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8
2975000000020

第20章 六月(1)

美国参加大反攻

6月30日。德军于6月9日发动了这场战争的第四次最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切断蒙迪迪耶防线。协约国军由于补充了美军步兵正在举行反攻。美军其实并不比法军或英军威力大,但他们具有无知的优越性。他们太年轻,不知道此刻还根本看不到胜利。

本月早些时候,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意大利首相维托里沃·奥兰多请求美国派遣100个师—约400万兵力。他们对后勤或技师方面的援助不感兴趣,因为他们需要步兵。目前,协约国军有145万步兵,德军有164万。美军将全力使之消灭差额。

美国人将提高欧洲的士气。英国民众一直要求国会削减陆军元帅黑格的部队;人们听说步兵们无休止地行军,在酷暑中倒下。在巴黎,这种情绪更为激烈。福煦元帅最近才抽出驻守在城市的一个团兵力以镇压可能叛乱的部队。

协约国对在5月27日德军30个师渡过埃纳河的攻势略有所知。他们隐秘地前进:马蹄裹着粗麻布袋,马具扣涂上油脂以减低响声。白天部队隐藏在树丛中,侦察机没能发现,夜晚他们才偷偷地行军。

5月30日,部分德军到达主要交通中心蒂耶里堡。美军第七兵团已守候在那里。几名士兵使用一挺机枪在通往城里的大桥上阻止德军前进。随后展开了分散的白刃战。弗兰纳里中尉沿马恩河游出50码抢救了一名被抛弃在岸上即将咽气的法国伤兵。

美军第2师的部队在蒙特勒伊监视德国飞机

德国人向蒂耶里堡东部进犯,6月3日他们又至马恩河,距巴黎仅有56英里。然而,德国皇储感到他的部队由东向西过于分散,不能顺利推进。德军在瓦兹河支流马茨河整编。蒙迪迪耶—贡比涅—苏瓦松铁路是他们的目标,6月9日开始进攻。

协约国军并非毫无准备。一名德国俘虏泄露了进攻时间和日期。但是他们无法对抗德军的猛攻。德军迅速推进6英里。一位法国军官从前线跑回来,气喘嘘嘘地劝告美军第五海军陆战队温德尔·内维尔上校率领他的部队撤退。内维尔说:“撤吧,该死的,我们不得不这样做。”

6月11日,法军3个师和美军第一师第二师利用反攻的心理优势。这种优势并非总是确然无疑的;协约国军和德军双方都伤亡惨重。炸弹犁遍了麦田,尸体残肢遍地可见。一些遭毒气袭击送进医院治疗的美军士兵过早地返回前线。痉挛发作时他们口吐泡沫,缩成一团,战友们把他们拖到安全地方。一些美军部队伤亡高达40%。至于德军,西班牙流感这个天然的敌人从26日起开始大大削弱了他们部队的力量。

本月末,大多数德军已撤退。毫无疑问他们会再次进攻马恩河。协约国军将同迅速成长的美国部队并肩迎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法国作战

美国宣布出兵海参崴

继日本政府昨日宣布出兵西伯利亚利后,美国总统威尔逊今天也宣布,美国将派遣一支小规模部队前往海参崴。

从1918年春天起,英、法、美、日先后派干涉军进犯苏维埃国家。国内反革命与外国干涉者相勾结,在各地建立自卫政权,占领了不少的领土。苏维埃政府相信,协约国联军之所以鼓励俄国内战,除了政治上的目的之外,还有领土上的野心,特别是长期以来即有心染指西伯利亚的日本。

日本部队抵达海参崴

协约国部队痛击德军

今天是德军的“黑色日子”。协约国部队在安塞尔河和埃纳河之间突破德军防线,并让德军未能及时撤退到一线的防御阵地中。

英国战报详细报导了德军防线崩溃的情形:“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协约国部队在各处迅速推进,比预定时间提前攻取了整个战线上的第一批目标……索姆河以北大部分目标已于年前拿下,索姆河以南全线目标已完全取下。”西线的德军显然遭到了沉重打击。泰国作家绍瓦蓬,社尼生

(1918~)泰国作家、文艺理论家。原名萨猜·班仑蓬,1918年生于泰国北榄府。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入朱拉隆功大学读书,后转入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学习期间曾任《暹罗报》和《首都报》记者,1941~1943年任《黄金地报》国际新闻记者。随后因发表长篇小说《失败者的胜利》和《东京无消息》而蜚声文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抗日地下组织“自由泰运动”。1949年进入泰国外交部,先后在许多国家当参赞、大使。1979年退休,但仍继续文艺创作和撰写评沦文章。曾率泰国作家代表团来中国访问。

