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国宝传奇
29621200000074

第74章 几经努力之纪琴出名

纪琴边想边洗手,等纪琴洗好手上桌,妈妈肯定已盛好粥了,爸爸一碗,稀的,妈妈一碗,汤水,自已一碗,干的。每次自己都要让,可爸爸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这总要拖不少时间。

可今天很奇怪,爬上桌,看见三碗已盛好,可都是稀的。

爸爸一上桌,拖过碗就喝了起来,妈妈看一眼爸爸,向变戏法一样变出一个鸡蛋,在桌上轻轻一敲,剥去蛋壳,将一个白白的整蛋放入纪琴碗中。

“妈妈,这个鸡蛋给爸爸,爸爸要干活,很辛苦的。”

看见妈妈将一整个鸡蛋放入自己的碗中,纪琴咽一口吐沫,忙用筷子去拨。

“纪琴自己吃,小孩子吃得多才长得快。”

听了纪琴的话,爸爸打心底泛起的,都是满满的惬意,朝纪琴笑一下,闷头又喝起自己碗里的粥汤。

“爸爸说得对,纪琴自己吃,你看,妈妈这里还有一个。纪琴人小,一人一个,吃了长个,爸爸妈妈都是大人了,一人半个。”

见纪琴还不停地扒拉着碗中的鸡蛋,妈妈随手又摸出一个,在纪琴面前晃动一下,轻轻一敲,剥去蛋壳,用筷子挟下蛋尖的一小块放入自己碗中,将大半个挟到爸爸碗里。

爸爸抬头揪一眼妈妈,将粥碗移到纪琴的碗边,熟练地用筷子一挑,整个蛋黄准确地滚入纪琴的碗中,朝妈妈会意地一笑。

“爸爸……”

“吃饭、吃饭,吃好饭我们去看一下奶奶,奶奶她们可有好长时间没有来咱家了。”

“哥哥回来了吗?”

一听说看奶奶,纪琴第一想到的,就是读书好的哥哥。

这奶奶,就是张全生的妈妈,因为前面张全生没有孩子,奶奶是与大伯,就是张全生的哥哥一起过的。那哥哥,自然就是张全生的侄儿了。读书成绩非常好,已考入县中,是住校的,难的回家来。

晚上到奶奶家,对纪琴来说,自又是一番贴心的温存。

这些,对于自已亲生的爸爸妈妈都已去世,跟着奶奶受尽了煎熬的纪琴来说,几已是生活在了蜜罐中,懂事的纪琴,牢牢地记着过继时老太爷的话:长大孝敬爸妈!

一心想要孝敬爸妈的纪琴,一直在想着怎样孝敬爸妈,有一天,纪琴无意中听到了隔壁大娘怨自己儿子,对自己儿子说得话:你看,他老张大伯家的孩子多少懂事,多少孝顺啊,书读得那样好,一点不要大人操心。

书读得好,不要大人操心就是孝顺!纪琴心中刻下了这话,她现在是********想的就是读书。

隔壁的大姐姐终于带来了好消息:学校的老师同意纪琴跟着旁听几天,署期学校放假后根据纪琴旁听时掌握的程度再安排年级和班级。

这消息不但让纪琴,而且还让爸爸、妈妈、奶奶甚至太爷爷都高兴了好几天。要知道,纪琴现在的村,尽管也是一个小山村,但与我老家相差很大,那边正好是几个山村的结合部,距她们村约二公里,有一个更大的村子,那里,有一所全日子的完全小学,招收十里八乡的学生。60年代的全日子小学,特别是有不少的山村组合的,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正规了,大部分的山村都勉强只能有1-3年级的低段的,就算是低段的,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署期后才能招生,其它最多只能招插班生,而到山区学校插班的,几年有一个就了不起了,只是有这样的规矩而已。象纪琴那样没有正式上过学的人(唐家奶奶走时,没有说明小筠是否上过学,后来爸爸、妈妈也问过纪琴,纪琴也回答说没有到学校读过书,纪琴确实没有上学校正式学习过,但跟着唐家奶奶,实际上是学了不少文化知识的),全日子学校同意正式旁听,已经卖了很大的面子了。也是学校听说了纪琴亲爸妈的事,又有现在生活村庄大队长的推荐,特别是纪琴的堂哥(张全生的侄儿)就是从他们学校考出去的,是他们学校打建校以来第一个在县统考中上了县中名次,而且排在前列直接被县中录取的学生,为学校增添了极大的荣誉,所以学校才破格同意一个从未上过学的人来校旁听,还将根据旁听后的程度接受她为学校正式学生的。

