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年鉴之1915
2970600000038

第38章 十二月(2)

12月10日杨度、孙毓筠以宪政协进会名义奏请袁世凯早日登极。奏折称袁世凯为“我皇帝”,而自称为“臣”。电文说:今幸国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改为君主立宪,并推戴我皇帝为承天立极之主……伏愿我皇帝俯顺舆情,早跻大位,颁行宪政,以慰薄海求治之心,使普鲁士之维廉第一,日本之明治天皇,德业勋名不能专美,则国家无疆之福,而子孙黎民万世之庆矣。臣度、臣毓筠等谨率本会会员万余人,合词劝进。

12月11日参政院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向袁世凯恭上推戴书。上午9点,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召集各参政开会,举行全国国民代表大会解决国体问题的总开票。会上,秘书长林长民报告全国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与票数统计结果为:总计代表1993人,1993票,全体一致赞成君宪,并推戴袁大总统为皇帝。杨度与孙毓筠两人提议参政院应以总代表名义,向袁世凯“恭上推戴书”。秘书厅当场起草推戴书,全体赞成通过,11点半,三呼万岁后散会。推戴书写道:“谨以国民公意,恭戴今大总统袁公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本日下午,袁世凯效仿历史上王莽、司马昭欲攫还让的故伎,佯为推辞,将推戴书发还参政院,并下令称:“推戴一举,毋任惶骇……民国初建,本大总统曾向参议院宣誓,愿竭能力发扬共和,今若帝制自为,则是背弃誓词,此于信义无可自解者也……尚望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等熟筹审虑,另行推戴,以固国基。”下午5点参政院再次开会,决议上第二次推戴书,只用五分钟时间就拟成长达2600余字助长文,经出席各参政一致通过后,于当晚进呈给袁世凯。第二次推戴书对袁世凯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并对其背誓失信的行为竭力予以洗刷,称颂袁有六大“功烈”:“经武”(编练新军)、“匡国”(镇压义和团起义)、“开化”(兴办新政)、“靖难”(攫取辛亥果实)、“定乱”(镇压二次革命)、“交邻”(接受日本“二十一条”要求)。并称:“凡此六者,皆国家命脉之所存,万姓安危之所系,若乃其余政教之殷繁,悉由霄旰勤劳之指导,则虽更仆数之,有不能尽,我皇帝之功烈所以迈越百王也。”推戴书还将袁世凯背叛清朝、背叛民国的两大罪行幻化成袁的两大“德行”:一曰“尽瘁先朝”(“及武昌难作,被命于仓皇之际,受任于危乱之秋,犹殷殷以扶持衰祚为念……至万不得已,仅以特别条件,保其宗支陵寝于祚命已坠之余,此中盖有天命,非人力所能施。而我皇帝之所为极意绸缪者,其始终对于清廷,洵属仁至而义尽矣”);二日“无负民国”(“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则是民意已改,国体已变,民国元首之地位,已不复保存,民国元首之誓词,当然消灭。凡此皆国民之所自为,固于皇帝渺不相涉也”)。

进步党党员安致远等137人致电进步党各省分支部表示对王印川以进步党本部名义发表拥护帝制宣言“概不承认”,并谓:吾党四年以来拥护袁氏,断送国家,应速忏悔,声罪致讨,以补前过。

教育部咨请各省区,设法提倡各学校植树造林。

12月12日袁世凯颁令接受帝位。经过11日的两揖一让,袁世凯于今日发表申令,全文引述了参政院长达2600余字的第二次推戴书后,声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予之爱国,讵在人后?但亿兆推戴,责任重大,应如何厚利民生?应如何振兴国势?应如何刷新政治,跻进文明?种种措置,岂予薄德鲜能所克负荷?前此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交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予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并称:“凡我国民,各宜安心营业,共谋利福,切勿再存疑虑,妨阻职务,各文武官吏,尤当靖共尔位,力保治安,用副本大总统轸念民生之至意!”