社尼·绍瓦蓬早期的长篇小说《失败者的胜利》和《东京无消息》都是描写男女青年失恋后离家出走,来到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与他们畅谈人生、理想和恋爱等问题,充满伤感情调和浪漫主义色彩。二次世界大战后写的《宛拉雅的爱情》和《魔鬼》是作者在文学创作上趋于成熟的标志。小说以法国为背景,探讨了生活、爱情、男女平等和艺术情趣等问题,表现了对旧的思想观念的批判,对新思想、新的价值观念的渴望与追求。

长篇小说《魔鬼》(1957)是他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泰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作品,多次再版。小说突破才子佳人的老框框,赋予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以反封建的社会意义。作者塑造了一个公正无私,蔑视封建权贵、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泰国知识分子和一个敢于向旧世俗观念挑战、打破封建宗法制度束缚、走上新的生活道路的新女性的形象。男主人公乃赛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大学毕业后当了律师。他不徇私情,不怕威胁利诱,拒绝为地主资本家干盘剥人民的勾当,坚持为劳苦大众充当辩护律师。女主人公叻差妮出身贵族世家,受新时代进步思想的影响,愤然从封建贵族家庭出走,与乃赛一起奔向新的光明之路。小说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人物性格。

社尼·绍瓦蓬退休后创作的长篇小说《阿瑜陀耶的贵族》,再现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历史画面,对当时的贵族生活、习俗礼仪和各阶层人物的思想风貌作子生动的刻画。短篇小说《一朵葵花》描写推广新科技与迷信,愚昧发生的矛盾。

社尼·绍瓦蓬长期在国外任职,还著有记述异国见闻的游记《七国行》。

莫迪利阿尼锋经济学奖

1985年获经济学奖,时年67岁。1918年6月18日生于意大利的罗马。国籍:意大利,后加入美国国籍。教育:1939年获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44年获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社会学博士学位。双亲:父,恩里科·莫迪利阿尼(EnricoModigliani);母,阿尔加(OlgaFlaschelModigliani)。配偶:塞瑞娜(SerenaCalabi),1939年结婚。后裔:两个儿子,长子安德烈(Andre),次子塞尔焦(Sergio)。经历:1942年在新泽西女子学院任职;1942~194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巴尔德学院任经济统计学讲师;1945~1948年在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任讲师、助理教授;1949~1952年在伊利诺斯大学任教,1950年晋升为教授;1952~1960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960~1962年在西北大学任教授;1962年起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主要著作:《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NationallncomeandInternationalTrade),IllinoisU.Press,1953。《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PlanningProduction,InventoriesandWorkForces),Prenrice-Hall,1960(withothers)。《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为稳定住房建筑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想》(NewMortgageDesignsforStableoousiinlnflationaryEnvironment),Fed.ReserveBankBosUn,ConfereneeSeries,1975,Vo1.14。《F.莫迪利阿尼文集》(CollectedPapersofFrancoModigliani):第一卷,《宏观经济学论文集》(E&;mysinMacroeconomics);第二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设》(LifeCycleHypothesisofSaving);第三卷,《财政理论及其他论文集》(TheoryofFinanceandOtherEssays),MITPress,1980。“生命周期,个人节俭与国民财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演讲集.(1969~1997)》,386~408。

参考文献:《世界重要经济学家辞典》,449~450。《科学》,38卷1期,73~74。BusinessWeek,(Oct.28,1985),32。NewYorkTimesBiographicalService,(Oct16,1985),1259~1260。冯金华:“莫迪利阿尼的资本形成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2期,63~65。“发现储蓄‘生命周期’的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传记全书》,326~340。

评述:莫迪利阿尼“因为在家庭储蓄和公司资金筹集活动方面的创造性研究”获得198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莫迪利阿尼对经济学理论作出了两个重要贡献。一是提出了家庭储蓄的“生命周期”(lifecycle)理论,它指出人们一般将可用于消费的财富在一生中平均使用,他们在有赚钱能力的年代里积累足够多的钱,以便在退休后能继续保持同样的消费水平。但是,人们一旦发现可以依赖日臻完善的退休年金制度安度晚年,其储蓄倾向就会降低。该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绝对收入的消费理论,为估计不同类型的退休年金制度的作用提供了准则。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这一理论“在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的退休年金制度的作用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并称赞它是对“经济学的一大贡献”。莫迪利阿尼的另一贡献是阐明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公司及资本成本的定理;他通过引进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发展了投资决策理论。莫迪利阿尼作为一个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消费理论和投资理论两方面发展了凯恩斯的学说。

