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天命的真相:刘邦帝王之路
2923000000025

第25章

陈恢于是翻过城墙出城求见刘邦,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听说足下曾与楚怀王有过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如今足下驻扎在宛城之下,而宛城是大郡的首府,下辖数十座小城,物资丰富,人民众多,而且,守城的军士们都认为即便投降也难免一死,所以都坚守城池。若足下整日攻城,手下士卒必定伤亡惨重,贻误了入关时机;若弃宛城直接西行,宛城秦军必定随后追击。如此,足下选择前者则失去先入咸阳的时机,选择后者又有遭受宛城秦军追击的忧患,可谓进退两难。我为足下着想,不如与郡守吕齮达成协议,封吕齮为侯,让他仍然镇守宛城,而足下则可以率领宛城的士兵一同西进。这样一来,那些尚未降服的城池官吏,听到这个消息后定会大开城门,恭迎足下。如此,足下西进之路便可畅通无阻了。”

刘邦听完陈恢的这番高论,连连称善,当下与陈恢达成协议:封吕齮为殷侯,继续留任南阳郡守;陈恢献策有功,加封千户。此后,刘邦率兵西进,果然如陈恢所说的那样,沿途城邑的官吏无不背叛秦廷,闻风归降。

因为没有秦兵抵抗,刘邦大军很快再度到达丹水,这期间,戚鳃率部归顺。行至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时,王陵也率部前来投奔。这两位此间都是韩王成的属下,其中,王陵曾是沛丰黑道的大哥,早年曾对刘邦多有关照,天下大乱以后,大概是面子上拉不不去的缘故,他并没有像樊哙、周勃等人那样,直接跟着刘邦干,而是别寻出路,投奔到韩王成的麾下。而今见刘邦势大,连韩王的司徒(丞相)张良都改投于刘邦门下,这才明白这位小兄弟不容小觑,于是便放下当年“大哥”的架子,改而投到刘邦麾下。

王陵加盟之后,刘邦让他协守南阳,他自己则挥师从西陵回师北上。在攻打胡阳(今河南唐河县胡阳镇)时,与吴芮手下的偏将梅鋗相遇。

前文介绍过,吴芮乃黥布的岳父,原任秦朝番阳县令,天下大乱之后也起兵反秦。此刻,他麾下的人马千里迢迢地出现在这个地方,大概也是为了抢先入关,履行“怀王之约”,想于乱世之中抢到秦王宝座坐坐。

这支部队与刘邦军狭路相逢,梅鋗是个聪明人,他见对方势大,索性与刘邦合兵一处,攻打析县(今河南西峡西北)和郦县(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两县县令自知不敌,只好开城请降。刘邦汲取周勃在颖阳屠城的教训,严令诸军“所过毋得掳掠”,这样做的效果是…——“秦人喜,秦军解。”

刘邦依靠政治策略,兵不血刃便收复了数十座城池,比武力强攻更见成效。尝到甜头以后,刘邦决定再接再厉。他派魏国人宁昌为特使,快马加鞭赶赴咸阳,原指望说服赵高及秦二世自动投降,以缩短自己入主关中的日程。没想到不等特使回来复命,后方却传来了秦军主力覆灭、章邯率大军投降项羽并作为先锋部队进逼关中的消息。刘邦闻报,惊得出了一身冷汗!

秦帝国内部的火并

秦军主力部队投降项羽,刘邦之军进逼武关——反秦诸侯的这两支劲旅,以摧枯拉朽之势向咸阳杀来。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终于被彻底激化。

阉宦出身的赵高,自从设计除掉丞相李斯之后,便被秦二世胡亥任命为丞相,独揽朝中大权。为了进一步镇伏群臣,他玩了一个“指鹿为马”的把戏:令人将一只鹿牵到宫殿上,对秦二世说:“陛下,此物是马。”秦二世笑道:“丞相糊涂了吧?把鹿当做了马!”赵高遂问群臣,有人默不作声,有人则顺从赵高之意说“是马”,也有一些正直的人说“是鹿”。赵高便暗暗记下那些实说是鹿的人,事后罗列罪名,逐一杀掉。此事过后,朝臣们更加人人自危,赵高也愈发飞扬跋扈。

