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追逐光明的人
29238900000019

第19章

肖军的大一前半学期在上课,看书,陪安语馨逛街中度过,他在学校也没有让每个大学生津津乐道的社团,学习不好也不差,没有哪一门课程特别出色得到老师的亲睐,也没有差到补考的份上,在班级虽然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总体人缘还是不错的,他觉得这种默默无闻与高中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高中自己是老大,现在自己是最小;

随着高考的结束,以前那群要好的朋友慢慢的认识了新的朋友,与自己联系就越来越淡了,知道有一天淡出自己的心;这也许就是人性吧,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小学的伙伴渐渐的淡出视线,只留下几个玩得来的;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初中的朋友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只留下几个靠谱的;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高中的朋友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而且就连当初玩得来的也淡出,只留下几个交心的;那些淡出的人群我们给了一个名词叫做老同学,再也不会用兄弟、朋友来称呼他们了,而那些留下来的也不再是兄弟、哥们,而是朋友。

当然这些不能说我们无情,我们健忘,而是那些一路陪伴我们走来的朋友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已为人父,有的也混迹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我们总不能在一见面就说兄弟好久不见,总不能一上饭桌就说老朋友好久不见吧;成长本就是一条孤独的旅行,我们会在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但都只能携手走一段路程,到下一个十字路口就分道扬镳了;因为梦想不一样,走的选择的路也就不一样,交际的朋友圈也就不一样,而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远,知道慢慢地淡出彼此的内心。这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谁也避免不了,不管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接受,你都的去顺从,试着去接受,我们违背不了规律。

这不仅让我想起那句名言:“这世界无时不刻在发生着改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从未停止改变。”

寒假回家不仅在校的学生要回家,在外漂泊的人都要回家,不管你学业是否有成,也不论你在外是否挣到钱都要回家,原因只有一个,回家过年。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俗语说的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肖军回家需要转好几趟车才能回到家,当让他也赶上了人上人海的春运,买一个硬座票刚上车座位是你的,等你上完厕所回来就不是你的了;你看着坐在自己座位上熟睡的叔叔阿姨也不忍心打扰,只能默默的站在一边,并不是自己开不了口,而是想着父母要是出远门遇到类似的情况,也能有想自己一样的人施以援手,这世界因果总是轮回的,帮助别人不是为了为了体现自己的伟大,而是希望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有人站出来,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正义的能源,一种正能量,我们只能默默守护传承,而不能肆意破坏让他灭亡。

肖军到西安倒车,到达凉城汽车东站坐上回家的车,列车缓缓开出车站,离开市区的泊油路踏上那条崎岖难行的乡间小路,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肖军靠窗子坐着,目不转丁的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洋槐树,黄土地,还有长满冬麦的土地;列车开过一村又一村,肖军心里也有些激动,离家越来越近了,车子刚开进村子西头他就看看有没有变化,看看谁家盖新房了没有,看看能够看见儿时的伙伴不,显然这些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着。

刚到村子东头肖军今看见母亲站在路口等着自己,等车挺稳后跃下车背起书包冲到母亲的面前“妈妈,我回来了,走,咱们回家。”

“好,回家”母亲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美丽。

“饿不饿”母亲问道

“不饿”

“坐车一定挺累的,你先回房间睡会,等你爸爸回来一起吃饭。”

“好”

肖军在房间休息了一会,肖元平不知何时已经放羊回来了,坐在自己旁边看着电视;肖军坐了起来穿上外套和肖元平聊了起来,更多的说的就是自己在学校的种种事情,一家人吃完饭之后,肖军的母亲便去洗刷碗筷,父亲则是坐在椅子上看着电视;肖军提了一些自己回家买的南方特产去大伯家转转,当然顺便看看奶奶;

“奶奶,你孙子来看你了”正在门口洗衣服的肖春燕看到肖军对着大门里喊道

“姐姐洗衣服呢”

“嗯,把你侄娃子的衣服洗洗,走到奶奶屋里再说”

“奶奶,好着没?这是我带回来的一些甜点,您尝尝”

“我孙子有心了”

“叔叔,抱抱”肖军的侄子肖少杰跑进屋喊道,小家伙都上幼儿园了,还是这么爱黏在肖军,这事说来也怪,肖军堂兄弟一共九个,而只有自己经常不在家,这小家伙就见自己几面却非常喜欢跟着自己,当然自己也是非常喜欢这小家伙的。

说起姐姐肖春燕,还是有一些渊源的;当时自己还小,这件事也是父亲告诉的。大伯膝下有两女,长女肖夏雪,此女便是肖春燕,而自己家里是哥哥两个人,父亲就和大伯合计着换一下,反正都是自家的孩子,都是心头肉,一家一男一女也挺好,可是母亲和大伯母不同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肖夏雪是众人的大姐,非常的照顾他们;不过有一件事挺伤大姐心的,当然后来父亲大伯每次看到大姐都会叹息,肖夏雪那年参加高考,肖军上小学,高考的结果却让人悲喜交加,至少肖夏雪心里是这样;当他把那张录取通知书递到肖元龙面前的时候,他没有看到父亲的笑容,更多是一种透漏着无奈的脸;肖夏雪看了一眼自己住的窑洞,再想想还在读初一的妹妹,心里凉了起来,家里经济供不起她;她也不能埋怨自己的父亲没本事没钱供她,她就笑着对肖元龙说自己不想上学了,要去苏州找表哥进工厂挣钱,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看到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母亲脸上有了笑容,炕头上眉头紧锁的父亲也舒展开来,可这有什么办法呢?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肖春燕在读到初二的时候也不读了,是她自己不想读了,她学不进去;她要去苏州找大姐一起打工挣钱,肖元龙看着二女儿有些不知说什么好,自己没供大女儿有些亏欠,可、、都是命啊;就这样肖军的两位姐姐彻底的结束自己的学业生涯,这种因没钱而上不起学的画面在自己身边上演,后来每当大伯看电视看到这样情节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说一句:“要是那会经济能有现在一半好,我也不会让我那可怜的孩子出去打工啊。”肖军上高一那年大姐肖夏雪在年前结的婚,姐夫经媒人介绍认识附近村的,当时肖军还是送亲人亲自送的肖夏雪。二姐因大伯膝下没有儿子所以招的上门女婿,肖军能够上学一是有姐姐的前例,而是现在的家庭经济水平却是比大姐那会要好上几十倍,所以才能一直学习。每次过年大姐来见到他都会说:“要好好学习”,这是一种寄托,一种向往,一种难以描述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