赖特·特丽莎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1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纽约市。曾在马萨诸塞州普罗文斯顿市华尔夫剧团学艺。1938年在百老汇初次登台演出,在《花好月圆》一剧中充当玛莎·斯科特的替角。在舞台剧《和父亲一起生活》中饰演女儿一角。第2年她与高尔温影片公司签约。1941年她演出第1部影片《小狐狸》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提名;1942年她以影片《国旗之光》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提名;同年,以《忠勇之家》获第15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金像奖。40年代她主演的西部片《疑影》(1943)和《黄金时代》(1946)也受到好评。1962年她回到纽约主演戏剧《玛丽,玛丽》。1969年改演性格角色。70年代参加电视剧演出。1975年她在百老汇演出《推销员之死》,获得成功。

她主演和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重谐良缘》(1944)、《绝处逢生》(1947)、《魅力》(1948)、《男人们》(1950)、《钢网》(1952)、《女演员》(1953)、《猫的行踪》(1954)、《追寻墨菲》(1956)、《在日本逃亡》(1957)、《不平静的年代》(1958)、《幸福的结局》(1969)、《罗莎兰德》(1977)、《时光倒流七十年》(1980)等。

沃克·罗伯特主演过多部影片

(1918~1951)美国电影演员。生于盐湖城。在圣地亚哥军事和海军学院就读时便显示出表演方面的天赋;1938年考入纽约戏剧艺术学院;第二年和新婚妻子一起来到好莱坞,想在电影方面有所突破,但只扮演一些小角色。回到东海岸以后,在一部系列广播剧中占领了一席之地。1942年他们二度进军好莱坞,妻子詹妮弗·琼斯和塞尔兹尼克签约,他也拿到米高梅影片公司的一份合同。詹妮弗很快大获成功,因《圣女之歌》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金像奖,他本人则仅在《瞧这里,小兵哈格雷夫》和《钟》中小有收获。

1944年詹妮弗和罗伯特夫妇合演了塞尔兹尼克的《自君别后》;1945年,二人离婚。1949年,詹妮弗嫁给了塞尔兹尼克。从此罗伯特因心情烦闷而酗酒,精神近于崩溃。后来虽曾在希区柯克的影片《列车上的陌生人》(1951)中出色地扮演一个英俊而阴险的心理变态者,但1951年在拍摄《我的儿子约翰》时,又一次精神病复发,突然死亡。他和詹妮弗所生之子小沃克。罗伯特相貌酷似父亲而且继承父业。60年代开始活跃于影坛,在多部美国及合拍片中担任主演。

他参加参出的主发影片有:《轰炸东京记》(1944)、《银汉笙歌》(1946)、《陇上秋色》(1947)、《原子弹的秘密》(1947)、《请相信我》(1950)等。

美国电影女演员托特尔·奥德丽

(1918~)美国电影女演员。生于伊利诺伊州乔利埃特。高中毕业后加入剧团,1939年起从事广播剧。40年代中期进好莱坞,以扮演孤独、冷酷、有时带神秘色彩的金发女郎角色见长。影片《湖上艳尸》使她成名,50年代开始声誉逐步下降。1972年退出银幕后,于1972~1976年参加电视连续剧《医疗中心》的演出。

她主演或参加演出的主要影片还有:《****怨》(1946)、《高墙》(1947)、《原子弹秘密》(1947)、《作茧自缚》(1947)、《化名尼克·比尔》(1949)、《粉阵屠龙》(1949)、《爱欲宝鉴》(1949)、《女子监狱》(1953)、《豪门浪蝶》(1964)、《琪恩哈罗传》(1965)、《妙想天开发横财》(1979)等。

美国作曲家伯恩斯坦·伦纳德

(1918~)美国作曲家、乐队指挥和钢琴师。生于马萨诸塞州劳伦斯。曾在哈佛大学求学,又在柯蒂斯音乐学院专修。后师从弗里茨·赖纳和塞奇·考斯西维斯基学习指挥,1942年成为纽约交响乐团助理指挥,1957~1970年任该团首席指挥。他创作过交响乐、芭蕾舞曲、弥撒(一支)和许多大型乐曲。

他为百老汇谱写音乐的大型著名歌舞音乐剧《锦城春色》和《西区故事》,都被移植、改编拍摄成影片,并先后在1949年和1961年获奥斯卡最佳音乐片配乐金像奖。1954年他专为影片《码头风云》谱写的音乐,获该年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金像奖提名。

1968年,他曾在影片《到耶路撒冷的旅程》中现身银幕。

1961年,美国出版了《伦纳德·伯恩斯坦》一书,作者约翰·布里格期。

电影导师演贝里·约翰“杰克”指导《蓝桥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