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广州大本营财政部发行军需券24万元,专备拨付军费使用,月息一分二厘,以印花税、造币余利充本息基金。
北京政府财政部发行1924年八厘特种库券,定额现银100万元,至1932年11月30日还清,指定以庚子赔款俄国部分缓付款项为还本付息基金。
湖南举行纪念“六一”惨案一周年会议,长沙学生****、工人罢工、商民罢市,参加游行者近10万人。
6月2日北京国会议员胡鄂公等181人致电苏联政府及人民,庆祝中苏恢复邦交,并认为此举是反对帝国主义的胜利。
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成立
6月3日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成立第一次会议推定黄季陆、方瑞麟、陈其瑗为党务委员,孙科、吴铁城、马超俊、陈汉兴、陈其瑗、伍智梅分别为组织、宣传、工人、实业、青年、妇女部长。
济南各界联合会致电北京政府海军部,要求禁止日船在龙口越海捕鱼。北京政府外交部一周内两次照会******,但日本代理公使太田复照说,日船是在公海捕鱼,未侵入山东境内。
美国远东通讯社在北京成立,总理为阿福纳,社址在东单西裱褙胡同29号。
6月4日北京政府交通部与华比银行签订70万元的借款合同,月息一分三厘五毫,以盐余及正太铁路余利作担保,用作财政部拨借款项。
孙中山下令各机关裁减预算
孙中山下令各机关裁减预算1921年已成立的机关,应参照该年度预算切实减除,不得超过;其成立于1921年以后者,亦应力加节省;令限10日前将所拟减省数额呈报核定。
北京国会参议院通过恢复县议会案,其未成立或议员不足者,限两月内补选成立;未经议定县自治法各省,迅由该省议会自定县自治法或县议会暂行法以及议员选举法,限期公布,限三个月内完成选举。
北京政府内务部令,根据新宪法,7月1日起裁撤各省道尹。
驻京公使团阻挠苏联政府收回俄使馆
驻京公使团阻挠苏联政府收回俄使馆上月31日,《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签订后,中国方面依约将租界内的前俄国使馆移交给苏联代表。本日,驻京公使团集会,对于中国交还俄使馆问题,原则上虽表示同意,但认为在交还手续和时间上尚需研究。会议议决,九国保管的俄使馆文件与财产,不能即依中国请求交付苏代表加拉罕。9日,北京政府外交部正式照会九国公使,要求交还俄使馆。10日,公使团再次议决反对交还,并于次日复照外交部:外国使团曾于1920年10月4日声明负责保管俄使署,直至各国宪法完全承认俄国时止,现须俄正式代表前来请求始能予以考虑。
北京政府决定继续交涉,于27日复照驳复公使团11日照会,强调旧俄使馆及文件等,应照中国要求全部移交,并声明:使馆界虽由使团管辖,但仍系中国领土,故俄使馆不受他国管束。7月1日,英、美、法、日、意、比、西、荷八国使团复照外交部,称使团愿将前俄使馆交还,但在俄国派出正式代表向使团接洽,并须俄国代表切实表示愿服从使馆界一切规章制度之后方能交还。12日,驻京荷使欧登科代表《辛丑条约》签字国答复北京政府外交部6月27日的照会,说:《聿丑条约》规定,在使馆界内的各种资产,皆隶属于国际的地役权束缚下,中国政府及《辛丑条约》签字国也都受此约束,且1920年起各国代表负保管俄国使馆及各项财产之责,故请外交总长转邀苏联代表与外交团领袖直接交涉,以便维持外交团内各种规则。
至此,北京政府外交部已感到无力促使使团归还俄使馆,故于24日,由外交总长请美使舒尔曼以《辛丑条约》最早签字的外交资格,与苏联代表加拉罕直接会谈解决。8月18日,美使舒尔曼委托日使芳泽代表他照会加拉罕,并请芳泽申明此并非美国政府承认苏联的表示。次日,加拉罕将此照会退回,同时指斥美使仇视苏联,有失国际礼貌。当天,驻京使团领袖公使、日使芳泽还另行照会加拉罕,声明《辛丑条约》各国决定交还俄使馆,但将来苏联放弃《辛丑条约》利益,不得影响他国利益。9月3日,八国驻京公使开会,要求加拉罕承允《辛丑条约》及使馆界内一切章程,不得自由宣言废弃,加没有答应。但八使会议还是决定将俄国使馆交加拉罕接收。此桩公案延续了三个多月,至此完结。11日,加拉罕派员接收使馆,25日开始在使馆办公。10月5日,加正式搬人使馆,并于当天举行升旗仪式。在此之前,汉口、广州、上海、烟台、天津等地旧俄领事馆已由苏联代表接收完毕。
钱能训病逝