12月13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见简任以上文武官员200余人,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在接见中,袁世凯发表了一篇简短的“就职演说”,表达他接受帝位的“苦衷”:“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鲜有善果,平时一切学问职业皆不得自由,故皇室难期发达,予为救国救民计,牺牲子孙,亦不敢避”。

各省“请愿团”首领跪求袁世凯即时正位。各省请愿团头目和北京“绅商耆民”共400多人,齐集新华门外,跪拜请愿,恳请袁世凯早即帝位。请愿者还高呼“中华帝国万岁!”的口号,并群唱中华帝国“国歌”。“国歌”歌词为:“帝国数万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懿欤大国民,休哉!惟我大国民,今逢盛德主,琳琅十倍增声价。吾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步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懿欤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平。”结束后,各代表团头目回到请愿联合会总部,孙毓筠宣布请愿代表任务已圆满完成,根据路程远近,每人赠送路费大洋100~200元,请暂回本省,朝廷如有需要,再行召集。各代表要求增加路费。孙说领款已用尽。众乃大哗,说:“大家抬你做龙灯头,我们连龙灯尾巴都够不上,今日事不决,都不出门。”各代表狂骂不已,进而捣毁物件。孙以电话招警察宪兵,维持秩序,众人更加愤怒,与警宪相持不下。后经内务总长朱启钤等出面调解,每代表增路费200元,国体请愿运动才算最终收场。

同日并通令各省访查反对帝制,称改变国体出于“民意”,对于“好乱之徒”必须“严密访查,毋稍疏忽”。

12月14日美洲致公总堂会长唐琼昌上书美国总统威尔逊,请勿承认袁世凯复辟帝制,“免致革命党前功尽废”。

黄兴致电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表示“吾国民断不能坐视袁氏任意复行帝制。”

12月15日日英法俄意向袁世凯提出第二次联合劝告。袁世凯于本月12日接受帝位后,次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就照会北京政府外交部,要求于15日以前给以满意答复。本日,日置益又联合英、法、俄、意四国公使到外交部提出第二次联合劝告。劝告称:“前中国政府既已通知五国政府,允将恢复帝制政策暂行延搁,并屡次声明担任在中国境内维持治安、保守秩序之完全责任,今五国政府对于将来形势如何转移,仍旧持其静观厥后之态度。”外交总长陆征祥答称:“中国帝制问题,前已向各公使详细说明,现国民投票表决,业已完竣,惟政府以尚须有筹办,尚未正式宣布实行,本总长甚盼各友邦政府仍持其本来之宗旨及其宣言,注意于尊重中国之独立及主权。”日置益当即答称:“日本决无干涉中国之独立主权。”各国公使也作了同样声明。尽管如此,五国不愿遽行承认袁世凯改制态度仍很坚决。

袁世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黎坚辞不受。由于黎元洪在袁政府中一直享有“创造共和”的声誉,并担任副总统职位,有着相当的政治影响力,袁世凯要扩大其统治基础,就不能不多方笼络。因此,袁世凯称帝后颁布的第一个赐爵令就是册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册封令曰:“光复华夏,肇始武昌,追溯缔造之基,实赖山林之启,所有辛亥首义立功人员,勋业伟大,及今弥彰,凡夙昔酬庸之典,允宜加隆。上将黎元洪,建节上游,号召东南,拱卫中央,坚苦卓绝,力保大局,百折不回,癸丑赣宁之役,督师防剿,厥功尤伟,照《约法》第廿七条特颁荣施,以昭勋烈。黎元洪着册封武义亲王,带砺山河,与同休戚,名茂典,王其敬承。”

当日并命国务卿陆征祥率文武官员数百人前往黎宅致贺,黎元洪坚辞不受。19日,袁又申令“王其祗承,毋许固辞”,劝黎受封,黎元洪却始终置之不理。黎元洪反对袁世凯帝制自为,但一不敢断然处置,二又苦无脱身之计,只好以拒绝受封来消极抵制。

教育部发文要求各地注重小学教育。教育部称:中学的设立要在小学教育发达以后。“本部细察各省教育状况,间有好高骛远,不求实际,而偏重虚名者。往往一乡之内,国民学校未多,而急设高小。一县之中,高小学生无几,而先办中校,以致招生则资格牵强,筹款则经费竭蹶。”要求各地就财力所及,先普设国民学校、高等小学。

12月16日袁世凯申令:“清室优待条件载在约法,永不变更。将来制定宪法时,自应附列宪法,继续有效。”

18日,又发表申令称:“所有满蒙回藏待遇条件,载在约法,将来制定宪法时,自应一并列入宪法,继续有效。”

