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联那些事
2922600000023

第23章 初露锋芒

虽然找到工作了,还是个律师助手,但是列宁绝对没有安于现状,实际上列宁真没怎么工作。要知道,彼得堡当时是俄罗斯的首都,拥有工人80万左右,真正的无产阶级天堂,列宁到了这如鱼得水,所以他一到彼得堡之后就同当地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了联系,开始更为深入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列宁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要知道当时人家才24岁,想一想你二十四岁的时候干嘛呢?反正那时候我是挥霍青春呢。

列宁在这个小组里很受尊敬,因为谁也没想到这个只有24岁的小子竟然精通好几国语言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有如此深的研究。而列宁也很高兴结识这群同样知识渊博的人。他除了平时和小组的人一起探讨马克思理论之外,大多数情况都是用来学习和演讲,在工人当中宣传马克思理论。要说列宁的演讲也绝对是别具一格,他没有演讲稿,没有马丁路德金那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希特勒那强烈的攻击性和煽动性,列宁的演讲很实在,很有道理,很有逻辑性。听众们不会如痴如醉也不会群雄激愤,而是会慢慢的接受这种思想,并且把这种理念慢慢的融入到自身。每一个夜晚他演讲的听众都会对他肃然起敬,奉为导师。有人问,有这么玄乎吗?我认为真有这么玄乎,为什么?因为列宁不但很有文化,而且很有很有文化,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当时的俄国也应该是最深入的几个人之一,说白了人家肚子了有墨水,所以说出的话句句都是名言,字字都是真理,能不知道不觉中把你带入他的思想之中。我倒是没听过他的演讲,但是我想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你在听郎咸平的讲座,如果换做是周立波估计你也就笑一笑就罢了,不会去想去思考。再者,敢不用演讲稿的人肯定都是高手,人家心中自有日月,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咱们各个地方电视台过年时政府干部的新年贺词,肯定一个稿子贴在摄像机前,他们照着读,所以电视里看他们眼睛肯定都是斜的。就几句拜年的话都得照着稿子度,咱也不知道他们的独自里除了酒肉之外还能装得下什么。

1895年列宁和他一起办刊物的同事都被捕入狱,列宁第一次尝到了蹲小号的滋味。但咱不得不说,伟人就是伟人,一般人蹲监狱肯定是唉声叹气、自暴自弃,逼急眼了还研究越狱。可你看看人家列宁,不但没有低沉下去,反而觉得蹲小号是一次很不错的、是能安静下来读书的机会,他觉得这小号里面除了潮湿点比菩提树下面好多了。列宁也觉得这是一次很不错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机会,因为这里的犯人基本都是罢工闹事反政府被逮捕的,都是很具革命性的人,所以他们很快形成了小组。列宁甚至在自己的监牢里弄了个小小的秘密图书馆,里面书籍报纸一应俱全。其实也不算是秘密图书馆,只不过是牢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一来他们觉得列宁这小伙子挺招人喜欢,不愿意多说他,二来他们不相信这个二十四五岁的小伙子能掀起什么波澜,而这正合列宁的心愿。他在监狱中也给自己安排了作息时间,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写作、什么时候开会、什么时候锻炼。虽然牢头不管他看什么书,但是却不许列宁在监狱中从事写作,因为之前他写的那些小册子和报刊实在在工人当中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这也难不倒列宁,列宁托人弄来个钢笔尖,在后面插上了一个木棍,蘸着牛奶在纸上写字,这样看的人只要把纸放在火上烤一烤就可以看到字迹,所以那段时期列宁基本喝不多什么牛奶,都是干吃面包——这个方法实在是狠。就是用这个方法列宁在监狱中写了无数的信件、刊物和小册子,而这些信件和刊物被秘密地带出了监狱,流向圣彼得堡每一个有工人的地方。

1897年列宁被放出监狱,但是却遭到了流放,流放到一个很冷遥远的地方——西伯利亚一个叫舒申斯克的村子。列宁后来描述这个村子:村子很大,几条街道都非常脏,尘土很多——完全是通常所想像的那样的农村。它在草原上,没有树木,甚至可以说是一片不毛之地。村子四周……堆满了牲口粪;这里的人不把牲口粪运到地里去,就那样堆在村子周围,所以要出村子,总得经过粪堆。村边有一条名叫舒什的小河,现在河水已经变得很浅了。在离村子(确切些说,是离我住的地方,因为村子很长)大约一俄里到一俄里半的地方,舒什河流入叶尼塞河。叶尼塞河在这里形成了许多小岛和小支流,所以没有通往叶尼塞河主流的道路。我常在一条最大的支流里游

水,但是这条支流现在也很快地变浅了。村子的另一边(与舒什河相反的方向)大约一俄里半的地方,有一片树林;农民们郑重其事地称它为‘森林’,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一片很不像样的、横遭砍伐的小树林,那里就连一片比较大的树荫也找不到(但是草莓却很多!),这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毫无共同之点。关于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我目前只是听说,还没有去过(离此地至少有三十到四十俄里)。谈到山……我描写

得非常不确切,因为它们离这里大约有五十俄里,只是在没有云雾遮掩的时候才可以望见它们……”这是列宁的原话,看来一向很能吃苦的列宁都觉得这村子不咋地,那里简陋的生活条件可见一斑。不过列宁就是狠,随遇而安,这不是荒凉嘛,他想这不是有深林嘛,这不是有河嘛,我爬山、打猎加游泳,用这些事情来调节心情,调节好了还接着看书。这个可不是虚构,列宁在西伯利亚呆了三年,这三年的时间应该说是他学问不断积累、理论逐渐形成的几年。在这里没有人打扰他,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同样,列宁给自己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除了学习、学做和运动时间之外,他还安排了一些时间同农民进行接触,没事就到农民家坐炕头上神侃,喝茶磕毛磕儿子下象棋。(葵花籽在东北叫毛磕儿,因为是从俄国传过来的,以前都叫俄国人为老毛子,所以就称葵花籽为毛磕儿了)。据说列宁可以一边看书一边磕毛磕一边泡脚一边同时和三个农民下棋,并且最后都能赢,实力堪比聂卫平。他还总找农民小孩一起滑冰,据说列宁滑冰水平相当之好,各种腾空转体,号称马克思主义者中最好的滑冰运动员,也可以说是滑冰运动员中最好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有一次列宁到农民家侃大山,听说他家有冤情,他一想我列宁好歹也是律师啊,可从来还没结果案子,所以他主动要当农民家的律师,一纸诉状把对方告上法庭,凭借着两行伶俐齿,三寸不烂舌打赢了官司。反正当时法官肯定是懵了,心想这人是什么来头,张嘴马克思主义闭嘴马克思主义的,实在招架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