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2918200000020

第20章 有本领的父母意志强(2)

如果孩子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父母应理智地帮孩子分析原因,如果是孩子努力程度不够,父母就要激发孩子的成功动机。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父母看看是不是任务难度过大,还是其他不可抗因素。总之,父母要帮孩子找到所谓失败的原因,孩子才会对结果坦然看待。

3.不要总把“失败”挂在嘴边。

父母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尽量避免使用“失败”这个词,可以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果父母总是说:“虽然你失败了”“以前你也失败过”或“以后也要面临很多失败”……这样,就是一次一次地把失败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而父母应该把“努力去做”、“勇敢争取”、“不要考虑得失”等激励孩子的种子种下去。

4. 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败体验。

父母都希望孩子勇往直前,但是孩子不怕失败的前提是自信。而孩子屡战屡败的体会,会一次一次地削弱孩子的自信。所以,父母与其空洞地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失败,不如按孩子的能力和孩子各方面条件,提供给孩子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因为,孩子的自信是激发不怕失败的根本动力。

『教育名言』

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要比在成功中学到的东西多得多。

——(英国)斯迈尔斯

别人放手,他仍然坚持;别人后退,他仍然前冲;每次跌倒,立刻站起来——这种人一定没有失败。

——(法国)雨果

大胆尝试是一种人生态度

敢于大胆尝试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愿意尝试的人,才会获得生活的眷顾。青蛙呆在井底,一辈子也只能看见一小片天空,如果它敢于大胆尝试,它可能已经跳出井外,在田野里歌唱,在池塘里游泳,在树叶上晒太阳……所以,为人父母者如果不想让孩子做井底之蛙,那就带领孩子大胆尝试吧!

『经典事例』

牛顿从小就是敢于大胆尝试的孩子,他的尝试经常得到家人的支持。牛顿的舅舅会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一天,舅舅进仓库准备做几个苹果箱,小牛顿就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他看着舅舅拿着锯子锯一些木板,又用铁锤和钉子,把它们固定起来。不一会儿,几只整齐的苹果箱就做好了。

舅舅离开仓库,小牛顿却拿着铁锤和钉子,认真钉起来。外婆忽然听到仓库里传来“咚咚”的声音,她来到仓库门口一看,地上撒着一大片铁钉,牛顿钉得正高兴。

外婆对小牛顿的大胆尝试并没有制止,而是笑着对牛顿说:“伊萨克,小心点,别碰破手。”牛顿高兴地说:“外婆,您给我买一把锯吧,我想用锯把那把椅子的腿锯短一些。您瞧,这椅子的腿太高啦!”外婆几经思考,最后给牛顿买了一把锯子。

从此,牛顿就缠着舅舅教他做木工活。慢慢地,牛顿做出了很多精美的小玩意,成了名副其实的“小木匠”。

『教育感悟』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对生活的进行着尝试。生活有太多种滋味,越是敢于大胆尝试的人,越会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越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如果一个人一生只吃过一种菜,他也许会以为所有的菜都是同一种味道,而只有亲自品尝过不同蔬菜的人,才会知道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味道。

作为父母,不是告诉孩子蔬菜的味道,而是让孩子亲自去品尝。同一种菜,不同的人所感受到的味道也许是不同的。所以,父母要有品尝各色菜肴的勇气,孩子才敢去品尝他好奇的菜品,孩子是否敢于大胆尝试,主要看父母的态度了。

『身体力行』

只有父母敢于品尝生活的不同滋味,才敢让孩子大胆品尝。

1. 相信生活的美好。

如果父母是一个对生活有美好信念的人,就容易对没有尝试过的事物产生好奇,好奇心是大胆尝试的动力。而对生活美好的信念不是源自于生活的一帆风顺或平平坦坦,而是在每一次或成功或失败的尝试之后,领悟生活的真谛,发掘生活的易趣。这样,尝试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当父母领悟到这种乐趣时,才会鼓励孩子去领悟。

2.决定了就去改变。

曾经读到这样一句话:“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确定不满意,放下手中的一切,从零开始。”正是这句话,激励一个已经上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的学生,退学重新复习,第二年考上了重点高校。

父母在生活中,可能不会像青年时期一样洒脱地去放弃,肯定要考虑家庭、事业、儿女,当然,这都是责任心的表现。而人生的重大转折不一定只在青年,如果确实有一个不错的机会,如果想尝试给家人带来更幸福的生活,决定了就去做吧!

3.尝试大胆地放手。

生活中有很多尝试,其中敢于放手也是一种尝试。作为父母,如果有勇气对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这种尝试对大家而言都是值得的。因为父母的放手不是不关爱,而是用理智让孩子锻炼成长。父母再尽心尽力地协助,都不如孩子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帮助他有这种能力才是真正的关爱。所以,父母请尝试着放手吧!

