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带着孩子去旅行
2972600000025

第25章 尼泊尔(1)

神比人多的古都

2012年4月2日一早,我们搭乘东航班机从昆明飞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飞机是早上9点55分的,不过我们8点就到了机场,百无聊赖地等飞机。阳光洒向了登机口的座位。Leo继续着他和《哈里波特》的交流。看累了书,看到旁边坐着两个老外,没事干的Leo很大方地走上前去聊天。这是一对在中国旅游完,继续亚洲的探险,下一站去尼泊尔探险的德国夫妇。聊了会儿天,Leo又找了个去尼泊尔徒步旅行的叔叔下了一会儿象棋。这点我倒是很佩服Leo,总是很会找乐子,再无聊的时光,也会被他打发得充满乐趣。

我们这次是跟团游尼泊尔。因为带着孩子,又是第一次去不熟悉的非英语国家探险,还是把旅行安排交给了专业的导游们。我们的行程安排大致如此:加德满都—奇旺—博卡拉—纳加阔德—加德满都。虽然是十天的旅游,但是第一天在昆明,最后一天赶飞机,所以玩的也就8天。

飞往加德满都的航程中,我特意为Leo要了个能看到珠穆朗玛峰的靠窗的位子,不过天气很不配合,雾蒙蒙的,我们趴在窗前往下看,可是啥都没有看到。不过还好,让我们欣慰的是飞机没有误点,当地时间的11点多,我们准点到了加德满都机场。

出了海关,拿了行李,在大厅看到了等待我们到来的尼泊尔导游Raju。Raju长得挺帅,高高大大,中文说得不错。机场就在加德满都近郊,开不多久,我们就进城了。

加德满都是尼泊尔唯一能感受到都市气息的城市。它处在谷地,四面是山,所以天总会有些阴,总会有些雾气。市区到处是灰蒙蒙阴沉沉的一片。加都的市容,也实在是不敢恭维。除了空气质量差,城市建设也很一般。两边的房子都有很长的历史,带着沧桑和破败。除了有一条是双行线可以两车并行,其他都是窄窄的只能两车相对而开的小街道。道路很窄,也很脏,沿街满是垃圾堆。路也不平,车子颠来颠去地穿街走巷,带着我们去了酒店。

我们的酒店叫TheGrandHotel。酒店的大楼在加都算得上是高楼了,七层楼高,还有个小花园。酒店的大堂挺干净,服务生也都挺整洁礼貌,殷勤地帮我们开门提箱子。

放好行李,被要求休息1个多小时。大概3点左右时,我们坐上旅游车,开始在Raju的带领下游览加德满都。在车上,Raju告诉我们,今天所说的“加德满都”,是指加德满都河谷,其实是由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这三个古老的城市组成的。

我们在尼泊尔参观的第一站是帕坦。它与加德满都一水之隔,坐落在圣河——巴格马蒂河南岸,加德满都以南5公里处,是加德满都河谷中的第二大城市。

历史的长河在帕坦古城已经走了1700多年,这里至少拥有上千座神庙。这里是尼瓦族的聚集地,帕坦古城被称为传承了尼瓦族文化的美丽之都。今天的帕坦古城依旧人来人往人声鼎沸,这中间相当多的是来自五湖四海,被尼泊尔的神秘魅力所吸引的游客。

帕坦有着闻名世界的帕坦杜巴广场,这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广场上的古建筑大都修建于16至18世纪,都是典型的尼泊尔式建筑。帕坦广场东侧是古老的帕坦故宫,故宫的房子排列得十分整齐,外观呈长方形,故宫内部富丽堂皇,可以看到很多雕刻精美的柱子。帕坦广场的西侧,有着造型各异的寺庙和院落,它们以不规则方式随意排列着,精雕细琢的露天雕像点缀在广场附近。整个帕坦广场就像一个露天博物馆,金光灿灿,气宇不凡。

漫步在迷宫般的小巷及四通八达的内院中,我们第一次感受当年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奢华与复杂。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无数精雕细琢的雕刻,我们开始渐渐感悟出古代尼泊尔人对神的无限敬仰,他们把对神的崇拜和热衷毫无保留地体现在对艺术的完美追求上。

傍晚时分,我们去晚餐。车子开在下过雨的加德满都街头,这一路,车外的加都破旧着,泥泞着,嘈杂着。我们目睹了尼泊尔的典型交通,毫无章法可言。公共汽车里全部塞满了乘客,没有关得起来的车门,也没有不坐人的车顶。而且车顶不但能坐人,还能放牛啊羊啊之类的。我们一路无语,瞠目结舌地接受着加都带给我们的惊讶。

我们的车走街串巷,最后到了一条窄巷里的饭店NepalChulo,这是一家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特色饭店。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街景大相径庭,站在门口,我们就感受到了它不一般的奢华。

看多了加德满都破败的街头,步入这家餐厅,有点惊艳。饭店内部的装修是典型的印巴特色,进了大门后,里面有个不是很大但是很美丽的小院落,两层楼的四合院绕了小庭院一圈。屋里楼上楼下很多间大小包间,里面干净整洁地摆放着很多餐桌。

