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重装魔
2969600000649

第649章 同类

鸭子般的简式机甲从一道敞开的巨大通道中被推到一个维修、输送平台。

它此时是反关节机甲特有的折叠跪姿,主体部底端距离地面仅有不到两米。

主体部的正面上下都是三块大倾斜装甲,最大高度两米,宽度二点七米,长度为四米,整体大小比六人坐装甲车宽一点。它的设计不错,主体部分和反关节腿部的连接处是放在主体下面的凹陷中,除了正下方,是攻击不到的。主体部的两侧此时也没有挂载武器,留下的直径足有四十厘米的大号圆形接口和TDKK是通用的。

“给列得上尉看看它的数据吧。”

博士跟女军官说了句话,她走过来把平板交给雷云,上面已经是显示的眼前机甲的各项数据。实验室项目比外面的机甲数据项目更多,单纯的引擎出力就包含了设计功率、实际最大功率、超载可能性、理论最大超载值,像是眼前这台由于最终没有被采用测试不完整,实际最大超载值一项是空的。

它的实验室编号是RPUK22,编号方式和量产机甲是不同的,并非是第22个型号了。

这架奔跑状态只有六点五米高的简式机甲最大地面移动速度在高速路况时能达到一百六十公里!废墟地形的平均最高值也有一百一十公里,甩出人形机甲和TDKK几条街去了。别看人形机甲更大号,好的驾驶员一步同样能跨出六到八米,最大速度却并不高,以SE为例,不开启喷射包时高速路况和废墟路况分别为115和86,多履带式的TDKK更慢。

这就是速度优势了,反关节形态让腿部本就呈现折叠状态,它的腿部全长实际上比十三米高的FK11还长!同时主体形状也会使得风阻更小,跑的快是理所当然的。它比他在斯芬妮老家留下的蜘蛛战车设计更适合奔跑,因为蜘蛛的优势是翻越障碍地形,移动中由于多肢体协调反而没有速度优势,当然那个世界的材料学还在较为初级的阶段,拥有同级材料应该不会比人形机甲慢。

武器系统方面,使用的重武器系列和TDKK的差不多,只在最大载重方面差一些,在地面战场也是属于主力炮系列。除了主武器接口,它跟人形机甲一样可以在顶部挂载导弹箱之类的玩意。它另有三台内装机炮,两台是在顶面前端左右两角的双联装高速光炮,类似于SE03的近程拦截炮,只稍微大一号;另外一台则是机甲下侧的对地扫射机炮,实弹的。

整体而言,本地人的光束类武器的技术储备比较好,粒子武器偏少,超空间通讯与航行更是空白,按照源空间的科技级别划分,整体大概处于二级和三级之间。但是!这个世界的机甲引擎却比虫子星那边的微型核电池还强,他们用的是量子能源柱,这东西的外观跟彩光棒一样,等体积的能量容量大概只有核电池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单位时间内出力更大,被击中时的安全度也更高,按照雷云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是一种应该在接近四级科技时才会有头绪的东东。当然核电池终归是核电池,即使科技含量稍低,但它“电池”的特点就可以省掉引擎这个部分。

等他看过数据再抬头时,博士已经开来一台小升降机,上去把机舱打开了,舱门在左侧中间,和人形机甲一样同时利用装甲和不会自爆的装置为驾驶员做保护。

博士先钻进去,才招呼雷云一起。

机舱是双人座的,后进去的雷云坐在左边的驾驶员座,博士则在武器控制侧。

“这一套也是体感的吗?”

“嗯,那个家伙换装过类似车辆的操作系统,后来又换回来了。”

雷云稍微点头,拥有体感机甲驾驶员小知识库的他,在没开机的状态下模拟了几个动作,摇摇头。简式机甲是不需要手臂这东西的,即使两门主武器需要调整方向,也可以交给副驾驶员,完全用不到体感装置这样复杂的东西,战争机器本就不是越复杂越厉害的,复杂的顶多是精度高一点,而精度修正可以交给计算机处理。

然后一边比划一边跟博士说:“我想到个模式,您参考下。这样,主要使用两根操纵杆,左边用于控制整体移动,不管推像哪个方向,让系统自动调整双足转向该角度向前移动,根据推的力度调整速度,主体连接处当然要改为三百六十度转动;右边则控制主体的旋转与抬头,对地机炮用驾驶员头盔来调整方向瞄准,在右操纵杆的顶端加装射击按钮,也能为武器驾驶员减轻操作负担。接下来还需要三块踏板,用两块来控制主体部的高度,也就是机甲的直立情况,也可以做成跷跷板状的一块踏板;一块用于紧急制动。”

博士听着他的话,思考了一会儿,拍手笑道:“哈哈!果然是机甲驾驶员呢,不需要控制手臂就可以抛弃体感,你说的办法完全可以满足动作需求。可是仍然要两名驾驶员呢,军部那边很难同意的。”

雷云离开驾驶舱,伸手把博士拉出来一起下去,才继续话题:“改动了操作方式,一般的军人很快就能上手,它对身体的要求会比体感低很多,完全可以考虑让陆战队来驾驶嘛。我猜它的成本不会比我们的‘盾牌’高多少吧,做几台放到陆战队,总比留在这里更好。”

“盾牌”是陆战队唯一一种使用能量型武器的战车,外形就跟背着个大锅子的装甲车差不多,拥有很强的拦截能力,主炮也可以进行对空反击。

博士做恍然大悟状拍手:“你说的对!我们被体感驾驶蒙蔽了,如果能让普通驾驶员适应不去动机甲部队的驾驶员,军部会很容易通过啊!”