『教子参考』

父母只有大胆放手,孩子才敢于大胆尝试。

1. 让孩子自由地选择。

平日里,父母在和孩子交往时,就要注意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比如,父母给孩子买生活必需品时,就应该参考孩子的意思,看看孩子更喜欢哪个,父母可以提出建议。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意识,孩子才会有想尝试的意愿。

2. 不打压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想做什么、想尝试什么的意愿时,父母不要一下子拒绝,这样会打压孩子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没有想尝试的勇气了。孩子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父母应给与大力支持,鼓励孩子去尝试,即使结果不如人意,父母也要多宽慰和鼓励孩子。父母要是因孩子的失利而严厉批评的话,孩子会越来越胆小。

3.不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

当孩子渐渐长大,都想冒险,想有一番传奇的经历。父母可以把自己经历的,别人经历的讲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借鉴,不要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孩子的成败。每个人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父母更要理解自己的孩子,让年轻一代自己去选择。但,这种选择一定要在道德和法律所约束的范围之内。

4.提供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在自主选择生活的时候,父母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但也要给孩子一些必要的建议和指导,让孩子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所了解之后,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做孩子坚实的后盾,做孩子永远的港湾。

『教育名言』

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不但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更有意义。

——(爱尔兰)乔治·萧伯纳

失败固然痛苦,但更糟糕的是从未去尝试。

——(美国)西奥多·罗斯福

在积极探索中挖掘人生宝藏

探索精神是人类可以长足发展的源泉,如果人没有积极探索的勇气,爱迪生就不会发明电,人类也不可能享受科学带来的便利。而孩子通常比成年人喜欢探索,孩子可能会打开所有的鸡蛋,看看里面有没有小鸡,也会把录像带拉得满地都是,只是想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影子……父母要做的就是引导、鼓励和支持就足够了。

『经典事例』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喜欢独立思考,父亲经常鼓励他去探索神奇的大自然。

爱因斯坦5岁时,父亲给他买来一个小罗盘,爱因斯坦爱不释手地摆弄着。罗盘中间有一根涂着红色指北针,颤巍巍地抖动着。无论小爱因斯坦怎样转来转去,那根针总是指着同一个方向。

他好奇地问父亲:“爸爸,这根小红针怎么老是不变方向呢?”

父亲说:“你认为是怎么回事呢?”

他马上说:“对,这根针的旁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推着它,所以它能永远保持一个方向。”于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罗盘,想在指针周围找出那神秘的东西,但他什么也没找到。

父亲又说:“看看你能不能解开这个谜。”后来,爱因斯坦对电磁场的深入研究,其灵感也许就与源于这个小玩具罗盘。

『教育感悟』

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人的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的深处保存着无数的奇迹。”就像在大自然中,有很多能量真实的存在着,但由于人类还没有探索到,所以无法开采和使用。而人类能不能获得大自然的恩赐,完全看人们愿不愿意积极地探索,合理地使用。同样,一个家庭想不想获得生活的恩赐,完全看父母能不能带头去探索。

正如,父母能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就看他有没有积极探索的习惯;父母能不能感受的生活的乐趣,也在于他喜不喜欢探索。而我们的孩子恰恰具备喜欢探索的潜质,作为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就像爱因斯坦的父亲,希望孩子找到谜底,于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就诞生了。

『身体力行』

父母乐于探索,无疑会影响孩子的探索精神。

1.要有“有疑必解”的决心。

探索精神一般是通过消除疑问来培养的,父母都是成年人,成年人遇到疑问的时候有自己寻找答案的方式,可以看书,可以思考,可以通过网络探求,可以请教有学识的人,等等。无论在哪一方面,只要自己有疑惑,就不要把疑惑放在一边,而应该决心“有疑必解”,去找答案,直到让自己明白为止。父母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一定会影响孩子。

2.有耐心等待探索的结果。

父母排除疑问的过程中,也许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都没有找到确定的或满意的答案,此时,不要着急,因为很多问题的结果不可能一下子浮出水面,需要经过一段等待的时间。我们尽管去做其他的事情,只要有耐心,有静观其变的心态,不久,答案就自然浮现在眼前。所以,耐心可以增强探索的积极性。

3.让笔记提醒我们去探究。

《弟子规》里有一句话:“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父母因为有工作,有家庭,又有朋友,很多事也许就会一股脑地找上门。如果我们有一个工作笔记或者生活笔记,在晚上把一天的疑点都记录下来,这是提醒自己去探索答案。如果父母可以把这个习惯能坚持下来,慢慢就会感觉到生活由于积极地探索而变得明朗起来。这种明朗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受到的,尤其是孩子。

『教子参考』

父母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为孩子开创美好未来。

1.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

孩子之所以会去探索,是源于自己感兴趣和好奇心,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比如,父母在教孩子认字之前,可以经常给孩子读故事,可以问孩子:“你喜欢故事吗?如果你要是能认字,你就能读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了。”父母经常这样讲,孩子总有一天会特别想学认字。只要父母引个头,孩子自己就能去探究。

2.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动。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泥沙和水,但有的父母怕孩子玩得太脏就制止。而孩子都喜欢走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路,在孩子眼里这比平坦的路有意思多了。其实,这些都是孩子正在探索的表现,父母要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才不会扼杀孩子的探索精神。

3.鼓励孩子的“怪诞”想象。