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2918200000008

第8章 有本领的父母会处世(3)

生活中很多言语看起来简短,但不能省略。当我们给别人带来烦恼时,请及时表达:“对不起!”当我们收到别人的帮助时,请及时说:“谢谢!”当我们回到家,请大声说:“我回来了!”而当我们需要他人帮助时,当我们需要被理解时,请及时表达我们所处的困境,其实人和人原本很简单,就是真诚坦率。

2.注意说话的态度。

我们说话的内容和时机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说话时的语气和声音往往很难被忽略,而这也恰恰会影响说话的气氛。只有平和的交谈才会让大家感到舒畅。所以,请我们在生活中讲话慢点、音量适度、字正腔圆;多用商量、探讨、分享的语气,而不是教导、命令和挑剔。

其实,语气的背后是心态,要想把握好语气,必须先调成好心态,请三思而后言。

3.绝不能说的语言。

很多语言是不能说的,说出来后不但不是擅于表达,反而成为祸患根源。比如:他人隐私、是非人我、家长里短,还有欺骗的话、污秽的话、利诱威胁的话、讽刺的话、狡辩的话、掩饰的话……总之,对大家没有好处的话,不要说也不要听。

『教子参考』

如果想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成为打开他人心灵迷惑的钥匙,那父母在提升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给与孩子一定的引导:

1. 多与孩子交流。

无论孩子是几个月大,还是十几岁大,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孩子无形中学习怎样表达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介绍周遭的事物,孩子长大了,父母就和孩子聊聊孩子的生活感受,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是保持良好亲子关系的必要条件。

2.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愿意问父母,说明父母值得信赖。对于孩子的问题,父母一定要耐心回答,因为父母的回答,会激发孩子的下一个提问,这个过程能练习孩子的表达能力。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很怪诞,或者超出父母的知识范围,也不要因不知道而回避,甚至斥责孩子问的问题不对,这都会堵塞孩子的表达欲望,而是大方告诉孩子自己也不清楚,期待孩子能找到答案或与孩子一起探索答案。

3.放下面子,尊重孩子。

如果父母可以放下面子,尊重孩子,那与孩子的应对中就很少有命令、指责、讽刺、批评等言语,而是启发、交流、鼓励、安慰等。所以,从心态上父母应和孩子平等相待,不因自己是家长就可以大呼小叫、搪塞应付。父母的言语态度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心里,孩子以后会用同样的方式与人交往。

『教育名言』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俄国)契诃夫

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

——(中国)《论语》

礼貌礼仪不可小视

礼貌不是圆滑和虚伪,而是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是一个人“诚于中,形于外”的体现,是内心的真诚、礼让和谦卑的外在表露。如果没有内心的恭敬,表达出来的礼貌也只是形式,但只有内心的恭敬,而没有外在的体现,对方又如何能感觉得到?

实际上,内心真正的礼貌是自然而然地外在流露。而父母培养孩子如何有礼貌的同时,请和孩子一起从内心提升对他人、对自己的尊敬。

『经典事例』

丰子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特别注重对孩子礼貌的培养。

有一次,丰子恺在饭馆里请一位朋友吃饭,同时,他把自己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带在身边。刚吃完饭,就有一个孩子提出想先回家,但丰子恺先生悄悄地制止了那个孩子。

事后回到家里,他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你们也是主人。主人要是比客人先离开,就是对客人的不尊敬。”孩子们听了父亲的话都觉得有道理。从此以后,孩子们在自家请客时,都个个争当好客的小主人。

『教育感悟』

丰子恺先生在教导孩子什么是礼貌待客的同时,也真正演绎了礼貌的深层含义。当孩子提出要回家时,他没有大声制止,也没有当众给孩子讲道理或指责孩子没礼貌,而是“悄悄地”阻止了孩子,并在回家后耐心给孩子教导。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首先,他没有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而觉得没面子。而最重要的是:他明白当众指出孩子的错误,不但让孩子很难堪,朋友也会很尴尬。孩子虽小但同样有自尊,甚至比成年人的自尊更强烈。礼貌不是在大众面前表现自己多懂礼貌,而是为保护每一个人的自尊心而作出的退让。

