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水壶传
2963200000001

第1章 1,理想与现实

首先介绍一下本书主人公。

姓名:宋江,表字:公明,昵称:哥哥、公明哥哥。绰号:及时雨,呼保义,孝义黑三郎。性别:男,性取向:未知,或是双性恋。籍贯:山东郓城宋家村(今山东郓城县水堡)。配偶:未知,二奶阎婆惜(早亡)。父:宋太公母:早逝。弟弟:宋清。

担任过的体制内职务:郓城县押司,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曾担任体制外职务:梁山泊反政府武装总司令。

主要社会经历: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大闹江州、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攻打青州、攻打华州、攻打大名府、攻打曾头市、攻打东平府、援军支援攻打东昌府。

进入体制内经历:征田虎,王庆、征方腊。

同事及领导评价:稳重、仗义疏财、有较强作战策略和指挥能力以及很高“政治水平”。

外貌及性格评价:眼如丹凤、眉似卧蚕、两耳垂珠、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具扫除四海之心机。

以上都是根据施耐庵老先生《水浒传》总结,确切的说宋公明哥哥应生于北宋元祐元年,读过私塾,但不求甚解,所以在不考政治和数学外语的情况下也没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但这并不能说明哥哥没学问。

有同学就说了,公明哥写的诗很好嘛,就拿浔阳楼上那首来说,就比获鲁迅文学奖某人的打油诗好很多。

感谢您的评价,亲,不要忘了,考试你写反诗,犹如现在不会答题在卷子上骂老师,再者说了,你能肯定那诗不是施耐庵老夫子给当的枪手?

不谈考试了,全是眼泪,公明哥哥向往体制内生活,那时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大丰富,体制内人员生活奢靡腐败,你要知道宋朝对官员优于任何一朝,不仅高薪而且持宽松管理态势,在宋朝做公务员是最惬意之事。堪比红朝******以前。

现在网上看了个段子说:人生最幸福是拿沙特的工资住英国房子、用瑞典手机带瑞士手表、娶韩国女人包日本二奶、做泰国按摩开德国轿车、坐美国飞机喝法国红酒、吃澳洲海鲜、抽古巴雪茄、穿意大利皮鞋、玩西班牙女郎、看奥地利歌剧、买俄罗斯别墅、雇菲律宾女佣、配以色列保镖、洗土耳其桑拿、在宋朝当公务员;不过只要做到最后一点,前面皆可实现。

可见宋朝公务员多么诱人。

每个时代,不想进入体制的叫“隐士“、“处士“,这类人或许有,但伪隐士伪处士更多。

自古以来,当官进入体制是最吸引人类的超级无敌大馅饼。

《东周列国志》上说,苏秦、张仪是鬼谷子的学生,听说师兄庞涓在魏国当了大官,也蠢蠢欲动要下山出仕(那时进入体制不用考试,只要口才好,能说,就有可能进入了)。鬼谷子叹息,有仙根的人真难找,你们两个仙根非凡,加以修炼,将成神仙,奈何羡慕俗世凡夫。

结果两人的回答直气的鬼谷老先生连撅白胡子。

两人说:俺们不愿当神仙,就愿意当官。

鬼谷老先生失望加绝望一气之下也回神仙洞府了。

公明哥哥不是神仙,公明哥哥更想当公务员。

公明哥哥老爹是郓城县宋家村的村长(那时没有党支部书记,村长是一把手),所以哥哥勉强可算个“官二代“吧。

有的说了,这“官“也忒小了,比起那“X将军“之子,这算啥“官二代“?但不可瞧不起官,俗话说了:别不拿村长不当干部。大小也是个说了算的,在宋朝,不比官大小,就看是不是说了算。

废话不说,既然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指望,公明哥哥只好走现在某些“官二代“同学走的那些个路子----老爹托人先安排到县衙门里上着班,工资不拘多少,甚至不要工资,人家本来不差钱,就差个名堂;慢慢操作成“事业编“、“以工代干“之类,反正手段多多,大家网上一搜就知道,什么十几岁的“事业编“职工,初中毕业生考上的公务员等等,基本就是和他一个路子。

公明哥到县衙干的是押司,通俗说就是县政府文员,具体就是临时工干活的。

当时一个县衙一般有八个“押司“,可见押司各管一摊,类似后来清朝的师爷。

押司们虽然被士大夫阶层、那些正式国家干部们看不起,但毕竟是“吏“,高小民一等。

而且衙门中的押司要比官多,吏们代表官府同百姓打交道,因此与百姓接触的多,具体办业务指着他们,影响不容小视。

还有吏们也享有免役的特权。如同当代GONGAN局干个XIE警开私家车敢不挂牌或挂个假牌一样,总有些个特权。

在穿戴上,吏们可以穿长衫(只能是黑色),和秀才一样可以结一根长长的儒绦衣带,脚蹬靴子;类似XIE警们穿警服但肩章是不伦不类的两个大拐一般。勿喷,就事论事而己,为人民服务是没有高低贵贱的。

这些都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吏们同时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可以满足人的某些权势欲望。

但干吏这活也不容易,施老夫子《水浒》第二十二回言道:原来宋时,为官容易,为吏最难。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被刺配远恶军州,重则被抄没家产,甚至结果了性命。

可见吏们毕竟是小人物,终究逃脱不了被上司-官员玩弄于鼓掌之中的命运,经常为上司顶缸。就和现在一样,出了事都是临时工的。不许联想。

说了半天,大家明白了,公明哥其实就是一个“临时工“,为了和体制发生联系,他先在干起了郓城县衙的“临时工“。

当然,这个临时工也不是谁想干都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