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9
2975100000021

第21章 8月(2)

8月9日。财政部硝石总厂代表朱耀与日本朝鲜银行签订借款20万日元合同,以提交硝石100万斤及此后必须与日本陆军省缔结售买硝石契约为条件,用作该厂经费。

8月10日。北京学生联合会通电拒绝并防止补签对德和约。北京学生联合会分别电巴黎和会中国专使及留法学生和华工,要求保持锐气。13日,全国学生联合会、商业公团联合会及全国报界联合会等在上海举行各界联合会,通过反对补签对德和约及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等案。

张敬尧解散湖南学生联合会遭****抗拒。4日,湖南学生联合会调查员符契于长沙码头劝旅客乘坐本国轮船,日本船主戴生昌见状,竟指使雇役对符加以殴捕。学生联合会为此立即要求张敬尧与日领严重交涉。5日,学生联合会发动各界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人暴行。张敬尧得报急令其弟长沙警备司令张敬汤率军警前往镇压,当场逮捕多人,诬为“乱党”。6日,张敬尧下令解散湖南学生联合会,该会置之不理。是日,张以武力强行解散。11月16日,长沙各校学生不顾张敬尧禁阻,集20余校代表重新组成湖南学生联合会,发表《湖南学生联合会再组宣言》。

8月12日。龚心湛特任王揖唐为南北议和北方全权总代表。赋予王会谈时无须电请******候核全权。同时电告广州军政府岑春煊等七总裁,王揖唐将皆同代表吴鼎昌、王克敏、施愚、方枢、汪有龄、刘恩裕、李国珍、江绍杰、徐佛苏等克期莅沪,“希告知尊处所派各代表接洽一切”。14日,王揖唐发表政见:对外主御侮,对内主统一,法律事实同时解决。18日,广州国会否认王揖唐为北方议和总代表。9月5日,军政府通电反对北京政府任命王揖唐为北方全权总代表。9日,吴佩孚、谭延闾,谭浩明、莫荣新联名通电反对任命安福系王揖唐为北方全权总代表。11日,王揖唐电南方表示诚意谋和。17日,广州军政府再电龚心湛反对王揖唐为北方总代表,要求北京政府改派总代表,促成和局,共挽危亡。19日,王揖唐率北方议和代表抵沪,在沪南方代表因军政府主张反对,未允开议。

8月14日。外蒙古王公要求取消自治。因苏俄政府断绝对外蒙经济接济及力量渐扩至西伯利亚,外蒙重新谋求中国保护。4日晚,外蒙王公齐集库伦举行全体会议,一致反对俄白军谢米诺夫劝诱外蒙独立。13日,王公会议正式照会都护使充驻扎库伦办事大员陈毅,重申上述立场,请转报北京政府,要求速派军队配合蒙军驻防蒙境,勿任白匪肆行侵犯。陈毅即以俄红、白党人扰边,电请北京政府派兵防患。是日,外蒙古王公代表车林等会见陈毅表示取消自治,恢复旧制,完全统一于中央,双方约定:由各王公“自出请愿书,表明非由中央胁迫”,车林并提出善后方案。15日,谢米诺夫人侵外蒙,陈毅电北京政府派兵往援。并电请嘉奖外蒙活佛官员及王公,“以昭激励”。20日,外交部就外蒙王公请求取消自治事,向国务会议提出蒙事说帖,对如何应付外蒙之希望以及派军赴援设防等问题,提请国会解决。21日,******就外蒙取消自治电令陈毅转告车林,须先由外蒙王公用全体名义呈请政府恢复原制,然后政府根据此项要求,再与妥商条件。25日,陈毅电请北京政府续派军队前往库伦增防。26日,陈毅电外交部,陈明蒙古王公同意一切政权归中央统辖。10月1日,陈毅派员将与外蒙代表多次讨论的《外蒙取消自治后中央待遇外蒙及善后条例》草案赍送至外交部。与此同时,北京政府借协约国共同出兵西伯利亚,派遣西北筹边使及西北边防军总司令徐树铮率兵进入库伦,稳定外蒙局势。9日,谢米诺夫率布里雅特蒙古兵1600名入侵外蒙,图犯库伦。陈毅电请北京政府速派援军。

8月1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对巴黎和会有关山东问题保留案。美国代表虽然在巴黎和会上签署对德和约,但和约内容遭到美国国会及舆论猛烈抨击,包括对山东问题上对日本让步表示不满。7月,美国国务卿蓝辛提出调停山东问题的八项补充措施,其中规定:“山东省内日本无主权”;“日本归还胶州租权,并除铁路外,凡租借地内日本获得之权利、物权及特权,均向中国放弃之”。7月25日,美国方面会晤日本代表牧野,“告以美上议院反对德约内山东条款,甚为激烈,如日本不允照蓝辛外部所提八款重具宣言,恐全约将为美议院拒不批准”。是日,参议院议决:“美国对于德约一五六、一五七、一五八三条,不予同意,且保留美国对于中国与日本因此项条件所起争端之完全自由行动权。”此案为美国对德和约十大保留案之一,也是美国拒绝批准对德和约及未加入国际联盟的重要原因,山东问题遂成为各列强及中日两国之间的悬案,亦为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重提解决山东问题准备了条件。9月10日,美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向参议院大会提出审查巴黎和约报告,主张将山东交还中国。12月4日,新国会参众两院电谢美国参议院通过对德和约山东问题之保留案。