然而,天下抗秦的烽火风起云涌,即便秦二世闭目塞聪,也得到了相关风声,他惊得寝食不安,接连派人责问赵高。赵高担心秦二世诛杀自己,遂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与自己的弟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赵高本是阉人,何来女婿呢?史书上确实如此记载,估计是他的干女婿吧)等人合谋:由阎乐带兵进宫,赵成于宫中作内应,以捕贼为名,除掉秦二世胡亥。

赵成和阎乐受计离去之后,老奸巨滑的赵高惟恐阎乐中途有变,便派人将其老母接到丞相府中软禁起来,作为人质。正如赵高所料,阎乐事后果然犹豫不决,但见老母被质,只得硬着头皮在一条道上走到黑,遂带领千余士卒直闯胡亥居住的望夷宫。

正在值班的卫令、仆射等人见阎乐带兵而至,尚不明白发生了何事,便被捆绑起来。为掩人耳目,阎乐大声向他们责问:“贼人已入宫内,为何不加阻拦?”卫令分辩说:“宫外卫兵防范甚密,哪来什么贼人入宫?”阎乐不由分说,一刀将卫令砍死,然后带领士兵直闯入宫内,并令士兵边走边放箭。

宫中的侍卫和宦官被眼前突然发生的变故惊呆了,一些人吓得四处奔逃,也有一些人持械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凡抵抗的人全部战死,宫内留下数十具尸体。这时,郎中令赵成自宫内接应,领着阎乐朝秦二世居住的内殿走去。入得门内,阎乐一箭射去,正中二世帷幄。胡亥大怒,急呼左右护驾,左右那些侍从都吓得不敢上前,只有一名宦官应声赶来,扶着胡亥逃入内室。

胡亥训斥这名宦官道:“外面发生这么大的事,你为何不早点报告于朕?以至于事情闹到现在这种地步!”宦官分辩说:“正是因为不敢说话,奴才才得以偷生。否则,奴才早已被人诛杀,哪里还能活到今日!”

这时,阎乐、赵成已带人闯入内室。阎乐上前用剑指着胡亥说:“足下骄恣暴虐,昏庸无道!如今,天下已共叛足下,望足下自行了断!”

秦二世见两人都是赵高心腹,心中顿时明白他们是受赵高指示,便请求说:“我想见丞相一面可以吗?”阎乐断然拒绝:“不行!”于是,胡亥请求只做一郡之王、万户侯乃至平民百姓……阎乐先是一一拒绝,后来干脆向秦二世摊了牌:“我等受丞相之命前来诛杀足下,唯以足下之死向丞相复命,不必枉费口舌!”说罢,令士卒向二世靠近。幡然醒悟的胡亥追悔莫及,只得拔剑自刎。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秦二世胡亥被阎乐、赵成等人逼杀。赵高得到胡亥已死的报告,随即召集文武大臣及皇室公子开会,先是简要通报了二世无道、畏罪自刎的情况,接着宣布:秦,原本就是诸侯王国之一,因始皇君临天下,方改制称帝。如今六国复立,秦的地盘越来越小,再称帝已名不副实,应当像过去那样,改称秦王。

群臣不敢反对,于是,赵高宣布立胡亥兄长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可叹秦二世胡亥,他贵为一国之君,却被奸臣逼杀,就连死后也如平头百姓一般,被草草葬于杜南宜春苑之中,这乃是他宠幸奸佞的代价!

这里要说几句:老谋深算的赵高之所以改秦帝国为秦王国,其目的是为了回应刘邦的劝降,提前为将来与刘邦谈判“分王关中”做铺垫。因此,他在逼杀二世胡亥、扶立公子子婴之后,一方面派使者联络刘邦,打算盟约“分王关中”;一方面又开始策划下一个谋杀行动。

按照秦制古仪,子婴即位需斋戒五日,接着前往秦廷祖庙祭拜,然后才能受玺登基。赵高打算利用子婴祭拜祖庙之机,将届时前来的嬴氏宗室一网打尽!如此,嬴秦江山便可顺利归于自己之手。

