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组团游三国
2923600000034

第34章 王队 古城英雄会

渡黄河,过箕关,一路北行,王队来到一座小城。

土夯的小城显是历经风雨,城门上两个大字“平陶”。

“平陶?”王队搜寻着自己的记忆。哦,对了,一定就是“平遥古城”,王队隐约记得去平遥旅游时,听导游介绍过,平遥原来就叫平陶,后来为了避讳某个皇帝的名讳改成了“平遥”。(注:为了避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喜爱旅游探险的王队很是欢喜,已经是下午了,今天无法赶到祁县了,早些在这里住下,领略一番真正的“平遥古城”。

城门外的榜文牌附近,围了不少人。

王队牵着马凑到近前,只听前面有人边读边给不识字的百姓解释着:白波帅杨奉顺应天意,白波军已投效董相国,现下在平陶招兵买马云云……

杨奉?白波军?王队暗自纳闷,杨奉他自然知道,白波军应该也是黄巾军余众吧,王队搞不大清楚。突然,王队意识到一个问题,这里在招兵买马,自己的马怕是要惹麻烦吧?

正踌躇着,几个甲士已然将王队围上。

城内一个大户人家的偏院,王队被捆在屋外树上,马匹行囊都被带走了。

唉!自己太大意了。这个世道,一切都该小心啊。王队暗暗责备自己:为了看古城而犯了大错啊,连夜赶路去祁县好了,唉……

傍晚,两名甲士过来把王队从树上解了下来,押解着来到一间小屋。

小屋内几案后坐着一人,一盏小油灯摆在他的面前,灯光摇曳着,在后面墙上投射出一个巨大的身影。

那人一边吃着干粮,一边翻看着王队包裹,见甲士将王队押解进来,只说了声:“你们退下吧。”

“这些书信是你的?”那人举着书信晃了晃。

“是在下的。”王队答道。

“你和尚书令王大人是何关系啊?”

“在下是王大人家人,奉王大人之命回祁县为王大人送家书?”王队不知此人身份,未敢言明自己的真实身份。

“哦?呵呵,”那人略带嘲讽地干笑了两声,“王大人不是以清廉自居吗,怎么送家书都用上军马了?”

“啊?”王队暗自惊讶,听此人语气,好似并不把王允放在眼里啊,自己原本并没注意所骑的马是否是什么军马,想来王允是为了让其快点赶回祁县特意给他弄了军马吧?

“没有听到我问的话吗?”那人声音不高,但语气却十分严厉。

“听到了,军爷,”王队阅历颇深,虽多次在探险途中经历生死考验,现在却也不禁流下汗来,“只是、只是……”王队一边迟疑地回着对方的问话,一边暗自盘算怎么渡过眼前的困境。

“只是什么?”那人已不耐烦了。

“说!”那人一声大喝使王队不禁打了个冷颤,“是、是,只是、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在下不敢轻言……”紧急之下,王队只能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神秘了。

“这个事关董相国……”王队实在没有办法,此人好似不买王允的帐,但城外榜文牌上说“投效董相国”,只好把这事往董卓身上拉了。

“哦?”听王队的牵扯出董卓,那人身子往前探了探。

“事到如今,在下只好实话实说了,但在下有一言在先,如若此事泄漏,董相国知晓,在下和兄弟你怕是都脱不了干系了。”王队镇定下来,一边用言语试探一边敲打对方。

那人楞了一下,站起身,王队看清了,此人不过二十几岁年纪,身材不高,但十分健壮。那人在屋内来回走了两趟,关上房门道:“现在说吧。”

“在下名王队,虽系王大人家人,但却是为董相国效力。”王队低声说。“哦?”那人显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

王队继续说道:“此番赴祁县,明里是为王大人传递家书,实则是要监押王大人家书回京。”

王队原以为说了这番话,那人一定会感到惊讶,不想那人只是“哦”了一声,随后冷笑道:“哼哼,如此谎言,当某是不懂事的娃儿吗?”

王队一惊,接口道:“在下说言属实,军爷何来欺瞒一说?”

“哼!监押家眷回京?就凭你单人匹马吗?”

“非也,唉!”王队故意叹口气,“在下原本不想多言,以免给你我添上麻烦,你既如此问,我便全说了吧。陆路只有我一人,水路上还有大船及随行羽林卫。”

“哦?哈哈,”那人竟笑了起来,“你倒说说,那水路上是何人统领啊?”

王队被那人弄的摸不清头脑,只好实话实说:“乃董相国手下,张辽张文远。”

那人围着王队转了两圈,“嘿嘿”冷笑两声道:“你此话属实?”