其实,我们如果能为在场的每一个人考虑,之后做出的行为一定是温暖的、礼貌的。我们只有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才会慢慢体会礼貌的真谛。

『身体力行』

要想做一个孩子眼中有礼貌的父母,从这里开始:

1.注意仪容仪表。

首先,一个人外表的整洁、得体就是礼貌的体现。曾经,一位韩国朋友表示,她的母亲告诉她如果没有化妆就出门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当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大可不必一定要化妆,但面容、衣装一定要整洁得体。

穿着睡衣散步、男士赤膊、女士穿着过于暴露都是不礼貌的表现,这会使交谈中的对方很不自在。而很多女士以为不出门,就可以蓬头垢面、衣衫不整,这些都会让先生和孩子不愿接近,会给孩子留下母亲邋遢的印象。

2.言行要有礼貌。

我们礼貌的言行在时时刻刻都有体现,比如挺拔的站姿、端庄的坐姿、柔和的表情、适当的言语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礼。

所以,生活中多使用“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避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随身倚靠、抖动腿等不良行为,当众不要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雅动作。当着孩子的面更要注意,否则我们就是用行动在教孩子:当众可以这样做。

除此之外,我们要爱护公共环境、遵守交通规则等,只要给他人带来不便的行为都要避免,做一个真正有内涵、有礼貌的人

3.把握礼貌的度。

有人说:“礼貌举止好比人的穿衣,既不可以太宽也不可以太紧。”比如:有礼貌的两个人同时准备出电梯,因为都懂礼貌就互相礼让对方先出,让来让去,后面的人也出不去。这时的礼貌就是一种障碍了,而礼让到底让什么?是让方便给别人!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把握礼貌的度。

『教子参考』

当父母做出了礼貌的示范,就请这样引导我们的孩子:

1.提醒孩子讲礼貌。

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害羞而不知怎样表达礼节,而父母善意的提醒很重要。正如有客人来访,孩子没有及时出来打招呼,我们可以对孩子说:“孩子快来,看谁来了?快叫叔叔。”这时,孩子自然会称呼对方。即使孩子没有称呼,也千万不要当众责备。当众责备本身就是没礼貌,就没有理由要求孩子有礼貌了。父母切记:不要把自己的面子和孩子的礼貌挂钩。

2.正确引导孩子的无知。

父母首先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礼让的生活环境,多与孩子礼貌应对是教孩子礼貌的最好方法。当然,孩子有时会跟着伙伴们叫别人的绰号,偷偷笑话残疾人,看到异常情景会起哄等。这时,父母要及时的引导,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希望孩子能为伙伴们做好榜样。

3.教孩子避嫌。

古语说得好:“李下不正冠,瓜田不纳履。”就是在李子树下整理帽子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在偷李子,在瓜田系鞋带很容易让人误会是在偷瓜。孩子很单纯,不懂什么是避嫌,父母就要把类似的情形说给孩子,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教育名言』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

——(英国)蒲柏

礼貌出自内心,其根源是内在的,然而,如果礼貌的形式被取消,它的精神与实质亦随之消失。

——(美国)约翰·霍尔

让自我反省重塑生命

一个善于反省的人,内心世界一定是安定、踏实的。反省就像在炎热的夏天饮下一口清泉水,它会让燥热难忍的我们平静下来,因为我们不再抱怨别人,而是反过来看清自己。反省会让生活突然变得轻松起来,会让周围的人突然变得美丽起来,甚至会让空气都变得新鲜起来。请让反省带我们和孩子一起走进在阳光明媚的世界里。

『经典事例』

列宁是苏联革命家,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他8岁那年,母亲带着他去姑妈家做客。活泼好动的列宁,不小心打碎了姑妈家的花瓶,但并没有人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所有孩子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他,因为他害怕受惩罚。而母亲已经猜到是列宁打碎的,但并没有当场指出真相。她希望列宁可以对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于是,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她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错误并勇敢承认。终于有一天,列宁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在母亲面前失声大哭起来,说:“我骗了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此时,母亲很欣慰并鼓励小列宁主动给姑妈写信承认错误。最终,姑妈原谅了列宁,还夸他是个知道反省,能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教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