学校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这一个破例的同意旁听,旁听后再根据程度安排年级、班级的决定,会为他们学校培养出一个在县、地区甚至省里都出了名的学生,为此、这学生、这学校都在县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是学校成为县、区、省的名校,不但是县、区乃至省里都有了永久的记录。

那后事暂且放开不表,第二天天一亮,纪琴就被心灵手巧的妈妈打扮成花枝招展的小蝴蝶。虽然只穿着大人旧衣服改做的衣服,但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折绉,胸口部位缀着一朵百合花,下摆还缀上了一圈用旧布条制成的花边,头发上扎上个用鲜花和藤条编扎而成的蝴蝶结,背着个特意绣了一朵大大的向日葵的小书包。这书包上绣向日葵,在我们一带山村来说,可是大有讲究的,这象征着背着书包的学子,向向日葵逐日一样,随着知识转,肯定会开出艳花结出硕果的。尽管可能山区的山民根本不知道那“象征”是什么意思,但不妨碍他们这样做。

纪琴与姐姐一起来到了学校,被学校安排在了一年级乙班旁听。

进入学校,正式的学习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升数级班主任是个有了一定年纪的女教师,前一天,教导主任已经关照:有一个虚岁已经十岁,但没有上过学的女孩子,是外地过继来当地的,要来旁听。自然也没觉得什么,过继这样的事,在山村应该是常有的。就是没有上过学来旁听,老师有过一个疑虑:本学年已快过完,这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跟得上吗?但想到既然是学校的决定,也一下就过去了。上课前,见校领导带过来一个学生,就知道是那位旁听生,瞄一眼,心中闪过一个念头:这小女孩挺秀气的。

随即就将她安排在了与最后一排的一个单坐的女生同桌。

开始没有觉得什么,但半天不到,班主任就有点惊奇了:这个旁听的小女孩儿还真认真,半天快过去了,竟然还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下午又有班主任的课,班主任有意地点名要求小女孩回答了二个问题,问题非常简单,班里绝大部分学生自然都能回答的上来,但小女孩安然的神态,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口齿,对问题的熟练以及回答的老练程度,使老师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个没有上过学的孩子。

下课后,班主任有意无意地在教研组说起了这事和自己的迟疑,正好路过的教导主任听到了这一讯息,总是有点不信,考虑到小女孩第一天来学校,灵机一动,与班主任老师说,自己这边有几本书和本子没有它用,可以给小女孩用,让小女孩放学后到他办公室来一下。

“张纪琴,这就是赵老师。”

放学后,班主任将纪琴带到了教导主任办公室门口,和气地介绍说。

“赵老师好。”

还没进赵老师的办公室,纪琴就在门口规规矩矩问好了,第一天上学校,这样的举止,让赵主任一下就对其刮目相看。

“张纪琴,你好,来,到老师这边来。这学校好吗?听说你以前没有读过书,是第一次上学?”

赵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姓名,随意提出了问题。

“是的,我第一次上学。这学校很好的。”

张纪琴更是规规矩矩地回答。

“听你们班主任老师说,你认识不少字,这是哪里学的呢?”

“是跟奶奶学的。”

“你奶奶?”

“是的,我一直跟奶奶在一起,奶奶常常教我读书写字。奶奶有事,到北边去了。”

纪琴规规矩矩地回答,右手慢慢地抓起了衣角,在手指上轻轻地绞着。

“你会写字?你来学校晚,学校没有为你报名,所以没有书和本子。老师这边正好有几本,本来就打算给你写字用的。你能写几个字给老师看看吗?”