赵高的使者曾向刘邦透露了这个计划。刘邦原是准备劝降秦朝嬴氏的,但由于赵高所提出的“分王关中”的条件过大,加上赵高名声太差,并且胡亥已被赵高逼死,子婴也将被其谋杀,刘邦担心与赵高这种乱臣贼子盟约会使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便一口回绝,而决心继续使用军事手段来解决奄奄一息的秦朝。

就在赵高派人与刘邦谈判之时,子婴也嗅到了空气中的危险气味。为了祖宗基业和整个嬴氏家族利益,他决定与赵高斗法,拚力一争。于是,子婴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谋划说:“丞相赵高逼杀二世于望夷宫中,他担心自己被群臣诛杀,才暂时按规矩立我为王。听说眼下他正与楚军联络,欲灭嬴秦宗室而自己称王关中。如今,他请我祭拜祖庙即位,其实是想于庙中杀我而自立。我打算告庙之日称病不往,赵高必定亲自来斋室请我,你们兄弟则乘机将其杀掉。”

计谋已定,告庙那天,子婴称病不往,赵高多次派人催请,子婴始终不动。赵高果然中计,亲自前往斋室接驾。见到子婴,赵高批评说:“宗庙大事,王怎么能不去呢?”话音未落,子婴二子及亲信韩谈等人从左右侧室奔出,当场将赵高诛杀于斋室!接着,子婴即刻派兵诛灭赵高三族,赵成、阎乐等人自然也难逃一死。事毕,子婴登基即位。

刘邦“竖子成名”

就在秦廷内部火并之际,刘邦大军已攻破武关,进逼饶关。值得一提的是,在攻打武关时,由于秦军的殊死抵抗给刘邦军队造成重大伤亡,故在打下武关之后,刘邦军队再次进行了残暴的屠城行动,这件事情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

刘邦是否曾亲自下令“屠之”,不得而知。但曹参、周勃、樊哙、灌婴、夏侯婴等重要将领都参与了这次行动,若说刘邦对此次屠城事件毫不知情,恐怕没人相信。由此可见,这位素有“宽大长者”之誉的刘邦也并非省油的灯,他所谓的“仁而爱人”,只是相对项羽而言的。因为此间,项羽干下了一桩更为残虐的行径,以至于完全遮掩了刘邦屠城的残暴。

原来,章邯、司马欣等秦将归降楚军以后,项羽立章邯为雍王,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由他们统率归降的秦军,作为进兵咸阳的先锋部队,项羽自己则统率各路诸侯军紧随其后,一路浩浩荡荡向关中进逼。

行军途中,这支成分复杂的军队发生了一些变故。原来,起义军中的许多士卒过去因为徭役等缘故,经常受到秦军的欺侮。此间,作为胜利者,他们趁机对秦军士卒进行辱骂和报复。那些已经投降的秦军,因为寄人篱下,本来就觉得前程难料,现在又遭受起义军的鸟气,不禁怨声载道,纷纷私下议论:“章邯把我们出卖给诸侯军,使我们受尽凌辱!如今,若能灭亡秦廷,事情还不算太糟。若不能打败秦军,则诸侯军必将胁持我们东归,而秦廷还要诛杀我们的家人,眼下的处境该如何是好!

这些议论辗转传到诸侯军将领耳中,项羽得到报告,立即召集黥布、蒲将军等诸将开会商议。大家一致认为,秦军归降士卒人数众多,等部队到达秦地后与秦军对峙时,若这些士卒发生哗变,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趁事情还未酿成严重后果之际,防微杜渐,将秦军归降士兵全部诛杀,只带章邯、司马欣及董翳等人入关。对于这个意见,项羽表示同意。

计议已定,项羽立即安排黥布、蒲将军着手实施。二将领命之后,在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东)城南,一夜之间将秦军降卒全部坑杀。

这是《史记》记载的一段史料,不过,后世多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理由有二:其一,在冷兵器时代,四十万人于一夜之间坑杀二十万手中持有武器的降卒,从技术层面上讲不大可能;其二,史料所记载的杀人地点,至今仍未发现诸如“成堆白骨”之类的“万人坑”遗迹,缺乏考古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