6月5日钱能训病逝钱能训,字斡臣,又作斡丞,浙江嘉善县人,生于1870年。1893年中举,1898年中戊戌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刑部山东司主事。1901年任刑部直隶司员外郎。1903年任广西乡试副考官。同年8月任河南道监察使,以后相继任巡警部左参赞、民政部左丞、东三省总督右参赞、顺天府尹、陕西省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1911年辛亥革命时被驱走。1913年任中华民国政府内务次长,次年春兼任约法会议议员,后历任政事堂右丞、礼制馆副总裁、平政院院长。1917年张勋复辟时,被任为农工部左侍郎,同年10月任内务总长。1918年10月出任国务总理,后兼任总统府善后讨论会会长。1919年冬任督办苏浙太湖水利工程事宜,次年应聘为外交部顾问。1921年夏与熊希龄等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主张山东应无条件归还中国。本日,钱能训在北京病逝。北京政府令******从优议恤,给丧银2000元,并派内务总长程克前往致丧。
6月6日北京各界庆祝中苏恢复邦交北京各界在中央公园召开中苏邦交恢复庆祝大会,王家襄任主席,加拉罕、沈瑞麟等到会讲演。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会在北大三院召开中俄邦交恢复庆祝大会,到会学生5000余人。北大校长蒋梦麟致词,苏联代表加拉罕、北大教职员代表马叙伦及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周达文等相继在会上发表演说。
北京政府与德公使会商解决中德战事赔偿及债务案
北京政府与德公使会商解决中德战事赔偿及债务案此案又称“德发债券案”。本年初,北京政府财政秘书程锡庚与德华银行总理斐格等开始就中德战事赔偿及债务问题反复磋商。5月,北京国会议员梁昌浩、李载赓等提出:对德要求赔偿及收回德发债票两事,为近日外交财政上的重要事件,政府不应秘密办理,应提交国会公开解决。5月16日,众议院通过决议:德发债票案非依法交由国会核议,政府不得与德国缔结任何条约。国务总理孙宝琦赞同将此案交由国会议决,但其他阁员反对,孙为此一度提出辞职。
6月2日,上海总商会通电全国:我国对德要求赔款一事,当局为一‘时便利,商提德华银行管有部分债票基金,不惜将以前议案尽数推翻,而将商人补偿损失的希望暗中断送,希望全国民众奋起抗争。3日,北京内阁因孙宝琦提出两次辞呈后,仍出席国会,允将德债案交议,全体辞职,以示反对。曹锟密示阁员不要逼孙太急,宜与孙周旋,等德债票办妥后再作处理,并对孙表示恳切慰留。4日,北京政府各部总长在孙宝琦家商量德债案提交国会问题。会议决定次日开一紧急会议报告德债案。为避免国会反对,他们决定会议不对此案进行讨论,由财政、外交两部共同呈送总统,由总统指令准许如所呈办理,即行签约。同日,曹锟令外交部以财政、外交两部所拟的解决中德战争赔偿及债务办法,与驻京德使换文。吴毓麟、王毓芝等举行宴会,疏通议员不要反对德发债券案,应许事成后每人补发800元,作为2月欠薪的一部分。此后,议员不再反对。5日,北京国会众议院开会,孙宝琦报告德发债券案由政府签字后,再交众议院。
本日和次日,外交总长顾维钧与驻京德使博邺先后签订《解决德华银行事务换文》和《解决中德战事赔偿及债务问题换文》。前者规定:中国政府交还德华银行在北京、汉口的不动产及建造的房屋,同意将津浦、湖广铁路债票95万元付给银行作为补偿;此后,德华银行与中国政府双方各种相互索偿均作付清,不包括1910年德华银行将津浦续借款未发行部分作抵押给中国的垫款;中国政府拟将德华银行,连同其各种借款合同内发行银行之职务,恢复至战前地位,但湖广铁路借款合同内各项职务现仍中止。后者内容主要有:中国政府将扣留的德侨私人财产余部约7000万元全数放还;德国政府将其半数作为赔偿费付给中国;德政府担负解决德私人对于中国政府所有索偿,以作为中国政府因战事而发生的全部索偿余部的最后赔偿,但关于中国债票还本付息要求不在此内;本照会协定各款就作为中国政府对德国政府人民及中国人民对德国政府所有索偿与德国政府对于中国政府人民及德国人民对于中国政府所有索偿的最后解决。
与此同时,中德还签订《结束放还中国扣留之德侨私人财产换文》。9日,中德双方正式换文。至此,中德战争赔偿及债务问题完全解决,中国共收回偿款约1100万元(一说900万元)。
6月7日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照会德国公使,同意放还被扣德侨财产等。
6月8日胡适因其著作《胡适文存》遭北京政府查禁,向北京政府教育总长张国淦提出询问。张回函否认该书遭禁事实。
6月9日孙中山致函苏联代表加拉罕,请其在苏联退还的庚款中,分拨一部分作为广东大学的经费,加拉罕复函表示愿意助成此事。同日,孙中山任命邹鲁为国立广东大学校长。
国内学者讨论退还庚款用途