“噢,张纪琴,不急,想一下,会写什么就写什么。”

一边的班主任老师及时地提醒纪琴一下。

“对,对,你会写什么就写什么,张纪琴,你会写什么字呢?就写这本子上好了。”

教导主任站起来,轻劝地摊开一本本子,同时又拿过一支削好的铅笔放在本子一侧。

张纪琴跨开步子,缓缓地向前二步靠向桌子,拿起笔。吸一口气,乘吸气的当儿在脑中过滤一下。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老师、学生……一个个词在眼前闪过。

纪琴再向前一步,靠着桌子,放下铅笔,用手将本子轻轻翻开,左手抚住,用右手压住一页边,轻轻压平,从容地拿起笔,用右手三个指头握紧,左手顺势压住本子,爷爷、奶奶……一个个工整而又不失秀气的词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了本子上,如放开一点,不仅仅是写字,已可以说有点书法感了,要知道那是六十年代初,在一个小山村的学校里……

如果仅仅从写字做回家作业这样一个角度而言,说实在的,山区学生放学回家后需放羊、喂猪、割草,甚至上山砍柴,有许多家务事要做,很少有时间专门练习的,就是到六年级,能写成这样已经算很不错了。可眼前的小女孩,没有进学校读过一天书,在完全陌生的二名老师面前,而且是站着,写出那样清秀端庄的字,真是太难的了。

这下,不但是班主任,就是教导主任都有点惊艳的感觉了。

“张纪琴,这字写的很好,这些书和本子都发给你,希望你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

教导主任再次站起,将书和本子收集到一起,用一个袋子装好,交到张纪琴手中。

“谢谢老师!”

张纪琴拿好袋子,还不忘向二位老师弯下腰,恭恭敬敬地行礼。

二位老师相互望一眼,都会心地笑了,真是讲不出的舒畅,讲不出的开心。

好好培养,又有可能出个“状元”,二人心中同时升起一个念头。

没有上过一天学校,那样有礼貌,知礼节,还能写这么好的字,这够让山区老师惊艳了,谁知这惊艳还远远不止这些。

张家那个过继来的小丫头,到学校旁听,教导主任亲自测试她,因字写得好,代表学校赠送她书和本子的“传奇”通过邻居家大姐姐的口一下在小山村传遍。

“别看老张家二个当家男人不乍的,但真是有福,老大家出了个才子,老二过继一个,又是才女”,这样的评论,不说普天盖地,但是在小山村,肯定是户户皆知。

这小山村的传言,朴素的山民只当是饭后茶余的一些话头,说实在,闭塞的小山村本就没有多少东西可言。有一个话题,特别是羡慕人家小孩子读书读的好的事,有时没事多会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睛,想让自家小孩子跟着好好学。更不要说教导主任确实说张纪琴字写成了“书法”,也确实将一些书、本子赠送给了她这样的好事了。

小山村的传言就是传言,传过也就算了,但在学校,确确实实因张纪琴的到来而发生了奇迹。

张纪琴虽只是旁听,但在旁听的过程中,整整十几天,没有一天迟到,更没有一天缺课,这在动不动就有学生因家中有事而旷课不上学的山区学校来说,已是一个奇迹。更为奇迹的是:张纪琴的每一节课,无论老师是谁,无论是什么课,没有一节不是坐的端端正正,没有一节不全神贯注,因此,在所有测试中,得到的,几乎都是满分,署期结束期终考试,二门课获得一百九十九分,数学满分,语文仅差一分,而且这一分也只扣在了作文上。别说只旁听了一个多月,这样的成绩,自学校建成至今在全体学生中,也是从未有过的。因为这个考试的试卷,是县统考卷,难度不小,从另一角度说,全县几千个一年级的学生,在这次考试中得到一百九十九分以上的,也只十几个而已。

班主任老师、教导主任、正副校长四人一起到张全生家中做“客”,拜访张纪琴家长。这在小山村,可以说是最高顶级的荣誉了,这是学校领导,是那些有文化的领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