袁世凯令迅速筹办立法院议员选举,准于来年以内召集立法院,以期发皇宪政。

袁世凯令整顿厘金,特派田中玉、赵椿年赴各省考察,凡无关紧要之厘卡,分别裁撤归并,舞弊营私情事从严究治。

袁世凯特任前清资政院总裁溥伦为参政院院长。

12月17日欧事研究会会员李烈钧抵达昆明。李烈钧是奉黄兴之命经香港、海防、河内秘密抵达昆明策动讨袁运动的。一同抵达的还有熊克武、龚振鹏等人。云南将军唐继尧派其弟唐继虞至老开迎接。次日,袁世凯闻说李烈钧等人已到达云南,致电唐继尧,准其“以全权便宜处置。无论何人倘有谋乱行为,立置于法”。

德、奥公使访晤外交总长陆征祥,对袁世凯接受推戴称帝一事表示祝贺,并要求谒见袁世凯。

财政总长周学熙、交通总长梁敦彦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代表签订《四郑铁路借款合同》,借款总额日金500万元,以四郑铁路一切动产、不动产及各项进款作为头次抵押。

12月18日袁世凯以有贺长雄发表《日本立宪而强》一文为帝制张目,特赏赐唐人墨迹,以酬其庸。有贺乃自称外臣,于是日具奏谢恩。23日,天津日侨集会,以有贺于日本未承认中华帝国之前,公然执外臣之礼,有玷日人体面,议决予以除名。

袁世凯申令其旧侣故人均勿称臣。袁世凯鉴于在清末时与其同为督抚大员及民国时号称开国元勋的一些大人物都不愿向其下跪称臣,为了笼络人心,扩大帝制基础,决定给他们特殊优遇。本日发布申令称:“以予薄德,奚足君人。遭时多难,无从息肩,而临渊履薄,无时去怀。近见各处文电,纷纷称臣,在人以为尽礼,在予实有难安。现今之文武要职,多予旧日之同僚,眷念故侣,情尤难堪。虽四岳五人,曾无异代之成见,而圣帝贤王,万非予所可企及。凡我旧侣及耆硕故人,均勿称臣。时难方殷,要在协力谋国,无取仪文末节也。”政事堂遵旨将袁的故人列出了一个名单,计有旧侣黎元洪、奕勖、世续、载沣、那桐、锡良、周馥七人;有故人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謇四人;有耆硕王马相伯二人。20日,袁凯又策封四故人为“嵩山四友”。稍后,政事堂遵旨拟订了对“嵩山四友”的五项优待办法:(一)、免其称臣跪拜;(二)、赏乘朝舆,到内宫换乘肩舆;(三)、皇帝临朝时,四友在勤政等殿得设矮几赐坐;(四)、每人给以岁费2万元;(五)、赏穿特种朝服。

袁世凯调任冯国璋为参谋总长。袁世凯正式接受帝位后开始着手削藩,本日发表命令,调拥重兵坐镇南京、却一直对袁世凯帝制自为半心半意的江苏将军冯国璋为参谋总长。袁世凯使出的这一调虎离山之计,与其当年调湖北都督黎元洪进京的手法如出一辙。冯国璋学习黎元洪当年的榜样,要以江苏将军遥领参谋长事才肯接受这个职位。而袁也不敢操之过急,于是默认了冯的要求,命令在冯国璋未到任前,由参谋次长唐在礼代理。但终袁之世,冯始终没有进京就职。

12月19日蔡锷抵昆明。蔡锷偕戴戡秘密由日本经越南抵达昆明,当晚与唐继尧、李烈钧等商谈起兵讨袁计划。当日,袁世凯致电唐继尧,要严密查防蔡锷、戴戡等的行踪。唐于次日复电称:“倘两君径行到滇,当确探其宗旨,如果有密谋情事,当正言开譬,竭力消阻。”

12月20日外交部向日本通报实行帝制最后期限。本日,外交次长曹汝霖奉命造访日本公使日置益,告知袁世凯希望至迟于明年2月上旬称帝。曹汝霖向日置益解释说:国体问题已经决定,正式实行之日不能过于推迟。因为:第一,各省国民代表及蒙古王公一直滞留北京等候,如政府迟迟不予宣布帝制日期,会对政府威信造成重大损害;第二,各省将军已多次督促催办,如帝制总不举行,则政府也无以自解;第三,“地方秩序虽能自信无乱,因政府延之久不办,必以某国反对帝制,希恃后援,以图煽乱。虽无足虑,不免惊扰。若正式宣布各国承认,则乱人自无,人心自安。”基于上述考虑,北京政府决定至迟于明年二月上旬,即中国阴历正月初,正式宣布改行帝制。日置益没有发表议论,只是答应他将尽快向本国政府报告,请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