晚饭开始了。地道的尼泊尔晚餐一道一道地送上我们的餐桌。同时,在包间的一角,是个小小的舞台,当地的尼泊尔人载歌载舞地为我们的晚餐助兴。地道的尼泊尔饭菜味道一般般,但是这第一次的尝试,让我们都很新奇。

我们在尼泊尔充满期待地过了第一天。看过破败脏乱的加都市容,感觉北京是何等的繁华整洁。不过,尼泊尔人给我们的印象是友善、平和、从容的。这里看不到现代的节奏,却不乏满足的笑容。

从加都到塔鲁族小村落

到尼泊尔的第二天,早上我们6点多起来,就直接去了加德满都的老皇宫杜巴广场。通常这是众多游客来尼泊尔必定参观的一站。选择一早去是因为导游Raju说这样可以让我们看到更原汁原味的杜巴广场。去晚了,各类人等就太多太杂了,真实的杜巴广场的景象就会打折扣。不过呢,原汁原味的杜巴广场把我们每个人都吓了一大跳。

车子停在了离广场步行大约5分钟的地方。我们下了车,步行穿过小街去广场。昨天下过雨,坑坑洼洼的小街有不少积水,加上小街到处散落着垃圾,我们不得不看着脚下,挑干净的地方走。

天还早,但是小街上的路人也不少了。有人头顶着装菜的大箩筐,疾步从我们身边走过;还有不少自行车或是三轮小汽车运送着蔬菜水果,往来在我们周围。Leo好奇地看着他们,我也纳闷,怎么菜农都要经过这里?到了广场,看到各路小贩随意地在广场路边摆摊做生意。原来,杜巴广场不仅是记载历史长河中宗教艺术的殿堂,还是现代尼泊尔人的热闹的自由市场;这里不仅有世界各国的参观者,更多的是随意摆摊的当地尼泊尔人。

云集在杜巴广场的都是加德满都最保守最辉煌最有价值的建筑。我们先到了“独木庙”。其实这是一座不太起眼的塔庙式老建筑。因为它是公元12世纪时用一棵巨树的木料建成的,所以出了名。在杜巴广场上比“独木庙”更为华丽的建筑还有很多只是名字都不太好记。

在当地人流和车流中穿行,听着广场上商贩大声叫卖,看着机动车和人力车往来穿梭,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置身于这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群中,看着路边走过的苦行僧,台阶上睡懒觉的狗,停留在广场中央的牛还有鸽子,好像是不变的久远的画面,一眼看千年。

参观完了广场,我们回到酒店,吃过了自助早餐,8点又一次上车,离开加德满都前往奇特旺国家森林公园。奇特旺(Chitwan)是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在尼泊尔王国独立前,这里一度是英国、印度的王室和贵族专用的狩猎场。它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丘陵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遭到破坏的自然区域,更是世界上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栖息地。

车子开了有五个多小时,大约下午一点多钟我们到了奇特旺。这里是典型的热带气候,正午的温度近三十度。午餐完毕后,我们又一次被要求休息两个小时(我感觉可能当地人有午睡的习惯,所以中午都歇着了)。Leo没有午睡的习惯,百无聊赖地在花园里荡秋千,躺在树床上看书。我则进屋收拾。等我再次出来的时候,Leo居然已经拉来了几位还没有混熟的同行的叔叔阿姨们,坐在花园里的凉亭里打牌。这里特别感谢旅行中认识的两对上海小夫妻(其中一位现在已经成了Leo的上海干妈了)。他们在旅途中帮我照顾Leo,陪他玩,给他好吃的。所以虽然比起以往在发达国家度假的好日子,这次的旅行的确有点艰苦,但是因为旅途中有了这几位大朋友,让我家的小朋友每天都乐呵呵的。我也刚好趁此机会,告诉Leo有朋友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儿,学会交朋友对他的一生有多么重要。

四点半的时候,太阳西斜了,天也凉快起来。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向了这里的乡间小路,去参观当地塔鲁民族的小村落。据说塔鲁族至今还保留着一些母系社会的传统习俗,我们在塔鲁村子里,的确看到女人比男人多。这里村民的生活不富裕,房子大多以泥土与象草搭建而成,低矮简朴,里面是简陋的生活设施。不过塔鲁女人们身上艳丽的服饰,给老旧的村庄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我们沿着小河往前走,小河的水面显得异常平静,河边近水处是一片片的芦苇。近处的芦苇荡里有归航的独木舟,远处的平原上慢步走来的是收工的大象,一派静谧祥和的景象。这时,看着天边的落日,我在想,不管有多少财富,如果能时常在这样的地方与世无争地看日落,看夕阳,生活也是幸福的。

悠闲地看过了塔鲁人的村落,我们走回酒店,这时的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黑了。酒店门口的小广场上,不知何时已经摆了一大圈椅子,当地的塔鲁民族的歌舞表演就要上演了。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欣赏着原生态的舞蹈,虽然塔鲁人的舞蹈动作有点单一,但是每个舞者都表演得很投入。只是,这个时候周围无数的蚊子围攻着我们。我们打着哈欠,赶着蚊子,看着节目,脑海里更多的是对于第二天能骑着大象,开着吉普进到森林深处的满怀期待。