体感驾驶最大的问题在于安全带非常松根本没有安全性,要求驾驶员的身体素质相当强而且意志出众,才可能在机舱减震系统无法缓冲的剧烈震动中保持机甲的各种动作如预期的进行,所以即使抛开人口基数和人权制度的关系,机甲驾驶员也是珍贵的存在,绝对不可能一次安排两个在同一台机甲里,万一出事损失可就大了,哪怕是强化了防御的支援型机甲D&;N,也只有一名驾驶员和一名技师医生。

而陆战队驾驶员则不同,他们的作战位置相对是非常安全的,以十到十二公里的平均射程,几乎不可能进如城镇区,多几个乘员比如战地维修之类的事情会容易的多。如果生产效率和训练难度都能接受,他们会很愿意接受新的机甲进入陆战队,毕竟简式机甲的肢体动作再不灵活,也比战车灵活的多了!

从垃圾堆里翻出一个可能会投入量产的机甲,还有可能拯救很多陆战队成员的小命,让博士和雷云的心情都不错,不过对新机甲SX0103的测试仍然要进行。

SX0103是实验室编号,意味着它是S系列的103号试做机,与它服役后的前置是不会一样的,根据各种数据看,它服役后很可能就是SE04!那个传说中连试做机都没有的机型。

实验型机器的测试工作很繁琐,其中有一半的科目要到地面上进行,所以接下来的几天除了睡觉和抽出一个小时和队友们保持交流,其他时间都在装甲实验部。

SX0103对比SE03,着重强化了驾驶员安全,可选用的武器类型跨度也更大,腿部的额外喷射器保证了在重量增加的过程中运动性降低的很少,就是由于体型增大多多少少还是增加了被瞄准的几率,以SE04的编号服役,也不会完全取代掉SE03,两种机型会同时存在。

在进行测试的同时,雷云也花了些精力跟研究员们打好关系。因为之前帕米拉的态度让他知道自己暂时接触机密容易引起怀疑,所以他尽量是进行一些无关机密话题,或是由他来说。二级机器人知识库、二级非金属材料知识库虽然和本地的最高科技还有不少差距,但他胜在掌握的足够全面,如果不通过知识灌注之类的手段,正常人一辈子也掌握不到一整个二级知识库。

知识库要求从一级开始学,理由和科学是一样的,就算到了四级科技,也不可能完全抛弃一级而独立存在,比如一级材料中的陶瓷刀具在高级科技中的变化很小,只有原材料超微粉碎方面的改进。

恰好本地由于战争,虽然还保留下来很多地下基地,算起总人口仍然不少,但是基础科学尤其需要大量实验投入的材料科学几乎是停滞了,雷云这样的百科全书般的存在能给研究员们提供很多有建设性的提议。

“最近的战斗中三代机差不多能完全无视掉反探测手段,而我们的地面机甲对三代机却几乎毫无反应。我觉得现在机甲的涂层如果能改用防爆涂料,会比超疏水与减少反射波的涂层更好。”

防爆涂料有很多种,大都不耐实弹攻击,但是能很好的将冲击波效果吸收扩散并为涂层后的主体维持形状,在没有产生破口前不会因为爆炸导致自体金属向内喷溅。说白了,就是有辅助塑形能力的缓冲层。

“你说的的确让人头疼,它们在生物雷达的显示中生命特征仅仅和两三只老鼠差不多的程度,想要防备实在有点难度,而雷达的改进周期长了些,更换涂料要快很多。”说话的是埃斯特夫博士,就是简式机甲的设计者,听闻自家的家伙突然有机会上站场,他这几天带着一组人在装甲实验部对RPUK22进行改造工作,“可是更换涂料会不会更容易被瞄准啊?”

雷云摇头:“在敌人占据绝对优势或势均力敌的时候,又或是进行游击战时,避免被发现才有意义,在包围战中它们只要能数到运载机的数量,就算有几个没侦查到也不会对双方的战术有所影响。”

艾斯特夫博士点头:“你说的对,那为什么不跟军部反应?涂料换装他们自己就能解决。”

“只是个中队长而已,就算提建议被采纳,估计最多也就能让同一个整备车间的开始换装,还不知道生产部那边愿不愿意为这么点人制造材料呢。”雷云吐槽。

防爆涂料基地里就有,只是用途不多,只有量产车间才有,用于给弹出式驾驶舱和陆战队战斗服涂装的,那个表面积和整台机甲相比,把车间里的全拿来倒是能涂装个二十台左右,问题量产车间的东西军部怎么要的到?还是他这么小的军官。而生产车间的问题差不多,防爆涂料的用途有限,提供整个整备车间的涂料需要暂停某种合成类产品的制造专门空出时间设备以及调用原材料,麻烦的手续以及互不统属,不是去要就会立刻给造的。按照流程,量产车间需要补充防爆材料的时候才有预定的制造计划,那时候或许能弄上一些,问题是本地机甲都是半回收半制造的,驾驶舱那种地方也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