8月18日。陆征祥抗议奥国修改对奥和约中中国所提要求。出席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后,重新向和会提出对奥和约五款条件:(一)取消因义和团事件奥国所得一切权力与赔款;(二)奥国租界由中国无条件收回;(三)战时被遣返之奥侨及处分之财产奥国不得过问;(四)中奥未定新约前在华奥侨照无约国人民看待;(五)从前中奥两国所有一切条约因宣战俱归无效等。奥国对中国要求均有修正:以赔款之一部拨交新成立之奥地利政府;租界内奥国公共财产由中国备价买收,私人财产不得侵占;关于奥侨及财产事件由中奥两国政府将来再行协议;中国待遇奥国人民不得异于待遇他国人民等。是日,中国首席代表陆征祥对奥国修正案提出强烈抗议,表示绝对不能承认。后经和会最高会议审定,奥国修正案被否决,中国原要求稍作修改,被列入《对奥和约》第113至117条。9月10日,巴黎和会举行协约国对奥和约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陆征祥、王正廷出席会议并签字。对奥和约规定奥国放弃在中国的各项权益。中国宣布加入国际联盟。1920年5月26日和29日,对奥和约先后经北京国会众参两院通过。6月18日,徐世昌下令批准。同日,北京政府明令公布协约国对奥和约。

8月23日。山东、北京、天津各界联合会代表齐集北京新华门前请愿。要求解除山东戒严,惩办马良。徐世昌拒不接见,警察将请愿代表全部拘人警厅。26日,北京、天津第二批请愿代表齐集北京,即赴新华门递交请愿书,徐世昌仍拒不接见,代表坚持至深夜拒不离去。27日,北京各校学生千余人及天津代表齐集新华门请愿,下午,北京政府派******秘书胡鄂公接见代表,代表坚持要求面见徐世昌,入夜后露宿新华门前。28日,北京政府出动军警将新华门前请愿代表强行押送天安门。晚8时,军队开进天安门,搜捕请愿总指挥、天津学生马骏,学生与军队冲突,男生伤四人,女生伤两人,马骏被捕。同日,******布告各界代表需“依照法定程序”请愿,教育部布告要求各校教职员剀切开导学生务须安心求学,遵守校规。9月1日,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通电全国,呼吁各地即开各界紧急大会,派遣大队请愿代表克日北上,要求北京政府外交公开,保证言论集会绝对自由,解除山东戒严令,严惩马良杀良民之罪。3日,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华侨联合会、上海青年会、寰球中国学生会、上海基督教联合会等10团体,联名电徐世昌及******尊重约法所载人民各项自由权,并依法严惩滥杀平民之马良及殴伤多人之巡警,以平民怒而彰法治。

8月24日。《新生活》周刊在北京创刊。由新生活社出版,北京大学出版部主任李辛白负责编辑,每星期日发行。为小型通俗刊物,宗旨为“希望四万万国民,睡到五更半夜,摸一摸心想一想,打算一打算。在这欧战告终皇帝将绝种的新世界新潮流中,何以谋个人的生活?社会的生活?国家的生活?”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曾为其撰稿,与北京大学关系密切。1921年停刊。

8月下旬。吴佩孚提出南北军事秘密条约《救国同盟军草约》。吴佩孚电湖南省长谭延闾提出《救国同盟军草约》,规定以“永息内争,力谋统一,合力对外起见,并非有党见性质”为总纲,具体条件共11条,其中有“选举良善国会,组织不党内阁”等规定。谭即将《救国同盟军草约》全文密报云南督军唐继尧,称:吴愤于段氏专横,欲结西南,以期促进和平,协谋国是,情意恳切。唐继尧也表示赞同,以为所提条件与西南基本相同,惟嫌涉及范围较窄,希望予以扩大;随后派代表韩凤楼至衡阳与吴佩孚洽商。10月中旬,吴佩孚派代表石陶钧为全权代表至昆明、桂林,分别与唐继尧、陆荣廷进一步密谈。11月23日,吴佩孚与云南代督军唐继虞、贵州督军刘显世之代表在衡阳签订《救国同盟军草约》。粤、湘、桂、川省代表亦随即在密约签字。29日,韩凤楼电唐继尧报告“衡州会议”议决:第一步,由谭延闽主稿,联衔致电靳云鹏敦促南北议和;第二步,由南方军政府通电主和;第三步,由吴佩孚致电靳云鹏,要求停止内讧,恢复上海和议,实现国内和平;第四步,为防备皖军进攻,由西南各方“密饬各前线为相当之准备”;第五步,由吴佩孚率军从湖南前线撤防。

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1918年春,海军部在马尾福建船政局内设立飞机工厂,制造水上飞机,以留学英美归国学生为技术骨干,是月终于成功。飞机命名为“甲型一号”,为100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水上教练机,高3.88米,长9.32米,幅长13.70米,最大时速126公里,空机重量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升,飞机高度3690米,可航行三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两人,载炸弹四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