激的活动。但即便如此,父母也要让孩子冷静下头脑,要让他正确看待宿营守夜。
父母要告诫孩子,千万不能只抱有玩乐的心理,宿营中的守夜是关乎参与者安全的大事,应该负起责任。同时,父母也应该鼓励孩子一定要勇敢。因为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黑夜的恐惧几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要孩子在陌生的野外,而且还是黑夜中守夜,对于他来说从心理到生理都是一种挑战。所以,父母要锻炼孩子的勇气,要教会他足够的野外生存知识,这样他才能学会应付一些突发的状况。
建议二:首先教孩子掌握宿营的基本要点
即便是宿营,从营地的搭建到使用到离开也是有着许多原则的。而且,营地也要求能够帮人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需求。而要满足这些基本需求,父母就要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和方法,这同时也是为宿营后的守夜做准备。
首先是宿营地的选择,要选择能防洪水、防塌方、防潮湿、防雷电、防火、防虫害袭击的地方,同时也要靠近水源;接着是支帐篷,如何搭架子,如何绑绳子,这里也有学问;然后就是垃圾、排泄物的处理;最后还要注意用火安全。
只有正确选择以及搭建宿营地,才能尽量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保证宿营人员的安全,也保证守夜的安全。
建议三:提醒孩子守夜时应注意的事项
守夜,字面意思就是在夜间担任守卫。对于宿营于野外的人来说,守夜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万万不可马虎,否则就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有时候,一些守夜的成人都会疏忽防范,更何况是玩心重而且容易困的孩子?所以,父母教会孩子守夜时应注意的事项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如非必要,还是不建议孩子夜宿于野外,若不得已必须夜宿野外,父母就需要让孩子牢记守夜的注意事项。
守夜时,要求人要打起精神来,要时刻注意着篝火,不要让它熄灭,否则就可能会有野兽来袭击,也要防止篝火蔓延,否则就会引起火灾。同时,守夜的人还要注意天气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随时提醒大家躲避灾祸。另外,应该牢记的一点就是:不能戴上耳机听任何东西!因为在夜间视力不佳的情况下,耳朵是判断大部分情况的最重要的“武器”。
建议四:还要让孩子留心第二日的检查
因为宿营的地方多是荒郊野外、山上林中,这些地方会有某些不知名的昆虫存在。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留心,尤其是一夜过后,一定不要忘记做个仔细的检查。
13岁的晨阳和父母一起参加了一个“两天一夜”的旅游活动,活动中会在野外宿营一晚。晨阳对平生第一次的“野外睡觉”感觉很兴奋,第二天一早他快速地收拾好背包就想往外跑。但妈妈却叫住了他,并让他重新打开背包仔细检查。晨阳有些不情愿,但他拗不过妈妈。妈妈将背包里的东西一件件都掏出来,认真检查一番后指着背包的一个角落对晨阳说:“你看看这里。”晨阳凑过脑袋一看,几只黑黑的小蚂蚁正在包里一通乱爬。
妈妈说:“因为是野外,所以会有许多昆虫。我们穿衣、开包关包都需要仔细检查才行。尤其是一夜过后,许多小昆虫也许就会爬进我们的行李中,那样将会对物品或者我们自身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记住了吗?”晨阳有些后怕地点了点头,不仅如此,他还脱下自己的衣服,确认无误后才又重新穿好。
当孩子性急的时候,父母不能性急,要像晨阳的妈妈这样给孩子讲明白检查的必要性。若是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则要提醒孩子注意,宿营之后的检查也是对自己的负责,以免有毒虫对身体造成侵害。
金玉良言
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呆久了,野外宿营的确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新奇体验。但新奇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毕竟是夜晚睡在野外,会有不少潜在的危险。所以,父母要提醒孩子,宿营在外应格外小心,千万不能忽视守夜的重要性。而且,即便是出了意外,也要让孩子尽量保持冷静,要用所学知识积极应对。
47.取水生火:教孩子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野外宿营的时候,取水与生火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水就可以保证人的生存,而火能给人温暖,蒸煮食物,还防御野兽侵袭,等等。但在野外的取水生火,并不像在家中一般那么随意简单。所以,父母要教孩子特别注意一些细节,让他能学会正确地取水与生火。
上初中2年级的杨柳为了锻炼自己的意志力,也为了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所以他利用暑假参加了一个野外生存夏令营。
这一天,夏令营的活动是野外取水生火。杨柳和自己小组的成员取水很顺利,因为在活动地点不远处就有一个小池塘,大家用老师教给的净水方法,很快就得到了可以饮用的水。但到了生火的时候,杨柳和伙伴们却遇到了困难。用放大镜生火,是大家老早就想做的事情,可是生起来的火都是烟很大,只有一点点火星,无论如何也不能生起一个可以煮饭、可以防御的火堆。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大家不断尝试各种材料,面巾纸、干草、树枝、各种树叶,而且还调整了生火的位置与材料的放置。最终,杨柳和伙伴们终于利用放大镜聚焦的原理点燃了火堆,大家看着火苗在一堆干树叶中跳跃的时候,都欢呼了起来……
杨柳回家后,将这次夏令营的经历写了一篇文章,他在文中写道:“在家中,水、火都是扭开阀门就能用了。但到了野外,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真的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啊!”
