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联那些事
2922600000042

第42章 攘外必先安内

这句话大家可能耳熟,心想这不是当面咱们蒋委员长说的话吗?其实当年咱列宁列大爷也说过这话。但事出何由呢?究竟是什么“外”需要“攘”,又是什么“内”需要“安”呢?听我慢慢道来。

自从立宪会议被列宁取缔之后,孟食为克和社会革命党那些人们也知道了,和不尔食为克讲不出什么道理,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打仗了,所以他们奔向四面八方去寻找支持自己的军事力量。应对这些***军队让列大爷绞尽脑汁,但还有另外一件更让人头疼的事情。

有个事情大家别忘了,那边第一次世界还没结束呢。作为协约国,俄国的军队还在前线和德国打着呢。说实话当时不尔食为克手下连军队都没有,就有点“锦衣卫”——契卡和“御林军”——赤卫队,不过那些都是欺压老百姓、窝里狠的队伍,根本不会打仗。没有军队,这对于一向注重武力的列宁很是头疼,所以那一时间,他一面计划和德国和平谈判,另一方面加紧筹备属于新俄国的军队,以至于列宁把当前的局势定义为“现在政治问题就是军事问题”。

话说当时俄国一个叫中将叫杜鹤宁,他是前线与地德国交战的司令员。我认为这个人还是比较大义凌然的,无论国内政坛怎么闹腾他始终是要求前线的战士们坚守阵地,保家卫国,并一直没能让德国人上前一步。杜鹤宁也对身边的人说过:给俄国的民主一点时间吧,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守阵地。看看人家说这话,多有水平。所以,我认为杜鹤宁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从政治目光上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

后来不尔食为克执政了,列宁力排众议决定要与德国和平谈判,所以矛头直指杜鹤宁,要求他听从上级安排,同德国军队进行谈判。而杜鹤宁根本不在意这份由列宁、托洛茨基和克雷连柯三人署名的命令,原因很简单,你们政党在首都你来我往、权力更迭的比吃饭还快,你让我谈判我就谈判,开玩笑,这可是前线啊,前方可是德国人啊,一旦我有点闪失俄国人民怎么办?

所以杜鹤宁对于上级的命令不遇理会,只是象征性的回信说:谈判是政府的事情,应该由政府出面,我是个军人,只能坚守阵地。看这信回的,有理有力有节。但实际上列宁提出和平谈判的想法让杜鹤宁的军队军心动摇,你想这些军人连年征战,吃不饱穿不暖,谁不想赶紧结束战争回家过日子啊,所以当时杜鹤宁拒绝谈判的行为招来下层的不满,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列大爷吃到了杜鹤宁的闭门羹十分不爽,心说:列大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他决定罢了杜鹤宁的官。

一天,列大爷找来托洛茨基谈话。列大爷说:“小托啊,最近杜鹤宁让我很是不满意啊,我想找人替换掉他。”

托洛斯基:“主公,我也正有此意。”

列大爷:“但是我现在面临两个难题。”

托洛茨基:“主公,是什么难题?”

列大爷:“首先,我派人去替换杜鹤宁,他同意则罢,要是他敢不同意,我也没啥办法。因为他手下人太多,咱干部过他!”

托洛茨基一阵无语,接着问:“那其次呢?”

列大爷:“其次,我手头甚紧,无人可派啊。”

托洛茨基当时彻底无语,心想除了这两个问题也没其它问题了。

列宁说的是实话,抛开杜鹤宁会不会接受罢免不说,列宁手中实在无人。当时比较有名加米涅夫、季诺维耶夫都是两面三刀的家伙,列宁根本不信任他。而当时列宁最信任的斯维尔德洛夫、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三人也都有重任在身,而且这三个人**场都没上过,怎么能去当司令啊。挑来挑去没办法,只能找一个比较信任的但是能力一般的人去替换杜鹤宁了。这个人叫做克雷连柯,在替换杜鹤宁之前他的军衔是准尉。对,大家没听错,一个准尉要去替换杜鹤宁当司令了,这不仅在苏联建军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整个世界军事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克雷连柯听到这消息也吓得差点尿了。

军令如山,一纸委任状下来那克雷连柯就是前线司令了。虽然克雷连柯一步登天,但是他也害怕啊,谁知道那杜鹤宁会不会服从中央的命令啊,要是他真的反了政府自立山头,那他必定会砍下克雷连柯的头来给中央、给列宁一个下马威。更何况当时局势那么乱,谁知道杜鹤宁是不是已经投靠了***。总之这克雷连柯拉了一大队人马,战战兢兢的到了杜鹤宁那。然而到了杜鹤宁那他发现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甚至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为什么啊?之前咱说了,杜鹤宁拒绝同德国和平谈判引起了下层极大的不满,而且这种不满情绪已经无法控制,也就是说下面已经没有人听从杜鹤宁的了,他变成了光杆司令。而克雷连柯这么一来可谓是顺应民意啊,一群群将士们夹道欢迎。克雷连柯不禁热泪盈眶,心想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军人们如众星捧月一般把克雷连柯带的到了办公室,看到了杜鹤宁,他作威作福起来。他清了两下嗓子便开始宣读中央对杜鹤宁做出的决定。按照决议,杜鹤宁要回到彼得格勒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杜鹤宁哀沉沉地哀叹了一声,无奈地跟着警卫走出了办公室,然而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在马上登上开往彼得格勒的火车时,被一群反对他的士兵乱拳打死。我觉得这很有可能是克雷连柯指使的,因为他本人一向很反感沙俄旧将,况且杜鹤宁还是那么一个才换横溢、桀骜不驯的沙俄旧将。可惜了这位将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