奇特旺骑大象

到奇特旺的第二天一早,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把我们唤醒。起床出门,屋外的空气很清新,我和Leo站在酒店的花园草坪上做伸展运动,大口大口地深呼吸,希望排去前两天在灰扑扑的加德满都吸进的浊气。

这一天安排了两个活动,上午去骑大象,下午坐吉普车。骑大象是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最好方式,因为动物们对大象的脚步声很熟悉,不会受惊,而且坐在象背上的我们可以居高临下地将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来到了专门骑大象的公园。这里很简陋,公园大门很小,里面也没有其他的设施,只是在空旷的草地上搭了四个高台。游客必须通过这高台上下大象。大象的脖子上坐着驯大象的象夫,背上驮着一个简陋的四方的木头框子,框子里垫着厚实的棉垫子。我们就坐在这简单的框子里,将双腿夹住四个角的立柱。一头大象上能坐4个人,每人占着木头框子的一个角。

骆驼是“沙漠之舟”,牦牛是“雪域之舟”,大象就是当之无愧的“丛林之舟”了。坐上丛林之舟之后,象夫用脚踩着大象的耳朵根子,指挥着它开始向森林走去。大象一走起来,坐在上面的我们就感到如同地动山摇一般,我紧紧地抓住扶栏,觉得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抛出去。随着大象的步伐,我们坐在大象背上来回晃动,就像大浪中的摇舢板一样。我不得不提醒那个从坐上大象就一直嘿嘿笑的Leo,让他别太乐呵,千万注意安全。

奇特旺的森林公园里有成片的树林、草地、湖泊,还有平原。我们穿过河流、树丛,期待着沿路看到不同的野生动物。这些野地里的家伙出没无常,所以运气是很重要的!

行进途中,象夫一直密切注意着丛林里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动物出现便指点给我们,让我们观看。我们的运气还不错。我们看到了水塘边趴着一动不动的鳄鱼,还有树丛边出来觅食的鹿。吊在树上的猴子也不怕我们,就那么在树上极为淡定地看着我们的象队经过。沿途珍奇鸟类发出很清脆的叫声,珍奇的植物花卉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拍照片的时候,我努力保持身体平稳,但是双手还是不听话地摇摆着。我们的大象训练有素,驮着我们穿林过河,所向披靡。象夫手里拿着木棍指挥着它向前,我们的大象也很顽皮,常停下来,用灵巧的鼻子卷起路边的树枝,埋头玩耍。这个时候,象夫会对它很严厉,说着大象听得懂的话,踩着大象的耳朵,有时还拿木棍击打大象头部,催着它上路。象夫对我们很友好很细心,如果发现前面有树枝,可能会伤害我们,他就会用木棍扒开,避免戳着我们。

巨大温顺的大象带着我们漫步穿越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宽广的草地,带着我们看到了很多大自然的活色生香。我们在象背上摇摇晃晃地坐了一个半小时,虽然放在栏杆上的胳膊被颠得有点酸痛,但是这是让人享受的一段奇妙的旅程。

骑完大象,我们还去了河边看大象们洗澡。有一头小象很可爱,也很淘气。它不停地把大鼻子放到水里,吸足了水,然后给自己冲澡。高兴的时候,还把水枪对准了旁边个头比它还大的同伴。

远离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这样优哉游哉地体验一下齐特旺野外丛林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丛林遇险记

这天午餐过后,我们参加了奇特旺森林吉普车之旅。上午骑着大象去到的地方还只是森林的边缘,只有吉普车才能带我们走进森林深处。吉普车之旅收费每人50美元。尼泊尔的团队游相对悠闲,如果不坐吉普车,下午就无所事事,只能睡觉休息了,所以所有的团友都报名去坐吉普车了。

前往吉普车的基地途中我们得先过河。一条不是太宽的河流把奇特旺森林和村庄隔开了,这是道天然的保护屏障。有了这条河,河那边的野兽就不会轻易跑到人多的村庄,附近的村民们可以过得安全些。在河边,我们上了独木舟,船是将一棵大树的主干挖空做成的,极其简易。船身很窄,里面也没有椅子可以坐,我们排成一排,每个人都扶着船舷,保持着半蹲的姿势,由船工撑船将我们摆渡到了坐吉普车的对岸。

树林边停放着好几辆吉普车,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年代很久远的老式吉普车改装的,全都蒙了厚厚一层土,灰扑扑的。车头保持了典型吉普车的样子,但是除了那排驾驶员和副驾驶的位子,后面就都彻底敞篷了,而且那里除了左右两边固定着的让游客坐的老旧的长条椅子,就只剩四周的几根防止你摔下车的铁栏杆了。每辆车差不多能载七个游客,副驾驶坐一个人,后面的敞篷处可坐六个人。

Raju给我们十四个人安排了两辆吉普车,每台吉普车配有司机和森林导游各一名。Leo很喜欢和上海来的两对年轻的叔叔阿姨:老张小汪,小马小陈混,我们就和他们一组,六个人坐在了后面的敞篷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