杨柳通过一次夏令营学到了生存技能,这对他来说将是难忘的经历,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父母也可以让孩子参照杨柳的做法,来补充相关知识。一旦他身处野外,这些知识将对他的生存起重大帮助作用。
水被称为是“生命之源”,无论是在哪里,水都是保障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东西。旅游又是一件消耗体力与水分的事情,所以旅途中的补水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火的作用也不容人小觑,除了能够将食物煮熟,避免人吃生食生病之外,火苗释放热量产生暖意,会节省体内热量散失;还可以烘干衣服;更能吓跑危险的野兽;它的烟雾还可以驱走害虫,并能锻烧金属打制工具……可以说,在野外,学会正确取水和生火是十分有用的。
因此,父母要教孩子一些细节的东西,让他学会在野外环境中取水、生火,这也是在锻炼他的意志力,培养他的生存能力。
培养建议
建议一:帮孩子学会寻找水源
俗话说:“饥饿能挡,口渴难捱。”水在生存中比食物更加重要。科学研究表明,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如果有充足的水供应,人的存活极限为90天。但如果没有水,在16℃到23℃的气温下,人一般只能存活10天,如果处在36℃的高温下,则仅能存活3天。由此可见水的重要性。
在野外,首先要寻找溪流,如果找不到小河、溪流等水源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周围的植物来解渴。如白桦树的树汁、山葡萄的嫩茎、芭蕉茎、仙人掌,等等。若是实在寻不到可以解渴的植物,还可以将塑料袋套在生长旺盛的树枝端部,把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的水分会聚集在袋中。气温较高时,利用这种方法每天也可以收集到一些水。此外,还可以在清晨收集凝结在植物上的露水,也能解干渴之急。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对水进行处理
尽管通过各种途径可以获得水,但是有时候一些河流、水潭中的水却并不能直接饮用。父母要提醒孩子注意,在野外无论多么口渴,也不能饮用未经处理的水。也许那些水看似清澈,但其中却含有多种细菌,人若是误饮就有可能因此患病。
某考察队正陷入缺水的境地,口干舌燥的队员们忽然发现前方有一个水潭,大家立刻都围了上去。尽管大家极度干渴,但还是想要给水消毒。可惜,净水药片用完了。
于是,几名队员开始在周围搜索,正好附近有榆树,大家摘了些榆树叶捣烂,投入了装满水的水桶中。搅拌3分钟后,又等了10分钟左右,浑浊的水变得澄清。接着,大家又往里加了些********,半小时后,尽管水变成了淡紫色还带了一点气味,但水已经可以喝了。考察队终于及时补充了水分。
这个考察队是使用榆树来净化水的,其他植物如仙人掌、霸王鞭等,也同样具有净化作用。或者是用竹筒或长管,一端蒙上一层干净的布,再其内铺上一层碎石、一层沙子、一层木炭粉,如此反复铺填,一个简易的净水器就做好了,用它就可以过滤水中的大块杂质。另外,净化后的水还必须要消毒,如使用********或漂白粉,最好煮沸后再喝。
建议三:将生火的技巧尽量完整地教给孩子
火对于一些野外旅行者来说不可或缺,这就需要人能掌握生火的技巧。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让孩子了解生火的步骤与要点,以此来帮助他学会在野外生火。
10岁的郑鸣一直认为,野营时的点火,不过就是用打火机点燃干树枝。但他和爸爸野营时,看了爸爸的做法之后,才算彻底明白该如何生火。
首先要找到易燃的引火物,像枯草、干树叶、纸、棉花等等东西都可以。然后是捡拾干燥、未腐朽的树干或枝条做干柴。不能用贴近地面的木柴,因为其湿度大,不易燃烧,且烟多熏人。
接下来要清理出一块避风、平坦、远离枯草和干柴的空地,中间放好引火物,上面放上细松枝、细干柴等,再架起较大较长的木柴,然后点燃引火物。如果引火物将要燃尽时干柴还未燃起,则应从干柴的缝隙中继续添入引火物,直到把干柴燃烧起来为止,而不要重新架柴点火。另外,点火最好选在近水处,或在火堆旁预备些泥土、沙石、青苔等用于及时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