国内学者讨论退还庚款用途自1922年起,《辛丑条约》有关各国陆续作出延期付款或退还庚款的决定,1923年11月、1924年5月,苏联和美国先后宣布将庚款全数或余额全数退还中国,用作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为此,国内围绕各国退还庚款的用途问题发生争论。本日,中国科学社、天文学会、远东生物学会、考古学会、史地学会、地质学会、气象学会等学术团体的代表胡适、高鲁、李石曾、沈兼士、陈垣、翁文灏、蒋丙然等在北京集会,讨论美国退还庚款用途,决定:(一)退款中酌提相当成数发展科学研究。(二)退款应作为固定基金,以维久远,对于基金保管及其利息用途的具体支配,成立基金委员会负其全责。(三)基金委员会组织中的中国委员,应由有经验、有声望的人担任。
与此同时,全国铁路建设协会连续通电全国,请各省长赞成以庚款筑路,余利兴学。这一主张得到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的支持。特别是吴佩孚曾数次致电北京政府,或发表通电,坚持以庚款筑路,并且于8月邀请美国技师加乐文对粤汉铁路、川汉铁路作了估价,请政府拨美英两国退款用于修筑该路。对于这种主张,教育界和国民党人持反对态度。7月10日,中国国民党发表宣言,反对以庚款筑路、导淮,再以筑路、导淮收入兴学之说,主张应由教育团体组织委员会保管该款,审定其用途,使之务合振兴文化之旨。15、18、25日,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在法大三次召开会议,议决庚款应充教育基金,反对用以筑路,请全国教育界一致力争;对于北京政府召开外交、财政、交通、教育部会议讨论庚款筑路的办法表示根本反对。24日,全国教育联合会退款委员会通电主张庚款悉数作扩充教育及文化事业之用,吁请国民一致主张,以为后盾。8月17日,全国学生联合总会和第六届代表大会通电声明,主张庚款兴学,倘有野心家垂涎攫取,即以****视之,誓死反对。19日,全国教育联合会、国立八校教职员联合会、广东大学等发表宣言,指出以庚款筑路不啻奖励军阀穷兵黩武,表示坚决反对,强调庚款应直接用于全国教育事业。
此后,北京国立八校教职员再度议决:(一)催促全国教育、学术团体成立大联合会。(二)派代表访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等国公使,表达教育界对于庚款的主张。(三)即日召集八校教育基金委员会。(四)请八校校长出席本会议,共同讨论教育经费问题。(五)27日,齐集法大赴财政部交涉教育经费。
在此期间,一些地方省市教育部门也采取通电、召集会议或请愿的方式,要求庚款用于教育。在此情况下,北京政府既不敢公开驳回吴佩孚等的主张,又怕得罪有关国家政府。7月10日,外交总长顾维钧曾就庚款用途复函吴佩孚,说:美庚款已指定专用,英庚款亦以文化事业为主,日款自行支配,俄款已切实规定,如变更原议,另指用途,转恐易生枝节。他提议设一总公司,发行债券,以教育基金投资铁路事业。与此同时,北京政府一面将庚款筑路问题交付交通等四部讨论,一面令王正廷与加拉罕交涉,请其同意以庚款筑路。但四部几经讨论均无结果,王的交涉亦被加拉罕拒绝。因此,庚款的用途最终被定用于教育文化事业方面。
孙中山令将永济药库废址拨为火葬场所,提倡移风易俗,实行尸体火化。
6月11日东方文化学社在北京成立。
6月13日苏联政府代表加拉罕照会北京政府外交部,要求与中国政府互派大使以示与各国平等。北京政府因此事涉及外交团,不敢答应,后在驻苏中国代表李家鏊催促下,非正式地向使团提出将各国公使一同升为大使。
上海丝厂女工罢工
6月14日上海丝厂女工罢工上海14个丝厂女工1.5万人,为抗议厂方借口丝价下跌,降低每日工资三分和延长工时举行罢工。罢工工人先后提出要求17项,主要的有立即释放被捕工人,每日工资增加到5角,取消夜工,每日工时以10小时为限等。后经市政当局调解仲裁,每工加给工资一分,关押的女工交保释放,允许正式组织工会。27日,罢3232人复工。
6月15日中国社会党在上海发表通电,声明以江亢虎主张的新民主主义和新社会主义为旨趣重建中国社会党。
黄埔军校开学
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自上年孙中山接受苏联顾问鲍罗廷建议,决定建立一支新式军队后,便开始筹备建立军官学校的工作。本年初,孙中山任命******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随后又任命王伯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筹备委员。2月6日,筹备处成立,并将位于广州黄埔岛的原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址加以修整,作为军官学校校址,新的军官学校由此得名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