“属实。”王队答道。

那人一把拉开房门,说道:“那我就领你去见个人吧。”拉着王队走出房门,拐了两个弯,来到一所房前,朗声道:“文远兄,有故人来访。”

房门一开,张辽走了出来。

张辽和王队互相望着,都楞了。

半晌,张辽才道:“王兄?”指指王队,又对着那人道:“公明,这?这……”那人见王队与张辽真的认识,也有些吃惊,王队此时反应过来:“公明?你是徐晃徐公明?”

此人正是徐晃。

“啊?”张辽和徐晃都被王队的话弄楞了,王队怎么会认识徐晃啊?

“快、快,快给王兄松绑,”张辽边说边自己动手,又对一旁楞着的徐晃道:“快预备些酒菜,给王兄压惊。”

“呃,是,好。”徐晃懵了,也顾不得和王队打个招呼道个歉就跑了出去。

张辽把王队拉进自己的房间,两人都十分诧异怎么会在此地碰到对方。

张辽先问王队是否见到王允了,又问王队为何再回河东,王队便道自己受王允之托来送家书,隐去了要接走王黑儿一事。

王队反问张辽,张辽也不隐瞒,直说自己受董相国、吕布的委派,率羽林卫去祁县“迎取”王大人家眷,实则是“监押”,张辽敬重王允,便借口回乡省亲,骑马走陆路,原意是想先去祁县通知下王允家人做些准备,在这里碰上了儿时朋友徐晃便决定住上一天,不想能在这里碰上王队。

听张辽这么说,王队的心放下了,便如实相告,自己此次正是想把王允的孙儿接出来,天下如此混乱,洛阳难逃刀兵之劫。董卓此番派人赴各处迎取朝中重臣家眷,无非是要扣为人质。一路上兵民混乱,自己又不熟道路,才致使先于张辽出发,而后到平陶。

两人心思相同,也就无所顾忌,正感慨着朝廷变故、天下兴亡,徐晃已经备好了酒菜,三人才谈起今日徐晃抓王队之事。

三个人都是洒脱豪迈的英雄之人,哈哈笑上几声,一切误会就化为云烟了。

边喝边聊,王队得知杨奉原是黄巾军余众“白波军”的统帅,恰逢天下大乱,董卓在西北广招人马,杨奉便率部投靠了董卓手下大将李傕,仍在河东一带驻防。徐晃凭一身武艺,投到杨奉帐下任骑都尉。

三人聊得最多的自然是当下的形势。

张辽徐晃这等大气豪爽的武将自然是不齿董卓在京城的种种行径,但无奈两人都有各自苦衷。

两人都是难舍知遇之恩,张辽难舍的是丁原、吕布,丁原已死,张辽誓要追随吕布;徐晃自是要报答杨奉。

王队佩服两人的英雄仗义,也知两人早晚要投靠到曹操麾下,便只简单和两人分析了一下天下形势,顺便夸赞了曹操一番。(王队自然不像蔡鹏等是《三国演义》传人,他佩服的还是不拘小节的大英雄曹操)

住了一夜,王队张辽告别了徐晃,便直奔祁县。

到了祁县王允老家,只是拜见王老夫人,呈上王允家书、玉佩,老夫人自王允信中也知事关重大,虽恋恋不舍孙儿,也只得遵从王允意思,但一定要乳母与一老家人随行方才放心。

离开王家,王队暗自发愁,多了乳母家人,陆路行走甚是不便,王黑儿年幼,更是无法骑马。张辽便建议王队还是走水路,随耗时较长,但更加安全,王队想也只好如此。

张辽在河东交友颇多,很快便联系到去洛阳的大船,多付了船费,叮嘱船家不再搭载他人。

王队算算时间,乘船回到洛阳,怕是董卓已经要弃洛阳而去,心里难免不安,但眼下形势,也无其它办法。

一切安排妥当,王队在汾河边与张辽作别。

张辽屡次出手相助,王队由衷表示感谢,一拜再拜,张辽反被弄得不好意思了:“辽与王兄实在是缘份,王兄若一再多礼,张辽可真的要生气了。”

王队见张辽如此说,便也不再客套,两人感慨一番:天下将乱,不知此次分别何日才能再见。

王队对张辽道:“董卓虽然现今势大,但毕竟是倒行逆施,文远将军还是要谨慎从事啊,莫要成了祸国殃民者之帮凶啊。”王队敬重张辽的人品,虽知晓历史上张辽是有善终的,但也不能确定历史不会出现纰漏,毕竟自己都从纰漏中来到了三国。

张辽望着浩浩汾水,半晌才道:“王兄放心,辽虽位卑,却也知晓大义,辽只是誓死追随奉先将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