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苏联那些事
2922600000018

第18章 沙皇说:杜马?我和你开玩笑呢!

有了苏维埃可是好事,工人们抱成了团。没事了就坐到一起商量,“老王,你说咱们一天工作几小时合适啊?”老王:“八小时,必须八小时,你看西欧哪个国家不就是八小时,就咱国家,十个小时还带拐弯!”老张点点头。“老王,那你说我们工资多少合适啊?”老李问。“十五卢布,必须十五卢布,你看西欧都是这个价!”老李点点头。“老王,那你说要是政府不同意怎么办?”老刘问。“他敢,我们已经是苏维埃了,全国各地都有苏维埃了,他要是敢不同意咱还罢工,罢到他们同意为止!”“对!”大家异口同声,大家互相握着手,一个个眼中流出了激动的热泪。

刚才我模拟了一下苏维埃开会的情景,虽然语言有点扯淡,但是大概意思却是那样。苏维埃就是把所有工人凝集在一起,提出满足工人阶级的利益要求。既然尼二没有在第一时间满足工人阶级,那咱工人就得继续闹!所以,这些工人压根就不相信尼二,他们决心要把斗争进行到底。另外,工人们之所以这么坚定,这么有组织有条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不尔食为克在他们中间做的工作。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不尔食为克的影响才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还要提一下,这个时期有一个牛人,很年轻,但是真的很牛。牛到什么程度呢?牛到他凭借一己之力在工人当中取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就足以压过所有不尔食为克在工人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列宁千方百计的想拉拢他加入到不尔食为克阵营来。大家先记住这个牛人的名字,他叫托洛茨基。关于他的光辉事迹我以后会用着重讲述,大家先知道他是个牛人就行了。

工人们不相信尼二的宣言,可尼二并没有因此伤心,因为他也知道这些话就是扯淡的,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而已。成立杜马说明什么,说明削弱了皇权,以后有什么事情不是只有沙皇说算了,还要通过杜马的同意。之前说过,尼二从小是在恐惧和保护之下长大的,所以这种人比正常人更希望得到无限的权利来保护自己,所以他绝对不会允许别人削弱自己的皇权。所以,他那所谓的宣言,所谓的成立杜马,实际上都是安抚人心的幌子。而且,尼二还有后招呢。

无论如何这宣言是发了,不说全世界都知道了,至少欧洲都知道的差不多了。所以在11月份政府又宣布了杜马的选举程序。程序规定,女性和年轻人无法成为杜马代表,这个倒是没什么,那个年代就是性别歧视,很正常。但是接下来的规程就毫无道理了,程序规定地主的一张选票等于农民的15张选票等于工人的45张选票。这说明什么?第一,所谓的民主其实根本不民主,还是地主和贵族说的算。第二,尼二不相信农民,但更不相信工人。农民的一票都可以抵得上工人的三票。第三,尼二的后招才刚刚开始。

1906年4月27日,第一届杜马在彼得堡成立,人数大概五百人,其中社会革命党人数众多,占180人,劳动派100人,十月党和其他小党派45人。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不尔食为克哪去了?实际上不怕大家笑话,那个时候不尔食为克真的很不入流,一是因为他们影响力和实力不够。二是因为他们一心想通过武力推翻沙俄的方针背离了当时的主流思想。我总爱拿俄国的事情同咱中国的事情做比较,我总觉得这样很容易被理解,也可以让大家做个比较。那么这件事情怎么比较呢?这件事就好像当年咱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经过一番斗争之后慈禧老佛爷好歹是同意变革,找一些民主人士参政,最有名的当属康有为康大圣人,还有很多社会名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想通过立宪的方法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另一种说法就是保皇,君主立宪,没了皇帝怎么能行,所以他们无论怎么闹腾没有动及皇权,所以慈禧也就将就了这种方法。但是慈禧绝对不敢找当时的牛人孙中山来参政。为什么?孙中山江湖人称孙大炮,找他来议事,那还不得给故宫炸掉。同理,沙皇也不敢更不想找那些不尔食为克来参政。实际上,不尔食为克也就是在与社会民主党第二次会议上赢了那么一回,出了点风头,而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默默无闻,也被主流党派所排斥甚至鄙视。这期间,列宁和不尔食为克也经历许多磨难,我一会能详细的地讲一讲。

这杜马一成立,实在是让沙皇政府喘了一口气。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把希望寄托于杜马会议上,希望通过杜马来解决俄国所面临的困难。

话说这杜马会议一开起来,形形色色的人欢聚一堂,好是热闹。我倒是没看到当时的情景,但是一个叫伯纳德的英国教授去过杜马会议,回来说那当时的场面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把伯纳德教授都挤一边去了。会场里面代表着各个阶层的代表穿着各种各样的服装,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时米留可夫是杜马的负责人,为了显示自己平易近人他走到了会议室外面的大厅里,不看可好,一看吓一跳,心想这都是什么人啊?一个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爷们拿着旱烟斗走过来,惊呼:“你就是老米吧,俺是俄罗斯东北那嘎达的,俺是那的一个村长,哎呀,俺和你说俺们那太冷了,农民们过的太苦了,忙活一年就对付个吃喝,要是来场大雪那肯定挨饿,完了一天天还总有军队来这征粮,我们那眼瞅就要不行了,你可得和沙皇说一说,救救俺们村啊!”米留可夫一阵茫然,而后拿个小本给记上了。“妥了,这事我给你办!”米留可夫满口应承。村长刚走,又来一个身着简朴、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他像米留可夫鞠了一躬说:“你好米大人,我是知识分子代表,我发现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瞧不起我们知识分子啊,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你说这像话吗,我们知识分子怎么了,我们为国家做了多少贡献他们知道吗?我建议立法,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人给予法律制裁!”米留可夫拿小本记上了……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老米听取了无数代表的建议,但都是杂七杂八的问题,让老米很是郁闷。

结果,第一次杜马会议基本就在这种混乱和无绪的状态中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